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event2020-12-01 12:49:20

戰國矛: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

不知道哪來的圖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

夫差矛

可以看出,矛上無孔,但是有凸起或者耳朵,是用來綁繩子的。至於為什麼綁繩子比釘子好用,我想,我有個發言權:

我家有親戚開酒樓的,有一次去後廚房,看到鐵鍋都是一體圓弧柄,短的可以,沒有長柄的,我就很好奇問為什麼不用長的,師傅告訴我:

[現在的長柄要麼一體鐵製,用久了燙手,又滑手,上抹布都不好使。木柄倒是好用,但是是用螺絲/釘子固定,用久了會松,卻很難修理,因為松的時候,壞掉的不可能是鐵鍋和鐵釘,只有壞木柄的,一旦鬆了就得重新釘,沒幾次木柄上都是孔,差不多就要報廢了]

所以大部分酒店都用圓弧一體鐵把手+抹布解決問題。

這換到戰場上也是,你用釘子釘,一旦鬆了,就得起釘重來,來多幾次木柄也就差不多報廢了一節,要麼鋸掉,要麼換杆,而且如果木質一般,松的就很快,沒幾下就不行了。

而繩子+契合就不同了,老家的鐮刀和斧頭我都用過,都是套上去的,鬆了再砸幾下就行,基本可以維持一上午下地幹活的時間,如果再加繩子綁,那就更穩了。

一場大戰後,敲一下,重新綁繩子,這矛又能繼續用了。不像釘子,好傢伙它只是有點晃,你說你是費大力氣,拔釘子重新敲完再釘?還懶得搞了,準備下次矛頭掉了,找機會當逃兵?

補充↓

第一點:

評論裡說有用鐵釘固定的,那時候雖然造鐵釘困難,但是青銅釘/木釘還是容易做到的,具體有圖: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

採用這種方法固定的,確實有,但就個人看法來說,我不看好這種固定方法,主要是戰前戰的後勤保障問題會比較大,特別是古代生產力低下,這就更是問題了。

至於為什麼我不看好,有以下幾個拖後勤的原因:

1。矛頭鬆了,你得把釘子起出來,敲好矛頭重釘吧?那出門打仗還得帶撬棒和錘子?這算是公費還是自費?萬一撬棒斷了,是借還是買?到哪找去?

2。你遇到了大場面,一月之間大小十幾場仗下來,木棍釘的到處都是洞,眼看不行了,得找把斧頭或者據子處理一下,然後再釘,那麼問題來了,找誰借一下鋒利的斧頭或者鋸子?

3。修理的過程中,吧唧……釘子斷了,先不說它是青銅還是竹的,你得找材料解決吧?削木頭重新做?還是找後勤官要釘子?

以上3點……後勤噩夢……如果用繩子固定,那就不同了,鬆了解開繩子,敲緊綁回去就行,不需要額外的工具。

最大的問題也就是繩子萬一被人砍斷了,久而久之不夠用,但是軍中什麼都不多,捆人的繩子還是到處都有的,實在不行,找件死人衣服,拔點布料,繩子不就有了?

第二點:

有些評論說繩子也不用,學習農村鐮刀直接敲緊就行的。大哥……這是上戰場,不是下地割麥子,鬆了掉了,撿起來到旁邊田埂敲一下就行,這萬一關鍵時候出點簍子,小命就沒了,哭都沒地,也就能在天上看著兒女哭。

我記得抗戰時期,很多老兵戰前都是使勁的擦子彈和槍膛,生怕出半點問題,萬一戰場上出點紕漏,估計就當不了老兵了,直接抬走。

如果是我帶兵上戰場,鐵定選後勤簡單便宜,又穩固可靠的方法。畢竟打仗不是過家家,前線每消耗多一點,後方百姓就多苦一分,如果戰事曠日持久,屆時我方先民怨四起,敵人細作再煽風點火,廉頗長平之恨,怕是不晚矣。

再補:

釘子固定法,也不是一無是處,它有個好處就是耐存放,一般古代都是麻繩,綁好往倉庫一堆,兩年後拿出來,估計那繩子已經脆的像剛出鍋的油條了,這時候釘子的優勢就出來了。

它什麼用途呢?裝備給不需要經常打仗的腹地守備部隊、治安部隊、官方儀仗隊,畢竟不是邊疆,武器常年放在倉庫,一年到頭下來也用不了幾次,也就是出操的時候做做樣子。

萬一真打仗了,也還能用一段時間,就持久度來說,比繩子還耐用點,就是修理比較麻煩,但守備部隊又不追亡逐北,哪來這麼多仗打,這時候釘子固定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它最重要的是:只要使用強度不大,放個十年都不用修,朝廷也省心,下面也省事,搞不好,用久棍子包了漿,還能傳給子孫,特省錢。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鍵史查詢臺2020-12-01 19:28:30

清中晚期的長槍做法,上面提到有用到一個長四寸,周長三寸二分的連管和兩個長一寸二分,直徑二分的捎釘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

這裡的手槍就只有一個長三寸的鎗榫,木有提到用釘。外用攢竹纏筋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知乎使用者2020-12-03 11:01:00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

在山東博物館拍的一張,除了 @event 提到的用繩子繫結,還有就是敲一根釘子。可以看到矛頭柄(非專業稱謂)那兒就有一個孔,把木柄安裝進去,然後用釘子什麼的固定一下。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酒灑紅塵2020-12-15 13:22:05

中國槍矛類刺擊兵器有三種固定方式,最早出現的如卜字戟之類的,用的是捆綁方式固定在木杆上。還有一種叫做鎩的刺擊兵器,用的是鐵插入木的固定方式,日系長槍大多也都是用這種方法。後來鐵器發展成熟之後,基本上就都是套筒式結構,也就是常說的木插入鐵。

槍桿選用的都是乾透的木材,前端削出和槍庫貼合的尺寸,槍桿頂到槍庫實心的位置。通常用刀削不會太平整,有些許凹凸的地方被暴力砸進槍庫後會增大摩擦力,也不容易脫落。大多數槍頭的庫上還會留孔,以便用釘子固定。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

這是我今年夏天做積竹木柲時用的木芯,當時沒算好,長了一塊,想把槍頭弄下來重新處理。用錘子和扁鑿砸了十多分鐘愣是沒鬆動一點,後來我也就放棄了,長出來的一塊在後面加了個槍攥。(下面是製作過程)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

幹木料不像溼木料,水分幹了之後體積會變小,基本上固定好了不容易鬆動。而且由於長槍的使用方法主要為刺,也不會輕易脫落。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王若楓2020-12-19 03:38:06

中國古代槍頭是怎麼固定的?

你以為古代沒有這種結構嗎?

有的。

除此之外還有倒裹法、冷扎法和捆綁法。

捆綁法比較原始,上古時期有,中古就沒有了。

倒裹法是這樣的:槍庫分兩部分,矛尖下面一段是筒狀,再往下一段是平展的,槍桿頂端的規格適合插入筒狀槍庫內,接下來的頸部有凸起,槍庫尾部平展的一段用冷鍛方式疊合在槍桿上,圍成一個圈,裹在槍桿頸部凸起的下方,確保不會脫落。這種方式對鐵匠的手藝是一種考驗,在一塊鐵坯上既要蘸鋼又要熟鐵,不常見於制式武器,多是私人訂製。據說是南宋或明代才有的技術,但是在半個世紀前的我國民間,農具基本上都是這樣做,合格鐵匠都會。應該是鋼鐵的質量好起來了,促進了這個工藝的普及。

冷扎法是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把槍頭燒熱,微微顯出暗紅色最佳,將浸溼的槍桿迅速敲入,馬上淬火,槍庫冷縮,箍住槍桿,這種結合非常緊密。民間用鐵圈箍木桶也是這個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