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河夫、拜倫、莫泊桑、歐亨利[email protected] 2007-04-25

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和美國的歐·亨利被譽為歐美三大短篇小說家。

莫泊桑繼承了福樓拜、巴爾扎克、斯湯達等現實主義大師的寫實傳統,同時又追隨左拉等自然主義先驅人物,在寫作中他正視現實、尊重歷史,特別是不讓自己在作品中出現。他的文章中幾乎找不到平鋪直敘的說教,他的創作最大特點就是善於隱藏自己。同時,他更巧妙地掌握瞭如何在隱藏的同時,傳達給讀者自己的觀點,最終給讀者以啟迪和教育。這種隱藏並不是真正的隱藏,他恰到好處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題,比那些平鋪直敘的陳述和冗長的道理更耐人尋味。

歐·亨利的短篇小說在藝術技巧方面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小說善於用帶淚的微笑和辛酸的歡樂打動讀者;他的小說情節曲折,構思巧妙,往往用一種出人意料的結尾,增強人物的命運的悲劇氣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歐·亨利筆法”。他的短篇小說對於幫助我們認識美國社會生活,以及借鑑短篇小說創作的藝術技巧,都有極大的意義。

契柯夫的寫作潔淨、幽默和深刻,他善於擷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憑藉精巧的藝術手法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不動聲色地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

契河夫、拜倫、莫泊桑、歐亨利網友c957a7b15 2007-04-25

四人中只有拜倫不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之一,其他三位都是。

契河夫、拜倫、莫泊桑、歐亨利woaisihql 2007-04-28

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和美國的歐·亨利被譽為歐美三大短篇小說家。

莫泊桑繼承了福樓拜、巴爾扎克、斯湯達等現實主義大師的寫實傳統,同時又追隨左拉等自然主義先驅人物,在寫作中他正視現實、尊重歷史,特別是不讓自己在作品中出現。他的文章中幾乎找不到平鋪直敘的說教,他的創作最大特點就是善於隱藏自己。同時,他更巧妙地掌握瞭如何在隱藏的同時,傳達給讀者自己的觀點,最終給讀者以啟迪和教育。這種隱藏並不是真正的隱藏,他恰到好處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題,比那些平鋪直敘的陳述和冗長的道理更耐人尋味。

契河夫、拜倫、莫泊桑、歐亨利note9286 2007-04-26

契河夫,(l860~1904)

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

契河夫出生於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破產後,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年,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醜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農民》(1897)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80、90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裡》則揭露富農窮兇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鬥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

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臺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徵意義。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透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契訶夫以卓越的諷刺幽默才華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他的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

契柯夫對中國人民懷有美好的感情,曾約高爾基一同訪問中國,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願。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惡化而辭世。

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1月22日在英國倫敦出生-1824年4月19日在希臘逝世),英國詩人;作家,世襲爵位,人稱拜倫勳爵Lord Byron,引領風騷的浪漫主義文學泰斗,又譯擺倫。其代表作有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唐·璜等。唐·璜是一部未完的作品。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於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普法戰爭爆發了,他應徵入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啟發了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後,他到了巴黎,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離職從事專門的文學創作,並拜福樓拜為師。10年間他寫了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深廣,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有《她的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他的小說在藝術手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特別是短篇小說。他的作品重視結構的佈局,行文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故事情節巧妙真實,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個突出特點是用洗練的筆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

歐·亨利(O。 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譯奧亨利,是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的筆名。美國小說家,其短篇小說構思精巧,風格獨特,以歐·亨利式結尾揚名與世。

歐·亨利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格林斯伯格,父親是個醫師,三歲喪母,由祖母和姑母撫養長大。他很喜歡讀書,但是15歲時被迫離開了學校。他到德克薩斯州謀生,當過藥劑師、繪圖員、記者和出納等,1882年,他在德州奧斯汀結婚。1884年,他創辦幽默雜誌《滾石》,不久失敗,他到《休斯頓郵報》當記者和專欄作家。1887年,他被控告在銀行工作時挪用公款。1898年,被判處五年徒刑,鋃鐺入獄。

在獄中,為了供給自己的女兒上學,他開始寫短篇故事。1901年他出獄,移居紐約居住,開始創作生涯,正式使用歐·亨利這個筆名。1904年他第一個集子《白菜與國王》出版。1906年《四百萬》出版,其中包括他最著名的作品《珍貴的禮物》和傑作《警察與讚美詩》、《二十年後》、《帶傢俱出租的房間》,這些短篇小說集中體現了歐·亨利關心社會底層小人物,著重刻畫微妙的感情的寫作風格。歐·亨利筆調幽默,善於使用雙關語並且小說的結尾都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情理,這就是著名的歐·亨利式結尾。由於他寫的都是平常生活,情節和文筆又吸引人,所以頗受歡迎。1907年歐亨利創作了《最後一片常春藤葉》,作品文字樸實,但感情濃郁,給予人很大的感動。1910年他創作了也許是他最輕鬆幽默的作品《紅毛酋長的贖金》,讓人忍俊不禁。

歐·亨利晚年開始酗酒,身體情況惡化。1907年他再次結婚,但和妻子不和,一年後即離婚。他的經濟情況也不好,為了緩解生活壓力,他不得不以很快速度創作小說來換取稿費,這也導致了他的作品的質量參差不齊。1910年歐·亨利因肝硬化去世。1919年設立歐·亨利獎,一年頒發一次,表彰優秀的短篇故事。每年五月在奧斯汀的歐亨利博物館還會舉辦世界雙關語錦標賽。

契河夫、拜倫、莫泊桑、歐亨利箜赸鳥語兮 2007-05-03

= =拜倫是英國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