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李山abc2019-08-21 22:32:18

“平淡乃絢爛至極”與“大音稀聲”一樣,反映了人的思想覺悟達到很高程度的精神境界,它是自然的、和諧而完好的狀態。道家的“道法自然”就是基於這個理念。人的認知能力強了,才能淡化對事物的神秘感,即胸有成竹和相由心生的因果關係所致。人的思想境界低,對這句話就難理解和贊同。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黃土情愫2019-08-22 10:46:00

《平淡乃絢爛之極也》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這是蘇軾給侄子書信中的一句話,原文:“得書知安,並議論可喜,書字亦進。文字亦若無難處,只有一事與汝說。凡文字,少時須令氣象崢嶸,采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汝只見爺伯而今平淡,一向只是此樣,何不取舊時應舉時文字看,高下抑揚,如龍蛇捉不住,當且學此。只書學亦然,善思吾言。”

顯然,這是蘇軾對作文的一種經驗之談。意思是最初作文章,不要追求什麼“平淡”,那麼,這個平淡,很顯然就不是“平淡”了。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蘇軾在這裡所說的“平淡”,是一種人生閱歷後的大情懷,文章立意下的大格局,筆法自然中的高度簡潔――乃采色絢爛之至極也。就像純青的爐火,只有經歷了轟轟烈烈的燃燒,方能達到的那種看似平淡的藝術境界。

如果一開始就追求平淡,那麼,就會像沒有經歷過風雨的人生一樣,是平庸而不是平淡了。

大文豪蘇東坡經,史,子,集無一不通,他深諳道家“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的奧妙。“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平淡,自然。這顯然是人生經歷了風雨之後的頓悟。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他告誡子侄,寫文章也是這樣,“少時須令氣象崢嶸,采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看他早期應舉的文章,實乃文采飛揚,辭藻華麗,跌宕起伏,奇言妙句,疊出不窮。的確不失為初學者的範文標本。好像風雨之後的晴空,純藍明淨,纖塵不染而美到極致。

白居易力求農婦都能明瞭的那種通俗簡約,和返璞歸真的平淡。魯迅先生在《蓮篷人》中寫道“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無不與蘇軾的絢爛之極是平淡如出一轍,實乃是對人生的的一種頓悟,寫文章的一種經驗之談。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神韻軒書法2019-10-25 22:02:28

平淡乃絢爛之極原句出處是蘇軾《與侄書》。

二郎侄:

得書知安,並議論可喜,書字亦進,文字亦若無難處,只有一事與汝說,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彩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

他所說的平淡,是爛漫之極後的復歸平淡,熟而後生,有天真幽淡的,簡遠的味道。有無意於佳乃佳的味道。

元代倪讚的畫平淡天真,蕭疏淡遠。董其昌特別推崇倪贊:“古淡天真,米痴後一人而己。″(如下圖)

謝無量書法自然淡雅,如行雲流水。取法魏晉,碑帖結合。沈尹默先生曾曰:”無量書法,上溯魏晉之雅,下啟一代雄風,筆力扛鼎,奇麗清新。″他的字由絢爛歸於平淡,看上去稚拙,其實廣博高深,超凡脫俗。(如圖2一4)。

李叔同的書法也是絢爛至極的平淡書法。李叔同早期脫胎魏碑,筆勢開擴,逸巖靈動,後期自成一體,沖淡平和,溫婉脫俗,出家之後的書法作品,有寧靜和蕭散,是絢爛至極的平淡,雄強過後的溫雅,老練之後的稚拙,他自我評價道:“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靜、衝逸之致也。″(如圖5一9)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滴滴的冰糖雪梨2019-10-31 23:51:33

看見這句話雪梨首先想到的是

“大道至簡”,“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平淡乃絢爛至極”

,此語實在精妙!

其出自蘇軾《與侄書》,是在教侄子如何寫字、如何作文。他強調寫文是一個“由繁至簡”的過程。並以自己為例——“取舊時應舉時文字看,高下抑揚,如龍蛇捉不住”,後來“漸老漸熟,乃造平淡”。

“平淡”不等於“平庸”,而是

“洗盡鉛華始見金,褪去浮華歸本真”。

肉身平淡,靈魂絢爛

東坡因“烏臺詩案”差點送命,被貶黃州後情勢所迫,其立刻變身農夫與隱士,開始了“日出而耕”的生活。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蘇軾擁有了自己佔地十畝的“東坡農場”,精力都放在了築水壩、建魚池、移樹苗、找菜種、做菜熬湯上。日子平平淡淡,卻踏實自在。

正是在這個因鬱郁不得志而躬身田園、縱情山水的時期,蘇軾的文學藝術創作卻達到了頂峰:寫下了

《赤壁賦》、《後赤壁賦》

《念奴嬌·赤壁懷古》

等名作;還寫下了中國書法史上最重要的,被人稱為“第三行書”的

《黃州寒食帖》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這種外在肉身的平淡之於內在精神的絢爛,不也是“平淡乃絢爛至極”的一種現實對映嗎?

創作靈感從自然中尋

蘇軾無論寫文亦或論藝,都善用自然界平常之物之景,作品一出乍讀只覺清新脫俗,愈讀愈覺境界之廣博,思想之絢爛,時有“天人合一”之感。

如其在發現了文與可的飛白(書法藝術的一種)時,驚歎文氏藝術造詣,故而寫下贊文

《文與可飛白贊》

。其中寫道:

“霏霏乎其若輕雲之蔽月,翻翻乎其若長風之卷旆也。猗猗乎其若遊絲之縈柳絮,嫋嫋乎其若流水之舞荇帶也。”

把書法的筆畫比作了自然萬物如“雲蔽月”,如“旆(旗子)”,如“柳絮”,如“荇帶”。

還有著名的

《記承天寺夜遊》。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蘇軾夜裡欲睡之際,見月色入戶,突然興起溜達到承天寺去找友人張懷民,與其在庭院“夜遊”一番,見月色如水,竹柏繁茂,遂寫下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兩句名句,由月光下竹柏晃動的娑婆倒影聯想到水光灩瀲中的搖曳水草,古今中外也怕只有蘇軾一人而已!

令蘇軾敬佩的古人

陶淵明因不肯對上方派來的稅吏折腰,解印綬去職而隱農桑。蘇軾覺得自己的命運及喜好很像陶淵明,還曾寫過一首詩,說陶淵明是自己的前身。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在黃州務農期間,蘇軾由每天耕作時的感想,重組

《歸去來兮辭》

的句子,照民歌唱出,也教給農夫唱。陶淵明那

“心遠地自偏”

的處世哲學是蘇軾最敬佩的。

《蘇東坡全集》裡,和陶詩的作品就在120首之多。

蘇軾認為陶詩是美的極致,藝術的頂峰,詩的字裡行間充滿著田園生活平淡質樸的氣息,但其思想內涵卻是通達人之本心本性,絢爛至極的。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康康愛讀書2019-11-01 13:16:38

“平淡乃絢爛之極”這句話就是蘇東坡對自己命運的一種淡然與豁達。

蘇軾身懷絕世才華,但一生經歷坎坷,屢遭貶矗流放,牢獄之災不斷。大多數普通人遭遇這樣的倒黴事情一定會崩潰到懷疑人生。而蘇先生心態極好,並沒有因為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而鬱鬱寡歡,凡到一處,都會怡然自樂,自耕自樂,自給自足,他自創的“東坡肉”到現在還讓人們津津樂道、饞涎欲滴。

他的詩詞是豪放派的代表,能隨口作出豪放的詩詞,說明他的人生態度也是豪放之極。那首《定風波》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詞首曰:沙湖道中遇雨,眾人皆狼狽,餘獨不覺……

曾經絢爛之極的人物,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吧!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此箋2019-08-22 18:52:53

“平淡乃絢爛至極”,原文出自蘇軾寫給自己侄子的書信《與二郎侄》。蘇軾從自身的學識體會出發,

向侄子論述了寫作之中“平淡”與“絢爛”的辯證關係,以及創作的藝術規律

“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彩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

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

汝只見爺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學此樣,何不取舊日應舉時文字看,高下抑揚,如龍蛇捉不住,當且學此,只書字亦然,善思吾言”。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蘇軾所言的“平淡,絢爛之極也”,乃藝術創作的最終階段。在蘇軾看來,寫作應該是從“氣象崢嶸,彩色絢爛”到“漸老漸熟”,再到“乃造平淡”的一個不斷“揚棄”的過程。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

但蘇軾的侄子,只看到了蘇軾技藝成熟之後的“平淡”,而沒有看到蘇軾曾經行文也是“高下抑揚”的縱橫捭闔。

那種“一語天然萬古新”的“平淡”,是經過時間與才華累計之後的“豪華落盡見真淳”,是蘇軾人生閱歷不斷積累與寫作手法不斷成熟之後的蛻變。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這種蛻變,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說,

是不斷揚棄的過程

,是量變導致質變的過程,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進的過程。這種蛻變,也是莊子所言,

“既雕既琢,復歸於樸”的過程

。但就蘇軾而言,那是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而不斷淬鍊才能達到的境界。

這種“平淡”,是蘇軾筆下的“人間有味是清歡”,是“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它不僅是文風的返璞歸真,更是精神上的通達與淡泊,是蘇軾經歷了生命的鼎盛,而又屢遭貶謫,最終歸於平靜的淬鍊過程。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平淡乃絢爛至極”,不只是藝術創作所要追求得最高境界,也是我們心靈成長所要追求的境界。只有人生曾經努力地綻放過,絢爛過,甚至凋謝過,才能在風雨之後,收穫內心的平淡清和和心靈的平靜曠達。就像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走過萬水千山,度過千難萬險,看過繁花似錦,見過落英繽紛,

我們所說的“平淡乃絢爛至極”裡的“平淡“,早已不是當初的“平淡”,而是絢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我們最終追求的這種“平淡”,是精神上的自由與曠達,是擯棄浮華之後的自然與沉靜。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而要獲得這種“平淡乃絢爛至極“的境界,需要我們不斷去歷練,不斷去提升。它絕不是守株待兔的靜觀其變,也不是不求上進的渾渾噩噩。我們的創作與生命都必須要經歷歲月裡的千錘百煉,才能有“曲徑通幽別有天”的自然,和“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寧靜。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昌達文化課堂2019-11-11 16:27:41

蘇軾被認為是活得透徹明白的人,他在《自題金山畫像》中寫道“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惠州、儋州都是蘇軾政治失意被流放的地方,在此期間,他生活的簡單充實,還自詡平生功業在此。在黃州時,他與泗州友人劉倩叔共遊南山。友以蓼菜、新筍等野菜相待,蘇軾品嚐後,舉箸慨嘆:“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的態度就是對人生的極致追求,這種追求摒棄了物念,返璞歸真,內心淡定從容、怡然自得。也就是所謂的“平淡乃絢爛至極”。

印度詩人泰戈爾有詩句:“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

人生是一個從絢爛歸於平淡的過程。生,便如夏花,極盡綻放,不停地追求。因為來日方長,便鍾愛豔麗與繁華,喜歡一切新鮮刺激的事物,肆意揮灑生命的畫筆,將人生填得滿滿當當;死,便如秋葉,退掉了濃郁的色彩,安安靜靜,寂然飄落。因為時日無多,所以明白一切都不過是空,生命的脆弱時刻伴隨,思想於是遠離了喧囂,盡歸於平淡之中。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繁華過後總是空。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中藉助兩個論語中的場景來說明這個問題。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子夏問孔子,詩經中這三句話到底說些什麼,當然子夏並不是不懂,他的意思是這三句話形容得過分了,所以問孔子這是什麼意思。孔子告訴他“繪事後素”,繪畫完成以後才顯出素色的可貴。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孔子在衛國看到一個世家公子荊,此人對於生活的態度、思想觀念和修養,孔子都十分推崇。以修繕房屋這件事為例,剛剛開始可住時,他便說,將就可以住了,不必要求過高吧!後來又擴修一點,他就說,已經相當完備了,比以前好多了,不必再奢求了!後來又繼續擴修,他又說,夠了!夠了!太好了。

南懷瑾先生解釋,這兩個場景以現在人生哲學的觀念來說,就是一個人由絢爛歸於平淡。就藝術的觀點來說,好比一幅畫,整個畫面填得滿滿的,多半沒有藝術的價值;又如佈置一間房子,一定要留適當的空間,也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不要迷於絢爛,不要過分了,平平淡淡才是真。

人生來雙手空空,卻要讓其雙拳緊握;等到死去時,卻要讓其雙手攤開,偏不讓其帶走財富和名聲……不明白這個道理,人就很難對許多東西看淡,很容易為外物所累。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戴維斯。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圖案高雅的酒紅色睡袍,戴維斯非常喜歡。可他穿著華貴的睡袍在家裡踱來踱去,越踱越覺得傢俱不是破舊不堪,就是風格不對,地毯的針腳也粗得嚇人。慢慢地,舊物件挨個兒更新,書房終於跟上了睡袍的檔次。戴維斯坐在帝王氣十足的書房和睡袍裡,可他覺得很不舒服,因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

戴維斯被一件睡袍脅迫了,生活中的大多數人則是被過多的物質和外在的成功脅迫著。很多情況下,我們受內心深處支配欲和征服欲的驅使,自尊和虛榮不斷膨脹,如著了魔一般不斷攫取。一番折騰下來,除了擁有一兩點流光溢彩的光鮮和熱鬧外,我們過得其實並沒有那麼開心。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人生短暫,我們來不及感慨,彷彿馬上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真正屬於自己的快樂在於簡約的內心,如果自己不能完完全全、真真實實地生活,反而陷入物質慾望為我們設下的圈套中,便很難享受到人生的樂趣。世間繁華就像童話裡的紅舞鞋,漂亮、妖豔而充滿誘惑,一旦穿上,便再也捨不得脫下來,只能瘋狂地轉動舞步,即使內心充滿疲憊和厭倦。當生命的舞會到達終點,脫下紅舞鞋時赫然發現,一路的風光和掌聲結束後,留下的只有說不出的空虛和疲憊,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繁華過後總是空。最美的生活從來不是最繁華的生活。很多人不斷追求所謂的舒適,最後才發現,真正的舒適在於內心。人生若煙火,絢爛過後便歸於平淡,一顆通透的心才是最值得追求的,在恬淡與豁達中才能感到生命的甜美。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從書中找到陽光雨露2019-11-01 08:41:39

平平淡淡才是真,蘇軾說的“平淡乃絢爛至極”是他一生經歷的真實感悟,蘇軾的人生如同一本精彩的故事書,情節曲折,他的人生波瀾壯闊。蘇軾說的這句話飽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很有韻味,深刻理解之後對我們有著很大的指導作用。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蘇軾是一位積極樂觀的人,蘇軾用他的豪情萬丈,用他的堅韌不拔勇敢的同敵人作鬥爭,用他的愛民情懷來為百姓謀利益。蘇軾是經歷了生死的人,只有經歷過大苦難的人才能夠對人生看得更加真切。

蘇軾具有才華,但是卻受到打壓,讓他的才華無處施展。蘇軾對弟弟蘇轍有很深厚的感情,他希望能夠與弟弟多在一起。但是他們兄弟二人能夠見面的時光太短暫了。蘇軾是一位有感情的人,但是卻讓他經歷了喪妻之痛,妻子王弗與他格外恩愛,但是隻讀過了十年的幸福時光二個人就陰陽兩隔了,蘇軾對妻子王弗的感情很深。為了紀念妻子,他還寫下了著名的一首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來懷念妻子。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曾經當過朝廷的高官,甚至都當到了禮部尚書、大學士這樣的位置,距離宰相的位置僅僅一步之遙。但是蘇軾並不看重名利,他需要的是施展才華為百姓做好事的平臺。蘇軾從很高的位置遭到貶謫,成為被人看管的罪犯,這種落差不是一般人能夠體會到的。但是蘇軾都坦然的接受了,都挺過來了。只有經歷過熱鬧的人歸於平淡之後,才能夠體會到平淡的意義。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多年的宦海沉浮,多年的東奔西走,多年的親人分離,讓蘇軾很嚮往平淡的生活,但是這一切都不可得。蘇軾用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為了表達對弟弟的思念,他寫下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成為千古名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蘇軾是一位有太多人生經歷的人,他總結出來的“平淡乃絢爛至極”很有意義,因為我們知道了蘇軾的人生故事之後就能夠充分理解了。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更要珍惜美好的生活,多做一些積極的事情,珍惜時光,珍惜平淡,不辜負生活,讓自己生活的更幸福快樂。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老馬識途1832288972019-08-21 22:11:52

類似的文學觀點還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太羹無味;氣盛,則言之長短、聲之高下皆宜等等。蘇軾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還曾說過一句話,或可作本句的註解: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隨物賦形………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瀟湘子415638032019-08-25 17:54:32

‘平淡乃絢爛至極’,那是方家、裡手才能說出口的話。例如有錢人說‘減肥’,那是誠心誠意的(乞丐說不是吹牛皮,就是做夢)。寫詩作文字來就平淡的,你還吹噓自己的平淡,那不是‘絢爛’,那是‘平凡’。打個比方,一個跑馬拉松的站在終點線上,能和眾多站在終點線上的拉拉隊一樣嗎?

不是所有的平淡都是絢爛至極的,這個水平的絢爛是平淡裡面的鳳毛麟角啊。

換個角度說,不是所有的絢爛(甚至極其絢爛的)都是平淡的,正如有錢人低調的少而高調的多,真正低調的有錢人那才是有錢人中的高高手。作詩文也是如此,自己水平很高了,卻儘量避免用炫才的方式來表達,悄悄把平素得心應手的表達方式放棄,再另闢蹊徑,創造寫詩作文的新高度。能這樣從容表達的,一定是文字實力很強很強的高高手。這樣的‘絢爛’不僅僅是陽春白雪,也能容納‘下里巴人’,它的好處是:能雅俗共賞。

‘平淡’和‘絢爛’是兩個看似不相關的範疇,但是,高手能把這兩個範疇拉近距離並讓它們有一小部分重疊在一起,這些文字高手就‘腳搭兩隻船’一般地玩詩文於掌中。

蘇軾的詩歌正如他說的那樣,平淡中飽含著深刻的思想和誠摯的情感,時時‘不經意’地展示著自己不同凡響的才能。例如一首《題西林壁》四句大白話既抓住了廬山山勢‘秀’和‘奇’的特點,還抓住了廬山多雲霧的特點。尤其讓人佩服的是:詩句一箭雙鵰,除了寫景,還有人生、世事的感悟。28個字,惜墨如金,含而不露,這是觀察入微,是聯想豐富,是文字功夫的爐火純青。又如《念奴嬌 赤壁懷古》,‘大江東去’磅礴了多少感觸,‘故壘西邊’多少緬懷呼之欲出,‘人生如夢’水到渠成,嘎然而止。都是大白話,平常人也能說,但平常人不能把這些話都寫到一起來。又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也是大白話,但有了‘不知天上宮闕……’,有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感情真摯已經把文字‘’膨脹‘’到了極致。

總之,蘇軾這些詩詞看似平淡無奇,可是處處都有驚人的絢麗多彩——他是駕馭文字的高手。

蘇軾身體力行,反對故弄玄虛,提倡清新詩風。這是文學愛好者要好好思考一下的,大概學習寫詩作文的人,開始都會追求詩文的‘唯美’,其實,真正上到‘唯美’的臺階時,就應再追求,去爬爬‘減肥’臺階。這是文字工作中的一個‘揚棄’過程,是更上一層樓!蘇老先生苦口婆心,我們應該用心領悟。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美人豐盛2019-08-31 17:42:25

“平淡乃絢爛至極”這是一句人生哲理、一種人生境界,也是蘇東坡一生的座右銘。

蘇東坡的一生並不平淡,“平淡乃絢爛至極”中的平淡,只是在一種理想人格之下所體現的人生境界。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蘇東坡絢爛而平淡的一生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蘇東坡的父親蘇洵是一個勤奮而極其真實、耿直的人。

父親的人品和學識,為蘇東坡日後的文學成就、人品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蘇東坡21歲首次赴京趕考,即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極第。(險獲第一,因主考官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其只得第二)數年後,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

蘇軾入朝為官,正值王安石開始變法,二人政見不和。在強壓之下,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期間蘇軾又因作詩“訕謗朝政”,被人構陷人獄。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宋神宗駕崩後,太后聽政,重新啟用了司馬光作宰相,蘇軾也被召還朝。但回到政治中心的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於是他又得罪了新黨,無奈之下再次自請外放到杭州當太守。

在杭州,蘇軾開始治水,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杭州老百姓感念於他,將堤壩起名為“蘇堤”,他也備註老百姓愛戴。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但此後他再貶,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條件艱苦,但他從中找到了貧困的田園生活的樂趣,讀書作畫耕地。

剛習慣了田園之樂時,元符三年(1101年)徽宗又召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享年66歲。

蘇東坡一生政績卓著、愛民如子、文韜武略兼備,

在慈善事業和公立醫院領域首開世界先河

,帶給當時的世界生機和溫暖。

蘇東坡的的大愛品格和人道主義精神

蘇東坡擁有大愛品格,善良寬厚的人性和人道主義精神,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第一個是他借朝廷對自己信任時為民請命。

元佑七年(1092年),皇太后召他回朝為三品翰林學士期間,正值江南水災,大批難民渡江北上,逃離江南。水後之後到處有田無人、有人無糧,“殍死之餘,人如鬼臘”。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但是苛刻的稅賦仍在,蘇東坡因此上書請求寬免貧民欠債(新法造成的民間餘害)。

這是一道長五千字的表章,表中所列債務達十種之多。上表後一開始沓無音信,蘇東坡多次爭取,朝廷才先後下令部分寬免了老百姓的官債。

之後,他又擔心朝廷不夠重視,又上了一道私人表章給太后,建議太后頒佈如他所擬的聖旨:

“訪聞淮浙積欠最多。累歲災傷,流殍相屬。今來淮南始獲一麥,浙西未保豐兇。應淮南、東西浙、京田諸般欠負,不問新舊,有舊官本,並特予權住催理一年。使久困之民,稍知之飽之樂。”

太后因急於用人,所以按他所奏表章,擬定條文,處理債務,至同年七月,蘇東坡所請,朝廷皆正式頒佈實行。老百姓的公債,全部由朝廷下令寬免。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二是,蘇東坡雖屢次受人迫害,但卻從不曾仇恨他人。甚至在他得權得勢之時,也從未打壓過他的對手。

蘇東坡以前在靖江時,宰相章悙曾對他一貶再貶,對他施以迫害。

後來

章悙被貶至蘇東坡管轄之地,

他兒子章援擔心蘇東坡報復,就給蘇東坡寫了一封信,探探蘇東坡對他父子的態度如何,讓他萬沒想到的是,蘇東坡的回信對章家絲毫沒有仇恨,更沒有幸災樂禍。蘇東坡在回信中說:

“某與臣相定交四十餘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所增損也。聞其高年寄跡海隅,此懷可知。但已往者更說何益?惟論其未然者而已。……書至此,困憊放筆,太息而已(1101年)六月十四。”

信的意思是說,和你父親相交40多年,中間有點小的不和而已。聽說你父親在年老時被遠貶,我很難過。

寫此信,離他七月二十八日去逝,僅一個月又十四天,他這個時候還在同情別人。

這就是他人道本性使然、大丈夫的英雄本色,更令人敬佩。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蘇詩中尋找“平淡中的絢爛”

因蘇東坡人格偉大、學識淵博,所以讀他的詩是一種享受——處處可見其人生滄桑真意,也處處可見他的淡泊、豁達心境。

比如《和子由澠池懷舊》一首: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這段詩文,

曾為佛家、道家所應用

,因為其中蘊含了高深的佛理和道法,“雪泥鴻爪”也因此成為眾所周知的成語。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選其二)

其一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其二

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裴回。

這些詩是在他被貶杭州時,遊覽西湖坐船所見的妙趣。由此可見他的樂觀心態,

並不曾為名利所困。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在蘇東坡日常生活中尋找“平淡中的絢爛”

蘇東坡不只是一個名人,而是一個生動有趣的人。

蘇軾被貶到黃州時,為生計所迫,他自己開荒種地,便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

此時,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但此時“東坡肉”並不出名。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後來,到了杭州治水其間,他使浙西一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即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前面所說的蘇堤)。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東坡做的這件好事,又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

蘇東坡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做成“東坡肉”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民工們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還有一次,蘇東坡參加一個朋友的酒會,意外看到了一個故去朋友的妾。而那個朋友曾深愛這個妾,只是朋友剛去世幾個月,妾已經成為別人的美人。蘇東坡竟然在酒席上為朋友的“愛情”落淚。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蘇東坡是一位性格鮮明、形象飽滿、可親可敬的人。

他的才華縱觀古今,可稱得上是登峰造極,他的學養融融儒、釋、道於一體,但卻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迫害、一生當中曾多次貧困潦倒。

只是,他終不改樂觀的天性,即使貧困,也能做到開心度日,襟懷蒼生。

蘇東坡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但也是平淡的一生。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推薦朋友們可以讀一讀

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

,讀一讀蘇東坡詩詞,定能體會到他這句“平淡乃絢爛至極”的深刻涵義。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三月二十2019-08-22 14:21:03

平淡乃絢爛之極,火熱乃冷漠之始。

人與人相交,事與事牽連,日與月互運,此起彼伏,彼衰此盛,陽極必陰,生盡必滅,乃自然之態,亦天地萬物一定之理。

天下無不散之宴,人間無無疆之壽,唯理永在?

平淡如水,雲捲雲飛千里遠,雨落雪飄隨時還。更有那堅冰如鐵,劍指滄浪之水,回頭是岸,洶湧更澎湃?

火熱若磐,絢爛處英雄蓋世,擊水三千而繼往,一鼓作氣力已衰。因其快馬加鞭無餘地,乘勝直追釀禍災?

故爾,作為且留半分過,愛極且莫瘋狂愛?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過去和現在62019-08-22 06:42:04

人生的絢爛,各有千秋。

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溫飽與和睦,健康與安全。這是窮人的絢爛。

溫飽不成問題,和睦健康,遵法守己,樂善好施與安全之外還求自由遊歷,悠哉悠哉。這是富人的絢爛。

政通人和,清正廉明,萬民擁戴。這是官員的絢爛。

若窮人朝思暮想一夜暴富,不安本份,荒廢田畝,家業不營,將何以絢爛?

富者欺弱媚富,求官望政,行賄行腐,又豈能絢爛?

官者曲意奉上,一門心思向上爬,當了知府望宰相當了宰相想皇上當了皇帝想成仙豈還有絢爛?

所以,各守本職,盡職盡責,各安天命,摒棄非份之想,不求無妄之財,不謀無為之祿,各安天命,享受這份平淡才是人生真正的絢爛。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愛學習的嵐嵐2019-08-22 08:39:58

平淡是一種心境。蘇東坡不僅僅是一名詩人,更是有大智慧的佛教居士,他的詩句不僅僅是詩,更有禪者徹悟後的瞭然,所以不能以常人的觀點去體會詞彙的單層含義。

東坡居士早年禪理還不甚瞭解時曾與金山寺高僧佛印禪師相有“一屁過江”的趣談。據說東坡居士突然靈感來了,隨即寫了一首自詡為不朽的五言詩偈: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

端坐紫金蓮。

差人送到禪師處。禪師看後,只批了兩個字,便交給書童原封帶回。

蘇東坡開啟後,發現紙上大大書寫“放屁”二字。他一氣之下被船過江找禪師理論。船靠岸時他發現佛印禪師已站在江邊含笑相迎。

東坡一見佛印禪師,怒氣衝衝質問:“佛印!你怎可隨便惡口罵人?”

禪師不禁哈哈大笑道:“大學士!你不是自誇『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個屁就把你打過江來了呢?”

蘇東坡恍然大悟,深感慚愧。

境界、智慧、格局不同自然見解十萬八千里。平淡也好,絢爛也罷旨在本心的真實。而你我俗人,處於紅塵當中,未登九層高臺,何言舉目攬山川。所以就有留言中有人說乞丐談何平淡、絢爛?又如“平常心是道”,又有幾人能有平常心呀。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楚河鷹2019-08-21 23:46:05

謝邀。

平淡乃絢爛之極,我的理解是,這句話要分誰來講,要看什麼時候講。它是動態的,不是靜止的。

很多人上來就是一頓引經據典,推崇備至,咱深不以為然……

一個乞丐跑到你跟前,跟你講,“平淡乃絢爛之極”,哈哈,你那種莫名其妙,不屑一顧的表情,咱一想起來,就覺得好笑。

大家都很忙,好嗎?——大家都在為美好生活努力奮鬥,鼓足幹勁,力爭上游時,你來句,“平淡才是絢爛之極”!估計大家立馬讓你有多遠滾多遠,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

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你一堆大白話,堆砌成文,還標榜“平淡乃絢爛之極”!哈哈,高考零分作文卷就是你!——打發你一輩子“絢爛之極”去!

當藉藉無名,然後成大咖後,再來句“平淡乃絢爛之極”,可能才能服眾!別人也會覺得過渡自然,順理成章。這就好比東哥那事,大家都會覺得被下套。如果換成乞丐,那大家又會如何覺得呢?答案不言而喻……

作為豪放派的最牛大詞人,蘇軾當然有資格說,“平淡乃絢爛之極”,換成阿貓阿狗來講,相信你分分鐘讓他滾遠一點。

平淡乃絢爛之極,那難道絢爛之極就不是絢爛之極了嗎?馬爸爸說他不喜歡錢,前提是他有無限多錢!

平淡乃絢爛之極,前提是他得先“絢爛”……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畫之家書畫行者2019-08-23 01:31:30

對功成名就者當然可以平淡下來,對普通人幾乎不可能啊。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秋色正傑2019-11-01 13:45:57

你如果進入菜市場,然後進五星級賓館,你會發現,蘇軾說的千真萬確。平淡是境界的昇華,是脫俗後的唯美,是心靈得以淨化之地。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子非魚乎2019-08-22 15:59:41

因為事物的極至歸於平淡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芥藏山房2019-08-22 18:32:18

中國書法的核心精神是“陰陽生焉”,所以欣賞一件書法作品,發現其中的妙處,常常用到一組反義詞:大與小,方與圓,濃與淡,疾與遲,潤與枯,曲與直,等等。

孫過庭《書譜》有云: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將書法的初學狀態和高階狀態,都用“平正”來描述。

趙之謙說,“書家有最高境,古今二人耳。三歲稚子,能見天質;績學大儒,必具神秀。故書以不學書、不能書者為最工。”他更是直接將三歲小孩和耄耋大儒等同起來,認為是最有可能工於書法的兩種人。

以上種種,與蘇軾“平淡乃絢爛至極”的說法類似。

蘇軾本人的書法天真爛漫,是宋代“尚意書風”的典型代表,與唐代書風的法度森嚴拉開了差距。

平淡乃絢爛至極,近代書家,謝無量、弘一法師、魯迅,庶幾近之。

提起謝無量,就會想到“孩兒體”。觀其書作,一眼看不出看其所宗,反覆體味中便發現他同時繼承了晉帖的氣韻生動和南北朝碑刻書法的質樸自然。他的書法,明顯屬於平淡至極、絢爛至極的型別。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弘一法師,早年以魏碑風格為主,出家後則歸於平淡一路,其絕筆“悲欣交集”,是近代書法史上的名作。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魯迅不以書家名,其於書法自視甚高,評者也將其視為近代書壇的一流人物,認為有魏晉氣息。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平淡乃絢爛之極”?

書法追求技巧,但是書法的終極境界並非為了炫技。

最高明的書法,人書俱老的階段,是看不見書家的機心,而是一任自然。

蘇軾,大概就是這麼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