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看完了最近很火的《小別離》。

心情超複雜。

就像很多人說的,

這部片子很真實,它講了我們都經歷過的應試教育,也聊了我們即將要經歷的中年危機。

演員演技線上,故事流暢,還提出了一連串尖銳的問題:中考、出國、中年失業、婚外情……這一切,都足以讓《小別離》成為一部好片子。

但為什麼,我就是看得不得勁呢?

想了很久,我發現,我不喜歡的,是片子對上面那些問題的回答。

它給出的答案,全部都太現實。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比如教育。

我們都知道,應試教育不好。

分數高於一切。孩子被逼著讀書。

戲裡的朵朵、琴琴還有小宇,都和父母因為考試鬧了各種各樣的矛盾,像極了以前的我們。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進不了前100,你就進不了重點高中,進不了重點高中,就進不了重點大學,進不了重點大學,你這輩子就完了!”海清演的童文潔說的這番話,估計是大部分家長的心聲。

然而,當我們對劇裡的人物產生共鳴,引發起各種關於教育問題的討論時,劇裡給出的解決方案卻極其簡單粗暴。

孩子的教育問題怎麼辦?出國!

既然應試教育摧殘人,咱們就去重視素質教育的地方。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於是,劇裡的小孩,幾乎都走上了留學的道路:

土豪的兒子張小宇成績不好,送出國。

中產的女兒方朵朵有考試焦慮症,送出國。

就連家裡不算有錢的學霸琴琴,她媽媽也想了各種奇葩的方法,要送她出國。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儘管這個做法是符合現實的,我身邊也有不少朋友,打算把孩子送出去。

但出國終歸是少數人的選擇,劇裡卻說的,好像出國是解決中國教育問題的唯一途徑,只有出國才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一樣。

哪怕後來朵朵讀了一年的美國高中之後,覺得更喜歡中國文學,想回國讀書,多少否定了“外國就是好”這樣的說法。

可是,朵朵是出國溜了一圈才有這樣的比較,才有這樣的覺悟。

而現實是,有很多人,連送小孩出去見識一下的錢都沒有。難道他們的小孩,就註定不夠優秀嗎?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還有就是,就算出國,孩子接受教育的方式是改變了,但家長的思維根本沒變啊。

劇裡說來說去,不就因為出國可以“鍍金”,回來就是“海歸”,看起來高人一等嘛。這跟以前應試教育思想有什麼不一樣嗎?

家長不過是把衡量孩子的標準,從分數變成了美國的綠卡。歸根到底,每個人心裡想的都是,望子成龍,孩子要贏在起跑線上。

希望孩子成材沒有錯,但這一點,真的就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嗎?為什麼就沒有人說,孩子我只是希望你健康、希望你快樂?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劇裡的人常常把“鍍金”掛在嘴邊

除了教育,劇裡關於中年危機的討論,我也不喜歡。

這些大人們,只顧著孩子、只顧著焦慮,完全沒有了自我。

像小宇的爸爸張亮忠,有錢的生意人,可是他的生活,除了錢好像什麼都沒有了,覺得什麼事情都可以用錢解決。

老婆不高興,送包;小孩學習不好,送錢給學校;而且他想的是,小宇出國無論混得好不好,好歹是個“海龜”,回來就可以繼承家族生意了。說來說去,他的生活除了錢就是錢,就算娶了第二個老婆,心裡還是空虛。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琴琴的媽媽佳妮,工作勤奮,在社群醫院從護工做到副主任,看起來很勵志哦。

但她的生活,並沒有因為升職加薪而變好。相反,佳妮一直覺得家裡沒錢,心裡自卑,哪裡都比不上別人。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女兒琴琴可以出人頭地,完成她沒有做到的階級躍升。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女主角文潔就更可怕了,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這麼歇斯底里的女主角。

學霸、企業高管的身份,並沒有讓她減輕一絲一毫的焦慮。相反,時刻處於緊繃狀態的文潔,對老公苛刻(動不動就懷疑絕世好男人黃磊出軌,不能忍),對女兒嚴厲。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一旦女兒或老公做的事情有任何不符合她心意的,文潔就抓狂大哭!

女兒朵朵出國以後,空虛的她,甚至要求老公和她再生一胎。

自己的生活,要孩子來填滿,這是多麼自私又愚蠢的行為。

無論她在職場上有多成功,但她骨子裡,依然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缺乏自我的人。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錢和教育不能帶來人格的完整?因為,文潔的價值觀,是依附於別人的,她的人生就是“別人有的,她也要有”。

為什麼要努力讀書?為什麼要努力工作?不是她自己想要的,而是那些“成功人士”都是這樣做的。

“因為我以為這條路是最對的,大家都是這麼走的。如果我看到別人這麼做,我不這麼做,我就覺得心裡慌。”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而很多人覺得這部劇真實,也在這裡。

無論是張亮忠,佳妮還是文潔,他們的空虛、自卑、崩潰,都很真實,有很多人就是這樣想的。

好的生活,就是有好多的錢,有好的工作,有好的家庭。這是大部分人達成的“幸福”共識,為了做到這一點,大家都要拼了命努力。

也因為大家的目標是那麼的像,大家理想中的生活是那麼的一致,所以,劇中人的焦慮,也讓所有人感同身受,

默默在心裡說:“對啊,我的生活就是這麼操蛋,但為了過上好日子,大家都是這樣熬的,我又有什麼辦法呢?”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女強人”文潔幾乎每集都要崩潰一次……

可我最不喜歡這部劇的,就是這一點:

無論多真實,它指向的價值觀太單一,太現實,太功利。

大人就不說了,每一個都差不多是一個活法,努力工作賺錢養家。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人往高處走”這是幸福的唯一方式嗎

三個孩子呢,其實身上也是各種“成功學”的標籤:要麼有錢,要麼有才。

張小宇有錢,所以成績差不怕;琴琴沒錢,就只能成為學霸。

朵朵,看起來比較有個性,寫小說。但是,這個一出道就大賣40w本的彪悍行為,估計只有郭敬明和韓寒能做到吧(這個成功來得太容易和莫名其妙,完全沒有代入感和感動)。

看日劇我總覺得很熱血,是因為常常看到普通人的奮鬥和成長,可是在這劇裡,只有現實的無奈。

無論小孩還是大人,最終都捆綁在同一個成功模式上:出國留學、結婚生子、升職加薪、事業有成……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是啊,我是說過,三觀真比三觀正重要。

但是,《小別離》裡的真,只是部分真實。

還有人不是那樣活的。

比如,我有一個很喜歡的臺灣作家,叫舒國治。

我喜歡他,不是他賣了多少本書(估計他的書加起來也賣不到40w本),不是他得過什麼獎,而是他活得特別有意思。

他的人生信條就是:閒著。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男神舒國治,帥嗎,哈哈哈哈哈,我愛的是他放蕩不羈的靈魂

60多歲的舒國治,沒有上過一天的班,工作就是寫東西,但最多每天寫兩三個小時。他寫了第一本小說之後,就覺得太麻煩,之後都是寫寫散文,騙騙稿費就算了。

他的文章你看了就知道,喝水可以寫一篇,走路可以寫一篇,睡覺也可以寫一篇……沒什麼狗血的東西,全都是一些輕鬆、自在的人生態度。

不寫文章的時候,舒國治也樂得清閒,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後到街上晃盪,找找吃的,散散步。

至於生活,他就是最簡單的那種,冰箱可以不買,手機可以不用,我採訪他的時候,他說銀行卡上長期只有四位數(還是臺幣)。

有人問過舒國治,讓你到公司做高管,給你年薪六百萬做不做?他說,不做,第一,現在物價太高,六百萬又買不到什麼,第二,我又不買房不買車,要那麼多錢幹嘛。

“對我來說,最寶貴的是時間,我才不會用它換錢呢?”

是不是很帥?我簡直要被他迷死了。在舒國治身上,你永遠都看不到《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男神最喜歡揹著揹包上街瞎逛,不花錢的那種

如果你覺得舒國治太神,太遙遠,那我說一個更接地氣的例子——我本人。

我32歲(雖然我一直對外說18歲),單身多年(但有很多老公和男朋友),最近還辭職了。

如果按照文潔推崇的那一套評價標準(別人有的,我也要有),我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loser。

可是,我並沒有覺得,自己有多挫啊。

是的,我是沒錢,但是,我自由啊。

我現在可以寫自己喜歡的文章,花痴自己喜歡的男人,還可以和你們分享我激動的荷爾蒙。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坐在辦公室寫領導喜歡的文案,不停地修改幾百萬遍。

單從滿足感來說,我覺得現在比以前高多了,那才是用錢都買不來的東西。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小宇雖然成績不好,但喜歡打鼓,打鼓的時候,他是開心的。

說我自己,並不是我特不要臉,覺得自己有多成功。

而是恰恰相反。我一直覺得自己沒什麼了不起的,也沒做什麼厲害的事。

因此,我才想告訴你們,辭職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其實很簡單的,不是隻有在雞湯文裡才能看到的例子,任何一個普通人都能做到。

生活就是一種選擇,它沒有定式。

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像《小別離》裡一樣追求“有出息”“出人頭地”,你完全可以選擇過更隨心的生活,就算你沒有特別喜歡的事,你也可以選擇對不喜歡的事情說“不”啊。

別人叫你去結婚?你可以說不!別人叫你去做公務員?你可以說不!

沒必要用別人的標準來安排你生活,幸福感就是你有多少決定人生的自由。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王俊凱演的李想我很喜歡,他在學校組樂隊,高中就去讀音樂,這才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啊,可惜戲份太少

所以,真心沒必要,看了一部《小別離》之後就覺得人生好苦,到處都是焦慮。

關於怎樣生活,我喜歡舒國治說過的:

“人要任性,任性,任性。不任性的人,怎麼能維持健康的精神狀態?他隨時都在妥協、隨時在抑制自己,其不快或隱忍究竟能支撐多久?自己要做得了主。”

真的太愛男人這種人生態度了。任性,自己做主,只有這樣,才不會被焦慮控制。

其實你去看看,那些過得有意思的人,比如舒國治,比如黃磊(黃磊本人可是比《小別離》裡面方圓有意思得多),衡量他們快樂的,往往不是他有多成功,賺了多少的錢,而是他體驗過多少別人沒有經歷過的人生。

畢竟人生能爬到金字塔頂端的“成功人士”只有極少數,但其他人,也還是有快樂活著的自由啊。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我們為什麼不能逃離《小別離》裡的焦慮?

△除了價值觀太現實之外,其實《小別離》還是好看的,只要看到三小隻同框就覺得好治癒。

關於抵抗焦慮,

送大家一句我男神的名言:

“世道再難,也要呼吸順暢。”

——舒國治

花痴女王|文

更多花痴文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花吃了那女孩”(ID:huachinv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