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沙丘》概念藝術圖

怪物馬戲團 | 文

注:全文涉及少量劇透。

維倫紐瓦的《沙丘》上映了,很多粉絲應該和我一樣,在看的時候就猜到它的票房不妙,多半還要引發大量爭議。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其實我本以為在電影的口碑分化後,很多科幻迷和影評人會站出來,把《沙丘》的魅力科普給大家,讓大家就算不喜歡電影,也能搞懂為何很多人愛它。

奇怪的是,看了一圈圈評論,居然真的很少有人從《沙丘》這

IP的角度

來聊它。很多人都說到了電影沒拍出來的一些設定,比如更細緻的人物描寫和權鬥,以及香料的重要性、為什麼裡面的人都用冷兵器等。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但我覺得,不喜歡電影的人,就算明白了這些細緻設定,也不一定會理解它的魅力吧?一些觀眾看了這些科普,反而開始認定《沙丘》是一個已經落伍的IP,裡面的設定不再新鮮,還有文化差異;或者單純就認為維倫紐瓦把一部老式太空歌劇拍爛了。

所以今天我們不如放下那些關於電影設定的科普,試試從當初科幻迷的視角來看,《沙丘》為什麼會是個經久不衰的經典。這樣一來,大家可能就明白《沙丘》到底

被誤解

得有多深了。

首先,《沙丘》這個IP在海外,算是科幻界鎮店之寶的級別。它在中國的名氣也沒那麼小,遊戲《沙丘2》和《沙丘2000》至今依舊是很多人心中的最佳RTS。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但不喜歡《沙丘》原著的人也很多,

就比如我

。我雖然看過沙丘,但這真是我看過最煎熬的科幻小說,一半時間都像在失眠胡想。不過只要你真把它讀完,還是很容易理解《沙丘》為何被稱為偉大。

可現在,因為資訊的獲取不全,很多人就對沙丘產生了各種錯位的印象。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認為它說的是王子復仇記,還順帶幫一個被壓迫的弱小民族翻了身,劇本類似現代爽文。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可這恰恰是我最不能理解的誤會,其實只要看掉《沙丘》第一部,就會知道這說法錯得離譜。

《沙丘》不止不是這種俗套劇本,它的一部分名氣,恰恰就是因為顛覆了這個套路

白人帶領印第安人的《與狼共舞》是1990年拍的,幾十年後卡梅隆又用差不多的劇本拍了《阿凡達》。但《沙丘》的作者早在60年代就對“落難白人領導土著反殺”的故事不感興趣了。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電影主角保羅被稱為天選之子,實際上這身份只是個權力鬥爭催生的謊言;沙丘的原住民看似弱小,其實扮豬吃老虎還心懷野心。

而他的復仇不但無法帶來釋然,還會讓人類陷入血腥的戰爭;他能預知未來,預言卻不斷讓他看見自己變成一個屠殺和暴力的導火索,而他無力阻止其成真。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你可以把這種情節處理投影到《哈利波特》上,就能看出《沙丘》有多反套路了。試想一下哈利發現自己預言之子的身份是個騙局,他與伏地魔的對抗也讓巫師世界血流成河,而伏地魔死後,世界依舊黑魔法遍地,哈利也失去了所有天真和善的信念。

原作者赫伯特

重構了所有套路化的英雄冒險、復仇爽劇的核心

。當時,《沙丘》把一個科幻文學早用濫的套路拋到人們眼前,然後提醒大家:一切怎麼可能如此理想化?政治和歷史是複雜的,生命也是複雜的,你們的英雄故事一片虛無。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赫伯特曾說,自己要向讀者展示一種叫“超級英雄綜合徵”的病症,而且他要

讓讀者明白他們是如何親手讓這種病症發展的

;他還曾把《沙丘》的主題,形容為“

警惕英雄

”,因為歷史上的無數災難,就是被所謂的英雄引發。

《沙丘》確實是王子復仇記,不過它更像《哈姆雷特》,或者是《麥克白》,底層是個

希臘式的人性悲劇

:你能看到悲劇壓來,但因為人性無法改變,所以悲劇無法避免。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雖然《哈姆雷特》裡也有權力鬥爭和復仇故事,但顯然,大家也不是為了這兩個才去讀它的。

其次,

《沙丘》的格局也被誤解了

。現在很多人談論《沙丘》的背景,都讓人感覺它說的就是保羅如何推翻帝國。但其實,在《沙丘》原著第一部最後,保羅就“成功”復仇當上了皇帝(電影把這個過程拍了一半)。

到第二部,你會看到成為皇帝的保羅,如何一步步讓理想主義崩盤。他並沒成為聖人,沙丘也沒消失,苦痛沒有結束,沒有人達成了和解。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孤島驚魂6》的設定,也有點讓我想起《沙丘》

所以《沙丘》原著到底講的是什麼?其實它說的是

圍繞“沙丘”這個概念,人類經歷的數千年曆史

保羅只是前兩部的主角

,後四本的舞臺屬於他的一個個後代。而且沙丘的故事在第六本也沒結束,是因為赫伯特過世了,系列才斷掉。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雖然有續寫的後傳(圖為赫伯特)

光看電影,你大機率猜不到:《沙丘》系列最像主角的人,其實是鄧肯。他和他的各代人造人,貫穿了沙丘世界的數千年。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這數千年裡,

“沙丘”只是一個意象

,到後期甚至不侷限於這顆我們在第一部看到的沙漠星球。

沙丘提供香料,沒了香料,人類無法太空旅行、無法利用各種“超能力”,但它的存在就註定會讓一批人受苦:它象徵著那些為了大部分人的“福祉”,少數人被迫做出的犧牲。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質量效應》的傳送站就挺像香料:失去它,文明就嚴重退化

同時,它的香料象徵著人類整個文明的根基:雖然人類看似征服了浩瀚星空,身軀堪比諸神;但實際上,這種輝煌的源頭是剝削和暴力,以及那一代代為了得到“文明之光”,不斷在紛爭中腐爛的人類。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所以《沙丘》真的沒有落伍,它的一些設定已經被用了很多次,打鬥也不再炫酷;可讓它成為《沙丘》的文學性劇情,仍舊很少在通俗故事裡看到。

《沙丘》原著誕生自60年代,其實

那二十年科幻文學的先鋒性,被很多人低估了

。當時科幻界正經歷一次革命:大師們無法忍受千篇一律的冒險故事,便開始把社會學、哲學、心理學和文學融入作品。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不怎麼“高階”的賽博朋克到80年代才出現,是因為網際網路出現得太晚。其實在那之前,科幻文學就開始大玩平行宇宙、量子通訊和太空電梯。

比如在波蘭,有個經常不寫科幻的科幻大師叫萊姆,他在1971年有個短篇叫《宇宙創新史論》,去看一看,你會發現其中很多概念出現在了《三體3》的宇宙觀中。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圖為萊姆,《宇宙創新史論》中,人類開始思考宇宙不是自然狀態,存在幾十億年的文明肯定已進化到能扭曲物理學和數學的地步,能改造宇宙;而它們會用光速限制星際聯絡,並互相博弈,用自己的物理定律去入侵其他文明的領域。

不過我最愛的科幻作家依舊是大劉,萊姆的書比沙丘還難啃。

所以《沙丘》原著確實有些神棍和難啃,但它一直是

半個文學作品

,作者把心血融入了那個世界的塑造和故事的寓意,而征服科幻迷的,也正是這兩點。

然後來到《沙丘》的電影。它確實節奏緩慢,尤其是最後半小時,但我覺得這不是因為維倫紐瓦的個人風格把它“搞壞”了。

《沙丘》曾被多次拍攝,有通俗的電視劇《沙丘魔堡》。但它的電影專案只有三個,除了新版,就是大衛·林奇的撲街版,以及多年前佐杜洛夫斯基沒拍出來的那個版本。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林奇版的防護罩被黑了幾十年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是影史上經典的爛尾工程,它的紀錄片在IMDB都有8。1分。總結來看,就是當時一堆大神組了個夢之隊:導演牛逼,配樂是Pink Floyd,概念設計是異形之父,連達利都來了。

但後來這專案難產了。大衛·林奇的《沙丘》也因為導演沒剪輯權,被搞成一坨翔,把佐杜洛夫斯基樂得在紀錄片裡對著攝像頭拍腿大笑。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佐杜洛夫斯基版的概念圖1

所以,大家有沒有發現:

所有的沙丘電影專案,都不像是商業片的模式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概念圖2

維倫紐瓦不是商業導演,他的《焦土之城》說的是黎巴嫩沉重殘酷的歷史,如何徹底壓垮人性;比後來拍的科幻片還小眾。但他和大衛·林奇一比,商業性簡直拉滿。

而佐杜洛夫斯基則更甚,他的代表作《聖山》就像用意識流的劇本去拍超現實主義畫作。拿林奇的《穆赫蘭道》和《聖山》比,脈絡簡直和教輔一樣清晰。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聖山》

這三個導演,不會真有人指望去拍傳統商業片吧?

懷疑

《沙丘》的電影專案,從來就不打算走純商業路線。而維倫紐瓦現在搞出來的電影,沒準恰恰就是投資方預期的效果,所以第一部才有協議說不論票房如何,都會拍攝第二部。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畢竟只要電影拍出來,就能用IP以各種方式盈利

關於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有句非常出名的評論,就是

如果這片拍成了,那很可能之後科幻電影的影像風格就會是沙丘,而不是《星球大戰》。這句話就是理解《沙丘》電影魅力的一個關鍵

《沙丘》能成為經典IP,第二個原因就是它實現了

一種獨特的美學

。所謂的美學是指:設定、氛圍、美術和語言風格等各方面的總和。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而科幻文化一直有兩大類美學風格,一種是星戰那樣偏寫實的機械風,還有一種就是沙丘這樣的異域風。

對於科幻

文學和漫畫

來說,這兩類美學一直並駕齊驅。到了什麼地步呢?大概就是你去看科幻主題的黃漫,都能明顯發現美術風格被分成兩大類。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著名顏色漫《Drunna》就是個好例子:女主在現實中身處機械飛船,夢境裡卻是個社會體制原始的異域。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而這種異域風,

突出的就是想象力

,設定是否科學其實不是重點。但這種美學取向,在國內卻常被理解成“原始”和“神棍”,就彷彿創作者是因為知識水平不夠,才搞出一堆拿原始社會體系填充的殘次品。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曾參與老《沙丘》製作的大神莫比斯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莫比斯的阿扎克:畢竟科幻只有一半是科學,另一半是幻想

這種美學,在科幻遊戲上的發展都比電影更好

。所以我們能看到《Warframe》《蔑視》和《原子之心》中那種一看就來自異世的影像風格。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毀滅戰士:永恆》

到了電影界,除了在《異形》裡快淪為背景板的設定,真的很難看到機械風之外的美學。星戰的成功,可能真的給科幻電影的風格釘了顆釘子。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但維倫紐瓦的《沙丘》

為這種美學風格來了次反擊

,對於很多主要靠科幻電影和一些主流小說接觸科幻文化的人來說,這種風格當然不易接受。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絕對反主流的飛船設計

但看看那漫天黃沙、粗野主義和結構主義相融的巨型建築,以及

浸滿宗教味卻沒有神的世界

,難道沒理由把一部分人在影廳裡震撼兩小時嗎?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維倫紐瓦的沙丘,像是貝克辛斯基畫筆下的地獄

電影的

宗教感也是這種美學中的一個特色

,這種宗教感是很還原原著的。以至於很多人看完電影,都大罵西方科幻作家總是被基督教世界觀洗腦,寫不出擺脫宗教的東西。

其實,這真的既不是唯心主義也不是被宗教洗腦的結果……他們恰恰是在

用科學解構宗教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另一個例子是經典科幻漫畫《尼可波勒三部曲》,這個故事把古埃及眾神和外星人融合,劇情比《沙丘》還要迷幻,科幻設定非常鬼扯。它之所以是經典,正是因為美學風格太獨特了。

《沙丘》肅穆莊嚴的宗教感是一張面具,面具下是科學和人。所以影像中的巨型飛船彷彿利維坦,降落時氛圍如同降神;而靜謐姐妹登場時的鏡頭宛若神使,氣勢逼人又深不可測。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然而這些神祗,

切開全是黑水和謊言

:巨型飛船帶來的是戰爭和毀滅,靜謐姐妹背後是操控人類的陰謀和權欲。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在《沙丘》中,有神力的人像神一樣操控眾生,極高的武力也能化作另一種神。然而實際上,這個世界沒有神,只有宇宙和時間的背景板下,如螻蟻般廝打的凡人;而那些使用神力的人,也不過是香料的奴隸罷了。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科幻一直就和宗教息息相關

,《海伯利安》用凡人重現基督受難、《深淵上的火》玩集體智慧飛昇成神……但科幻大師們卻經常是無神論者,只是因為用科學剖析宗教這種誘人的角度,最適合放在科幻作品裡罷了。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NEO=ONE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又比如用科學詮釋佛教與印度教的《光明王》:釋迦摩尼和溼婆是外星人。

所以直至今日,依舊有人把《沙丘》的原著吹上天,又大誇新版電影,也沒什麼奇怪的。《沙丘》就是科幻文化中一類美學的代表,這一類別又恰恰不怎麼被國內觀眾熟悉;它難啃又另類,卻

代表了科幻的另一種可能

今天,《沙丘》的續集也宣佈了上映日期,維倫紐瓦的沙丘世界不會和我們這麼早就告別。對於被這部電影征服的人來說,這絕對是個好訊息。

其實我覺得,是否喜歡《沙丘》,只代表了一種審美取向,和欣賞水平的高低沒什麼關係。但假如真要去噴《沙丘》這個IP,至少得噴到點子上。

不斷有人“洗地”的《沙丘》,是今年被誤解最嚴重的電影

我真的至今都不喜歡它的原著

只去瞭解一堆厄拉科斯星的風土人情,恐怕會覺得《沙丘》像個遊記吧。

-END-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BB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