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像知曉佛經之後卻沒有功德了?剎那公子2017-09-27 19:44:44

因為有求的心都是缺乏的,幫助他人不是做買賣,而是讓自己的心豐滿起來。

最大的獲益者終歸還是自己。

再次,並不是入了佛門,對行善有貪著之心就無福了,功德與福德是兩個概念。

行善都有福報,並不因信佛與否而有所差別,但這種福是人天小果、有漏之福,是不究竟的。

所以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而行佈施!

為什麼好像知曉佛經之後卻沒有功德了?知乎使用者2017-09-27 23:05:46

要不然也沒有啊!

為什麼好像知曉佛經之後卻沒有功德了?宗智禪師2017-09-28 17:56:54

佛陀悟道的時候,說的那句話,天下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句話恐怕沒有哪一個學佛的人不知道的,總是被引用來引用去,可到底有幾個人明白它的真正含義呢?

佛是過來人,眾生是未來佛。既然我們在將來的有一天都有成佛的可能,說明我們本身就具足佛的智慧,佛的德行,佛的功德。既然本身就具足,為什麼還要去別的地方去尋找?我們本身所具有的福德資糧,增一分則太多,減一分則太少。不增不減,不多不少。

世尊說,我們眾生學佛修行,是為了了生脫死,出離煩惱,放下貪嗔痴,財色名食睡,做到這些就功德無量。其實意思已經很明確了,當我們悟道了之後,才具足無量功德。

可是眾生執著於指月的手指,卻看不到手指所指的月亮。不管拿起什麼,都不知道放下,不管拿起什麼,都要牢牢的抓在手裡,背在背上,貪!貪名利,貪功德,貪佛法,貪我們所能遇到的一切。

“功德”是名相,佛法是工具,名利是豬油膏,我們所貪的一切都是我們成佛的障礙,而不是資糧。我們說資糧,我們就貪資糧,我們說功德,我們就談功德。就是不知道放下。

切放下吧!隨他去!

為什麼好像知曉佛經之後卻沒有功德了?十里塵華笑春風2017-09-28 18:14:36

1、只是看到別人困難,單純想幫助別人。

這不是功德,是福德。功德是建立在解脫輪迴的基礎上的。光憑一念善心的善行,只是世間輪迴的福德。

2、前很多時候我幫助別人可以說都是無所求的,只是單純的幫助別人,這種狀態按佛經裡說應該是功德無量的。

你理解錯誤,佛經的無所求是見道智慧,是明心見性後的般若智境,不是混沌無知的單純的無所求,這在佛法叫無明痴。功德無量的無所求,是三輪體空的境界,這是普通人僅憑一念無常的世間輪迴善心善念很難達到的。

3、無所求而單純幫助他人,由於這是屬於不知道幫助他人可以獲得未來的世間輪迴善福果報與解脫輪迴的福德資糧,沒有輪迴因果的世俗智慧,以及解脫生死的出離智慧,因此屬於無記痴心所發的善事善行,是屬於雜染無記的善業,會增上世間不明輪迴因果以及解脫生死智慧的愚痴因。因此,你現在知道有貪求福德功德的心,對於你而言是突破之前無明無知的非常正常自然的一步。當然之後,你還要學習佛法將貪求之念轉為佛法中的相應你的不同道路,譬如初級的人天道,中間的解脫涅槃道,最後的菩薩道。

為什麼好像知曉佛經之後卻沒有功德了?厲軍2017-09-28 21:17:31

您好,謝邀。

末學試說一下。

未能及時回答您的問題,表示歉意。

首先,末學要恭喜您。肯反觀自省,離功德不遠矣。

其次,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功德和福德。末學初學,咱們不妨說的直白一些。

有分別心是有漏福德,無分別心是功德和無漏福德。

能理解嗎?

凡夫有分別心,或許有石火電光的無分別心,但很難保持無分別心的狀態。大多數時候都是有分別心在做事,得的是有漏福德。

漏,流失、減少。

功德和福德有本質上的不同。

功德是建立在無分別心的基礎上才有的,不能積攢。心有分別,功德就沒了。

福德是可以積攢的,可以增減。

最後,說一下凡夫修行有漏福德的三個層次。

1、分不清善惡,隨心情做善。(就是題主以前認為是無心的境界,其實不是。)

以前並非無分別心行善,而是高興這樣做。是靠情感左右的。

例如,你給父母倒茶無所求,您對討厭的人能做到以暢悅心倒茶嗎?

無分別心的人不依從情感做事。不會分別親人仇人,喜歡的不喜歡的。只要對方需要,您就能恭敬地去做。這才是無分別心,這樣存心才有功德。

2、分得清善惡,行善止惡。(就是題主現在疑惑的階段。)

這是每一個修行者必經的一個階段。

佛說人為酬業而生。說白了就是還債啊。過去生中,不是我們欠別人,就是別人欠我們。恩仇交雜,形成了我們人生的關係網。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拿什麼還債?福德。

這個階段就是修福的階段,行善固然是修福,但改過止惡更是福中之福。

這個階段不是修無心,而是修有心。有心行善,有心改過。並且要努力精進改過修善。

修來的福德要回向。迴向就是把修來的福德給誰。給父母,給家人,給怨親眷屬。

修福不迴向,猶如守財奴,猶如無賴漢。

3、不見他過失,只見己過失。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一步為無分別心打基礎,從有心走向無心。雖然還做不到修無漏福,但接近無漏。雖然談不上功德,但行走坐臥都在修大福報。

祝題主早日存報恩心,迴向還債。業障消除,入無心境。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