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說好萊塢,應該很少有朋友能分辨出哪部電影都是哪個公司出的,好像每個公司都是生產差不多的爆米花大片。但在從前,就有點不太一樣。從前呢,好萊塢電影工業是由“五大三小”八個大製片廠壟斷著的。每一個製片廠都有自己固定的形象,或者說是特點,這樣才能吸引趣味相投的觀眾。那麼,倘若穿越回1940年代,當時美國觀眾眼中,老好萊塢的五大製片廠,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米高梅(

MGM

—— Dreamland

提起米高梅的獅子(題頭圖),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但實際上,米高梅(MGM)是個簡稱,全稱是Metro。 Goldwyn。 Mayer。(米特羅,高德溫,梅育)。這三個單詞中,真正決定米高梅風格的,是最後一個人 Louis。 B。 Mayer。這個猶太商人不僅是米高梅的創始人,而且還創立了奧斯卡獎的頒獎機構,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Louis B。 Mayer

Mayer想要把電影這門生意變得優雅有格調(如同好萊塢電影一樣,他本身很俗氣),於是MGM的影片大部分都呈現出一切理想化的虛幻夢想世界。事實證明,這種時不時略帶傷感的夢幻仙境非常奏效。即便在中國,民國時期老上海電影院門口就有人專賣手絹供女觀眾抹淚。直到現在,那些含有三屜饅頭(Sentimental)的電影照樣能給女文青收拾得服服帖帖。Mayer 時代米高梅電影有《賓虛》(

Ben Hur

)、《綠野仙蹤》(

The

Wizard of Oz

)和《魂斷藍橋》等。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綠野仙蹤》劇照(關於影片導演 Mervyn LeRoy,可參見下文『華納兄弟』一節 )

二十世紀福克斯(

20th Century Fox

—— Realism

當然,福克斯也造夢,也拍歌舞片,甚至還拍攝歌舞片的子型別“滑冰片”。不過,在這裡就必須要說下傳奇製片人 達利爾·佔努克(Darryl。 F。 Zanuck)。此公原是華納的首席製片人,1933年從華納出走之後成立了二十世紀公司(20th Century ),1935年20世紀公司兼併了福克斯,成立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從此現實主義就成為福克斯的標籤。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Darryl Zanuck

當年沒有電視,電影承擔了社會批判功能,這一點便是福克斯同其他片場最大的區別——Social Conscience。各種大導演在各種型別片中注入這種色彩。西部片大師John Ford最牛的兩部『非西部片』——《怒火之花》和《青山翠谷》都是Zanuck製作的。當然不能不提的是從德國烏法公司來到福克斯的大師 F。 W。 Murnau ,他在《日出》中的攝影機運動在今天看來仍然令人印象深刻。除了 Ford 和 Murnau 之外,Henry King也是福克斯的頭牌導演,代表作是西部片Jesse James。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怒火之花》

Grape of Wrath

,1940

雷電華(

RKO

—— Fred Astaire

對現在的影迷來說,第一次見到RKO這三個字母,沒準兒是在奧森·威爾斯《公民凱恩》的片頭,看到一個天線滴滴嘟嘟響一陣。但對老好萊塢的觀眾來說,歌舞片之王Fred Astaire (後轉投MGM門下)無疑是RKO的頭號明星。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Fred Astaire

當年Astaire 剛進 RKO 參加過一次試鏡,結果報告上寫道,「Can‘t act。 Slightly bald。 Also dances。(不太會演。有些禿頭。倒是能跳舞。)」誰曾想,就是這個『倒是能跳舞』傢伙成了日後的歌舞片之王。當年29歲的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簽下這個日後的舞王,也簽下了另一個女演員Ginger Rogers。在30年代,Astaire & Rogers這一對組合幾乎成了歌舞片的代名詞,為RKO賺足鈔票,其中代表作有《柳暗花明》、《禮帽》和《歡樂時光》。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Ginger Rogers & Fred Astaire

五大片廠裡,咱們中國觀眾最不熟悉的恐怕就是雷電華,很可能是因為它在50年代就垮了:

1948年,富二代Howard Hughes(對,就是電影《飛行家》裡頭那傢伙)開始執掌雷電華長達7年,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影史學者貝蒂·拉斯基將Hughes與RKO關係描述為『一場按部就班為時七年的強姦』(systematic seven-years rape。)詳見RKO Pictures

1955年,Hughes用2500萬美元把RKO賣給了通用輪胎公司(對,General Tire,你沒看錯)。

1957年,通用輪胎公司關閉了雷電華製片廠,製作期間的三部影片永遠無法完成。皮之不存,毛將附焉,發行部門很快也關門了,剩餘影片的發行業務交由環球等公司代理。

1959年,最後一部雷電華出品的電影,Samuel Fuller執導的《Verboten!》,由哥倫比亞公司發行。自1928年10月誕生,名列五大公司之一的雷電華影業(RKO Pictures)『激盪三十年』之後正式落幕。

1980年代的最後一年,某個小型獨立電影公司以極低價格買下RKO Pictures這個名頭,以及雷電華部分影片的重製版權,並用這個名頭製作一些低成本的小電影。

詳見

http://www。

rko。com/

華納兄弟(

Warner Bros.

—— Gangster Film

華納家四兄弟是俄國移民後裔,老爹在街頭修皮鞋起家。早期是五大片廠中的小老弟,不過他們有自知之明,所以沒玩Mayer那種大手筆。比如說默片時代他們的一線大明星是下圖這位: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別看錯了,

明星是左邊的

Rin-Tin-Tin

,一條一戰老兵從法國帶回來的牧羊犬。當他們發現這條狗的電影特別賣錢之後,就讓它享受其他片廠明星一樣的『待遇』—— 連著不停拍。終於,連著製作26部Rin-Tin-Tin電影之後,我們的小狗狗幹不動了,13歲『英年早逝』。華納兄弟也找到了新的賺錢機器——有聲片。從1927年的《爵士歌王》開始,華納兄弟連著製作10年歌舞片。最終,他們發現這種對攝影佈景和演員要求較高的型別不太適合他們。於是他們回到紐約街頭,把當時街上正在發生的事拍到電影裡。沒錯,他們開始拍黑幫片的時候,禁酒令還沒結束。這種頗為現實主義的做法,恐怕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於樓上的達利爾·佔努克,當時,正是他在掌管華納公司的製片部門。另一方面,黑幫槍戰時的噠噠噠機槍聲特別適合用有聲片,這種視聽手段展示暴力,讓觀眾感覺特別爽。此後,華納變成為黑幫片(Gangster Film)專業戶。代表作《地獄之門》(The Doorway to Hell)、《小凱薩》(編劇Darryl Zanuck)、《國家公敵》(製片人Darryl Zanuck)——你看,可以說黑幫片這個型別完全由華納兄弟片廠奠定。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小凱撒》(

Little Caesar

, 1931

能看出照明風格明顯受到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

黑幫片明星愛德華·羅賓斯,詹姆斯·卡格尼和冷麵硬漢 亨弗萊·鮑嘉 成為華納兄弟公司的臺柱子。不過,片廠裡最賣座的頂樑柱是格里菲斯的徒弟,好萊塢『神奇四瞎』之一 —— Raoul Walsh。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Raoul Walsh(長得就一副華納電影範兒)

這個老東西用一隻眼睛拍出了《呼嘯的二十年代》和《白熱》等一堆大片。順便提一句,也是他在50年代發現西班牙沙漠可以拍西部片,為通心粉西部片時代找好了外景地。(詳見:什麼是義大利通心粉式電影?)

最後,還有一個不能不提的大導演就是 Mervyn LeRoy。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這位爺,不僅拍過黑幫片經典《小凱撒》,還有一部不為中國觀眾熟知的傑作《亡命者》(

I Am a Fugitive From a Chain Gang

)。這部片子,直接抨擊當時的勞教制度。即便今天看來,都讓人動容扼腕,遑論當時觀眾的反應。之後便有廢除美國刑法中的強制勞工制度,不能說與影片全無關係。而且,影片的開放式結尾,實景拍攝和社會批判意識,不免叫人聯想到十幾年後的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電影。在《1933淘金女郎》(

Gold Diggers of 1933

)這種超級賣座的歌舞片中同樣能發現這種電影語言上的探索。作為影史經典,這部影片可以作證歌舞片的一條重要規律『Dance is designed for camera』(舞蹈場面是為攝影機而設計)。說白了就是:好看,比跳得好更重要。

派拉蒙(

Paramount

—— ???

抱歉,我才疏學淺,目前還真沒想到派拉蒙有啥特點,懇請各位知友幫忙想想!

如果非要俺說派拉蒙的特點,那就是『有錢』。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派拉蒙創始人(每個人都能寫本書……)

作為好萊塢資格最老,規模最大的製片廠,派拉蒙1914年拍出第一部好萊塢電影(在好萊塢製作的劇情長片),資金雄厚。所以能首先搞『垂直整合』(電影製片、發行和放映全覆蓋)當然有錢。有錢,就啥玩意兒都搞。歌舞片西部片家庭情節劇神經喜劇什麼賺錢就弄啥,不管弄什麼片子都是最火的,比如Marx Brothers系列電影;誰出名就挖誰,比如當年因爵士歌王大紅大紫的Bing Crosby、廣播界的喜劇明星Bob Hope,所以很多歐洲大導演也都來到派拉蒙,可能是當年歐洲導演最多的好萊塢製片廠,比如喜劇片大師劉別謙 Lubitsch 、馬琳·黛德麗的靈魂fa身 Josef Von Sternberg 、以及第一次在有聲片中恢復攝影機運動的魯本·馬莫里安。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老好萊塢製片廠究竟什麼樣?

Marx Brothers代表作《鴨羹》Duck Soup, 1933

也是因為有錢,樹大招風,1948年,聯邦最高法院宣判派拉蒙案,判定『垂直整合』就是壟斷,拆分派拉蒙。一紙判決挖掉製片廠制度的根基,好萊塢黃金時代宣告結束。50年代年輕人開始反抗保守主義,美國中產階級郊區化,再加上電視崛起,老好萊塢遭受沉重打擊,從此一路下坡,直到60年代末新好萊塢一代才重新崛起。當然,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以上文字全憑記憶,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

————————————————————————————————————————————————————————-

搜尋微信訂閱號: zhimovie ,關注「不如我們從電影來過」,咱們一起聊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