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一期播放之後,節目中有三段被稱為“漫才”的質量不錯的短劇節目,筆者的幾位友人也參與了編劇工作。作為對日本漫才短劇等搞笑藝術略有涉獵的人,筆者個人非常感謝欄目組對推廣喜劇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數段短劇作品也非常優秀。編劇老師的水準之高,演員老師的表演之精湛,從現場效果和節目播出後的風評都可見一斑。

今天執筆,無意對節目本身進行評判,單純想撥雲見霧,聊一聊會縈繞在剛剛接觸漫才的觀眾心中的一個定義問題:什麼是漫才?我想從幾個Q&A開始聊起。其中【Q5:為什麼一定要寫這篇文章探討清什麼是漫才?】希望大家都能看一看。

先上草圖

什麼是漫才Q&A——從《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說起

【Q1:漫才必須有裝傻和吐槽分工嗎?】

A:否。

筆者之前曾於2018年於某乎平臺粗譯並公開分享《南風公公:[翻譯]日本漫才中14種“裝傻”技法及9種“吐槽”技法(暫定稿)》

(見連結),不才也被當時部分志在漫才創作表演的演員作為當時國內少有的漫才技法一手參考資料。資料源於日網,可見從漫才的發源地日本來看,裝傻吐槽式漫才也是最大的一個類別“掛け合い漫才”。

不過並不是說沒有裝傻和吐槽的雙人站立式喜劇表演就不叫漫才了。不說漫才歷史上過於早而今無影像資料不可考的能劇漫才、舞蹈漫才,單論從1930年現代對話漫才發展至今,1954年開始活動的“牢騷漫才”(代表組合“人生幸朗&生惠幸子”, 33分18秒-36分,無中字

)。因為“牢騷漫才”的基本形式是一個人吐槽負面情緒,另一個人在一邊附和的模式,與常見的裝傻吐槽式區別很大。生惠幸子老師使用的是很弱化近乎沒有吐槽力度的附和。

近年來在日本,吐槽並不是漫才的必要元素,並不一定非有吐槽才是漫才。可以看一下這個三個組合:

1。 饅頭大帝國:

,使用的是雙裝傻模式,拋棄吐槽,而是兩個裝傻小哥使用特別淺顯的不需要吐槽補足的梗來進行表演。

2。 pekopa:

,2019年日本M-1漫才大賽季軍,開創了使用更上一層樓的裝傻來代替吐槽的“順勢不吐槽”技巧,與傳統的漫才在技法上就是預期違背,非常新穎。

3。怪奇!yes橡果rpg:

三裝傻一發梗組合,在日本非常異類。

因為有以上例項存在,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裝傻吐槽是漫才的重要元素,而不是漫才的必要元素。

【Q2:有裝傻和吐槽分工的就是漫才嗎?】

A:否。

漫才主要分為兩大類“對話漫才”與“短劇漫才”,其中“短劇漫才”指的是用分角色扮演、跳出角色吐槽的形式進行表演的漫才。

短劇漫才和日式短劇都可能有裝傻和吐槽之分(實際上很多日式短劇也沒有吐槽),但是為什麼會被分為兩種不同的名詞呢?

短劇漫才之所以作為漫才,是因為兩個演員上臺時的身份是漫才演員,在經過引子介紹之後再引入一個要表演的模擬情境進行裝傻,好比說演員說“我想追一個姑娘,但我不知道怎麼說,能陪我排練一下嗎”再進行表演,情況是由兩個演員憑空創造的,之後吐槽會跳出表演的角色以漫才演員的身份進行吐槽。

而短劇是演員上臺自帶一個真實情境和角色,情境是舞臺一開始就存在的,無論情節發展成什麼樣兩個演員都不會跳出角色,吐槽也是在角色內進行吐槽,不進行跳入跳出。

從日本喜劇近年來的發展來看,對於漫才和短劇的區分界線是非常明晰的。在日本對搞笑組合有一個評價叫做“漫才短劇二刀流”,指的是一個搞笑組合既能做漫才,又能做短劇。日本短劇之王大賽冠軍、M-1漫才大賽亞軍“鐮鼬”就非常有代表性。

什麼是漫才Q&A——從《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說起

鐮鼬的漫才樣式

這個是短劇,真的是短劇。

什麼是漫才Q&A——從《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說起

鐮鼬的短劇樣式

由此可知,在漫才的發源國,如果一個組合只做短劇的話,是不能被稱作“漫才師”的,如果一個組合只做漫才,也不能被稱作短劇師。就如同相聲和小品的界限一樣。如果一個漫才作品參加短劇之王 大賽,不會晉級。短劇作品參加M1大賽也不會晉級。

【因此節目中的作品被稱作短劇可能是更恰當的。被稱作漫才,值得商榷。】

注意:使用道具不是漫才和短劇的界限,漫才也能使用道具。2019年M1決賽選手,能劇漫才組合“末廣子”就拿著鼓演漫才:

。末廣子於1小時13分出場。

什麼是漫才Q&A——從《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說起

末廣子 能劇漫才

日本漫才協會幹部knights組合在漫才中加了腳踏車和滑板當道具:

,但依然是非常正統的對話漫才。

什麼是漫才Q&A——從《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說起

knights 腳踏車漫才

【Q3:所以,什麼是漫才?】

A:有人會問了,你又說漫才不一定需要裝傻吐槽,又說有裝傻吐槽的不一定是漫才。那漫才到底有沒有個明確定義?

實際上,在漫才的發源國日本,對於現在各種新形式的漫才也陷入了定義上的爭論。

2020年m1大賽的冠軍“魔法可愛(magical lovely)”的決賽段子是裝傻演員野田crystal幾乎完全捨棄語言,純靠肢體進行裝傻,在日本也引發了一場“不靠語言的也能叫漫才嗎?”的爭論(

,魔法可愛決勝段子在2小時44分。建議全場都看)。

什麼是漫才Q&A——從《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說起

魔法可愛 滾地漫才

魔法可愛這個組合自己還做了個節目,讓一群奇怪的搞笑藝人表演各種奇怪的漫才,來探討漫才的邊界,節目好像叫“最不像漫才的漫才大獎賽”(

)。

筆者認為,是兩個人以漫才師身份表演的,有裝傻,那就是漫才,相對來說這個節目還更靠近遠古漫才“肢體搞笑”的形態了,挺好。

【Q4:一個作品怎麼能叫中國漫才呢?】

A:那麼說回中國,怎麼才能叫一箇中國漫才作品呢?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日本搞笑資深愛好者山下智博先生曾經在接受雜誌採訪時說,日式搞笑的特色有兩點,一是吐槽,二是シュール(可以粗略理解為現實中不會發生的天馬行空+無厘頭)。如果日本漫才可以做到只靠天馬行空加無厘頭的裝傻,捨棄了吐槽也能叫漫才,那麼實際上中國的漫才也可以這麼定義。

1。兩個人以上表演的。

2。在臺上以演員自己這個漫才師身份出現的站立式喜劇。(可以有道具)

3。裝傻部分是現實中很罕見的,發生了就會顯得很弱智的天馬行空+無厘頭。

4。笑點密集。(一段節目,大多數平均下來約是10-15秒一個笑點,但不絕對)

5。兩個人(或數個人)中間立一支38式麥克風(沒有38麥,一個立麥也行。漫才只用一個麥克風,哪怕現在都用耳麥或臺下的指向性麥克風收音了,該擺也是擺。)

什麼是漫才Q&A——從《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說起

日本漫才泰斗組合 大盆小盆,中間那個是38式麥克風

再有一個小點就是漫才的裝傻吐槽站位左右沒有要求,演員怎麼舒服怎麼來。

【Q5:為什麼一定要寫這篇文章,探討清什麼是漫才?】

A:近年來很多國內業界頭部公司、欄目和演員對於推廣漫才做了很大努力,既然能夠選擇去推廣漫才,我相信頭部的欄目和演員們對漫才至少是有了解和喜愛的。如同很多節目的演員一樣,至少對漫才有涉獵才能做出裝傻與吐槽分明的喜劇。而頭部的公司欄目也是想做大漫才這個品類才會不遺餘力地推廣。那麼出現被稱作漫才的短劇,肯定是各方面因素綜合的結果。

那麼,國內業界頭部的欄目和演員對於剛剛接觸漫才、想要投身漫才的演員,以及沒接觸過漫才想要了解漫才的觀眾,是有著可以下定義的天然導向性的。因為頭部從業者在宣發路徑上的天然強勢位,因此同樣也具備了在明確瞭解漫才是什麼的基礎上,將漫才的定義普及給觀眾的義務,這樣才會讓大家都知道漫才的樣子,進而都喜歡漫才。

脫口秀,或者規範名稱叫單口喜劇近年來在中國發展火熱,很多業內演員都是以國外的路易Ck、喬治卡林、阿金卡卡等喜劇大師作為標杆的,畢竟做的是單口喜劇,那麼向大師看齊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自己一直在做的單口喜劇被他們否認,可能創作者們會很傷心。

漫才作為一種在國內剛剛起步的喜劇形式,假如在頭部公司和演員們的不懈努力下做大做強,如果將來能夠有與發源國優秀的喜劇演員交流學習的機會,我想各位頭部從業者也會非常開心,覺得這個機會很珍貴。如果發源國的喜劇大師發現,在中國出現一種風潮,所有日式喜劇形式都被叫成“漫才”,那麼可能對於可能引發這樣風潮的頭部從業者一直以來在中國推廣漫才的事業會存在信任危機,北野武、明石家秋刀魚、Downtown這些漫才大師會問:“你們為什麼把這些都叫漫才?”中國的從業者們在他們那裡甚至可能會挺不起腰桿,對於推廣和交流會明顯弊大於利。

可能有朋友會說,我們中國做什麼樣的漫才,為什麼要聽外國的?可能各位還記得非常可樂,即便廣告詞是“中國人喝自己的可樂”,可樂作為一個有固有概念的產品,既然叫可樂,那就是在可樂的固有配方基礎上進行創新的。

即便不與海外交流,不明白其中區別的從業者在創作時就會出現一個誤區:“我覺得這個是漫才,我覺得那個也是漫才。他們都是,那我自己做的東西也是漫才。”會因為沒有一個明晰定義而一頭霧水。

元氣森林氣泡再足可能也很難被稱為可樂,雖然兩者很像,但是風味明顯不同。元氣森林就是元氣森林,可能也不願意自己被叫做可樂。

並不是要從業者都以海外為尊,但既然願意把自己一直嘔心瀝血的喜劇作品叫做漫才,願意投身漫才,假使能夠釐清漫才的固有概念定義,作為從業者就會越做越明,越做越有自信。

另外,需要特別感謝無私翻譯漫才的字幕組老師們,因為有了他們對日本原汁原味漫才的熱愛,眾多從業者和愛好者才有瞭如此詳實的參考資料。可以說,沒有這些無私奉獻原汁原味漫才的傳播者,就沒有中國漫才的起步。感謝你們,尊敬你們。

最後,感謝各位從業者和演員們的努力,希望大家都能在漫才特有獨有的道路上越走越寬,一起加油。如文章有不到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指正,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