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看待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 老婆最大! 1級 2016-12-16 回答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看到了孩子們揹著沉重的書包,看到他們上奧數班、英語班、作文班,看到了即使暑假裡也只有成人而沒有小孩的鄉間小路和寬闊的大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我們看到了家長們面對一紙分數時的喜色與怒容,看到了睡眠不足的孩子那與年齡不符的蒼白的臉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使顧明遠先生不得不在媒體上重呼魯迅先生當年的那句話——“救救孩子!”

如今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先生髮表言論:“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當前青少年教育中流毒最廣、危害極大的奇談怪論,可以視為無稽之談。”“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流傳極廣、影響極大、獲得廣泛認同的觀點,在這裡被稱為流毒和無稽之談。一石激起千層浪,楊先生的此番言論又在廣大家長中引起強烈反響!一時間網路、報刊又出現不少家長類似楊先生的言論。如較多的是“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又何妨”。

我覺得我們要客觀理智看待這兩種觀點。以上兩種觀點都有可取之處,在操作中又都有點偏激。“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之所以獲得很多家長的認可,主要原因是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天下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優秀呢?我想家長有這樣的心理也是正常現象。如果正確理解並正確實踐這句話,給孩子的童年該給的東西——讓他們玩該玩的,學該學的,讓孩子從起跑線上就擁有一個快樂的積極的心態,良好的習慣,有充足的睡眠,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我想,這句話倒真是好的。關鍵在實踐時不能把這句話狹義理解,甚至有的父母就理解成孩子間分數的較量,這何等荒唐!

“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又何妨”這句話也有道理。贊成者如此辯駁:“人生不是一百米、兩百米的短跑,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起跑線上的成績並不重要,甚至前半程的成績也不太重要。反之,起跑太快,衝跑太猛,還有可能傷筋動骨,體力透支,並導致最終落後。”不過現在有些贊成此觀點的家長用這句話作為自己忽視孩子早期教育的理由,我覺得這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其實既然提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輸贏顯然就要比賽才能決定勝負了,那麼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比什麼?怎麼比?使用什麼規則呢?是比學習嗎?是比體育特長?是比歌唱?是比心靈手巧嗎?當今社會當然更多的是比學習分數。學習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不是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到的才能,發現孩子的優勢,鼓勵孩子做最好的自己,過自己應有的生活,這才是我們父母應該做的。

每個大腦發育正常的孩子都孕育著創造力,如同一顆沉睡在土壤中等待萌發、盼望破土而出的種子。創造力是一種容易受到文化影響的能力,是最能豐富和超越一般成就的能力,也是最容易受到壓抑和挫傷的能力。創造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常常是無法教的,家長教,孩子照著做,充其量只是模仿的過程。家長的職責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們富於幻想和充滿好奇心的天性在所謂的教中消磨殆盡。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應該給我們一些啟示。我覺得家長如果真的希望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你就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與時俱進,不斷進取,摸索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六大解放。家長要注意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在觀念上、行為實踐中不斷自我解放。在此基礎上,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獨立地思考,大膽地想象;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多動手操作、實踐、探索,做力所能及的事;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開闊視野,培養敏銳的觀察力;解放孩子的嘴巴——讓他們暢所欲言,想說、敢說、會說;解放孩子的空間——儘可能多地讓他們接觸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多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家長要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想做、敢做、能做的快樂天地!

教育好孩子是我們的責任,此責任艱鉅而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