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所在的時代,中華民族積貧積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亡國滅種的危機。

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毅然決然地走上了醫治國人靈魂的道路,要“外之既不後於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取今復古,別立新宗”,建設出新的、先進的,但是又只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現代文化。

他帶著這種宏圖壯志,寫小說、作雜文、出翻譯、倡美術,不斷探索,不斷實踐,與絕望抗爭,與新舊傳統搏鬥,最終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寶藏。

其中,最為重要的之一,便是他所提出的“立人”思想。他指出: “生存兩間,角逐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凡事舉”,“若其道術,乃必尊個性而張精神”,“國人之自覺至,個性張,沙聚之邦,由是轉為人國”。

由此可以看出,“立人”思想的基本內容是:重視個體,追求人個體的精神自由。也正是因此,使得魯迅擁有了一個獨特的觀照社會的角度,那就是反對一切對人的精神的奴役。

“誠與愛”這兩點正是魯迅“立人”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誠,信也”,意思是真誠、誠心、真實。在魯迅雜文的語境中,它的基本含義是:敢於正視。

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思,敢說,敢做,敢當! 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要正視歷史社會生活上的一切缺陷與不足,而不是逃避現實。在這個基礎上,魯迅發現了以欺人謀取利益的“偽士”,以自欺麻木精神的“奴性”。

“愛,行兒”,後來又衍生出喜愛、心愛的、愛護、愛惜、憐惜這些意思。在魯迅雜文的語境中,“愛”是生物的一種天性。

不但絕無利益心情,甚或至於犧牲了自己,讓他的將來的生命,去上那發展的長途。

魯迅以雜文為武器,從“誠”與“愛”兩個角度,觀察社會,得出了許多重大的結論,這不僅在當時有著巨大的意義,即便是在現在,他所提出的種種問題,依然有著極強的借鑑意義。即便是時代在變化,時事在更迭,魯迅的思想依然閃耀著璀璨的光輝。

在魯迅生活的時代中,正如他自己所說,他的種種發現,“弄清了老實而不幸的青年的腦子和弄敏了他的感覺” ,使得許多人,擺脫了舊思想的侵襲,走向了新的道路。

魯迅給自己的定位是“精神界戰士”,他無疑做到了這一點。而在現在,魯迅所提出的種種問題,或許已經被解決。但是,新的問題依舊在不斷產生。他獨特的觀照社會的方法與角度,則是能夠給我們以啟發:

第一:等級體系無論是在什麼樣的社會上都是存在的。現在的中國,在經濟上,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勢必造成一個巨大的分化。在政治上,官員的權力非常巨大,也使得人民與政府之間距離拉大。一個新的等級,正在慢慢形成。當這種等級體系形成之後,會不會再一次出現以“瞞與騙”為手段的“偽士”?人們會不會再一次顯現出“奴性”?需要警惕,也值得思考。

第二:當等級體系出現之後,人與人之間,會出現隔膜,也會出現激烈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為了防止在激烈的競爭或者他人的“瞞與騙”當中遭受傷害,會顯現出強烈的防備心理。防備心理出現之後,隔膜加強。人與人之間,也就開始變得更加的冷漠。“看客”現象,會不會再一次出現?而人們為了向上攀登,相互競爭,“推”、“撞”等種種現象,會不會再一次出現?

第三:解決問題,需要許多方面的努力。但是首先要做的,就是發現問題。魯迅的雜文,永遠立足於現實,他的思想,也站在現實的大地上。他倡導“誠”,要人們 “敢於正視”,不去逃避,不去躲藏。他提倡“愛”,要人們摒棄冷漠,關心現實,關心時弊。瞭解他的思想,閱讀他的雜文,學習他的方法,或許是我們發現新問題的不二選擇。

為什麼魯迅的地位如此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