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隱士

也談隱士

文/喜遠

隱士,這個詞在現代很流行啊,有點情懷的都市人覺得這是一個令人嚮往與羨慕的生活,沒有文化情懷的覺得你有病啊,跑到一個山窮水盡的地方去隱居,所以說,不是每個人都向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人太多樣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需求也不一樣。

談談隱士吧,《空谷幽蘭》裡把隱士定義為在深山老林不問世事,不知今夕是何年的修行人為隱士,以致當時的臺灣人及大陸佛教界人士認為隱士已經在大陸絕跡,但是最後他們在終南山果真找到了“隱士”,然後根據尋找的經歷編制而成《空谷幽蘭》,曾經轟動一時。

但是什麼是真正的隱士呢?“隱士”是對“士”而言的,隱“不仕之士”,也就是說不參與仕途的人隱居就是隱士,所以說《空谷幽蘭》裡面的隱士並未是真正的隱士。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隱士當數陶淵明瞭,在那個年代,朝廷腐敗,仕途兇險,社會動盪,眾多有抱負的賢者紛紛隱入居山林,而在當時儒家思想影響深厚的年代,這些有才華及抱負的人鬱鬱寡歡,老死於鄉野,可以想象當時這些隱士矛盾的心裡,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哀,但也成就了中國獨特的“隱文化”。

“隱士”這個詞在前些年悄然興起,最為人所知的便是騰訊網報道的“終南山隱士”了:

高山之顛

松雪簌簌

兩人雪地對弈

兩側童子息地

最難忘的是白色裡的一抹紅

……

這是金庸筆下的華山論劍嗎?你看,這讓我對21世紀的世界產生了幻覺。

還有一個女攝影師,穿著棉麻古風衣服穿行在溪澗的木橋上,掩映于山野的桃花林中,照片一經爆出便引爆網路,“美女隱士”儼然已經成為大眾的思想消費,大多數人關注的重點是什麼?是美女?隱士?還是美女+隱士?

不管是美女,還是隱士抑或是其他,很快就湮沒在網際網路的資訊洪流裡,人們又迴歸到各種八卦,各種娛樂節目,各種家庭瑣事。所以這些“隱士”在他們的視覺下消費“人間”的同時,不知不覺也被“人間”消費了。

現代人很難去跟古人的思想去相提並論,時代的背景不同,生活的環境不同,現代人有各種出路能達到讓自己過的滿足的途徑,讀書、經商、從藝等等,條條大路通羅馬,已經不再是古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了。古人空有一身抱負卻沒有施展的地方,才失望歸隱,這是一種儒家文化思想下的產物,“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你看我們,大多數平平之輩,事業上不得志,生活上不如意,感情上失敗,我們就去找個地方去隱居,自己在“氣節”上意淫,反反覆覆上山下山,山路崎嶇,每次出山採購點糧食,哈哈,腳都快走斷了吧!所以說你沒有兩把刷子別去隱居,你根本耐不住寂寞!

“終南山隱士”,我更願意叫他們“隱居者”,雖然我並未認識山裡面的任何人,但是像“借山而居”的作者,我覺得這類人在這種地方隱居是成立的,他們是具有靈性的人,有自己的所長,喜歡書法、繪畫的鑽研幾年,喜歡寫詩寫散文的可以多思考人生,或者還有其他門類的都可以在自己的領域精進,他們有各自的本領去跟孤獨做鬥爭。同時終南山作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時不時爆料一下,說不定你就被大眾知道了,出本畫冊,寫點詩集,換點稿費也夠在終南山生活了。

如果你沒有靈性,也沒有特長,那就別去做隱者了,你根本就沒有做隱者的資本,去了也是瞎折騰,搞不好餓的瘦骨嶙峋,最後還得麻煩朋友揹你下山,送你去醫院。

所以說,隱者還是要有資本的。沒有這些資質條件的人,該咋過咋過,該咋活咋過,別瞎摻和!

“隱士”在現代社會是一個雙面詞,它代表桃花源,代表都市人對浪漫生活的嚮往;同時也代表逃離,它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隱士”了。所以我們在現代社會去討論現代隱士,是否還有意義?這僅僅是這個時代不同的人群與這世界相處的一種方式而已,沒有好也沒有壞,大家都是一樣的!

我坐在溪澗旁,一幕水簾,

指尖輕拂過琴絃,琴音碎了一溪,

茅棚竹葉的剪影,跳躍在我的臉上

石頭上的煙霧,如絲般滑過水麵……

哈哈,我又在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