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膜息肉手術後吃什麼補身體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8-02-24 回答

子宮息肉一般表現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不規則出血;血性分泌物凡借細長的蒂附著於子宮腔內壁的腫塊,在宮腔內的息肉樣腫塊,可能是有蒂的粘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腺肌瘤樣息肉和惡性息肉(癌或肉瘤)。息肉摘除術;搔刮宮腔;宮腔鏡下手術;鐳射治療;子宮切除術凡借細長的蒂附著於子宮腔內壁的腫塊,臨床上都可稱為子宮息肉。

主要症狀為月經量增多或不規則子宮出血;宮頸口處看到或觸及息肉,子宮體略增大;作宮腔鏡檢查或分段診刮,將取出的組織或摘除的息肉送病理檢查,可以明確診斷,並可與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粘膜下子宮肌瘤及子宮內膜癌等鑑別。

擴張宮頸,摘除息肉,繼之搔刮整個宮腔,可將瀰漫型小息肉刮除,並送病理檢查。術後應定期隨診,注意復發及惡變,及時進行處理。近年來有人採用宮腔鏡下手術切除或鐳射治療小型息肉,獲得成功。對40歲以上的患者,若出血症狀明顯,上述治療不能根除或經常復發者,可考慮全子宮切除術。

息肉形成的原因,可能與炎症、內分泌紊亂,特別是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多數學者認為,息肉來自未成熟的子宮內膜,尤其是基底部內膜。

大體觀察,最常見的型別是侷限性的內膜腫物突出於子宮腔內,單個或多發,灰紅色,有光澤,一般體積較小,平均直徑在0。5~2cm之間。小的僅有1~2mm直徑,大而多發者可充滿宮腔。蒂粗細、長短不一,長者可突出於子宮頸口外。有的蒂較短,呈瀰漫型生長(圖1)。息肉表面常有出血壞死,亦可合併感染,如蒂扭轉,則發生出血性梗死。圖1子宮內膜息肉鏡檢:子宮內膜息肉由子宮內膜組成,表面被覆一層立方上皮或低柱狀上皮。息肉中間部分形成纖維性縱軸,其內含有血管。由於蒂部狹窄,血液供應減少,息肉極易變性。最易發生息肉血管內血栓形成,因瘀血而變成深紫色,常在頂端開始發生壞死,最後可能腐崩而脫落。息肉惡變的病理診斷標準是:①必須看到整個息肉的形態;②惡變限於息肉內;③息肉周圍的內膜無癌變。應注意與子宮內膜腺癌呈息肉狀生長相鑑別。

本病可發生於青春期後任何年齡,但常見於35歲以上的婦女。單發較小的子宮內膜息肉常無臨床症狀,往往由於其他疾病切除子宮後大體檢查時始被發現,或在診斷刮宮後得出診斷。多發性瀰漫型者常見月經過多及經期延長,此與子宮內膜面積增加及內膜過度增生有關。大型息肉或突入頸管的息肉,易繼發感染、壞死,而引起不規則出血及惡臭的血性分泌物

子宮息肉是慢性子宮內膜炎的另一型別,即炎性子宮內膜區域性血管和結締組織增生,形成蒂性息肉狀贅生物突入宮腔內,息肉大小和數目不一,多位於宮體部,頸管內息肉可引起頸管擴張並脫出外口。

引起子宮息肉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面:

1)慢性子宮內膜炎或子宮肌炎。

2)宮腔異物如IuD,異物存留。

3)特異性感染如結核、阿米巴和血吸蟲病等。

4)胎盤殘留併發感染。

子宮息肉引起不孕的機制如下:

1)息肉充塞宮腔,妨礙精子和孕卵存留和著床。

2)息肉合併感染,改變宮腔內環境,不利於精子和孕卵的成活。

3)息肉妨礙胎盤植入和胚胎髮育。

4)合併輸卵管或卵巢炎,可引起梗阻性或無排卵性不孕

子宮息肉的臨床表現:

1)有急性或慢性子宮內膜炎病史。

2)月經失調如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經間期出血,痛經等。

3)原發性或繼發性不孕。

4)有病理妊娠史如流產和死胎史。

5)子宮正常或輕度增大,伴有下腹墜痛、白帶增多、性交後出血等症狀。

子宮內膜息肉超聲檢查宮腔內有實質性強回聲光團或充盈缺損,且宮腔形態異常,內膜線不規整,HSG子宮內出現充盈缺損。專家建議應積極而有效地採取治療,待炎症控制後經宮腔鏡或手術切除息肉並同時行診刮術,組織送檢,以排除惡變。

宮頸息肉是慢性子宮頸炎的一種表現。由於慢性炎症的刺激,宮頸管黏膜區域性增生,逐漸向外突出,便形成息肉。息肉的根部大多附著於子宮頸外口,或者在頸管內,息肉一般較小,直徑多在1釐米以下,單個或多個,色鮮紅,質軟,蒂細長,易出血。治療方法是進行手術摘除。如果宮頸慢性炎症未根除,息肉摘除後常會復發。宮頸息肉還有惡變可能,惡變率大約為0。2%-0。4%。

對於需要生育的女性來講,所關心的問題就是宮頸息肉會不會影響懷孕和分娩。對於懷孕,自然會有不利的影響。位於宮頸口的息肉,會阻礙部分精液進入宮腔,精子量必然減少,就會降低受孕率。宮頸息肉的本質是慢性子宮頸炎症,往往產生許多炎性分泌物。含有大量的紅、白細胞和致病菌的這些分泌物可破壞陰道的生理環境,使精子活力降低,生存時間縮短。宮頸息肉還會導致宮頸口的黏液形成黏液栓,從而阻礙精子進入宮腔。

子宮息肉對分娩也有一定的不良影響。如果發現子宮息肉應該及時施行息肉摘除術,時間應該在分娩前一個月之內。若摘除不久便分娩,初愈的傷口會因宮頸口擴張而發生輕微出血。若摘除時間較長,傷口癒合好,則不會出血,只要切除乾淨對生育沒有影響。

宮頸位於陰道和子宮之間,即是內生殖器重要的防護屏障又是生殖生理和生殖內分泌功能的重要環節。宮頸炎是育齡期婦女常見病,分急性與慢性宮頸炎兩種。多因分娩、流產或手術損傷宮頸,病原體侵入而感染。此外,與性生活過頻、物理或化學刺激、子宮內膜炎、陰道炎亦有一定關係,臨床以慢性宮頸炎較常見,多無急性炎症過程的表現。宮頸炎是引起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

子宮息肉主要症狀是白帶增多。急性宮頸炎白帶呈膿性,伴下腹及腰骶部墜痛,或有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徵。慢性官頸炎白帶呈乳白色黏液狀,或淡黃色膿性;重度宮頸糜爛或有宮頸息肉時,可呈血性白帶或性交後出血。輕者可無全身症狀,當炎症沿子宮骶骨韌帶擴散到盆腔時,可有腰骶部疼痛,下腹部墜脹感及痛經等,每於排便、性交時加重。此外,宮頸炎使陰道內環境改變,毒素及炎症細胞增多,不利於精子的生存和運動,黏稠膿性的白帶使精子無法穿透宮頸進入宮腔,而導致不孕。

1.典型的臨床表現。

2.婦科檢查:急性炎症可見宮頸充血水腫,或糜爛,有膿性分泌物白宮頸管排出,觸動宮頸時可有疼痛感。慢性宮頸炎可見宮頸有不同程度的糜爛、肥大、息肉、腺體囊腫、外翻等表現,或見宮頸口有膿性分泌物,觸診宮頸較硬。如為宮頸糜爛或息肉,可有接觸性出血。

3.宮頸刮片示巴氏Ⅱ級。

4.病情較重者,可做宮頸活檢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