小編注:根據最新《USMLE Step1 考經可信度分級標準》(Version 2。0)☚點選閱讀,這篇考經rating為:5/5星考經。

評分細節:

USMLE Step1 259 出分前考經(by 劉雨洲)

根據考經可信度分級標準 ,考經應該具有出分前考經和出分後考經兩部分。本文為出分前考經,雖然劉雨洲同學沒有提供出分後考經,但是根據可信度分級標準,只要具有詳實的可追蹤的出分前考經,評分仍然為5/5星。

我在進大學之前就已經知道了USMLE這個考試,但是一直到大二上學期結束才決定開始複習。

用於複習的材料,一開始是Kaplan USMLE Review的那一套書與影片,每上一門課就照著那些書自學。在複習的過程中,我漸漸從知之者變成好之者,又從好之者變成樂之者。到了最後,複習最大的動力不是功利,是對於這些知識純粹的喜歡。

大二下的時候,認識了高錚與張揚,知道了上海的討論組shug,嘗試著加入,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功。到大二下結束的時候我看完了Kaplan的anatomy,immunology and microbiology再加上physiology。

於是大三接著啃書,完成了pathology和biochemistry的複習,除了病理使用BRS以外,所有的複習用書依舊是Kaplan。生理除了Kaplan以外加看了一遍BRS。

大三下的時候, 自己和同班同學還有兩位臨八的同學搞了一個討論組,以過關考的四門課為目標進行復習。大家最後完成了生化、生理以及部分病理的討論,複習的藍本是依舊是Kaplan,然後以pretest上的習題作為每次討論的題目。2012年4月聽了一次BUG在上海的口訣精講課,然後發覺:

原來U還可以學得這麼沒節操,從此以後就自己編了很多沒節操的口訣。

大四上第一個月,我加入了shug,2012年8月底-10月底啃完了Goljan及其音訊,做完了Robbins題庫(具體步驟:每一個章節先聽音訊,書上做好筆記,然後看書,刷完相應的Robbins題庫章節,最後再把錯掉的相應知識點結合當時的內外科學習好好看一遍)。工程比較大,但是收穫也很大,很多很深刻的知識點就是在這段時間裡面領悟的,這其中也包括將以前看過的知識串聯起來的過程。可以說Goljan+Robbins的組合是step1 review中非常兇悍的一把利器,在後期的複習過程中,這些知識點會反覆出現,穿插在各個學科的交叉地帶,乃至於直達每一門學科的high-yield考點。

2012年11月~12月完成了pharmacology和behavior science的Kaplan Review,至此那一套板磚全部讀完,step1的第一輪複習也宣告結束。

2013年1月開始做kaplan題庫,開始的正確率大概是65-70%,所有題認真讀完,錯題謄寫到FA2010上面,寒假的時候讀完了第一遍FA2010,期間kaplan的爭取率穩步攀升到77%。在第一遍FA複習完總論部分的時候(1月31日)完成了kaplan diagnostic test(73%)。

寒假結束的時候(2月23日)做了一個全長的kaplan sim1(81%)。

接著寒假上來第二學期接著怒刷kaplan題庫,3月下旬完成的時候正確率81%。3月下旬做了NBME11(670),然後開UW。考完NBME11後,跑去ECFMG註冊、報名step1。

2013年4月上來先照著Goljan各論的筆記再看了一遍,然後把Goljan的筆記和FA2010的筆記謄寫到FA2013上面,順便把FA2013通讀一遍,書記員的工作就這樣幹到了5月下旬。這期間UW完成了一半的題目,正確率在88%左右。

到了5月下旬的時候,哥的春天終於到了!!!(注:不是發春,是學校終於放假了,雖然還有科研輪訓,但總好過被學期裡的考試輪姦)。

上普爾文約考位,結果發覺上海一直要到7月5號才有考位,於是毅然決定上京趕考,把考試定在6月25號。

然後,DIT2011(Doctor in training——屌絲小編按) 加FA2011一遍,看了3周整,一直到6月17日完成。考前一週(6月18日)做了官方150樣題(92%)。

然後我錯誤地估計了自己的閱讀速度。。。

DIT提示考前只需要留5天再通讀一遍FA就可以,於是我留了8天,屁顛屁顛地以為一定夠了。結果複習進度狠狠地教訓了我一下,順帶提醒了我不是native speaker這一事實。我竭盡全力每天的review速度只能達到60頁-70頁FA,再加上要謄寫DIT的知識點,最終還是沒能在考前看完最後一遍FA2013,引以為憾。(留了4個各論章節)

UW最後也還剩下了兩個block沒有做完,正確率依舊是88%,但是在最後一個月的複習過程中其實正確率是穩中有進的,我仔細計算了一下,從原來的87。8%提升到了88。3%,只是系統沒有顯示出這一進步。而且我在做題時的把握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對於high-yield fact的判斷越來越準確。事實上,在真實的考試中,考到了DIT裡面講過的high-yield真題,而我在其他複習資料中從未看到。可以說,DIT是step1最後一個月複習的必備資料。認真地學習後必有收穫。

考試前一天到北京入住在距離考場兩公里的賓館,晚上10點開始不復習催眠。12點左右順利入睡。中樞興奮性遞質NE使我在第二天早上5點半就醒了過來,順便激動了一下我的腸道,在奔赴到考場後完成了一次水樣瀉。

8點考試正式開始。

基本除了第二個block外,每一個block做完都多出10分鐘左右(或略少)的時間進行檢查,排查了一些不該發生的小錯誤,思考了一些比較糾結的題目。

第二個block前30分鐘做完30題,然後猛然蹦上來5道猛題,直接給做懵了。然後在還剩10分鐘的時候還剩下10題。最後釀成了沒時間檢查的悲劇。(還做錯了一道動脈造影的讀片題)。大家考試的時候千萬不要因為前面做得順就忘記了後面對時間的控制。保證最後10道題有15分鐘左右的時間解答是必要的。

最後,總結一下,USMLE是一門考試,與任何考試一樣,都是有重點的(high-yield facts),但是作為一個有區分度的標準化考試,考試之中必然會包括大量fair games(也就是非重點知識),這些知識只有透過平時學習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今天看,明天用,後天忘,大後天再記,反覆地加深鞏固才能掌握得分。

最後一句,任何的複習資料與課程都比不上自己坐在那裡認認真真看書來的有效。

附:

一、 書單

1。Kaplan series(附影片)

Biochemistry 兩遍(影片一遍)

Physiology 一遍

Anatomy 一遍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兩遍(第二遍沒看完)

Behavior science 一遍

2。BRS Series

Physiology 兩遍

Pathology 總論一遍

Behavior science 題一遍

3。Goljan pathology(附音訊)

一遍總論+兩遍各論

4。FA

2010 一遍

2011 一遍

2013 兩遍(第二遍沒看完)

5。Doctors in training 2011 一遍

6。Microbiology made ridiculously simple 一遍

7。High-Yield Series

Neuroscience 兩遍

Gross anatomy 一遍

Behavior science 一遍

Embryology 一遍

Histology flip through個別章節

8。Pretest series

Biochemistry

Microbiology

Physiology

二、模考

Kaplan diagnostic test(73%)考前5個月

Kaplan simulation test1(81%)考前4個月

NBME11(670) 考前3個月

官方150題(92%) 考前一週

正確閱讀考經(beta版):

考經,不是循證科學範疇的single case report,而是一種個人傳記文學(屬於anecdote型別,在循證水平上屬於最低的)。

USMLE Step1 259 出分前考經(by 劉雨洲)

百歌醫學透過

《USMLE Step1 考經可信度分級標準》(Version 1。5)

☚點選閱讀,為大家提供了可信度大於3。0分的考經,即作為第三方來確認考經“是否為真人真事真成績單而寫成的真考經”,而非別有用心的組織或個人杜撰拼湊的虛假考經。但考經本身的個人傳記文學屬性是無法透過《USMLE Step1 考經可信度分級標準》而改變成為single case report這種最基礎的scientific evidence的。

所以,在同學們閱讀時,請注意考經這種個人傳記文學“在全面性和準確度方面存在的先天誤差,在可重複性和普適性方面存在的侷限性”。故,考經作為一種鼓舞鬥志的文學作品是合格的,考經作為指導USMLE考試的學習複習是有潛在危險性的。

請所有真正複習準備USMLE考試的同學,嚴格遵循路標系統(來源於cohort study和case control),按部就班完成“做題 + 精講 + 按時高標準透過checkpoint”的迴圈,這是正確的guideline。

PS:《正確閱讀考經(beta版)》是2018年1月12日新出現的配合於《USMLE Step1 考經可信度分級標準》,進一步指導大家正確精細準備USMLE最初版,今後會逐漸更新為正式版。

by 百歌醫學

2018年1月12日

本文於2013年7月始發在百歌醫學官網,原文連結→

http://www。

baigemed。com/blog/usmle

-exp_step1_118791_31221。html

作者:劉雨洲( @劉雨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