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樣體增生或者說腺樣體生理性肥大是兒童3-4歲時期的正常生理現象,也就是可以說每一位兒童都會出現。但由於反覆或長期的呼吸道炎症刺激等原因,造成腺樣體過度肥大引起臨床症狀尤其是藥物治療無法緩解後,就轉變成為了病理性肥大。

腺樣體肥大的程度是決定是否選擇手術治療的重要依據,兒童腺樣體肥大的治療牽動著每一位家長的心。腺樣體大小對鼻咽通氣道阻塞的程度的判斷既有主觀判斷也有客觀評價方法,是否手術的標準也跟每位醫生對此病的經驗,習慣性印象,保守或積極取向有關,所以經常出現同一位患兒有的醫生說需要做手術,有的醫生說不需要做手術的情況。在此,淺談一下已有的評估方法和我個人的粗淺認識。

腺樣體肥大的檢查方法最常用的是鼻咽鏡檢查、鼻咽側位相檢查,其次還有CT檢查,MRI檢查。他們的優缺點如下:

鼻咽鏡檢查:

鼻咽鏡檢查最為直接,但兒童鼻腔比較狹窄,4歲以下兒童檢查配合度欠佳。如果有超細的電子鼻咽喉鏡或纖維鏡,在鼻腔噴麻黃素後可較順利的完成評估。4mm的鼻內鏡較粗,伸入6歲以下兒童的鼻腔有一定困難,2。8mm的耳內鏡較細,但硬質鏡在兒童出現躁動不配合時有折斷損傷患兒和器械的風險。

電子鼻咽鏡

檢查腺樣體對鼻咽部通氣道的影響比較直觀,可以直接觀察到腺樣體佔據鼻咽部的百分比。需要注意的是鼻咽腔前下方的軟顎是可以活動的,所以在評估時應囑咐患兒放鬆,用鼻腔正常呼吸,不要屏住呼吸。在評估腺樣體佔比時,應多參考恆定的解剖標誌,比如鼻中隔後方遊離緣、後鼻孔鼻底(硬顎後緣附近)和咽鼓管圓枕。

腺樣體肥大程度的判斷方法

腺樣體肥大程度的判斷方法

部分患兒的腺樣體增生組織向鼻腔發展,阻塞後鼻孔,在內鏡下可直觀的觀察到腺樣體超過鼻中隔後緣進入鼻腔,與下鼻甲後端相臨。這種型別的腺樣體肥大對氣道的阻塞更為嚴重,應更積極的選擇手術治療。一般當腺樣體增生沒有阻塞後鼻孔,在鼻咽部也沒有明顯超過咽鼓管圓枕的平面時,可以傾向於保守觀察。

腺樣體肥大程度的判斷方法

鼻咽鏡還可以很好的觀察到腺樣體對咽鼓管圓枕的擠壓程度,對咽鼓管咽口有無阻塞。有一部分患兒有頑固性的分泌性中耳炎,腺樣體在鼻咽側位相上並不是很大,但內鏡下就能發現腺樣體增生向兩邊發展比較明顯,影響了咽鼓管的功能。

鼻咽鏡對鼻竇炎的判斷也很置管,粘膿涕倒流對鼻咽部淋巴組織增生的有促進作用,而腺樣體肥大也影響了鼻竇炎的恢復。形成了惡性迴圈。

腺樣體肥大程度的判斷方法

鼻咽側位X片

:鼻咽鏡檢查不能配合的患兒可以選擇拍攝傳統的鼻咽側位相。A/N比值是比較客觀的參考資料,根據該值可將腺樣體肥大程度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分類方法各異,未完全統一)。需要注意的是,阻塞程度和A/N比值並不是線性增長關係,而且是否選擇手術也不宜機械的根據A/N比值去判斷,還應結合臨床症狀嚴重程度去判斷。另外,對於上述阻塞後鼻孔的程度,橫向壓迫咽鼓管的程度,X片能提供的資訊比較有限。

腺樣體肥大程度的判斷方法

鼻咽CT

:鼻咽CT是X片的升級版,能彌補X片的不足,缺點有兩個,一是輻射是x片的數十倍,兒童應儘可能的少做CT檢查。二是CT屬於斷層影象,不是立體影象,沒有內鏡觀察直觀。

鼻咽MRI

與CT相比沒有輻射,也能良好的展示斷層結構。缺點是檢查時間長(CT1分鐘,MRI數十分鐘),噪音大,檢查不配合的兒童需服用鎮靜睡眠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