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番第22篇的“貴霜”那一篇終於涉及到了印度的歷史,其實大家也能看出來,三哥歷史中正史是很少的,大量神話讓印度的歷史撲朔迷離。但是我們透過神話,也可以間接的看到那個神奇過渡的過往,這裡我就在這裡帶領大家梳理一下印度的神話體系。

因為印度這個國家的民族和宗教非常多,所以印度神話也極其的錯綜複雜,一般呢有這麼幾種分類規則:按民族分包括達羅毗荼人神話、雅利安人神話和其他民族神話;按宗教分有婆羅門教神話、印度教神話、佛教神話、耆那教神話等等;按文獻分為吠陀神話、史詩神話、往世書神話等等。考慮到我們一般認知的印度神話都是在特指婆羅門教—印度教文獻體系下的神話,所以這裡就只講這個體系的神話故事,偶爾提及一下涉及到的佛教概念。因為印度神話體系隨著印度歷史的發展發生過很大的變化,所以這裡把印度歷史分成了四個時期,並按照這四個時期的文獻內容分述一下不同時期的主要神祇的形象及故事。當然這個劃分的界限不是絕對的,整個過程其實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一、吠陀時代(約公元前1500年—約公元前600年)

公元前1500年前後,雅利安人(Aryan,आर्य)入侵印度,與當地土著達羅毗荼人(Dravida,द्रविड़ प्रजाति)融合,這段時期誕生了印度教乃至印度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本經典——《吠陀經》(Veda,वेद)。梵語的“吠陀”意為“知識”,《吠陀經》共四部,包括梨俱吠陀(Rig Veda,ऋग्वेद)、娑摩吠陀(Sama Veda,सामवेद)、夜柔吠陀(Yajui Veda,यजुर्वेदः)、阿闥婆吠陀(Atharva Veda,अथर्ववेद)主要內容為祭祀時用來歌頌神靈的禱詩。隨後又誕生了相關的解釋性文集,包括《梵書(Brahmana,ब्राह्मण)》、《森林樹(Aranyaka,आरण्यक)》、《奧義書(Upanishads,उपनिषद्)》等。這些書記錄了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印度人民的思想和行為準則,故這一時期稱為吠陀時期。這一時期以四吠陀為經典的宗教即為婆羅門教。

吠陀經典中記載了大量的神話傳說,這些傳說中的神祇帶有明顯的自然崇拜色彩,吠陀時期的諸神基本上都是自然現象的神格化。在公元前五世紀,耶斯卡(Yaska,यास्क)在其所著的尼錄多(Nirukta,निरुक्त)一書中把神祇分為三類,分別掌管天空地三界的統治權,這也是印度神話中的世界觀。通俗來講,天界是虛空之上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天界之下肉眼可見的天空是空界,大地即是地界。天界神的代表是伐樓拿,空界神的代表是因陀羅,地界神的代表是阿耆尼。

下面介紹幾個有代表性的天神(Deva,देव。音譯提婆)。

因陀羅(Indra,इन्द्र)

,在佛經中又被譯為“帝釋天”。他的定位是眾神之王,天界的執政長官,類似中國神話系統中的昊天上帝,同時他也是雷電之神,所以和希臘神話中的宙斯、北歐神話中的奧丁更像些。妻子叫舍脂(Shachi,शची。又譯散脂)。《梨俱吠陀》當中記載了因陀羅與弗慄多的故事:三頭巨蛇弗慄多(Vritra,वृत्र)堵住了地下水導致人間發生旱災,因陀羅喝了三大杯蘇摩酒後與巨蛇交戰,擊潰了弗慄多的九十九座堡壘並用工匠神陀溼多(Tvastar,त्वष्टृ)製造的金剛杵(雷電)殺死了弗慄多,釋放了水流。在印度神話裡,他長這樣: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一面四臂,黃色面板,手上拿著金剛杵等武器,騎一頭六牙白象(沒找到合適的圖┑( ̄Д  ̄)┍)。佛教發展起來後,他被併入佛教護法神,稱為帝釋天,在佛經中多次出現。再待佛教傳入中國,他的形象就變成了這樣: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在北京法海寺的壁畫中,他被繪製成一位帶有明顯女性特徵的中國神祇形象┑( ̄Д  ̄)┍

阿耆尼(Agni,अग्नि),

अग्नि就是“火焰”,所以阿耆尼作為火神,其實是神格化的自然事物。古印度人相信火(阿耆尼)有淨化事物的作用,祭品可以透過火(阿耆尼)得到淨化並且送達到其他的天神那裡。他的妻子叫薩婆訶(Svaha,स्वाहा)。據《梨俱吠陀》的記載,阿耆尼有三種存在形式,在天界是太陽,在空界是雷電,在地界是祭火。他在《梨俱吠陀》中具有的讚歌的數目僅次於因陀羅。他證件照長這樣: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一般是全身紅色,有三個頭,頭上發出火焰坐騎是一頭牛或者一隻羊。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有說法認為阿耆尼騎的這隻羊就是黃道十二宮中白羊座的起源。

伐樓拿(Varuna,वरुण)

,是天空、雨水及天海之神,也是掌管法規的神。妻子叫伐樓尼(वरुनि,Varuni)。《梨俱吠陀》中伐樓拿更曾經與因陀羅成對合稱為“因陀羅伐樓拿”。作為天空神,伐樓拿更趨向支配天空黑暗的一半如被認為降落自“天海”的雨水及因為太陽由西行進回東方做成的夜晚現象。他長這樣: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他的坐騎是海獸摩伽羅(Makara,मकर),一般認為是鱷魚,玄奘法師譯為摩羯,摩羯座的摩羯即是借用此詞。親王有篇文章論述過此事~

閻摩(Yama,यम

,死神、正法之神。他是太陽神蘇里耶之子,妻子是其雙胞胎妹妹閻密(Yami,यमि)。在《梨俱吠陀》中,他是第一個經歷死亡的人類,因此掌握了死亡的力量。人死後的靈魂都要到那裡去見閻魔。閻魔有兩條狗,是他的使者,經常在人間巡遊,當發現有人快死的時候,就把他的靈魂引到天界。受佛教傳入影響,中國神話體系中也誕生了一位掌管地獄的神祇,便是以閻摩為原型的閻羅王,後期又發展成為十殿閻羅體系。在印度神話中,他的形象一般為藍身,坐騎是一頭水牛。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在藏傳佛教的宗教唐卡中,他的外觀被塑造成一個極為恐怖的形象。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進入中國之後,則被塑造成人間帝王的形象,親切了許多。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蘇利耶(Sūrya,सूर्य)

,太陽神,是天父神特尤斯之子,妻薩拉尼尤(Saranyu,सरण्यु。又譯娑朗由)。宗教藝術中他被描畫成擁有金色的毛髮和手臂,乘坐著由七匹馬拉動的戰車,這七匹馬象徵了所有七種查克拉(chakra,चक्र,チャクラ。對就是火影裡的查克拉,這個詞源自印度瑜伽中的脈輪概念)。他長這樣: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在2013版電視劇《摩訶婆羅多》中他長這樣: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隨手安利一下這個電視劇,B站上有,260多集節奏超慢,對《摩訶婆羅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隨佛教進入中國後稱為日天,天就是神的意思。在法海寺壁畫里長這樣: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伐由(Vayu,वायु )

,風神,印度人相信風的力量是最大的。在史詩《羅摩衍那》中他是神猴哈奴曼(Hanuman,हनुमत्)的父親,在《摩訶婆羅多》他是勇士怖軍(Bhima,भीम)的父親,這兩位神祇都是力量的象徵。他在佛教中稱為風天。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吠陀時期比較著名的神祇還有雙馬童(अश्विन,ashvins。音譯為阿溼溫,又譯作馬生)。吠陀經典裡面說他們倆是太陽神所生的一對雙胞胎,掌管日出和日落,還有醫療。還有月神蘇摩(Soma,सोम),在《梨俱吠陀》中稱蘇摩酒為天神之甘露,可賦予飲用者超自然之力或永生之力,後來這位酒神也成了月神。在吠陀時期末,印度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婆羅門教。

二、列國時代(約前600年—約前300年)

公元前6世紀起,北印度地區進入一個由十六個大國和諸多小國並立爭霸的時期,這一時期戰爭頻仍、思想迸發,和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極為相似。劇烈的社會動盪還伴隨著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沙門思潮,產生了佛教、耆那教、阿耆毗迦教、順世論、七要素說、不可知論、行為無效論等多種新思想。由於釋迦牟尼生活在當時,佛教經典中常涉及列國時代的歷史,這一時代也被稱為“佛陀時代”。由於這些思潮的衝擊,婆羅門教處於相對低迷的狀態。

在這一時期,佛教和耆那教繼承部分吠陀思想,都創造除了自己的神話體系。其中佛教神話體系基本上繼承了婆羅門教的世界觀,包括須彌山、大千世界、六道輪迴等概念都是源自婆羅門教。不過根據佛教“無常”的觀點,即便是天神,也不是長久駐世的,他們也會陷入輪迴之中,所以在宗教地位上,婆羅門教諸位天神要比擺脫輪迴的佛陀的地位要低。佛經中多次出現諸位天神保衛佛陀、向佛請教、聽佛說法的故事。佛教經典稱為三藏十二部,十二部中有一部為本生,裡面記載了大量的佛陀前世的經歷和故事,其他佛經中也有大量的佛陀在世時的故事,這些故事核心都在宣揚佛教思想,雖然都很精緻但是格局很小,缺乏神話色彩,所以更像是寓言故事。

耆那教神話主要集中為其創始人大雄及其之前的23位祖師的傳說等。因為佛教和耆那教的神話與我們一般認知的印度神話不同,所以就不展開了。

三、史詩時代(約公元前300年—約公元600年)

列國時代以後,從巽加王朝開始,佛教遭到迫害,到了公元4-5世紀的笈多王朝,婆羅門教空前興盛印度地區出現了大量的文獻。其中影響最深、流傳範圍最廣的就是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兩大史詩內容豐富,結構比較雜亂,但是整體從頭至尾仍有一個主幹故事,中間會穿插一些小故事。

羅摩衍那(Ramayana,रामायण)

“羅摩衍那”含義為“羅摩的歷險經歷”,作者是詩人蟻垤(Valmiki,वाल्मिकी。或譯跋彌),共分為七章,24000對對句,一般認為成書於公元前400年—公元200年。內容主要講述拘薩羅國王子羅摩(Rama,राम)和他妻子悉多(Sita,सीता)的故事。羅摩衍那和另一部更長的史詩《摩訶婆羅多》是印度文化的基礎,對印度文學、宗教的發展有相當大的作用,中國文學作品中的《西遊記》也受到它的影響,普遍認為孫悟空的原型就是《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努曼。羅摩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甚至相當於耶穌在基督教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全書主線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古印度有個拘薩羅國,國王十車老年無子,只好向大梵天祭祀求子。梵天因見凡間的楞伽島上有個羅剎的首領羅婆那作惡多端,便去請求毗溼奴轉世下凡,剷除此害。毗溼奴欣然應允,於是十車王得到了四個兒子,分別是毗溼奴轉世的羅摩、婆羅多、羅什曼那和沙多盧那。成年後的羅摩才武雙全,他去彌提羅國參加由國王遮那加舉行的祭神大典,拉斷了溼婆的神弓,根據國王的誓言,羅摩成為遮那加王女兒悉多的丈夫。十車王年邁,欲立太子,卻因為王后間的鬥爭而苦惱(宮鬥劇即視感),羅摩得知此事後毅然決然地帶著妻子和弟弟羅什曼那到森林中隱居去了。弟弟婆羅多來請他回國稱王,卻被他拒絕了。

隱居十年之後,一隻路過的女羅剎舒羅潘卡看上了羅摩,卻被羅什曼那砍傷。原來這個羅剎女是楞伽島上的惡魔十首王羅婆那的妹妹,魔王聽說羅摩的妻子悉多年輕貌美,便生了搶奪之心。他派自己的下屬摩裡遮變成一隻漂亮的金鹿,引誘羅摩去捉捕它,悉多見羅摩久久不回,又讓羅什曼那去尋找他。這時羅婆那化作一位婆羅門把悉多劫走了,金翅鳥王看到了這一切,意欲阻攔,卻被羅婆那重創。兄弟倆回來後,四處尋找悉多卻發現了奄奄一息的鳥王,得知了真相。兄弟倆一路前行,遇到了被弟弟篡奪王位的猴王妙項和神猴哈努曼,雙方結成聯盟,決定互相幫助對方達成目的。

很快兄弟二人就幫助妙項王殺死了其弟波林,重新登上了王位,隨後便開始召集猴軍和熊軍,準備遠征。戰前哈努曼獨自飛到楞伽島上,看到了被困的悉多,還放了一把大火。羅摩的大軍星夜兼程,到了海邊建了一座大橋,然後來到了楞伽島。大戰旋即開始,羅摩大軍先後殺死了大將雷齒、阿甘波那、缽羅訶私陀、十首王的弟弟恭波加那、兒子因陀羅吉特等惡魔,最終羅摩用梵天賜予的神箭射死了羅婆那。

救出悉多後,羅摩懷疑悉多的貞潔,於是悉多跳入火中,這時火神阿耆尼出現了,證明了悉多的清白。然後羅摩回到了拘薩羅國,當上了國王,卻因為百姓的流言蜚語而送走悉多。後來羅摩與悉多的兩個兒子長大,在蟻垤仙人的教導下,兩個小王子和蟻垤再一次證明了悉多的清白,悉多回到城中,發誓如果自己從未做過背叛丈夫的事,大地也將常開胸懷。話音剛落,大地就裂開了,大地女神帶走了悉多,令羅摩懊悔不已。多年以後,羅摩去世,終於與悉多在天堂中會和了。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配圖為哈努曼為了救羅什曼那而搬來了整座神山。

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महाभारत)

“摩訶婆羅多”意為“偉大的婆羅多王后裔”。傳說整個史詩由廣博仙人(vyasa,व्यास。音譯為毗耶娑,又名島生黑)敘述,象頭神群主(Ganesha,गणेश。音譯為伽內什)書寫下來。史詩講述的是創立印度王國的婆羅多王后裔的故事。全長74000頌,此外還有一些散文句,總共有180萬個單詞,是世界上第三長的史詩,可能創作於公元前400年—公元400年。《摩訶婆羅多》對於印度的哲學和宗教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中第六章中的《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भगवद् गीता)》已經成為印度教的經典。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配圖是廣博仙人在敘述史詩,萌萌的伽內什在記錄。

這本書的主線故事有點長,概要的情節是:

印度人的祖先婆羅多大帝有一位聲名顯赫的後裔叫俱盧王,俱盧王的第十五代後裔叫福身王。一日,福身王在河邊看上了一位美麗的少女,原來這位少女正是恆河女神,女神同意成為國王的王后,卻要求國王不得干涉她的行為,國王應允。此後恆河女神先後淹死了他們的七個兒子,到了第八個兒子,福身王實在忍不住了要出手阻攔,女神才告訴他真相:這八個孩子原本是因為偷了極裕仙人的牛而被詛咒下凡的天神,現在前七個天神已經回到天上,第八個卻只能留在人間了。這個王子名叫毗溼摩,恆河女神把他帶走學藝,多年以後學成歸來,英明神武文武雙全。福身王又愛上了漁家女貞信,貞信卻因為擔心自己的兒子不能得到王位而不願意回到王宮,福身王因此悶悶不樂。毗溼摩得知此事後向貞信發誓永不稱王、永不結婚,貞信方得回宮。

貞信為福身王生下了花釧和奇武兩位王子,花釧繼位不就後戰死,奇武繼位,並娶了伽屍國的安畢迦、安波利迦兩位公主。不就奇武病逝,卻沒有留下子嗣,貞信無奈,只好按照傳統讓自己早前與一位苦行者生下的兒子廣博仙人來與兩位王后結合,生下了天生眼盲的長子持國、次子般度,還與一位侍女生下了維度羅。王子們長大後,般度繼承了王位。持國迎娶了犍陀羅公主甘陀利,生下了一百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人稱持國百子,長子叫難敵。般度迎娶了雅度族公主貢蒂和摩德羅公主瑪德利。一天般度王開開心心出去狩獵,不小心,哦應該是故意的,射死了一隻正在啪啪啪的公鹿,然而這隻公鹿是仙人化身,仙人很不爽,死前詛咒般度從此不能啪啪啪。般度覺得自己無德,便退位隱居,帶著兩位王后去過禁慾的生活,由持國監國。在貢蒂的少女時代,她曾經因為精心侍奉敝衣仙人而得到了一個可以召喚天神來送子的咒語,她曾因好奇而召喚來了太陽神蘇利耶,生下了兒子伽爾納。貢蒂把這個秘密告訴了般度,般度知道了這個喜當爹咒語很開心,讓貢蒂先後召喚來正法之神達摩、風神伐由和天神因陀羅而生下了堅戰、怖軍和阿周那,讓瑪德利召喚黎明之神雙馬童生下了無種和偕天,人稱般度五子。後來般度一時沒忍住想啪啪啪,結果死了,瑪德利殉情,貢蒂就帶著兒子們回到了宮中。

王子們在大師德羅納出學習經典和武功,般度五子卻經常遭到持國百子的侮辱和戲弄。王子們學成歸來,國內舉行大比武,阿周那武功超群,卻被貿然進來的迦爾納搶了風頭,難敵很開心,封迦爾納為盎伽王,為其所用。為了陷害般度五子,難敵用盡手段。他派人用易燃的樹膠蓋了一個宮殿,讓貢蒂和五子住進去,然後又放起大火,幸好五子們早已挖好地洞,六人偷偷溜了出去。流亡的般度五子參加了木柱王舉辦的選婿大典,技壓群雄,共同迎娶了黑公主。得到了黑公主和木柱王的支援,五子欲奪回國家,結果從持國王那得到了部分很荒涼的土地。難敵卻依然心有不甘,他哄騙堅戰與他玩骰子,結果堅戰輸掉了一切,黑公主也遭到了羞辱,他們又被流放到森林中十二年不能露面。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配圖是黑公主受辱。

被流放的五子開始在林中隱居,後來又到摩差國中當起了下人。十二年滿後,五子要回到國內,卻被難敵拒絕,至此,俱盧族與般度族雙方集結軍隊,大戰就此爆發。在這十八天的廝殺之中,黑公主的兒子激昂、毗溼摩、德羅納、伽爾納和除難敵外的九十九子先後戰死,難敵躲在池塘中,被五子殺死。俱盧軍隊為了報仇,在夜間偷襲了般度的軍隊,般度軍隊除了五子以外全軍覆滅,大戰終於結束。持國王願意與般度五子和解,他們共同生活了十五年後持國去森林中苦修去了。後來般度五子和黑公主也前往喜馬拉雅山,最終升入了天堂。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配圖是黑天為阿周那駕車。

四、往世書時代(約公元600年—約公元1000年)

在兩部史詩出現之後,印度還出現了一批稱為《往世書(Puranas,पुराण)》的典籍,成書時間不確定,現存18部大《往世書》和18部小《往世書》,其中記載了大量的關於印度教三大神的故事。公元9世紀,宗教改革家商羯羅(Sankara,शङ्कर)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義,將婆羅門教改革為印度教,印度教也開始有了宗派劃分,這時原婆羅門教的神祇地位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三大主神及他們的化身,其中毗溼奴派主要崇拜毗溼奴及其化身,溼婆派和性力派主要崇拜溼婆及其妻子的本尊或化身。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三位大神:

梵天(Brahma,ब्रह्मा)

,創造之神,印度教“梵”概念的神格化,佛教稱大梵天王。印度教的“梵”是一個很難解釋的概念(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也不懂啥是“梵”),有點類似中國哲學中的“道”,是一種超驗的規律。梵天的形象特徵是四面四臂,手上分別持有蓮花、念珠、水罐和四吠陀,坐騎一般是孔雀或者天鵝,他的妻子是辯才天女(Saraswati,सरस्वती。又稱辯才天或妙音天女,音譯為薩拉斯瓦蒂、娑羅室伐底。),辯才天女的形象通常是一位有四個手臂的美女,坐騎是一隻天鵝(有時是孔雀)。各手中一手持經典,一手持維納琴,一手持念珠或蓮花,其餘一手撥琴或持裝聖水的水罐。關於梵天的誕生傳說有很多,比較流行的是他生於毗溼奴肚臍生出的蓮花之中和生於金蛋之中。印度地區最有名的社會等級制度瓦爾那(Varna,वर्ण Varna。即種性制度)則與梵天息息相關:人們認為,婆羅門誕生於梵天的頭,剎帝利生於雙臂,吠舍生於雙腿,首陀羅生於腳,而賤民則不是誕生於梵天。雖然在中國梵天比較出名,但是在印度本土他的崇敬程度要遠遠低於另外兩位大神。而在泰國,梵天卻有著相當多的造像和信徒,俗稱“四面佛”。下面附上梵天和辯才天的美照(抱歉沒找到合影┑( ̄Д  ̄)┍)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毗溼奴(Vishnu,विष्णु)

,保護之神。佛教稱為遍入天或那羅延天。他的外形多以化身形象顯現,本相狀態有兩個典型形象:一個是全身藍色,四隻手臂分別持有法= ̄ω ̄=輪、法螺、蓮花和金剛杵,坐在金翅鳥(Garuda,गरुड。音譯迦樓羅,意譯大鵬)或者蓮花上;另一個是躺在千頭巨蛇(Shesha,शेष。音譯舍沙)身上,肚臍生出蓮花,蓮花裡面是梵天,身邊是他的妻子吉祥天女(Laksmi,लक्ष्मी。音譯拉克什米)。配張毗大大標準照: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他的化身很多,其中有十個特別有名,這個十個化身分別是:

大洪水時期拯救人類始祖摩奴(Manu,मनु)的

(Matsya,मत्स्य。音譯摩蹉)。故事見下文“洪水”。

眾天神(Deva,देव。音譯提婆)和阿修羅(Asura,असुर)攪拌乳海時作為攪棒底座的

(Kurma,कुर्म。音譯俱利摩)。故事見下文“攪拌乳海”。

打倒惡魔金眼(Hiranyaksha,हिरण्‍याक्ष)並將即將沉沒海中的大地托起的

野豬

(Varaha,वराह。音譯筏羅訶)。

殺死惡魔金蒂(Hiranyakashipu,हिरण्‍यकशिपु)拯救眾神於危難的人獅(Narasimha,नरसिंह。音譯那羅希摩)。

三步奪回被魔王伯利(Mahabali,महाबली)搶走的天、空、地三界的

侏儒

(Vamana,वामन。音譯筏摩那)。

殺光人間侵犯婆羅門利益的剎帝利的

持斧羅摩

(Parashurama,परशुराम。和《羅摩衍那》中的羅摩不是同一人。)

《羅摩衍那》中殺死惡魔十首王羅波那(Ravana,रावण),搶回妻子的主角

羅摩

(Rama,रम)。

大英雄

黑天

(Krishna,कृष्ण。音譯克利須那、奎師那)。事蹟見下文“黑天”。

迦毗羅衛國太子,佛教教主

釋迦牟尼

(Sakyamuni,शाक्यमुनि。即佛陀)。這一條很有趣,帶有宗教鬥爭的色彩,和老子化胡的說法很像。

於未來顯現出來剷除罪惡、拯救正信、創造新世界的

白馬

(Kalki, कल्कि。音譯迦爾吉)。

毗溼奴具有廣泛的信眾,在印度全境有1000多座廟宇,印度教中的毗溼奴派(Vaishnavism,वैष्णव सम्प्रदाय)將其作為主要供奉的神祇。下圖為毗溼奴的十個化身大合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溼婆(Shiva,शिव)

,破壞之神,再生之神,舞蹈之神。佛教稱大自在天。他的形象特徵一般式全身青色,一面三眼,傳說第三隻眼可以摧毀一切,頭頂一輪新月。四臂或者兩臂,手持三叉戟、手鼓、棍棒和水罐等物,發上和頸上都纏繞著一條蛇,腰圍虎裙。妻子是雪山神女(Parvati,पार्वती。音譯帕爾瓦蒂),雪山女神是溼婆第一人妻子薩蒂(Sati,सती)的轉世,她還有兩個十分可怕的化身,分別叫難近母(Durga,दुर्गा。音譯杜爾伽)和時母(Kali,काली。音譯迦梨)。兩個兒子分別是象頭神群主(見上文“摩訶婆羅多”條目)和戰神室建陀(Skanda,स्कन्द。據說是佛教護法韋陀的原型)。溼婆的坐騎是一頭可愛的白牛,叫南迪(Nandi,नंदी)。溼婆在印度民間的影響力最大,據說全國有3000多座廟宇都供奉的是他或他的妻子。下面po一張溼婆大大的照片。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不好意思拿錯了(其實我是故意的┑( ̄Д  ̄)┍)。這張圖裡面的黑長直的東東叫林伽(Lingam,लिङ्गं),就是溼婆的丁丁。印度教的性力派和溼婆派信徒透過向其獻花和撒牛奶以對溼婆大人進行供奉。再配一張大人的全身免冠近照,還是很美噠(*≧▽≦*)(注意溼婆左後方ॐ字元下面的林伽)。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在古印度神話體系中,除了天神之外,還有一些級別較低的神祇種類:

阿修羅(Asura,असुर),這個比較有名,असुर的意思的“非天”,即天神的反對者,可以直接理解為惡魔。在早期吠陀經典中,阿修羅本來是一些掌管社會道德的神祇,如伐樓拿就是一位阿修羅,但是到了吠陀時代末期,阿修羅就成了邪惡的代名詞,比較有名的一位阿修羅就是偷喝不死甘露的羅睺(Rahu,रहु)。

飛天(Apsara,अप्सरा),就是敦煌壁畫中美麗的飛天女神,能歌善舞是她們最大的特點。

乾達婆(Gandharva,गन्धर्व。或譯作犍達縛),樂神,擅表演音樂,以香氣為食。見下圖。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夜叉(Yaksha,यक्ष。或譯作藥叉),半神,來源說法不一,形象或美或醜,常與羅剎做對。

羅剎(Rakshasa,राक्षस),男性羅剎是一種吃人的怪物,女性羅剎往往貌美。

緊那羅(Kinnara,किन्नर),小神,半人半馬,男性擅音樂女性擅舞蹈。

此外印度神話中還有一些動物,也具有神格:

迦樓羅(Garuda,गरुड。意譯大鵬金翅鳥),一種巨大的鳥,毗溼奴的坐騎,威力非凡。在佛教中地位也很高,眾多佛教地區都有其圖騰。《西遊記》中的金翅大鵬雕就是以迦樓羅為原型。

那伽(Naga,नाग),蛇神,佛教一般譯作龍。著名的那伽有攪拌乳海的那伽王婆蘇吉(Vasuki,वासुकि)和毗溼奴的隨從舍沙(Shesha,शेष)。

上述的天(提婆)、龍(那伽)、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再加上一種摩呼羅迦的蟒蛇神,均被佛教列為護法神,合稱“天龍八部”。

除此之外,印度神話體系還有一個很獨特的神祇體系——仙人。仙人大致上可分為三種:出身於天人的叫天仙;出身於婆羅門的叫梵仙;出身於剎帝利的叫王仙。他們本來是指一些修行的聖人,但是他們的地位卻非常高,法力甚至可以超過天神。例如赫赫有名的敝衣仙人(Durvasa,दुर्वास。音譯陶爾梵剎斯),就曾經詛咒因陀羅將要失去對世界的統治權、詛咒豆扇陀會忘記沙恭達羅、預言了黑天之死、為了避免其詛咒整個國家而逼死了羅摩的弟弟羅什曼。《摩訶婆羅多》中的毗溼摩也是受到了極裕仙人的詛咒而轉世的天神。

說完神祇,該講故事了。吠陀時期的神話傳說極為瑣碎,現今流傳的神話主要來自兩部史詩和往世書,下面講幾個有代表性的故事。

創世

印度教的創世神話版本很多,這裡選《摩奴法典》中的故事,和盤古開天地很像。虛空的宇宙最初誕生了一個沒有實體的精神,這個精神創造出一個金蛋,把自己化身為梵天而出生於蛋中。隨後梵天創造天地大海、一批早期的天神、然後創造了吠陀經,他的身體一分為二,變成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這對男女繁衍出摩奴(Manu,मनु),摩奴創造出生主(Prajapati,प्रजापति)、眾天神、自然世界和動植物。並定下整個宇宙的運轉週期。

洪水

《摩訶婆羅多》記載,有一位叫摩奴的仙人修為很高,一日一條被大魚追趕的小魚向他求救,摩奴就把它養在水罐裡。過幾天小魚長大了,摩奴把它放到水塘裡。

過幾天魚又長大了,摩奴又把它放在恆河裡。又過了幾天恆河也裝不下了,摩奴就把它放入了大海。這時魚為了報答摩奴,便告訴摩奴大地上將要發生大洪水,讓他建造一條大船,並帶上所有生物的種子。後來果然天降大雨,大魚帶著摩奴的船駛向了雪山的高峰上,然後告訴摩奴自己本是大梵天(其他文獻中也有說這條魚是毗溼奴的化身┑( ̄Д  ̄)┍),化成魚是來拯救摩奴並讓摩奴重新創造世界。和諾亞方舟很像有木有~反正這些古文明常在河邊走,哪能不發水。

攪拌乳海

兩部史書和往世書都講過這麼一個故事。因陀羅不小心得罪了溼婆的分身之一敝衣仙人陶爾梵剎斯(Durvasa,दुर्वास),大仙詛咒天神們的法力下降。阿修羅們趁機攻打,天神們不敵,求諸梵天,梵天又讓他們去找毗溼奴。毗溼奴告訴他們從乳海中獲得不死甘露的方法:要將草藥投入如海,用曼陀羅大山(Mandala,मण्डल)作為攪棒、婆蘇吉作為攪繩、大海龜支撐攪棒、和阿修羅共同攪海,才可獲得不死甘露。在實施過程中,阿修羅們持婆蘇吉的頭,結果被龍頭噴出的熱氣燒死不少。攪了數百年後,乳海中先後出現了一頭美麗的牝牛、伐樓拿的妻子谷酒女神伐樓尼、樂園大香樹、月輪(後來成為溼婆頭上的裝飾)、一碗可以毀滅三界的毒露、七頭長耳天馬、託著不死甘露的天醫川焰(Dhanvantari ,धन्वन्तरि),最後出現了毗溼奴的妻子吉祥天女。後來阿修羅搶走甘露,毗溼奴又變作美女騙了回來。眾天神喝了不死甘露打敗了阿修羅。有一個叫羅睺的阿修羅變成天神的樣子要偷喝甘露,被日神蘇利耶和月神旃陀羅(Chandra,चन्द्र)告發,毗溼奴在羅睺剛喝下甘露的時候砍下了他的腦袋,所以他的腦袋得到了永生,並且永遠追著日月,日月被他吞下又會鑽出來,印度人用這個典故來解釋日食月食的成因。印度占星學中有個概念叫九耀(Navagraha,नवग्रह),日曜、月耀和羅睺星都屬於九耀,而羅睺星的天文學意義是月球升交點,正是會發生日月食的位置。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配圖是攪拌乳海時的場景。

黑天

黑天(Krishna,कृष्ण),在宗教領域一般稱為奎師那,梵語的कृष्ण意思是黑,所以稱為黑天。他是現在印度極受崇拜的一位神祇,前幾年的電影《oh my god》裡面帥帥的阿克謝·庫瑪爾飾演的大神就是黑天。關於黑天的事蹟主要記載在《訶利世系(Harivamsa,हरिवंश)》中,這是《摩訶婆羅多》的一個續章,情節本身和《摩訶婆羅多》沒有關係,主要是講述了黑天的出生和事蹟。傳說地面上的苦難越來越多,大地女神承受不住,請求毗溼奴下界除魔,經那羅陀仙人推薦,毗溼奴決定投生牧人福天家中。但是那羅陀仙人卻偷偷告訴國王剛沙他將被富天的第八個兒子殺死,於是剛沙便派人殺死了富天的六個兒子。毗溼奴知道後,透過換胎之法把第七子和自己都運送到其他人的腹中,兩個孩子才得以出生。大兒子名為桑伽爾申,後來被人稱為大力羅摩,小兒子就是黑天。黑天小的時候做過很多可愛的事情,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提到了黑天吃土的故事。剛沙知道黑天就是毗溼奴的化身後,又拍了許多惡魔來殺他,卻都被黑天殺死。最後黑天和大力羅摩殺死了惡魔化身剛沙王。成為了印度人民崇拜的大英雄~英雄~雄~~黑天的標準照很多,除了在《摩訶婆羅多》中的為阿周那駕車照,還有童年時期的吹笛牧牛照和青年時期的吹笛把妹照,這裡放一個萌的。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番外,聊一聊印度神話

侏儒

魔王伯利(Mahabali,महाबली)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佔領了空界和地界之後,他又想攻佔天界。天帝因陀羅很恐慌,但是聽了天師祭主的忠告後,他放棄了天界。伯利佔領了三界,天神們都陷入了苦難,天神之母阿底提為此向毗溼奴祈禱,毗溼奴決定化身阿底提之子拯救世界。不久阿底提生產出來一個侏儒(Vamana,वामन。音譯筏摩那),侏儒去找伯利。伯利見侏儒氣度非凡,便問他有什麼需要,於是侏儒向他祈求三步之地用來修行。伯利應允,於是侏儒顯出本相,竟然比真個宇宙還大。毗溼奴兩步跨越三界,第三步踩到伯利的頭上,從此伯利只能在地界活動,天神們重新掌管天界。

人獅

惡魔金蒂(Hiranyakashipu,हिरण्‍यकशिपु)信奉梵天,得梵天賜福“不論白天、黑天,從身體內還是身體外,不論在空中還是地上,不論使用什麼武器,不論任何生物都不能殺死他”。他有四個兒子,小兒子布勒赫拉德信奉毗溼奴,這讓金蒂很生氣,甚至想要殺死他,布勒赫拉德想毗溼奴發出禱告,大神化作人獅(Narasimha,नरसिंह),從柱中出現,用爪子撕裂了金蒂。

另附:

神譜

印度神話與希臘神話、北歐神話不同的是它的譜系概念沒有那麼突出,事實上不同近點中對各位神祇的身世源頭說法也不盡相同。印度教把世界的創造者稱為生主,但是生主究竟有幾位也眾說紛紜。我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摩訶婆羅多·出篇》中的神譜,基本上只有血脈關係,而沒有歐洲神話那麼豐富的衝突:

大梵天憑意念生出六位大仙,長子名為摩利支(Marici,मरीचि),摩利支的兒子是迦葉波(Kasyap,कश्यप),迦葉波娶了陀剎的十三個女兒,生出了芸芸眾生。長女阿底提生出了十二阿底迭,即天神,其中第四子是因陀羅、第五子是伐樓拿、第八子是閻摩的父親毗婆藪、第十二個兒子是毗溼奴(可見在這個神譜中,梵天之後才有毗溼奴,與上文中的毗溼奴生梵天不同)。次女底提有一子,叫金座,金座有五個兒子,這一系叫底碟。三女檀奴生四十子,其中有日月二神。四女迦羅兒子善戰。五女非壽有四個兒子,都是雄牛。六女辛希迦是頭母獅,她生了羅睺等兒子。八女迦婁陀的兒子成為迦婁陀婆沙,生性極為殘暴。以上是天神和阿修羅世系。其他幾女則分別生出了金翅鳥、婆蘇吉、乾達婆等其他眾生。大概如此,剩下的都是誰生誰誰生誰,跟《聖經》中的某節一樣,很無聊。

印度神話的發展過程和代表故事大致這些。全文End。

翻了的書:

《東方神話傳說(第四卷)·印度古代神話》,薛克翹 主編。

《東方神話—印度古代神話》 趙國華,薛克翹

《印度神話:絢爛魅惑的異世界》,青泥大人著

《摩訶婆羅多》,金克木等 譯

《親歷宗教東方卷》《印度攬勝》《羅摩衍那的故事》《宗教學小辭典》

最後感謝青泥大人的鼓勵和梵語師肥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