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寰/作者

1

飯圈倒牛奶

“幾十箱的牛奶被毫無憐惜地倒掉”

“只要奶蓋不要奶”

一段觸目驚心的影片讓我們再一次被秀下限,而事情的源頭就是為了得到奶蓋上的二維碼為《青你3》的哥哥們爭得出道位打投。

與曾經飯圈撕番、網曝、侵犯他人等行為相比,這次倒奶事件更是將粉絲群體推到了風尖浪口。

然而在令人歎為觀止的粉絲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到底是什麼,不由得讓我們每個人深思,是這個社會病了嗎?

飯圈倒牛奶:狂熱追星背後的心理現象

2

粉絲行為背後資本家的PUA

在這個娛樂盛行的時代,粉絲以不同明星為核心成立一個個群體,集體擁戴自己心中的愛豆,他們幾近宗教式的狂熱讓這個群體成為資本家眼中的魚肉。

這不得不提到由Henri Taifel及其同事提出和完善的社會身份認同理論。

每個粉絲群體都共同熱愛著一個明星,他們無疑是志同道合的那群人,他們因為喜歡同一個明星而感到驕傲自豪從中得到某種認同。

社會認同由類化、認同、比較三個基本歷程組成,而粉絲群體最顯著的就是比較階段。

粉絲把喜歡同一個明星的人稱為“家人”、“圈內人”,而將別人的愛豆稱為“對家”“圈外人”,把他們和我們中間橫亙著一道宏大的溝壑。

飯圈倒牛奶:狂熱追星背後的心理現象

在資源有限的娛樂圈中資本家無疑是利用了粉絲在競爭中的強大凝聚力和戰鬥力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他們不斷誇大娛樂圈中的競爭壓力,渲染粉絲群體的焦慮誘導粉絲消費,對粉絲群體與粉絲群體的罵戰他們不僅不為動容反倒樂在其中,因為這對資本家來說粉絲群體越內卷意味著更多的流量,更大的利益。

粉絲群體內部越來越卷,在心中的哥哥面臨淘汰時他們甚至比明星本身更為緊張,這種焦慮充斥著每個狂熱粉絲的心中。

然而有趣的是,這些粉絲明明知道這是資本家的割韭菜行為,但是他們依然在這樣扭曲的競爭中樂此不疲。

這是因為即使自己不刷別人還是會刷,這樣的話自己的“哥哥”就會輸人一步,他們心中有萬般不情願但是依然在追星的路上大量耗費金錢和精力。

在這樣的囚徒困境裡粉絲與粉絲之間互相拉扯,他們清醒卻無法理智,而資本家則在這樣的鬧劇中樂享其成,粉絲越是不理智,越是助長了資本家的氣焰。

飯圈倒牛奶:狂熱追星背後的心理現象

3

自我意識膨脹的“自戀病”

Campbell, Rudich 和 Sedikides (2002)認為,自戀是一個具有多維結構的概念, 表現為浮誇、自愛和膨脹的自我。

然而在這個時代自戀已經成為了社會大多數人的情結,粉絲群體則像一個放大鏡般將這種誇張不可理喻的自戀表現地淋漓盡致。

在這次倒奶事件中,面對網友的譴責,粉絲們只是覺得自己十分委屈,因為倒奶並不是他們,用網路上一句調侃的話來說就是:“牛奶只是被倒掉了而已,我的哥哥卻失去了出道的機會。”粉絲極度的自我,讓他們的眼中只有自己的愛豆,粉絲付出了心血並不覺得自己不擇手段的行為對整個社會造成了什麼影響,他們一腔狂熱也讓他們無暇在乎。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為“哥哥”打投無疑是對粉絲自戀情結的滿足,粉絲的打投成為“哥哥”出道的重要砝碼,在這個過程中粉絲享受著養成“哥哥”造物主般的快感,如果自家“哥哥”順利出道對粉絲來說將獲得巨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反之如果失敗他們將失去對自我身份的強烈認同,這也造成了粉絲群體間越來越卷的原因。

飯圈倒牛奶:狂熱追星背後的心理現象

在粉絲心中“哥哥”想要什麼,他們並不在乎,一切都是粉絲以為如此。

這場鬧劇中的每一方都在這種自戀中無法自拔,主辦方只在乎自己能不能獲得更多的流量;贊助商只在乎能從中獲得多少銷售量,他們絲毫不關心每一瓶牛奶的去向,也不在乎社會對他們的看法,有的只是利益燻心中的快感和滿足感。他們不在乎自己能否為社會帶來價值,在浮誇的自戀裡迷失了道德,在慾望中丟棄了初衷:偶像如此,粉絲如此,主辦方、贊助商更是如此。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兩位美國心理教授說:“你是將焦點放在家庭、時尚、社群這些自己關心的領域,還是全球社會?”而這也是對當代人最直接的叩問。

飯圈倒牛奶:狂熱追星背後的心理現象

4

群體中個人的泯滅

《烏合之眾》中提到這樣一個觀點:群體中個人利益暫時消失,以及相應的犯罪意識的泯滅,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便是牽扯玩別的個人目標被一個集體目標所替代。群體中的人認為自己可以對殘暴行為不負私人道德上的責任,群體是個“無名氏”的作用外,很可能還因為他更強烈的意識到自己要為一個“更崇高的事業負責”。

社會心理學將其稱之為去個性化。

如今網際網路無疑是每個人身上最強有力的保護罩,因其特殊性在網路環境中都屬於一個群體,這個群體的最大的特徵就是其中的每個人都是隱匿的,這帶來的巨大安全感的同時也讓其中的人喪失了同一性和責任感。

粉絲又是這個大群體中的一個個小群體,粉絲在能夠得到歸屬感的群體中個人的思想被集體的思想取代,從而變得盲目、不理智,他們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在群體中得到自我價值實現。

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思考過這種自我價值的實現是否正確?

飯圈倒牛奶:狂熱追星背後的心理現象

在這次事件中幾十箱地買牛奶倒牛奶是集體行為,為什麼別人做得我做不得,我為群體的崇高事業付出努力做出貢獻,這不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嗎?

在粉絲固有思維裡為偶像打投是偉大的事業,在群體中大家應該目標一致,所以他們並不認為這樣的舉動有過錯,甚至還為偶像暴漲的資料沾沾自喜。

弗洛伊德認為:“團體成員之間的平等是基於全體成員透過對同一個目標有著相同的愛戴而互相認同。”

也是這種認同感和歸屬感讓粉絲群體中的每個人都不遺餘力地為偶像打榜,即使他們的做法是錯誤是有違道德的。

飯圈倒牛奶:狂熱追星背後的心理現象

5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在這件事中我的一向持有的態度便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我不願站在道德至高點去譴責粉絲的行為,他們也只是這條產業鏈中被宰的羔羊;我也不會去規勸粉絲理智追星,因為改變別人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但是我想讓粉絲們看見,有人追星把自己追成了一線明星;有人以偶像為信仰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有人將偶像視為精神支柱渡過自己人生中的至暗時刻……這就是追星時代的參差,有人借偶像的力量讓自己走上人生巔峰,有人追星卻失去了理智甚至迷失了自己,我相信粉絲將偶像視為力量比為他們消耗自己的時間精力更能為偶像帶去支援。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送給每個在上帝視角看待事物的人,送給每個狂熱的粉絲,我相信這個時代需要的是理智又有溫度的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