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對於會有哪些專題,還請參見我的專欄介紹,連結在這裡知乎專欄

————————————————————————————————————————

塔納赫,希伯萊文的

תנ״ך

‎,即Tanahk,就是我前文所指的《希伯萊聖經》。它的第一個也是核心的組成部分,就是我在前文中提過的律法書,也就是

תורה

,Torah,也就是摩西五經,包含了《創世紀》、《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今天的這篇文章會從《創世紀》開始進行導讀分析。需要讀者留意的是,由於聖經獨特的寫作方式和內容,會和《荷馬史詩》的逐章詞句分析,以及跳脫的神話展示不一樣。

我不會逐句分析裡面的章句,但是相應的,某些詞句會出現非常豐富的近東古代文化的各種概念,而這是我講解的重點。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從摩西五經的《創世紀》開始,來閱讀這部“被一些讀者視為宗教典籍而無視、被另外一些讀者重視但閱讀困難”的大部頭吧!

首先呢,需要介紹一下《創世紀》的內容和性質,《創世紀》很明顯的分為兩大塊內容,第一部分是第一到第十一章,主要內容是:1。神創造天地眾生,2。神造人,人吃了禁果,被神逐出伊甸園,3。該隱殺亞伯,該隱的世系,塞特的世系,4。挪亞和方舟的故事,挪亞和三個兒子(閃、含、雅弗)的故事及世系,營造巴別塔。到此為止,就是第一個部分的內容。這裡面涉及到相當多的古代近東神話文學。對於創世和造人,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神話,可以說是《創世紀》的素材和範本(但絕不是簡單的沿襲和複製)。涉及到的美索不達米亞神話,有《埃努馬——埃利什》(Enuma Elish)、《阿特拉雜湊斯》(Atrahasis)等等。涉及到的埃及神話,包括來自孟菲斯和赫里奧波里斯(Heliopolis)的金字塔文獻,以及後者的石棺文獻等等。對於我們耳熟能詳的洪水神話,有些讀者想到了《吉爾伽美什史詩》(Gilgamesh),但是隻能說有些地方非常相似,有些地方卻完全不同。總的來說,我們能在《創世紀》的第一個部分,發現古代近東文化和以色列文化的區別,以及後者的獨特之處。比如有的讀者發現《創世紀》裡到處都是家譜,這在希伯萊文化中被視為“生養眾多”的祝福,是非常值得慶祝的事情。但是在《阿特拉雜湊斯》裡,人口增多卻是讓諸神感到煩惱,想到的是要消滅人類。所以有些讀者認為,“希伯萊文化不過是抄襲的產物,你看洪水都和蘇美爾神話如此相似”,這種觀念是非常錯誤的,就好像把基督教和猶太教相提並論一樣,儘管二者有類似的經書。這種獨特之處,關鍵在於我在前文提過的,希伯萊文化的獨一神信仰。

至於《創世紀》的第二個部分,也就是第十二到五十章,有以下內容:1。亞伯蘭(亞伯拉罕)的故事,夏甲、撒萊的後代:以實瑪利和以撒,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燔祭以撒和與神立約,2。以撒娶得利百加,以撒的兒子雅各和以掃,雅各得到以撒的祝福,3。雅各夢到神與之立約,雅各在拉班處做工娶妻生子,雅各逃離拉班和與之立約,雅各重見以掃和與神角力,雅各眾子屠殺示劍城,以掃的世系和雅各的世系,4。雅各眾子拐賣約瑟,約瑟在埃及稱大,大饑荒時雅各眾子和雅各重見約瑟,雅各的世系遷往埃及。對於以上這一部分的內容的理解,需要求助於古代近東在公元前1000年到2000年之間的文化習俗與歷史的資料,諸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古城出土的檔案是資料的來源。這個部分非常值得注意,因為如果我們按照現代人的視角,會發現裡面的人物往往做了很不符合現代人道德和社會規範的事情。所以我們要追尋當時的社會文化規範,瞭解當時的人是如何看待世界的。換言之,他們所熟稔的世界,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呢?而這一點,對於我們發現他們世界觀中,哪些事物是尋常事物,哪些事物具有神聖意味,非常重要。

我們能從《創世紀》發現希伯萊文學乃至文化的高超,這絕非虛言,就如同閱讀《詩經》能體會到中華文化的高超之處一樣。希伯萊文化也絕非是古代近東文明的“二道販子”,它具有非常獨特的地方,並且要超乎它所吸收的古代近東文化之上。希伯萊人創作了獨一無二的神學文字,這的確是人類智慧的偉大象徵。

專題一:塔納赫(Tanahk)之律法書,創世紀第一章(專題一第9篇)

專題一:塔納赫(Tanahk)之律法書,創世紀第一章(專題一第9篇)

西斯廷禮拜堂頂部的米開朗琪羅的名畫《創世紀》

———————————————————————————————————————

我們開啟《創世紀》,發現第一個詞,就是

“起初

”,那麼我們稍微思考一下,這個“初”要開始在哪裡?我們在埃及神話中找到了類似的概念,來自底比斯的文獻說,阿蒙(Amon)神在“第一個時刻”誕生。我們結合後文的“

空虛混沌

”,同樣是埃及神話,埃及人看待萬物起源,有一個“事物之間未曾分辨界限、事物渾融為一、飄渺不定”的概念,當和這裡的語境是類同的。那麼我們這個起初,也就應當是“初”在這個時刻,之前的時刻沒有意義,一切在這個時刻開始,所以這裡的意思應該就是,在神定義這個世界的時刻,萬物肇始。

接下來就是“

神的靈

”,這個靈應該就是超自然的巨大的風,因為在希伯萊語中“靈”在其它經文中,常常作為風來表達。在《埃努馬——埃利什》裡,天神安努(Anu)創造四風,攪動深淵提亞馬特(Tiamat)。讀者在繼續閱讀的時候,會發現第一章會重複說,“

有晚上,有早晨

,是第X日”,這個晚上和早晨是從何而來?在現代人的理解裡,早晚的更替是時間的更替,但是在這裡,光暗的交替帶來了早晚的交替,換言之,光亮了、暗了,代表一天。這和現代人的時間概念很不相同。而“

”這個概念也非常有趣,古代近東人民並不認為所有的光都是太陽照的,更不認為月亮反射太陽的光線,日月星都是發光體,只是大小的差別。換言之,“光”和太陽、月亮、星星是分開的!日月星只是發光體之一,日月是兩個大光而已,對於太陽而言,古人認為,日蝕的時候仍讓有光,黎明時太陽還沒有升起,就已經有了光亮,傍晚時太陽已經落山,但是天邊仍有光彩,這足以說明太陽只是一個大光,它不能“壟斷”光的來源。而且這裡我們發現,這裡沒說“太陽和月亮”,它只說了

“兩個大光

”。這裡其實是希伯萊人有意不提日月,因為以色列人的近鄰們崇拜日月神,所以在這裡,經文刻意的避免了出現日月的名稱。

神的第二日創造了空氣,其實這裡的“

空氣

”直譯過來應該是“穹蒼”,也就是天的意思,不是我們理解上的那個空氣。在希伯萊人的宇宙觀裡,諸天、大地、陰間的三層結構中,一切氣候變動,諸如颳風下雨等等,都來自“空氣”,也就是穹蒼,它調節雨露和陽光。有的讀者會好奇,區區空氣,是怎麼分開沉重的“水”,讓空氣上下的水分開的?難道上面的水不會掉下來?古代希伯萊人的心目中,穹蒼,也就是空氣,要比現代人心目中的“天”要堅硬的多,不是我們現在認為的大氣層。所以能夠分隔上下的水。

神啟動了時間,創造了氣候,安排了動植物和耕作,設定了晝夜和四季的迴圈,每個生物——包括人——都有自己的職責。這種觀念很有意思,我們現代人因為擁有了科學的視角,看待事物是分析它們的組成和結構。但是古代人不同,他們看重的是宇宙的功用。宇宙的功用是什麼呢?就是神安排的種種,這一切值得讚美,因為是神精心安排的,是“好”的。萬事萬物都各安其位,這種秩序是完美完滿的,也就是“善”的。所以我們能夠理解亞當和夏娃之所以被罪罰的深層原因了:因為他們觸犯了自身的職能、違反了神訂的神聖秩序。

在第一章的第十四句,我們看到有個“

記號

”,這個記號是什麼呢?其實源於蘇美爾的占星學術語,指的是三位大神安努、恩利爾(Enlil),恩奇(Enki)設定月亮和星辰調節日期,在巴比倫神話裡,《沙馬什讚美詩》(Hymn to shamash)中,太陽神沙馬什調節四季,設立日期。之後,我們在第一章的第二十一句,發現一個“

海里的大魚

”,這個在和合本聖經譯本(也就是我們現在用的這本)中是這樣,但是在新國際本中迴歸了它的原意,那就是“

海里的巨獸

”,理解為利維坦也沒什麼錯。為什麼會多出這麼一個東西?還是能在近東神話裡發現端倪,在《沙馬什讚美詩》裡,天上天下萬物,哪怕是極惡之物,都要讚美沙馬什,海里的巨獸也必須如此。也就是說,這裡表示的是萬物都馴服於耶和華的意思。

專題一:塔納赫(Tanahk)之律法書,創世紀第一章(專題一第9篇)

專題一:塔納赫(Tanahk)之律法書,創世紀第一章(專題一第9篇)

利維坦,海中的巨獸

———————————————————————————————————————

然後,我們在第一章的第二十六到三十一句,會發現神安排人的職能。這個很有趣的地方在於,人類是天命要管理萬物的,熟悉近東神話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古代近東神話裡,諸神造人就是為了給自己造幹活的奴隸,比如為神挖掘水渠。但是在聖經裡,我們發現,整個宇宙都為人類創造,為人類運作,人的存在,在神創造世界中是焦點。在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中,人類是用黏土加上被殺的神的鮮血,一次性全部捏出來的。而且不是在宇宙之初創造的,為什麼創造呢?就是因為諸神要和混沌(chaos)幹架。總之是很慘烈的。但是在《創世紀》這裡,就變得安詳起來,這也是和近東神話極為不同之處。

接下來,就是一個堪稱亮點的部分了,經文在這裡說,人類是“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出來的。古代世界的人們普遍認為,人的本質就在人的形象之內,所以偶像崇拜才如此流行,因為神像內有了神的本質,不是期待偶像能和神祇一樣,而是認為神可以透過偶像顯靈。所以在這個地方,不是說神和人長得一模一樣,而是指的是“神的工作,透過人類而實現”,神藉助人類統治,就像偶像崇拜中,神藉助偶像顯靈。或者說,這裡更像是說,人類類似於神,可以像神一樣做事,而神提供了成就人如此做的能力,賦予了他種種和神相似的特質,以便讓人成就祂工作的工具(統治萬物)。這下後文就對上了,”使他們管理海中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

最後是第七日安息,這個概念並非是希伯萊文化獨有,在埃及孟菲斯的文獻中,創世神卜塔(Ptah)在創世後安息,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中,神靈創作完人類後安息,但是在美索不達米亞神話裡,創造人類只是因為神厭倦了工作罷了。安息的慾望似乎總是創造世界的原初動力,迴歸平靜,是神創世後的首要目標。這或許是人類在辛苦工作後的情感投射。至於安息日,不同於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根據星辰和月亮的兇吉日,它就是七天奉行一次,和月曆沒什麼關係。

專題一:塔納赫(Tanahk)之律法書,創世紀第一章(專題一第9篇)

專題一:塔納赫(Tanahk)之律法書,創世紀第一章(專題一第9篇)

第二行第二個就是卜塔

————————————————————————————————————————

到這裡,我們完成了創世紀第一章的全部內容,讀者可能會發現,古代近東文明,包括希伯萊文明在內,是一個文明覆合體,很多概念是相通的。此外,就是筆者講解概念的最重要的部分,其實是強調一種古代人的視角,古代人怎麼認識這個問題?怎麼看待這件事物?只有理解了這樣一種視角,才會真正理解了這些概念的文化意義,按照現代人的觀點去讀,會發現很多不可理解的地方,就是這個原因。

無論如何,我們的“史詩巨坑”已經挖下了,希望讀者能夠一如既往地支援我的創作,你們的熱情就是我填坑的動力!敬請期待之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