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到海外做博後都是出於什麼規劃答疑解惑康老師 2017-01-05

來美國5個月,回想當初申請博後位置的種種辛酸,的確有必要發個貼子,讓後來人少走彎路。。。個人經驗之談,若轉載,請註冊本貼出處,請尊重作者勞動成果,謝謝。。。

申請海外博後,尤其是國內剛畢業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博士,的確是運氣和實力相結合的結果,兩者缺一不可。即使你實力強大,但如果你申請的那個時間段沒有實驗室需要招人(特指你專業方向),那麼你也只能空等,除非你另開闢路,申請洪堡、JSPS等博後基金,由對方國家政府給你埋單。相反,就算你實力一般,文章不多,CV不夠精彩,但如果你申請的時候剛好有你專業方向的實驗室急著招人,而碰巧你又主動聯絡到他們了,那麼恭喜你,你離邁出第一步不遠了。

因此,首先你要認清你個人的實力,自已的水平處於同行當中什麼層次?文章多的,有高影響力的,而且時間充裕的,當然建議直接找人合作申請洪堡,JSPS等博後基金,或者直接申請國外top學校top實驗室的牛導,但我認為大部分像我一起在小木蟲上逛的都是隻處於中等水平的芸芸眾生,文章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且時間耗不起,因此,如何利用自己僅有的成果,在短時間內開啟海外博後的大門嗎?這裡面其實有很多技巧…

首先,該準備的材料,你都得準備好吧,CV,Cover Letter等等。在這方面材料的技巧就不用多說了,如何做一個出彩的CV,如何寫一封讓人印象深刻的Cover Letter,因為每個專業每個方向都不一樣,因此該突出的地方也不盡相同,總之就要力求專業,要把你的強項突出來,有的可能是Publications比較多比較好,有的可能海外經歷、出國交流或會議等比較多,有的可能掌握的實驗技能或儀器操作或系統軟體等比較突出。。。

其次就是要做一個本專業的海外專家list,這個可能有點費時費力,但絕對是最受用的,我當時是用Excel整理的,具體怎麼整理呢?你要看本專業的權威期刊,當然不是紙質版,要看網路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期刊資料庫),要從最新的剛發表的論文開始往後看,然後把通訊作者的姓名,單位,電子郵箱(這個很重要),一一列在excel表格上,當然,文章很多,有很多都是不是我們所需要的,那麼我們就要精簡的看,比如關鍵詞輸入國家名,那麼就只看某個國家發表的文章,美國人發表在美國的期刊人家可能不輸入國家(United States),那麼只能一個一個州的輸入(比如New York, California…), 透過這個方法,我基本建立了這個海外教授的excel, 當然有幾頁,每一頁是一個國家(美國,德國,加拿大,澳洲,日本…當然還涉及到新加坡,紐西蘭,北歐小國等),其實有經驗後,一看到文章的通訊作者的email地址我就知道是哪個國家的了,比:。edu(美國高校),。gov(美國政府部門,很可能是美國國家重點實驗室),。org(美國機構組織,一些研究所,醫院,植物園等),。de(德國),。ca(加拿大),。au(澳洲),。jp(日本),。se(瑞典),。sg(新加坡),。be(比利時),。nz(紐西蘭)。fr(法國),。uk(英國)等。重要一點,如果是。com結尾的基本上是在公司裡呆的,一般不會招博後,可以把他們forget掉。一般來說,每個期刊我只看最新的兩年就足夠,因為其實有很多是重複的…

其次要對你所做的海外專家list做一些標註,因為,現在你只有教授的姓名,學校單位(實驗室),email等,你還要對該教授做一些你想要的一些評價,我當時做了兩個評價,一個是學術水平,另一個是研究方向的相關性,由於我屬於化學,這兩個我都是通化學資料庫SciFinder來查尋的,只要在SciFinder上按作者找尋,把教授的First name, Last name等輸入,基本可以看到他所發表的文章以及會議等的收錄,我當時是記錄了他們的文章數量,一般來說,文章少於20的我覺得可能就是博士剛畢業的最多隻是個講師或助理教授,文章處於50-100的可能是個副教授,文章100-200可能是教授了,大於200的基本是牛人了,有些人可能覺得這個數值有點大,其實SciFinder收錄的有可能是重複的文章,也有可能只是個會議論文(記得我博士剛畢業的時候這個數值都達到11了),具體數值的介定各個專業各個方向可以自我進行調整。其實,在看他們的收錄的文章的時候是可以看到文章的題目的,這個可以在短時間裡判斷這個教授是否與自己是同一方向或是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比如我的list就會標上“偏分析”“偏合成”“偏生化”“偏藥理”等字樣。還有些情況也可以標註,比如我發現有一兩個老闆竟然大部分文章都掛的是一作,這時候我就標註了,因為我覺得這些老闆人品可能有問題,像其它的一些標註大家也可以加,比如“中國人”,“女教授”等等…

上面所說的海外專家list基本做好了之後,基本上,心裡就有點了,這時候你就要開始從你感興趣的國家,從你感興趣的教授可能投CV和Cover Letter,這裡面也有一些技巧。 在這裡,我強調的快速找到海外博後位置的途徑就是兩個字“海投”,可能有的人認為這不是一種好方法,但我認為對於一個只想找一個過得去的海外的博後位置,而自身條件並不是我們所說的“牛人”的話,這無疑是一個好方法,還是那句話,找海外博後,運氣的成份至少佔30%以上,還是那句話:如果你不讓別人知道你正在找博後位置,是絕對沒有哪個教授老闆會找你找上門的!雖然可能那個老闆那個實驗室可能很急的想招你這個方向的博士,因此,海投是王道,你投得多,知道你想找博後的人就多,那天說不定某個教授手下的博後要回國了或找下家了,這個教授手下立馬缺人了,那麼,他可能就想到正在找博後位置的人,那麼幸運的你可能就不經意經獲得了一個面試的機會…至少我就是透過這個方法找到我現在的位置的。

然後海投之前要做什麼呢?郵箱問題,首先gmail, Hotmail, yahoo(美國的,非中國的),我一直推薦gmail, 感覺很好用(下面會提到)。一般來說,一天投個5-10封差不多了,投太多管理不過來(而且很快會投完),太少了可能不會收到迴應,投完之後,記得記得在你的專家的list後面再加一個標註“已投”“已發”“已聯絡”等字,提醒自己該教授已發過信,千萬千萬不要短時間裡多次發信給同一個老闆,這是大忌,切記,因為很可能你的郵箱地址很可能就會被對方列為黑名單了,以後你再給任何信件給他他都收不到,這一點gmail有記憶功能(可能別的郵箱也有),只要是你投過的郵箱地址,你輸入的時候他就會有提示,這一點幫助很大。關於信的標題也有技巧,很多人可能標題會直接寫明想要找博後啥的,讓人一看標題就知道你的來意,當然,正常的郵件交往很適用這個,但我個人覺得找博後的話,還是要收斂一下,可以以簡單的一個“Inquire”作為標題,因為如果標題你說得用意太清楚的話,可能對方就根本連開啟都不開啟看你郵件的內容,直接就刪除掉了,甭管你的CV多精彩,因為海外的教授每天都幾乎收到來全世界的上十上百封的類似的求博後的郵件,他們不可能每封每封的看,但如果你的標題比較另類,他們可能會開啟看看,既使開啟看了你的來意後可能沒有要招你的意願(大部分都可以暫時沒位置),但至少他開啟看了,一般這種情況下,打都打開了,對方是會給你一個回覆,希望保持聯絡或是啥的,這可是我親身經歷感受出來的,頭一批發的信10封可能只有一兩封或者根本沒有迴應,後面換的郵件的標題後,我能感受到的是基本上都有找開看了我的信,10封基本都有6-7封都給我有迴應,有的沒錢甚至還把我轉發給他的同事看,讓我感動不已…同時發郵件的內容也有技巧,一般我的Cover Letter是直接寫上郵件上的,讓對方一找到就能看到,CV當然只能附件了,還有如果你有牛文章,建議直接也是附件附上,如果對方感興趣,對方會下來看看,然後至少會對你留有印象,有的人有很牛的文章,但只在CV上看到,對方教授是沒有空餘的時間去資料庫下載下來然後慢慢看的,你幫他下載好,讓看起來也方便,我現在的教授就是因為看了我的一篇文章才對我感興趣的。

PS: 在此,並不鼓勁大家都用“Inquire”作為標題,如果是那樣的話,說不定以後國外的教授見到“Inquire”估計都刪了…大家可以自己想一個普通的標題的就行了…

另外,上面也說了,一天有規律的投5-10封信,然後天天有空的時候就刷郵箱,這基本上是每個申請博後的人天天都要乾的事情,在國內的話大家可以利用gmail的轉發功能,轉到自已的139郵箱,然後就會以簡訊方式收到郵件到達提示(只適用中國移動)。收到對方教授的回信的話,也要及時更新你的list,比如說:大部分我聯絡的教授都是退休了(這就是為什麼要整理最新的文章的原因),我就會在他們的名字後面標準“retire”,然後以後就不要再騷擾他(她)了…有的情況是,對方的回覆可能會有其它的資訊,有的可能說讓你幾月份的時候現聯絡他,這樣子的就你要list上也要標明,免得以後忘記了,有的可能說要你申請國內的CSC,你也可以註明(如果不想申請CSC,也可以把它忽略)…

就這樣反反覆覆,可能,一個月左右,我說的是可能,可能全世界的你專業方向的海外教授都讓你聯絡過一篇(當然,你可能有你的聯絡標準:比如對我來說非發達國家不聯絡,南非韓國等也不聯絡等等…),期間,你可能收到很多拒信,也有可能有很多潛在的offer,這時候你就要好好的整理,拒信先可忽略,有興趣的老闆可以繼續發信溝通溝通,如果運氣好的話可能就有老闆要求你發推薦信了,或者有的老闆給你面試機會的,這樣子的話,恭喜你,你有邁出了一大步了,所以的辛苦都將獲得回報…關於面試的技巧,就不在本貼討論的範圍了。

說一下運氣不好的情況,如果真的全世界都聯絡過了,確實沒找到有潛在的offer,這時候就要分析原因,是個人實力確實沒到達水平呢?還是別的原因,個人實力是一個逐漸累積的過程,不管任何時候都是努力累積,不斷提升你的CV,以後肯定會有屬於你的offer,這種情況下,前面也說了,你不能短時間裡發郵件給同一個老闆詢問,那麼隔多久可以再發一次呢?一般來說,個人覺得,至於要三個月以上,也就是說,如果你list的專家都發了一遍,仍然沒找到屬於你的offer,那麼,你可以隔三個月至半年的時候再發一次進行詢問,這個過程中,你也要不段的提升自已,找自己該發的的文章都發的,好好升級CV,力求在第二次撒網的時候能收穫你的offer…

PS: 為什麼要隔三個月呢? 隔的時候太短,對方會覺得你煩,據我所知,海外有的教授的郵箱都已經不接受中國發過來的郵件的,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時候我會遇到發不出去的情況,再且,中國人實在太多了,大家都頻繁的發的話,確實是對人家的工作造成影響,對後來人也不好,所以大家都在珍惜每一次的發郵件,在此,提醒一點,不要千篇一律的同一模板發出去,更不能用群發功能,切記!印度人就喜歡這樣幹,所以美國的老闆對此就很反感,希望同胞們要自律,發郵件的時候除了對方的名字要準確外(這個的重要性就不用我說了),還要根據對方教授的研究方向,說一些你的興趣,或者就跟他說,你看了他在某某期刊上發表的什麼什麼文章,對他的研究方向很有興趣什麼什麼的,總得有些跟他有關的話說說,讓他覺得你是很誠懇的,對你留下的印象很好。還有,之所以是隔三個月後可以再發,是因為我聽說美國的老闆,一般招博後的方式職除了貼廣告後,他們還喜歡在自己的歷史郵件中尋找合適者,他們會讓他們的秘書把近三個月的找博後的郵件都打出來,然後從中挑選,所以三個月後大家是可以再發一次的,增加被選中的機率…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如願如償,在新的一年裡都能找到自己滿意的offer…

海投有技巧,切記太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