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心臟血管能自我建立側支迴圈血管嗎?

冠心病是全球範圍內人類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冠狀動脈(簡稱冠脈)側支迴圈能夠 減少和改變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麵積,大量良好的冠脈側支迴圈的存在已成為 降低冠心病導致的負面事件(包括致死率)的重要因素。可以認為,冠脈側支 迴圈的評估是冠心病的診治中一個重要指標。

冠脈側支迴圈的組成

冠脈側支迴圈是指心臟血管吻合網,其關聯心臟的不同部位的血供,存在於心臟病患者和健 康人的心臟的表層及深層。淺層主要存在於動脈交界處。人類表淺的側支血管的數量和內徑 相對狹窄(血管內徑在20至200um之間),而深層側支動脈數量及內徑較大(血管內徑在100 至300um之間,有時甚至更大)。

側支血管形成有三種形式:

(1)擴張和重塑:原有的側支擴張、開放,使無功 能 側支發展到有功能側支血管,此形式一般需數分鐘至數小時。

(2)增粗:血管壁 細 胞分裂、增殖,血管口徑增大。

(3)血管新生:血管壁細胞高度增生,生成新的側支迴圈, 一般需10到14天。常見徑路有前降支與後降支、前間隔支與後間隔支、對角支 與鈍緣支、鈍緣支與左室支、圓錐支與前降支、銳緣支與前降支、對角支與前降支、對角支 之間、鈍緣支之間等。此外,同一支冠脈閉塞近端與遠端之間可由微小的血管構成交通支, 形成“橋側支”。相當於冠脈自身搭橋,提供前向供血。解剖學還發現側支迴圈經室間隔的佔44%,心外膜側支迴圈佔32%,動脈遠端的側支迴圈佔18%,橋側支迴圈6%。影像學不可視的 側支佔14%,絲狀連線(直徑0。4mm)連線的佔35%。

冠脈側支迴圈的特點和功能

扭曲為側支迴圈的特點,但與心外膜側支迴圈相比,間隔側支迴圈扭曲相對較少且普遍較短 ,也較易被發現。正常人或輕度冠脈病變患者,冠脈側支迴圈不易被發現,因為只有在冠狀動脈高度狹窄或閉塞時它才會開放,是心肌缺血損傷時重要的血供來源。而對 心肌損傷程度的最顯著限制因素取決於冠狀動脈完全阻塞時側支迴圈的形成程度 。正常冠脈和側支迴圈流量受灌注壓控制,冠狀動脈絕對楔壓是冠脈側支迴圈血液供應的 指標,可以解釋個體間區域性冠脈橫斷面管徑及流速的生物變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