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建築是從山簷底下進去,而西方建築是從山牆底下進去?落花流水2021-09-27 20:59:10

這個問題太好玩了,我覺得第一點是氣候和構造方式。目前主要的民間傳統建築形式為兩面山牆(承重牆)和木構架的結構;房屋佈局以坐北朝南為主。這種建築有利於南北的採光通風,但是由於山牆面的承重功能,較難開大門,大窗。而歐洲民間傳統建築以磚混結構的維多利亞式為主,在各面開窗難度相同,且由於樓梯位置,大門設定在山牆,進門見梯,最有利於空間利用。

其次從民俗文化上來講,中國人從魯班的魯班尺起就很在意門的寬度,太窄的門是不符合國人對“吉”的需求。再者,傳統文化對門的寬度有要求,通常皇家豎九路、橫九路,王府七路乘七路,親王七路乘九路,再往下就是五路乘五路,這就意味著門必須夠大,夠寬,也就更不可能開在山牆面了。

為什麼中國建築是從山簷底下進去,而西方建築是從山牆底下進去?慷慨大方莫里斯2021-09-28 18:11:13

以下全是暴論

東西階制度也可以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山入,不過這套禮制沒續下來【doge】

羅馬時期的巴西利卡跟國內建築一樣都是平入,但在基督教興起後教會建築開始廣泛採用山入,所以從這方面來看的話,世俗往往傾向採用平入建築,這樣建築的採光更加良好;宗教建築更傾向於採用山入,這樣一方面便於營造神聖的氛圍,一方面又方便信徒集會。

民居是另外一個問題,我不大瞭解,但個人感覺塑造民居形態的更多是城市的土地規劃。

為什麼中國建築是從山簷底下進去,而西方建築是從山牆底下進去?豆子since2021-09-28 20:22:34

666,這個問題深具哲學意義,就好像為啥東方人黑頭髮,西方人金頭髮一樣。是呀,為啥為啥為啥呢?

為什麼中國建築是從山簷底下進去,而西方建築是從山牆底下進去?王子昂2021-09-29 10:52:33

單純的結構邏輯差異

雖然二者都是坡屋頂

西方巴西利卡需要牆體抵抗屋頂側推力 所以牆體較厚 想在傳遞力的正面大面積開洞口難度較大 雖然最開始的巴西利卡也是橫著用的 但逐漸演變為集中的希臘十字和垂直的拉丁十字平面 用側面拱或飛扶壁抵抗側推力 那麼自然而然的兩側不受力的山牆面就逐漸演化為主入口

中國傳統古建由於有大木架和斗栱等構件可以有效化解坡屋頂側推力 力傳遞到柱子的位置上已經變成垂直的壓力 換句話說中國古建牆體可以不承受屋頂側推力和壓力 基本上已經實現自由立面 那麼當然橫長的平面佈置更適合氣候和功能使用

為什麼中國建築是從山簷底下進去,而西方建築是從山牆底下進去?

古羅馬時期巴西利卡

為什麼中國建築是從山簷底下進去,而西方建築是從山牆底下進去?

集中式巴西利卡

為什麼中國建築是從山簷底下進去,而西方建築是從山牆底下進去?

拉丁十字

為什麼中國建築是從山簷底下進去,而西方建築是從山牆底下進去?

中國古建木結構

為什麼中國建築是從山簷底下進去,而西方建築是從山牆底下進去?阿源2021-10-18 10:07:01

首先,要想採光好,要不然瘦高(山牆)要不然就矮胖(簷牆),而中國因為採用木質結構,只能選擇矮胖,其次瘦高也符合西方的宗教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