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7、18 世紀歐洲美術

17世紀是藝術活動蓬勃向上的時期,是一個偉人輩出的時代,產生了像卡拉瓦喬、貝尼尼、倫勃朗、魯本斯、普桑、委拉斯開茲等巨匠。每一個巨匠都有自己的風格,個人的風格差異又反映在國與國之間更大的差別上。

尤其是荷蘭,作為第一個資本主義共和國,歷史上第一次用商業資本和市場,擊破了西方舊世界原來的觀念和格局,為西方開闢了一個新世界,明確指向現代。

這是一個充滿信心和樂觀精神的時代。

“17世紀的藝術大有看頭,這時有一流的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家能出色地表現故事情節、巧妙地喚起感情、表現人物、渲染氣氛。不同藝術家在表達同一故事時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對所畫人物和所熟悉風景的觀察也不同,但他們都很直接地對觀眾說話,以致我們欣賞起他們的作品來,常常好像在讀書。”

——《劍橋藝術史之17世紀藝術》

美術史上習慣於稱歐洲整個17世紀為巴洛克時代。宏大的氣勢,繁複的裝飾,金色的華麗,扭曲多變的線條,強烈的運動感,神秘的宗教氛圍……。。堆砌出巴洛克藝術之“美”

宗教改革令教會不安,為鞏固動搖的權威,義大利首先掀起了反宗教改革運動,以建築形式的改換,華美親切的視覺效果,吸引逐漸散去的教徒,明亮、多變、繁複、富麗、輕快愉悅。。。。。綜合體現在教堂中。

義大利羅馬聖蒂納齊奧教堂 貝尼尼 聖彼得教堂 青銅華蓋

17世紀與巴洛克美術並存的還有 學院派古典主義美術 卡拉瓦喬現實主義美術

17世紀主要的藝術傾向:

學院派古典主義美術(義大利最早出現學院)

1590年,義大利建立博洛尼亞學院,形成一套教學體系和創作法則;

1648年,法國建立繪畫雕刻學院,崇尚古典主義和古典主義法則;

17世紀,學院派古典主義在法國的建築、雕刻、繪畫領域皆占主導地位。

巴洛克藝術

16世紀後半葉,興起於義大利,17世紀進入全盛期;

巴洛克風格得到教會強有力的支援,主要流行於義大利,佛蘭德斯、西班牙等天主教盛行的國家,主要大師有貝尼尼。魯本斯;

對18世紀洛可可藝術與19世紀浪漫主義有積極影響。

(三)卡拉瓦喬主義美術

17、18世紀與上述各流派並存且影響廣泛的現實主義潮流;

因義大利藝術家卡拉瓦喬的藝術內容和形式影響深遠、傳播而形成國際主義;

17世紀歐洲重要的現實主義畫家有西班牙的委拉斯開茲,荷蘭的倫勃朗、哈爾斯、維米爾,法國的勒南、拉圖爾等。

17、18 世紀義大利美術

一、17世紀義大利學院派古典主義美術

卡拉瓦喬主義美術與地方畫派

巴洛克美術的形成與發展

18世紀義大利美術

17世紀教會已取得勝利,教會和貴族需要藝術。

教堂要改造,大量祭壇需要創作繪畫、雕塑

羅馬吸引各國大藝術家,他們創作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作品。(卡拉瓦喬)

給貴族的公館、別墅做裝飾畫

在基督教信仰和生活之間不再森嚴壁壘

一、17世紀義大利學院派古典主義美術

在義大利產生了歐洲最早的美術學院

由著名畫家卡拉奇兄弟建於1590年的博洛尼亞學院是其時最著名的學院之一。

學院派美術沿著文藝復興大師的傳統從題材到技法嚴格繼承,有折衷主義特點。

主要代表人物:

卡拉奇三兄弟(路德維克。卡拉奇、阿格斯提諾。卡拉奇)阿尼巴。卡拉奇、格。列尼、圭爾奇諾、多明尼基諾、喬凡尼。郎福朗

阿巴尼。卡拉奇

《酒神巴庫斯和阿里阿德涅》(威尼斯畫派的奔放)

在文藝復興晚期的幾十年中,異教神話(古希臘羅馬關於神的故事)常常被用作繪畫、雕塑和公館的題材。屬於早期巴洛克——學院派古典主義風格。畫幅面積較大,方案複雜,人物生動。畫面中心是巴庫斯和阿里阿德涅坐在漂亮的馬車上凱旋,豹和山羊在拉車前面,打頭的是騎毛驢、醉醺醺、胖乎乎的塞利納斯被裸身、醉酒、踉蹌的青年們架著。。。。。遊行隊伍在陽光照耀下的自然風景中緩緩前行。歡快的氣氛、縱深的感覺、運動的造型、對比強烈。

阿巴尼。卡拉奇 《諸神之愛》

阿巴尼。卡拉奇是改良者而不是革命者,他把摹寫生活與復興古典主義極好地融合在一起。

畫面中,細緻的、由下往上的透視和光影效果,使裸體青年和畫中的雕像及建築顯得十分逼真。在這些背景的襯托下,神話故事以獨特的畫面出現。

法爾內塞宮的壁畫為後來藝術家提供了兩種選擇:

一種是追隨拉斐爾式的神話故事風格,表現那種精雕細琢、“正統”的古典主義;

另一種是打破畫面的邊框,追求強烈的、引起錯覺的室內透視效果。

阿巴尼。卡拉奇

《聖墓前的聖女們》

畫面上描繪三位衣著古代服裝的聖女和天使,體態修長,豐滿柔潤,既可見古希臘的完美造型,又透露出拉斐爾風格,個個都是神女下凡,優美、端莊、典雅的姿態,穩重的神情,堅實的素描造型,單純的色彩對比,細膩的筆觸使整個畫面充滿著理性的完美,樹立了古典主義的楷模。

(晚期作品,細膩、莊重、寧靜、具有紀念碑特色)

義大利學院派古典主義繪畫的特點:

強調古典法則,其標準如米開朗琪羅的人體、拉斐爾的素描、柯羅喬的典雅與風韻、威尼斯畫派的色彩等。比較保守,缺乏創新精神;

宗教或神話題材為主

技法上重視素描而輕視色彩

追求崇高的美感

阿巴尼。卡拉奇

逃亡埃及路上休息的風景

(理想式風景,崇高、莊嚴、典雅)

格。列尼《懷抱聖嬰的約瑟》

格。列尼《曙光女神》

拉斐爾式“正統”的古典主義。作品中表現了阿波羅在曙光女神的指引下駕著戰車帶給大地光明,畫面中的人物素描結構嚴謹,富有抒情意味,列尼戲劇化的光線處理為作品增加較為強力的情感因素,但整體缺乏文藝復興時期的活力。

圭爾奇諾《曙光女神》

卡拉奇在法爾內塞宮的壁畫為後來的一部分藝術家提供了一種思路和選擇,即打破邊框,追求強烈的、引起錯覺的室內透視效果。

圭爾奇諾在畫面中融入了科雷喬強烈的透視效果和提香生動的色彩與光線,把整個天頂拓展為向天空開敞的無限空間。曙光女神彷彿駕著馬車從人們頭頂賓士而過。

這種方法後啦成為巴洛克教堂天頂壁畫的主要模式,並將其發展到極致。

考爾託納《神意的勝利》

打破邊框 追求強烈的、引起錯覺的室內透視效果

卡拉瓦喬與地方畫派

卡拉瓦喬主義是這一時期反對矯飾(樣式)主義最強烈的思潮。

體現在美術中,以卡拉瓦喬為主要代表,他把普通的下層民眾以及他們的生活收入畫面,塑造真實的當代人物形象。並且在技法上,為加強這種現實感,用到強烈的明暗對比法,用強光突出人物的主要部位。受其影響,形成國際風格。

在其他地方畫派,如熱那亞畫派、曼圖亞畫派、那不勒斯畫派、威尼斯畫派湧現很多現實主義傾向的畫家。

卡拉瓦喬《占卜者》

是卡拉瓦喬早期風俗畫的代表作,畫中描繪的是流浪的吉普賽女占卜,在為一個貴族子弟看手相。這是一個街頭常見的風俗畫面,人物形象目光相對,頭戴羽帽的貴族青年以輕蔑挑逗的目光看著女占卜者,而她雖然地位低下,卻顯的莊重自尊,回敬的目光中既真誠又含智慧,對比之下,貴族青年卻顯出華而不實的膚淺。

這是一幅具有肖像性的半身構圖風俗畫,這種佈局形式使人物形象更加簡潔突出,由於免去了一切不必要的細節描繪,使人物個性更加鮮明,目光和手勢更加引人注目。社會底層的流浪人第一次作為主人走進繪畫,在義大利以往的繪畫中還不曾見過。

卡拉瓦喬《聖馬太的召喚》 區域性

《聖馬太的召喚》是卡拉瓦喬的第一幅宗教畫,是一幅十分生動的風俗畫,畫中富有個性的不同身份的人物塑造的很真實。卡拉瓦喬在光的運用上,充分體現了巴洛克風格特徵,但他更是現實主義先鋒。在他的作品中,文藝復興大師們確立的理想化模式被拋棄,下層人民的真實生活進入畫面。

卡拉瓦喬《基督在馬忤斯的晚餐》 區域性

卡拉瓦喬《基督在馬忤斯的晚餐》

用光表現的現實,現實主義的理想化

卡拉瓦喬拒絕古典的規範。這件作品充分體現了表現其十分突出藝術特點。基督和信徒都是下層普通人、身穿舊衣、滿臉風霜,桌子上有帶黑斑的水果。瞬息即逝的反應:畫面上,由於認出基督,一個人因其所見而衝動地把椅子往後推,另一個人則揚起手臂。一籃逼真的水果在桌邊搖搖欲墜,隨時可能掉下來,我們忍不住想去扶它。。。。我們被捲入畫中。強光襯托著人物,對照背景上的深色牆壁,從而把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突然認出基督的戲劇性場面上。

卡拉瓦喬 《聖母昇天》 卡拉瓦喬 《提著歌利亞頭的大衛》 卡拉瓦喬《持一籃水果的男孩》

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與樣式主義藝術和學院派藝術相對立的是現實主義藝術。

卡拉瓦喬是主要代表,他的藝術具有鮮明的民主主義思想色彩。卡拉瓦喬現實主義以義大利為中心,輻射和影響到整個歐洲。

卡拉瓦喬以光和色彩造型的表現,對之後歐洲巴洛克大師們的創作起到了極大的影響作用。

阿。真諦萊斯基(卡拉瓦喬的追隨者)

《朱迪斯和荷洛芬斯》

義大利巴洛克美術的形成與發展

美術史上習慣於稱整個17世紀為巴洛克時代。16世紀下半葉產生於義大利,後擴散至整個歐洲,形成國際風格。

巴洛克藝術繼承文了藝復興時期確立的宏大的再現性寫實傳統,但拋棄了理性、單純、和諧、穩重的古典規範,致力於一種非理性幻想、繁複誇飾、矛盾對抗、富麗堂皇、富於動感的藝術境界。

巴洛克藝術的特點:

強調光和色彩、強烈運動感、空間感、豪華感、激情感、綜合性、神秘性,有一定的背離現實生活的傾向。

巴洛克藝術是維護教權和神權,炫耀皇家貴族威嚴的藝術、由於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巴洛克風格在各地的趨向不同,呈現出不同地區的民族美術形式。

巴洛克藝術大師貝尼尼

貝尼尼的雕塑:大理石上的動態和血肉

義大利貝尼尼是17世紀重要的雕塑家,同時還是畫家、建築師。貝尼尼的藝術個人風格明顯,感官上仍然堅持高尚的藝術品味。他在技巧和作品數量方面都超出他的同時代的人。

他的雕塑才能也表現在對不同題材內容的表現和處理上:神話故事雕刻、教皇的墓棺、人物胸像,以及在聖彼得大教堂的華蓋和座椅。無論哪種型別,在貝尼尼手中,都充分地詮釋和釋放了巴洛克藝術的激情和魅力。

貝尼尼《大衛》

貝尼尼《普路託和珀耳塞福涅》 大理石 真人大小

貝尼尼《普路託和珀耳塞福涅》

貝尼尼則試圖用戲劇性的、有生命力的雕塑來再現神話故事。作品表現了冥王普魯東如何抓起珀耳賽福涅並把她帶到那黑暗的地府去,而珀耳賽福涅則哭叫著掙扎著企圖用手把他推開。(對抗)在這強盜面前她軟弱無力,冥王的手摟著她的大腿和臀部,手指陷進柔軟的肌體,而這卻是大理石做的!他們身體的質感強烈、極度真實,他們的面板富有性別感,女性柔軟而男性硬挺,頭髮在空氣中飛舞,衣帶在疾跑中漂盪,普路託飛奔向前,似乎在我們伸手攔他之前就會從我們身邊擦身而過。

貝尼尼 《阿波羅和達芙妮》

該雕塑取材於古希臘神話,表現了達芙妮在被追趕的阿波羅的手觸到時,開始變為一棵月桂樹的動勢和變化的過程。雕塑家以高超的寫實技巧,出色地表現出各種質感和肌理效果。並且傳達出運動中的人物上升、輕盈、優雅、如夢似幻的巴洛克特質。

作品採用了奔跑的動態構圖。美麗的達芙妮側著頭目光驚恐,正在變成月桂樹,她那凌空欲飛的姿態,手臂與身體所形成優美的S形。阿波羅表情無奈,他的左手向前伸去,輕攬達芙妮的身體,右手則向斜下方伸展,仍然保持著追逐的姿態。

阿波羅的右臂和達芙妮的右臂形成了一條半圓的弧線,使作品產生了一種動盪的感覺,他們的身體曲線優美得如同飄逸的舞姿。充滿了藝術張力。

《聖泰瑞莎的狂喜》標誌著貝尼尼的雕刻頂峰

泰瑞沙是反宗教改革中的一位名聖徒,她曾經描述過一個天使用帶著火焰的金屬箭刺穿了她的心臟:“劇烈的疼痛使我呻吟,可同時又感到無盡的甘甜。。。這是上帝給靈魂的最甜蜜的愛撫。”

貝尼尼表現的正是這一幻覺。作品中天使細密的衣紋和泰瑞沙繁複多變的衣紋造成變換的光影和流變的動感。兩人物在浮雲中被上面暗窗射入的光線照得異常明亮,飄然欲仙。發自祭壇高處的金色光線揭示了這種力量的來源:禮拜堂拱頂上有幅壁畫,一群歡鬧的小天使在一耀眼的光芒中展現了天國的榮耀。貝尼尼在此綜合了建築和繪畫的因素,營造了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宗教氛圍。

貝尼尼的美學充滿了旋轉和律動的誇張,以戲劇化的激情煽動人們的視覺和情緒。他在雕塑中創造的人體常常顯現出一種糾纏和悸動。巴洛克事實上是一種世俗美學,更切近人世間感官喜悅的追求,對幸福甜美的嚮往。在貝尼尼的作品中,始終有人文主義思想的反映,它反映了人的尊嚴、理想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貝尼尼神話故事雕刻的特徵:

雕像作正面處理(具有繪畫性,從一個角度欣賞最佳)

對比手法(性別差異對比、力量差異對抗、情感差異對比)

質感強烈(尤其是面板性別特徵鮮明)

動感十足(人物飛奔、頭髮飛揚、衣帶飄舞)

貝尼尼《路易十四胸像》 凡爾賽宮

巴洛克建築

17世紀的巴洛克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巴洛克建築家突破了古典建築的原則,開創了建築領域裡的浪漫主義。

17世紀主要的建築專案都是宮殿和教堂,豪華和壯麗成為新時代建築的新特徵,於是一切藝術就可以為此而出力,雕塑和繪畫經常起到很大的作用。

貝尼尼和波羅米尼兩人代表了義大利巴洛克建築的高峰。貝尼尼為聖彼得大教堂設計的柱廊宏偉統一,波羅米尼設計的建築立面複雜而出奇

重要的建築師及其代表作品:

維諾拉和波爾塔——羅馬的耶穌會教堂

皮耶特羅。貝列提尼。達。科爾多納——羅馬的聖瑪利亞。德拉。芭齊教堂

波羅米尼——聖卡羅教堂

貝尼尼——聖彼得大教堂廣場、華蓋、座椅

維諾拉和波爾塔 《耶穌會教堂》

在藝術史研究中,成為定位巴洛克建築藝術開端的標誌。

耶穌會教堂的兩層立面的建築結構強化塊面構成的體積感。扁平華麗的雙柱是從牆體中凸出,而營造了柱與牆的前後落差,落差又賦予立面一種前後伸縮的運動感。

教堂主體與頂層的左右兩側出現渦形花紋,其渦形花紋展開的曲線又讓教堂具有從下到上的動感和彈性。這種渦形曲線在巴洛克建築中成為一種通用裝飾。

維諾拉和波爾塔 《耶穌會教堂》

維諾拉設計出耶穌會教堂的平面:拉丁十字形平面,寬敞的中室(長方形場域),兩側為懺悔室,中室盡頭為祭壇,祭壇上面是圓頂(適合繪製巴洛克室內效果幻景天頂畫),光線源於此圓頂上方。為後來整個歐洲所採用。

波爾塔在立面的設計中,創新點一,把單根的圓柱或壁柱都改為雙根,彷彿使整個建築結構更富麗、更多變、更莊重;二,藝術家避免重複和單調,以求各部分能在中央形成高潮,中央的主要入口已用雙重框架給予突出。

李奧 巴提斯塔。阿爾貝提——聖諾維納教堂的立面 {文藝復興風格}(義大利佛羅倫薩)

卷飾出自愛奧尼式柱的柱頭,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堂中,已經轉化成一種建築結構化的靜態裝飾圖案。

科爾多納

《羅馬的聖瑪利亞。德拉。芭齊教堂》立面

教堂為兩層。正門不再是扁平面了,一層門廊以弧形一彎向前橫置當街,門廊以成對的柱子撐簷,柱子間形成複雜的明暗變化,且彎曲的兩翼從兩邊包抄過來像兩條手臂,把樓牆擠向前來。上面的樓牆起伏不平、精細大膽且華麗;加強了樓層立面的空間感。這種曲面後來成為巴洛克建築的重要特徵。它由老教堂改建,擠在左右兩條窄巷之間,巷子在教堂門口匯合,形成一個很小的廣場。兩側牆壁實際是相鄰建築物的牆。

波羅米尼 羅馬聖卡羅教堂 教堂的平面為橢圓形。立面分兩層,無清晰分界線,樓牆起伏不平、精細大膽。波動的水平線曲折起伏,節奏緊張、明暗變化複雜,細節多、裝飾繁。

貝尼尼——聖彼得大教堂的廣場(馬代而諾設計了教堂立面)

貝尼尼把中心立有古代方尖碑的大教堂前的空地改造成人能想象出的最壯觀通道。

他圍繞方尖碑造了兩條有頂大柱廊,四列縱深的巨大柱子在左右兩邊盤亙彎曲,包圍住一個巨大的橢圓形,就像兩條擁抱歡迎的手臂一樣。這兩條曲廊由直廊德連線在教堂正面的兩端,由於它比正門矮許多,而且水平地向外敞開,柱廊就透過簡單的對比誇大了正門的高度,而且使它看起來顯得更接近一些。

聖彼得大教堂正面

波羅米尼

在設計納沃納廣場的阿涅賽教堂的正立面時,將其下半部分採用了聖彼得教堂的正立面,但是向內彎曲了(內弧形,與科爾多納的外弧型相反),而穹頂變成了正立面的上半部分,不會再被遮擋。

貝尼尼——聖彼得華蓋 座椅

一進中殿往前看,就可以看見四根扭曲的大柱與上行內彎、頂上託著金色圓球和十字架的四柱支臂,與教堂的中心大扶壁和上面的圓屋頂互相呼應,引人注目。柱頂盤之間有鍍金青銅掛簾,扭曲柱面的雕飾卻是新的一螺旋形橄欖枝中有裸體的兒童在玩耍,還有象徵教皇的蜜蜂在飛舞。這些和其他雕飾都只有走近了才看得見,但站在中距離上則可看清立在柱上的四個天使,他們好像就要飛起。在天使之間,還有幾個大一點的裸體兒童,向人們展示教皇的徽記、這樣,當人們越走越近時,整個結構就越顯得生動了。

貝尼尼——聖彼得座椅

要強調中殿和唱詩壇的漫長中軸線,因而要在唱詩壇終點設另一個目標。即曾是教皇坐過的椅子,它可以象徵聖彼得猶在,仍然在主持教堂中的一切。理想的做法是讓人們在剛進入中殿時,就能從華蓋的柱子中間看見它,因此貝尼尼把真正的椅子嵌在一把大得多的鍍金青銅椅中,銅椅架高,足以讓人們能夠在中殿內越過教皇的聖壇看見它。金色的雲朵環繞座椅,它彷彿在向天國漂浮,幾乎有一種幻想的特徵,最後在上邊的窗子上畫著表示聖靈的鴿子,四周環繞著金色的光線和大群天使。

(三)巴洛克繪畫

17世紀義大利的巴洛克繪畫在影響上不及雕塑和建築,其成就主要在天頂畫方面。

17世紀時,隨著時間推移,向室內開發空間的願望變得十分普遍,尤其是王宮客廳和教堂更加如此。在實踐上,貝列提尼的幻覺繪畫一般是宮殿中和帶有類似拱形圓頂的教堂唯一可行的方法。

科爾多納《神意的勝利》

天頂溼壁畫

義大利羅馬巴爾貝里尼宮大接待廳

打破邊框,追求強烈的,引起錯覺的室內透視效果

皮耶特羅。貝利提尼。達。科爾多納《神意的勝利》

“繪畫應僅限於縹緲的神靈,輪廓分明的形象看起來扭曲便很容易揭穿假象,因此應該用真實的立體來表現它們,比如用雕刻,而如果不屬於建築的一部分就應該用泥塑浮雕。光線也應該考慮周到,應該和圖中所繪形象的相結合。”

人物在藍天白雲中升騰、飛翔,構圖繁雜、色彩絢爛、激情和動感,畫面無限高遠。。。

透過宗教和神話題材裡,達到神秘和奇幻的色彩。

安德烈。波佐《耶穌會傳教活動之喻》 羅馬聖衣納爵教堂天頂畫

在巴洛克教堂內這件作品最令人歎為觀止。

這幅畫沾滿中殿整個天頂,畫中有成束的柱子支撐著柱頂盤和拱門,從而把真正的中殿牆壁表現得好像一直向上深入天空。人物在天空和柱子間飛翔,整個天花板就是個建築透視的傑作。

喬凡尼。巴蒂斯塔。高裡《耶穌聖名的勝利》羅馬耶穌教堂天頂畫

喬凡尼。巴蒂斯塔。高裡《耶穌基督名字的崇拜》

畫中的建築部分都用灰泥做成真實的拱頂表面,淺浮雕的彩繪雲朵和立體的人物雕塑從拱頂表面突出來,把目光引向畫在中心的幻想。在這兒,耶穌的名字光彩地閃耀著,把一切邪惡的罪惡驅趕到外圈的黑暗中去。

四、18世紀義大利美術

進入18世紀,義大利的各派美術逐漸走向衰落,各種風格繁雜並存。只有威尼斯畫派表顯出一定的繁榮。

威尼斯畫派在風景畫方面的成就和高,被稱為維都塔式風景畫。

主要代表:皮亞採達、提挨波羅 安。卡納列(風景畫家)

(一)18世紀威尼斯畫派

18世紀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的藝術家主要創作教堂內的溼壁畫,以巴洛克傾向為主,並結合灰泥邊飾技術來完成建築內部的裝飾,而且出現了洛可可風格。

主要代表人物:皮亞採達、提挨波羅

喬凡尼。巴蒂斯塔。提挨波羅 喬凡尼。巴蒂斯塔。提挨波羅《四大洲的象徵之亞洲》

德國威爾茨堡的壁畫是提挨波羅藝術最有成就的部分之一。 德國威爾茨堡主教宮前廳天頂畫

提挨波羅 《皮薩尼家族的榮耀》(義大利)

18世紀的義大利,因為提挨波羅的出現而使威尼斯再放異彩。提挨波羅的創作型別豐富、數量龐大、具有生氣勃勃的輝煌創造力,藝術風格複雜,他算得上是文藝復興藝術最大的繼承者。

此時的提挨波羅已經把他那令人讚歎不已的、精美的、富於空氣感的色調運用的爐火純青,畫中的形象愈加明快、動人,充滿了生命的力量和撼人的魅力。

他那剛柔相濟的線條顯得輕盈而躍動,既光彩換髮又異常凝練,他運用柔和的色調加之無窮的想象力使那些尋常的題材產生出全新的感覺和變化。

提挨波羅《彈曼陀羅鈴的少婦》

畫中人物具有威尼斯畫派畫家擅長表現的熱情活力和豐滿性感,而少婦深思的表情又多了幾分威尼斯畫家沒有的深沉

提挨波羅的藝術不止在義大利留下天頂畫和祭壇畫,他還為德國、西班牙創作大型壁畫。他將巴洛克天頂畫中的幻覺主義傳統和委羅內塞的壯麗場面融為一體,藝術家用光技巧嫻熟,筆觸優美而巧妙,營造出焰火式熱情湧動的畫面。

維都塔式風景畫 (威尼斯畫派風景畫)

維都塔式風景畫出現於文藝復興時期,至18世紀成為威尼斯風景畫的主要代表,其特點是專門描繪城市的建築物和鄉土人情,畫面宏大、人物眾多。

主要代表人物:安。卡納列、 法。瓜爾第

安東尼。卡納列託 威尼斯迎接法國大使

安。卡納列 從聖喬治馬焦雷教堂眺望聖馬可廣場

卡納列的風景畫帶有濃郁的威尼斯特色,畫風質樸而富有抒情色彩。

瓜爾第的風景畫和提挨波羅的溼壁畫一樣,都表現出威尼斯藝術的華麗感、明亮感和色彩感。

魯本斯 畫家和妻子(類似於 結婚照)

17世紀佛蘭德斯美術

佛蘭德斯在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的獨立戰爭革命中未取得勝利,仍然處在西班牙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的統治下。藝術為宮廷貴族和教會服務。帶有享樂傾向的神話和歌功頌德的歷史題材成為主要表現內容,畫面追求宏大、華麗、運動,趨於浮誇的審美。

佛蘭德斯畫派:

17世紀的佛蘭德斯畫派主要為宮廷貴族和教會服務,以巴洛克風格為主,將宏偉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和尼德蘭傳統繪畫因素相結合。題材以帶有享樂傾向的神話和歌功頌德的歷史為主,筆法自由流暢、色彩鮮豔華美、構圖富於變化、形象生動自然,具有浪漫主義傾向。同時還有古典主義、現實主義等藝術風格的並存。

代表人物:魯本斯、凡。代克、約丹斯、老楊。博魯蓋爾

和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畫派相關的內容:A。 質感逼真的細密畫 B。 凡。埃克最早使用油畫創作《根特祭壇畫》

農民畫家老彼得。勃魯蓋爾

魯本斯的藝術的形成

佛蘭德斯藝術家。1553——1598在安特衛普跟隨當地畫家學畫,並出師。他表現出尼德蘭人對色彩的極大興趣,喜歡使用他所知的各種藝術手段去試驗表現織物和肌膚的質感,儘可能忠實地畫出眼睛,眼睛能夠看見的一切東西。

魯本斯和義大利藝術。1600年,23歲時到達羅馬,到過熱那亞、併為曼圖亞公爵作畫,在義大利遊歷八年之久;在西班牙期間,見到王室收藏的精美義大利繪畫。在那裡學習古代和當代的藝術、交友和討論、臨摹並創作。模仿威尼斯繪畫增加自己的色彩感,崇拜卡拉奇和卡拉瓦喬的光的戲劇性運用和現實主義,已經貝尼尼的運動感。

魯本斯《拉奧孔》黑白粉筆素描與深褐色水彩

魯本斯的藝術歷程與風格發展變化:

第一階段(1608——1615),強烈地戲劇性畫風。服務教會。

初回安特衛普,任命宮廷畫師,接大量大型教堂祭壇畫、天頂畫任務,與學生、助手一起合作,

宗教題材作品明顯帶著義大利的影響。

第二階段(1615——1625),強烈的動感風格。服務皇家貴族。

將歷史畫和神話故事結合,充滿樂觀主義精神。

第三階段(1630年後),細膩的抒情風格。純粹的畫家。

1635年後不再擔任任何官職和畫職,卸甲歸田,開始親筆作畫,完成大量架上作品。

第一階段 強烈的戲劇性畫風

魯本斯 《上十字架》祭壇畫 比利時安特衛普大教堂

魯本斯《上十字架》

這件作品是魯本斯回到安特衛普的第一幅重要的祭壇畫,也是明顯受到義大利藝術影響的作品。

畫面表現的是基督已被殘酷的釘在十字架上,正被魁梧計程車兵用繩子脫離地面、拉向空中的一剎那。

作品中肌肉強健的人體顯出肉體的力量和強烈地感情,使人想起西斯廷禮拜堂的天頂畫和法爾內塞宮的天頂畫。而強烈地明暗對比很像卡拉瓦喬的繪畫風格。畫幅的規模巨大和觀念雄偉亦來自義大利大師們的影響。前景細節塑造逼真細密又透漏出畫家是一個毫不遜色的佛蘭德斯寫實主義者。

種種因素與嫻熟的技巧、鮮明的色彩相結合,形成了富有戲劇性力量的悲壯畫面。以典型的巴洛克風格方式突破了邊框的束縛,使觀者感到身臨其境。

魯本斯 《下十字架》 安特衛普大教堂

第二階段 強烈地動感風格

魯本斯 《聖母昇天》

作為巴洛克時期北方最偉大的藝術家,魯本斯從米開朗基羅那裡學到氣勢和雕刻的質感,從提香那裡學到色彩,從卡拉瓦喬那裡學到光的表現,成就了他那戲劇化、螺旋運動、構圖博大,氣勢巍然,色彩金碧輝煌的畫面

魯本斯 《亞馬遜之戰》 約1610年 比利時安特衛普大教堂

魯本斯 《搶劫留西帕斯的女兒》

這件作品是魯本斯巴洛克風格重要的代表作,充分展現了藝術家天才式的創造能力。描繪希臘神話故事中所謂搶婚的風俗,用以歌頌勇士們對愛情的大膽最求,體現了畫家的人文主義思想,肯定與讚美“人”與人生的歡樂。

作品採用搶劫與掙扎的動作作為構圖的基礎,使畫面具有“s”形上升的運動感,人物姿態與手勢的誇張使畫面生動而富於變化;男性棕褐色面板與女性白皙的面板形成色塊的鮮明對比。作品場面豪華、空間立體感十足、色彩絢爛、充滿熱情活力,動勢激烈又不乏優雅浪漫。人仰馬翻的畫面因為側面愛神小天使的出現而使搶劫充滿了溫情愛意。

魯本斯 《瑪麗。德。梅迪奇抵達馬賽》

巴洛克美學為“君權神授”找到合理的解釋。在魯本斯交響詩 般的畫面中,有君王的排場儀式,有豐滿的女性肉體,極盡華麗壯觀。畫家巧妙地運用了歷史和神話相結合的浪漫主義表現方法。

畫面一分為二,上半部分是盛裝的法國年輕王后在馬賽港登岸的場景,下半部分則是海神與仙女為她拉縴護衛。空中還有奏樂歡迎女王的天使們。

畫家竭盡熱烈豪華,女王的登陸、法國人民代表的熱情、海神與仙女為她拉縴護衛。神人交混、歷史與神話摻半,熱鬧非凡。魯本斯畫面上的恢弘和歡快的情緒是其他藝術家難以企及的。

第三階段 細膩的抒情風格

魯本斯 《畫家之子尼古拉斯肖像》

魯本斯《愛之園》

是魯本斯晚期細膩抒情風格的傑作。

魯本斯選擇的主題是北歐繪畫的一個特色。早期的畫面,通常是花園裡一群穿著時髦的年輕戀人的簡單風俗畫。

畫家卻將這種風俗畫傳統和提香的神話結合起來,創造出令人神往的境界,使神話和現實合一。比喻和真實生活與富麗堂皇的衣裳融為一體,衣裳都用暖色,從而使灰白連衣裙顯得格外突出。複雜的動作和節奏從左往右逐漸展開,由男子的紅衣服最後收攏。在許多繪畫中魯本斯顯示出他對女性裸體美的愛好。她們肉體豐滿,正合佛蘭德斯當時的風尚。但她們全身跳動著生命,表現出肉感的美。

魯本斯《帕里斯的裁判》

凡。 代克

凡。代克 以肖像畫著稱,

人物塑造沉靜內省,畫面色彩亮麗洋溢著優雅豪華的貴族氣派。

凡。代克 《查理一世行獵圖》

作為魯本斯的學生,凡。代克是其後佛蘭德斯最傑出的畫家,和老師的畫風技法相當接近。其主要成就是肖像畫。後因受聘於英國查理一世為宮廷畫師,才致畫風大變:人物形象樸實自然、闊落大方、嚴謹富貴。

這幅畫再現了君主瀟灑輕鬆的風度,它不像正規的標準像那麼呆板,卻又不失莊重。凡。代克將當時樣式主義的宮廷肖像畫風格,用魯本斯和提香的繪畫語言加以改造,創造出新的貴族肖像畫傳統,人物塑造沉靜內省,畫面色彩亮麗,洋溢著優雅豪華的貴族氣派。這種傳統在英國一直延續到18世紀末,對歐洲大陸的肖像畫也產生了相當的影響。

《布麗吉達。斯皮諾拉。多利亞侯爵夫人》 《瑪利亞。德。拉特》 《亨利埃塔。瑪利亞王后和她的侏儒》

《瑪利亞。德。拉特》

最時髦的厚緞絲絨、白麻細布女衫,精緻的花邊領子,捲曲蓬鬆的頭髮。。。豐富細膩的紋理,寫實逼真的頭和手。人物看起來有點害羞,有點緊張。塑造那麼真實。光從左邊照著她,輕輕掠過她,而讓房間的其餘部分留在陰暗中,正像卡拉瓦喬畫中濃聚光線一樣。

《亨利埃塔。瑪利亞王后和她的侏儒》

凡。代克 創造出新的肖像風格,這使得英國貴族流行起全身肖像畫,背後會加古典的柱子和富麗閃光的帷幔,可以突出他們多少具有的優雅姿態。此外藝術家給人物畫上漂亮的雙手,十指修長,臉部相貌極為規整。他在宮廷畫像中美化了物件,從而給他們一種可資欽羨的特徵。

凡。代克 賦予宮廷物件以風流雅緻的特質,形成典雅華貴的風格。一方面源於其背景和畫面結構,另一方面則源於他對人的處理。他會精心安排人物的身姿、描繪漂亮的雙手並配以華美服飾,經過畫家美化的人物,面部安詳、目光沉靜,具有高貴文弱的氣質和優雅的風度。

凡。代克 作為英國宮廷畫家,在17世紀30年代確立的肖像畫標準,一直影響和引領這英國的肖像畫家達兩個世紀之久,庚斯博羅和雷諾茲都從他那兒受益匪淺。

約丹斯(1593——1678)

繼魯本斯和凡。代克之後另一位重要的佛蘭德斯畫家。一方面從魯本斯的藝術中汲取靈感,即巴洛克畫家,同時受到卡拉瓦喬現實主義影響,且與尼德蘭傳統體術(風俗畫)有更密切的關係。

最有代表性的是反映民間生活的作品。描繪群像,畫面安排擁滿,人物自由歡快,畫面氣氛熱鬧歡騰、傳達著平民生活的自然風貌。

約丹斯《豆王節飲宴》

藝術家喜繪群像,擅於表現風趣的民間宴飲場面,生活氣息濃郁。畫家以近景特寫的方式,將畫面安排得滿滿的。表現手法寫實且誇張,他以很強的寫實筆法描繪民間節日的氣氛,畫中喧鬧取樂,男女調笑,動作頗顯粗俗;以強烈的明暗對比和深沉色彩渲染歡樂熱鬧的氣氛,表現鄉民們節日宴飲的精神狀態,觀者似乎能從畫上聽帶喧譁之聲;人物造型美滿,畫的肥胖、面色圓潤,有點過分誇張。畫面中人的物形象和氣質是平民化的,保持著淳樸直燃的自然風貌,體現賢明的民族特徵,流露出詼諧與幽默,營造了熱鬧的氣氛。

佛蘭德斯畫派其他畫派

17世紀,佛蘭德斯畫派其他畫派在風俗畫、風景畫、靜物畫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功。

代表作家:

老楊。博魯蓋爾(風景和靜物畫家,與魯本斯合作)

弗蘭斯。斯尼德(靜物和動物畫家,與魯本斯合作)

小達維特。 泰尼爾《萊奧博的威廉大公的畫廊》

魯本斯 and 老楊。勃魯蓋爾 老楊。勃魯蓋爾 《藍色花瓶裡的花束》

《花環中的聖母子》用筆細膩 佛蘭德斯人對色彩的熱愛,在花卉畫中得到表現

且不受義大利的影響。花卉的豔麗和短暫亦是關於人生短暫的象徵。

同時也顯示尼德蘭人細密畫的傳統特徵。

小達維特。泰尼爾《來澳博德威廉大公的畫廊》

17世紀荷蘭美術

荷蘭於1609年獨立,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荷蘭國內形成服務市民的商業市場,成為繪畫藝術發展的直接依靠,市民對繪畫內容的不同要求,促進了藝術風格和題材的多樣化:肖像畫、風俗畫、靜物畫、廚房畫、風景畫、動物畫,誕生了“荷蘭小畫派”。

荷蘭畫派

17世紀的荷蘭畫派繼承了尼德蘭民族藝術傳統,他們以現實生活為源泉,表現新興的資產階級和中下層平民,描繪周圍的生活和風景,反映人的情感和願望,表現人的尊嚴、自信、價值。他們的藝術以寫實嚴謹、真實淳樸為特點,極大的發展了藝術風格和題材的多樣化,深化和拓展了現實主義藝術的發展。

主要代表:倫勃朗、維米爾、哈爾斯等。

哈爾斯(1581——1666)

肖像畫家;荷蘭現實主義畫派奠基人。

哈爾斯 《吉普賽女郎》

畫家早年的肖像畫代表作,結合魯本斯的豪放和卡拉瓦喬的戲劇性瞬間,畫面自然生動。

哈爾斯擁有能夠快速捕捉形象的技巧。半身近景構圖,筆觸清晰、流暢奔放,從而使他的畫面具有一種速寫般的即興感。

他筆下的女郎形象豪爽自信、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充滿樂觀向上的精神

哈爾斯 《聖喬治射擊手連軍官的宴會》 (團體肖像畫)

哈爾斯 《哈勒姆的聖亞德里射擊手連軍官的宴會》

哈爾斯將人群分成兩組,相互聯絡、彼此平衡。為了表現這個歡樂的聚會,哈爾斯把構圖改變成活潑的,又重複著姿態和衣領的旋律。

色彩方面,衣服主要用黑和白,綬帶和旗幟主要是橙和藍,他用有限的幾種顏色使色彩豐富多變。房間中陽光明媚,甚至陰影都顯得光亮耀眼。

整幅畫色調明亮輕快。所有人都是主角,一樣突出。他們臉上浮著健康的紅暈,閃亮的眼睛萬分機警,荷蘭人的樂觀和自信溢於言表。

哈爾斯《哈勒姆養老院的女管事們》

倫勃朗。凡。萊茵(1609——1669)

荷蘭偉大的現實主義繪畫大師。 17世紀荷蘭乃至歐洲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

題:1642年,倫勃朗創作的哪件著名作品被定件人訴諸法律,從此畫家開始了後半生的坎坷道路。——《夜巡》

倫勃朗的團體肖像畫

倫勃朗 《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 1632年(金字塔構圖,情節性取代固定模式,使其帶有風俗畫性質)

倫勃朗 《夜巡》 1642年 (畫幅大,363×437cm)

這幅畫是當時阿姆斯特丹的射擊手公會16名軍官(一種武裝保安組織)向畫家訂做的一幅集體肖像畫。但藝術家的創作更像有情節、和諧整體的風俗畫。畫面表現以兩個隊長為中心的夜間緊急集合的場景,所有人物被放在了不同的空間層面,有先後主次之別;並將光線集中運用,即倫勃朗獨特的“紫金色黑暗”技法,從構圖幾何基礎到色彩的配合,畫面陰暗的處理,都將巴洛克對光的運用、推崇的神秘性、主張的運動感成功表現,達到藝術的上乘境界。

倫勃朗 《傳教士安洛斯和一婦女》

安洛斯一手伸出,這是傳教士的典型手勢,講道、勸善,用《聖經》來引導教眾。

倫勃朗的兩任妻子

倫勃朗的宗教藝術作品

倫勃朗 《被拿住的姦婦》 倫勃朗 《基督救治病人》/《百盾版畫》

倫勃朗 《百盾版畫》(《基督救治病人》蝕刻畫)

畫面內容取自《馬太福音》第19章,表現了基督在朱迪亞給人祛病除災、祝福幼孩、開導民智。

基督正中而立,伸出手,眼望孩子,形成注意力的中心,除了所有主要人物的動作、手勢和目光都朝向他,而且整個畫面的結構都在加強他的突起的形象。明暗對比既用來強調重要線條和心理含義,也用來表現空間和整體的結構。

左邊站著的人的深色帽子和右邊大片深色調相呼應匹配;基督左手邊跪著的人舉起的手在基督袍子上投下一個意味深長的陰影,而嫉妒本人,也像卡拉瓦喬一樣,倫勃朗以他周圍的普通人為模特。

《百盾版畫》和《被拿住的姦婦》這兩幅畫中的明暗對比與卡拉瓦喬的方法一樣熱烈,一樣帶有戲劇性。

但倫勃朗的光不是卡拉瓦喬那種熱辣辣的南方光(義大利),可以把形體如塑像般準確地托出,以致我們都能觸覺到。

倫勃朗的光是一種柔和的光,輕撫著物體的表面,把它和周圍空間協調起來,使空間本身幾乎都變得可感觸了。

倫勃朗的自畫像

倫勃朗 一生繪製了大量的自畫像,油畫、素描、版畫都有。自畫像更便於他對光影、明暗和個人獨特的繪畫風格的充分展現,也有助於他對獨特技法深度研究探索。並且,他可以根據自己某個時刻的感覺隨意自在的安排光影,探索光影世界。因為他的執著探索,他的光影技術在當今的繪畫和城影界依舊被稱為“倫勃朗光”。

並且透過自畫像研究自己來研究人的情感和內心世界。他是用隱藏於自己的內心世界的個性藉此來描繪探索內心精神世界。他人生經歷的酸甜苦辣都在那些自畫像上面,他對人生的感悟和全部藝術的價值也都在那雙透過畫面看向世界的雙眼和畫面中。

倫勃朗的藝術特點和藝術成就:

倫勃朗是17世紀歐洲偉大的繪畫大師之一,是荷蘭17世紀現實主義繪畫的代表。

倫勃朗在各類繪畫體裁上都有驚人的貢獻,從創作的廣度和深度來看,他是當之無愧的最偉大的荷蘭畫家。

他特有的運用光線的手法,獨創了“紫金色的黑暗”明暗技法,突出了畫面的重點。源於卡拉瓦喬明暗對比法,但更自然,更具表現力。

注重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尤其在倫勃朗的肖像畫、宗教畫中都有深刻體現。

他的銅版畫和素描也是他藝術遺產種極為珍貴的一部分。

小荷蘭畫派(風俗畫)

17世紀荷蘭的重要美術現象。

作品畫幅較小,適宜懸掛、裝飾於市民階層的室內;

題材市民生活化,多表現市民室內家居生活,尤以女性生活為主,迎合市民階層的審美趣味。

主要代表: 格拉爾德·特鮑赫、德·霍赫、加布里爾·梅蒂綏、維米爾

德鮑赫 《洗手的主婦》

皮特·德·霍赫 《餐具室》

受維米爾的影響,霍赫的室內風俗畫注意表現自然光,喜歡用亮顏色,色調偏暖。畫中光線由門或窗外射入,柔和均勻灑在房間裡和人物身上,生機勃勃,女性淳樸端莊,氣氛愉快溫暖。畫風敦厚、樸實。

皮特·德·霍赫作品 皮特·德·霍赫 《一個荷蘭家庭的庭院》

皮特·德·霍赫作品

維米爾 《帶珍珠耳環的少女》

維米爾 《手持水罐的女子》

維米爾用明亮溫和的色調,小幅的畫面,描繪了荷蘭17世紀平凡而真實地生活著的市民階層女性,她們或讀書、或縫紉、或準備早餐、或正在讀信。光從左方射入窗內,閃著檸檬的色調,溫馨的照著畫中人物。巴洛克是一個多元價值的時代,不同的藝術家,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著自我。

維米爾 《倒牛奶的女僕》 維米爾 《看信的少婦》

維米爾 《做花邊的女子》 維米爾《畫室裡的畫家》

維米爾的作品 題材以小資產者家庭內部生活為主,一人或兩人在操持家務,或談天、閱讀、編織、縫紉等。以維米爾為代表的德爾夫特畫派很注意表現自然光,描繪充滿柔和陽光的室內景象。

構圖透過對橫平線和豎直線的慎重處理,使畫面產生一種十分穩定安靜的視覺效果。

光總從左方射入窗內,閃著檸檬黃的色調,溫馨地照著畫中人物,呼應著明麗的黃色,人物的衣裙常常會是藍色的。畫中人總是臉朝著陽光、側著身體,安詳地站著或坐著,時間彷彿凝固。

他的畫面尺寸很小,構圖類似,以恬淡、寬容、質樸的氣氛征服人們的心靈。

維米爾 《小巷》 維米爾 《德爾夫特景色》

楊·斯丁 《聖尼古拉節的宴會》

畫面中表現了普通家庭的眾多成員,聖尼古拉剛拜訪過他們,帶來好多禮物,一家人皆大歡喜,除了一個淘氣包在委屈地哭。畫家還加了很多有趣的細節來渲染氣氛。

17世紀荷蘭資本主義共和國的建立,歷史上第一次用商業資本和市場,為西方開闢了一個新世界,明確指向現代。正是這些港口不僅是世界各地貨物的出入之處,也是自由、甚至是異端思想的滋生之地。

17世紀正是荷蘭藝術的出現,最為明顯地引發了藝術和社會的關係,是影象作為史料的最典型、最真實的一個階段。

17世紀的荷蘭藝術展現為具有個性的成就,代表著一種藝術的功能。體現了繪畫、造型的幾種功能:第一,記錄形象的功能;第二,敘事的功能;第三,作為觀賞品功能;第四,作為符號額功能。

風景畫和靜物畫

17世紀荷蘭的都形成了獨立畫科。

荷蘭的沙丘、沙灘、風車、牛群、土地、森林都成為風景畫的表現物件;

靜物畫則以極其精細入微手法,真實生動地表現了各種日用器皿、珍餚果品、絲綢瓷器。

主要代表:雅各布·凡·雷斯達爾

邁因德特·霍貝瑪

威廉·考爾夫

亞伯拉罕·凡·貝耶林

魯本斯 《風景與虹》 這種宏大場面是從表現深刻的宗教、道德、人類題材轉化而來的。

◎ 風景畫

荷蘭風景畫大師的靈感直接來源於對土地的熱愛,來源於對土地風貌變化不息的天然好奇心,也就是對大地風貌的神往。

他們觀察風景變化,觀察廣闊的遠景和開礦的天空,也觀察河流和運河、樹木和風車、田地和橋樑;他們把這些都忠實地記錄在數不清的小幅寫生中,也記錄在完整的油畫中。

他們先親身體驗自然,回畫室後把這最初的感受變成繪畫,用這樣的方法來探尋自然,表達個性。

雷斯達爾 《水車磨坊》 雷斯達爾 《麥田風景》

邁因德特·霍貝瑪 《米德爾哈尼斯的道路》/《並木林道》

畫面描繪了一條極為普通的泥濘村路,上面印著許多深淺不同的車轍,兩旁排列著細而高的樹木,彼此參差錯落,平穩對稱又富於變化,向遠處無限延伸,大片蔬朗的天空漂浮湧動的雲層。

畫幅下部是鄉村,小道的另一頭,一個村民正牽著一頭牲口站著,在右邊的一條岔道上,有兩個一邊談話一邊走著的農村婦女;右側近景上是一塊種植園,一個農婦在修剪枝條,細節真實平淡。畫面中上部2/3之多的天空反襯出鄉村的安謐永恆。

畫家再現了這種具有強烈透視感的田園景色,營造出詩一般的畫面,給觀者心靈以舒暢的美感。

雷斯達爾是第一位使山水光色成為獨立畫種,並賦予風景以個性的繪畫大師。

如果說雷斯達爾的風景畫是寂靜蕭索、壯偉雄奇的交響樂,有種悲劇性的美。

那麼霍貝瑪的風景畫是平和寧靜的田園抒情詩,用色鮮活,畫面上有清晰的陽光和潔淨的空氣,給人開朗、明快的美,他的筆下是典型的荷蘭風光,樸厚的農家鄉情。

◎ 靜物畫

17世紀的荷蘭人將靜物畫發展成獨立的畫科。優秀的靜物畫家對日常所用器皿、珍餚、果品做了細緻入微的描畫,結合瑰麗色彩,出色地表現出瓷器、玻璃、金屬、絲綢等物品的質感和光澤,表現得極為真實生動。

威廉·考爾夫 《靜物銀酒壺》 威廉·考爾夫 《靜物與壺 盆 水果 鸚鵡螺杯和其他物體》

亞伯拉罕·凡·貝耶林 靜物 威廉· 克萊茲·海達 龍蝦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