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劉禪到底是何許人?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7-01-02 回答

劉禪何人?《三國演義》中劉備之子,乳名阿斗。當今俗語中有這麼一句:“扶不起的阿斗。”其實說的就是那個天資愚鈍的劉禪,可劉禪真的只是個傻二哥嗎?難道他真的扶不起嗎?我看未必。

當年,趙子龍投奔於劉備,對劉備忠心不二。後劉備兵敗,子龍為救小主人大戰長坂坡,在歷史春秋上記下了輝煌的一頁。其實當時的劉禪是非常崇拜趙雲的,他希望像趙子龍那樣馳騁沙場,所向披靡,是何等的痛快,何等的威風!但當趙雲將劉禪交於劉備時,劉備卻大呼:“為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遂擲之於地。事實上劉備根本沒用力,劉禪基本上是飄下來的。趙雲連忙抱起阿斗,泣拜曰:“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自此,劉備以劉禪為籌碼徹底收買趙雲的心,而劉禪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可以馳騁沙場,以一抵十的高手那不叫威風,不叫厲害。可以指揮那些高手們為自己拼死效力的人,那才叫做真正的威風,真正的厲害。當時劉禪並不傻。

自劉備白帝城託孤後,一代智聖諸葛亮,因感三顧之恩成為劉禪的忠實家奴,為劉禪鞍前馬後沒少忙乎。劉禪當然明白諸葛亮的身份地位和作用,時常會在相父面前擠出幾滴乾巴巴的眼淚,而且對諸葛亮是十分尊敬,萬分依賴。以此博得相父對他的關懷。當然啦,諸葛亮為了劉備的臨終託孤,為了大漢的帝室家業是鞠躬盡瘁。常常工作至深夜,甚至於累到吐血,累到喪命也在所不惜。他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在五丈原身死疆場也毫無怨言。而劉禪可以坐享其成,而且這一切只需要幾句話或幾滴淚。他不傻,他知道治理國家,興復漢室需要太多太多的精力,但他同樣知道怎樣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而得天下。他不傻,而傻的是那一班文官武將,為了一句遺囑,卻對一個被後人視為昏庸無才的人效犬馬之勞。諸葛亮辛勞一生,也只為一個聽信讒言而導致滅國的劉禪,犯傻的是他,而非劉禪。

他真的扶不起嗎?或許說他根本不想被扶起。他並不只是個痴呆兒,他也知道世事,知道什麼叫篡位,知道坐這個皇帝位子不容易。當苟安散佈謠言,說諸葛亮要在漢中自立為王時,他急忙將他那親愛的相父召回朝廷,放棄打敗魏軍的好時機。他也怕,不希望自己從皇位上跌下來,他只想維持如今安樂享受而又備受尊敬的日子。你說說,劉禪傻嗎?

趙雲病逝,孔明歸天,這使蜀國國力日趨衰落;又因連年征戰,無功而返,又使得民力耗損的漢室王朝動盪不安。最後,還是落得一個國亡歸晉的下場。儘管蜀國眾多官員極力抵抗也無力迴天,一個個殉國而亡。但劉禪很聰明,他沒有選擇垂死掙扎,而是主動投降。不但沒有被推上斷頭臺,反而封官受爵,過著和以前一樣安樂享受的日子。他在晉國沒有任何反抗,過得津津有味,樂不思蜀。他的傻為他在官場上的生活保證了一切,沒有人會懷疑一個傻子會有不良居心,故而他可以享受安逸生活一直到老,而且因為他,子子孫孫也會過著安逸的日子。比起那些征戰沙場,出謀劃策,勾心鬥角一輩子的人,他很實在,他知道怎樣可以一直過著皇帝般的日子而且不用擔心有人傷害他。比起那些馬革裹屍的英雄們,他真的是個聰明人。

劉阿斗並不是個痴呆兒,他有他聰明的一面。儘管他不能流芳百世,只能傻傻地過一輩子,比起辛勞一生而無所得的人,他實在的多。他的確很傻,傻得很聰明。

三國中,劉禪到底是何許人?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7-01-02 回答

劉禪何人?《三國演義》中劉備之子,乳名阿斗。當今俗語中有這麼一句:“扶不起的阿斗。”其實說的就是那個天資愚鈍的劉禪

三國中,劉禪到底是何許人?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7-01-02 回答

劉禪(207—271年)字公嗣,劉備之子,蜀漢後主。223—263年在位。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臨終前囑咐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劉禪繼位初期也確實聽從父親的遺命,“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放權給諸葛亮處理軍政大事。隨著劉禪對軍國治理的深入瞭解,開始對諸葛亮窮兵黷武的進行獨力北伐導致國力衰退的政策看法有分歧,可是基於劉備訂立的北伐統一中國恢復漢朝宗師室的既定政策和諸葛亮在國內的崇高威望,劉禪在諸葛亮主政期間,以團結為重,全力支援諸葛亮的北伐。諸葛亮死後,據《三國志》記載,劉禪廢除了丞相制,設立尚書令、大將軍和大司馬三職互相制衡,軍政事務分開。後來“乃自攝國事”,提出“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修養生息,積蓄力量後從長計議再北伐的政策,親自處理除了對外戰爭領域之外的國內軍政事務。對於繼承了諸葛亮職務的姜維也諸多制衡,嚴重的拖慢了北伐的進度。可是由於劉禪對軍隊沒有可靠的控制權,不敢對主張急於北伐的軍方將領太過壓迫,導致施政方針混亂。最後於263年亡國。蜀亡後,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留下了“此間樂,不思蜀”的名句。給司馬昭留下了:“我無憂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據史料記載,劉禪知人善任,頗有其父遺風。在接到魏延謀反的報告時,反問“魏延乃勇將,足可拒楊儀等眾,何故燒絕棧道?”,在魏延死後,沒有對魏延一概否定,“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作為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國君主,劉禪有自己的一套治國理念,雖說不一定正確,但從史書記載來分析,劉禪絕對不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那樣昏庸低能。南朝史學家裴松之評價“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

陳壽: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暗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禮,國君繼體,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則革稱建興,考之古義,體理為違。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然經載十二而年名不易,軍旅屢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沒後,茲制漸虧,優劣著矣。

三國中,劉禪到底是何許人?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7-01-02 回答

放棄武力割據分裂國家的訴求,促進統一的人物。

三國中,劉禪到底是何許人?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7-01-02 回答

劉備的兒子啊!不過不適合當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