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務背景

(一)劫持事件

​1976年6月27日,一架法國A300客機139號航班從以色列飛往法國,中途在希臘雅典停留,飛機載客258人。

12:30 飛機從雅典起飛約10分鐘,4名恐怖分子劫持了飛機,並命令機組人員將飛機開往利比亞的班加西,並在班加西補給燃料。

在班加西,有名英國孕婦給自己大腿割了一刀,開始流血。她告知恐怖分子自己是孕婦,請求離開,而後得到釋放,最後被送回了倫敦。

7小時後,飛機從班加西出發,飛往烏干達。

28日凌晨 03:15 飛機降落在烏干達恩德培國際機場,而後3名巴勒斯坦人和烏干達軍隊接替了劫機者,並在當天下午將人質全部轉移到廢棄的航站樓。

恐怖分子提出條件,釋放關押在以色列的40名巴勒斯坦人和關押在肯亞、法國、瑞士和德國的13名同夥。如果7月1日前沒有答應條件,將處決人質。

特種作戰戰例——恩德培行動

(二)劫持者

劫機者有4人,2人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員(巴解),2人是德國恐怖分子巴德爾——邁因霍夫集團(赤衛軍)成員。

算上後來在烏干達等待的3名巴勒斯坦人,這次事件的恐怖分子共有7人。其餘武裝力量均是阿明的烏干達軍隊。

同時,烏干達獨裁者伊迪阿明是另一大同伙頭目,利用烏干達軍隊和國家資源協助恐怖分子展開行動,並與以色列政府談判。

烏干達到以色列距離大約4000公里,飛機無法直接往返,同時飛行路線上敵對國很多,空中機動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三)行動單位

行動是由以色列軍隊和情報部門摩薩德共同策劃。

共有280人參與直接行動,執行任務的有國防軍傘兵旅、戈蘭旅、總參謀部偵察營(野小子特種部隊)以及摩薩德外勤特工。

1.野小子特種部隊

1957年成立,隸屬於總參謀部,屬於直屬特種作戰部隊,執行偵察、暗殺、反恐怖等特殊任務。在此次任務中將乘坐一號機首先降落,直接負責人質的解救任務。

野小子是一支真正從戰場走出來的部隊,1973年4月就為慕尼黑慘案復仇,對“黑九月”組織成員發動了代號“青春之泉”的全面刺殺行動,即是著名“上帝的復仇”計劃,本次行動幾乎瓦解了整個“黑九月”組織。

特種作戰戰例——恩德培行動

2.傘兵旅

隨著以色列建國成立的王牌部隊,有著無數次實戰經歷,每一場中東戰爭都有他們的身影。這支部隊編為3個突擊組,負責清理塔臺,炸燬米格飛機和支援任務。

3.摩薩德

摩薩德是伴隨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發展和以色列的成立而組建的。這個單位是伴隨著以色列國家的成長而發展壯大,經歷五次中東戰爭,情報蒐集功不可沒;無數次的反恐怖和暗殺活動,讓摩薩德成為一支國家級的情報蒐集和殺手組織。

摩薩德的一個特點是,手段不拘泥,必要時會不考慮人道主義這回事。他們的原則就是:為了國家利益,無所不為。正如猶太人先知邁蒙尼德的真言:“敵欲殺你,你當先殺之”

二、任務準備

(一)談判

阿明曾經在以色列受過訓練,當時的以色列軍官,後來的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巴列夫是阿明的朋友,這段友誼也持續了多年。因此巴列夫對阿明非常瞭解,同時也被阿明視為朋友,理所當然成為了談判的最佳人選。

根據巴列夫的資訊,阿明的母親曾經告訴他“永遠不要殺猶太人,那會遭到報應”,以及阿明一直有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野心。

巴列夫每天都和阿明談話,幾乎答應了阿明和恐怖分子提出的所有要求,並聲稱,如果阿明配合,會請求諾貝爾委員會授予他諾貝爾和平獎。

最後,阿明答應釋放非猶太裔人質和機組成員,並將期限延長三天,最後期限定於7月4日下午2點。

這次談判,為以色列政府贏得了寶貴的三天時間,既讓以色列內閣仔細考慮了軍事突擊的可能性,又給了以色列特種部隊和摩薩德一定時間去搜集情報並展開演練。

(二)情報蒐集

1.敵情

事件發生不久後,摩薩德情報人員就化裝成商人,以商業目的到達烏干達境內進行抵近偵察,短時間內收集了大量資訊,包括機場佈局、防空設施和守衛部署和活動規律等。

在班加西被釋放的英國孕婦到達倫敦後,第一時間就有摩薩德找上來,瞭解了第一手資料,劫機經過,恐怖分子所持武器以及相貌特徵等。

6月29日晚上,所有非猶太裔乘客被釋放,並降落到法國。摩薩德向法國政府請求向人質瞭解情況,獲得了更過關於劫機者的情報:劫機經過、武器裝備、人數、相貌特徵、劫機者的身份、烏干達軍隊的位置等等。

此時摩薩德對被關押的候機樓基本結構以及恐怖分子的真實部署都有了較為清晰的掌握,同時還獲得了一個重要情報:看守人質的烏干達部隊並不是之前的情報聲稱有一個營的規模,而是隻有五六十人左右。

根據一名曾在烏干達生活過計程車兵以及摩薩德其他情報交叉驗證得知:在烏干達,乘坐賓士汽車的多是高階官員,所有烏干達士兵看見賓士車,不管裡面坐的人是誰,都會立正行禮。

另外,摩薩德還向曾訪問過烏干達的以色列軍事代表團瞭解情況,包括烏干達車輛種類、軍裝樣式、士兵習慣等。與此前蒐集的情報交叉驗證,從而得出更加準確的結論。

2.地形

摩薩德發現,人質所在的航站樓是由一家以色列建築承包商建造的,而這家承包商仍然儲存著建築的設計圖,很快他們把設計圖提供給摩薩德,成為非常寶貴的情報。

英國軍情六處的特工布魯斯麥肯錫是肯亞的情報人員,他常年住在肯亞,有自己的飛機,對恩培德非常瞭解。於是摩薩德透過MI6聯絡到了特工布魯斯,希望他提供幫助。

在布魯斯幫助下,摩薩德飛行員開那架私人飛機飛到恩德培機場上空,並以飛機出現故障為由,在上方盤旋,他說自己無法排除故障,必須返航。就在與塔臺溝通的過程中,飛行員早已拍下了機場照片,因此摩薩德也掌握了當時最新的地形資訊:建築物位置和佈局、跑道位置、軍事設施、有無障礙物等。

另外發現,在舊航站樓東邊不到兩百碼的地方,有一個軍事基地。那裡駐紮著一個米格戰鬥機的飛行中隊,有11架米格戰鬥機。

另外根據摩薩德情報:當晚會有一架英航飛機在恩德培起飛。起飛後一段時間,跑道燈不會關閉,突擊隊運輸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降落。

特種作戰戰例——恩德培行動

3.友鄰

7月2日早晨,摩薩德帶來訊息,烏干達的鄰國肯亞准許以色列飛機經停本國機場。這就為遠端空中機動的實施提供了可能性。

同時法國政府和英國政府在情報方面全力支援摩薩德,積極讓摩薩德接觸在法國境內的人質接觸,蒐集有用的資訊,同時英國政府支援情報人員布魯斯協助摩薩德蒐集機場情報。

4.人質情況

在一系列釋放人質活動之後,最後剩下94名猶太人。12名機組成員本來也會獲得釋放,但是機組拒絕離開,直到人質全部獲得安全。

因此最後的人質數量是106人。

(三)戰前工作

1.戰前演練

在貝爾謝巴附近的空軍基地,以色列根據建築圖紙和蒐集的情報,建造了和實地等比例的訓練場地。訓練場地從飛機跑道,附近障礙物到航站樓的建築設施都和恩德培機場相同。

每天都有更新的情報到達摩薩德,然後根據情報每天都會完善補充訓練場地的設施、敵人兵力部署等,使訓練場地不斷更貼近真實情況,從而保證訓練的效果符合實際。

在《約尼的最後一戰》中,指揮官的弟弟內塔尼亞胡寫道:“演習活動持續了一整個下午。針對航站樓的突擊行動演習了一遍又一遍。軍官們在仔細地掐算時間,需要多久降落飛機、多久開車到舊航站樓、多久從車裡跳出來對大樓展開突擊。”

“賓士車上,士兵們在訓練用不同姿勢握住武器並開火——使用AK-47衝鋒槍或手槍,並根據形勢所需忽左忽右地射擊——而約尼作為賓士車的指揮官在發號施令。他們訓練跳出車外並躥回車裡。”

突擊隊在此地使用實彈反覆訓練,直到7月2日晚上,進行了最後一次夜間模擬訓練,就準備出發了。

2.保密工作

因為建造這座複製建築需要大量工程師平民,這些平民在到達軍事基地之後,以色列高階軍官還宴請了其中的高階領導和以色列承包商。

以色列軍隊承諾,為了報答施工人員對以色列國家做出的貢獻,在整個工期按期完成後,他們將作為軍事基地的客人在此地參觀逗留數日。

整個行動過程中,唯一對行動有所瞭解的平民也一直處於軍事基地內,計劃始終處於保密狀態,等到施工隊離開時,行動已經結束了。

3.借了一輛賓士車

根據情報,黑色賓士車在烏干達基本就是權貴的代名詞,所以突擊隊決定乘坐賓士車打頭陣展開行動。

但是當時的以色列政府壓根沒有一輛賓士汽車,摩薩德找遍全城才找到一輛以色列公民的白色賓士,行動前將其用黑漆上色而變成一輛黑色賓士。

還用紙板做了一個烏干達的車牌,牌號是阿明的號,車頭還有一個烏干達的國旗。

特種作戰戰例——恩德培行動

三、任務展開

(一)機動

7月3日下午13:20

飛行編隊從羅德機場起飛,開始4000公里的航程。4架C-130大力神運輸機載著突擊隊員,裝甲車,黑色賓士汽車以及兩輛路虎車。

運輸機塗上了民航標誌,並以航空公司身份作為掩護。飛行高度也很低,為了規避約旦的雷達系統。

此外,還有8架F-4鬼怪戰鬥機護航,1架KC-130加油機,1架C-130通訊中繼飛機和1架波音707醫務飛機執行支援任務,另有1架波音707空中指揮機全面指揮營救行動,國防部長佩雷德就在該架飛機上。

大力神1號載著偵察營的29名突擊隊員、3輛軍車,以及52名傘兵和肖姆龍將軍的部分指揮官。

大力神2號搭載了偵察營的2輛裝甲車、16名士兵、肖姆龍將軍的指揮用吉普車和另一半指揮官,外加17名傘兵。

大力神3號搭載了偵察營的2輛裝甲車及其士兵、30名戈蘭士兵及其吉普車。

大力神4號上,有2輛法國標緻生產的卡車,一輛為戈蘭小分隊準備,一輛為運輸油泵準備。這架飛機還搭載了自己的油泵、10個人的加油小組、10個人的醫療小組以及20名戈蘭士兵。這架飛機主要負責運送人質。

7月3日下午14:30

飛行編隊降落在沿海的沙姆沙伊赫機場待命,補充燃料。隨後起飛,飛機保持水面上200英尺的高度超低空越過廣袤的紅海,以此來規避東邊沙特和西邊埃及的雷達監控。

7月3日晚上接近23點

運輸機飛達恩德培機場上空盤旋。

晚上23:01 第一架飛機著陸。

佩雷斯在回憶錄《大夢無疆》中如是記錄:

“為首的飛機已經安全著陸。然後是長達7分鐘的靜默。11點10分,指揮官的聲音打破沉默。‘一切順利’他說,‘一會再彙報’”

特種作戰戰例——恩德培行動

(二)接近

“‘巴勒斯坦’,這一程式碼意味著對老航站樓的進攻已經開始。接下來的十二分鐘,我們沒有聽到任何聲音,我們的想象填滿了這片空白。”——《大夢無疆》

第一架運輸機降落前就打開了艙門,降落後,一輛黑色賓士和兩輛路虎駛出運輸機,向舊航站樓駛去,隨後52名傘兵徒步前往新航站樓。

賓士車裡坐著一個特種兵大漢,臉上塗黑,遠看就像阿明一樣。所有計程車兵身著烏干達迷彩服。後面的路虎車開著前大燈,這樣守軍很難分辨車內人員。

舊候機樓門口有兩個哨兵,車隊過來時,其中一個走開了,另一個立正行注目禮。哨兵敬完禮後發出了一聲警告,然後端起衝鋒槍瞄準賓士車。衝鋒槍上膛引起的金屬碰撞聲也能聽到。

車輛慢慢減速,約尼和坐在他身後右邊窗戶位置上的吉奧拉,用伸出窗外的消音手槍同時射擊。隨著接近過程,第二名哨兵出現了,車隊用機槍消滅了他。

特種作戰戰例——恩德培行動

(三)突擊

突擊隊分為4個分隊。

第一分隊29人,由以色列總參偵察營(即野小子特種部隊)組成,從一號機出發,乘坐賓士和路虎接近,主要負責攻擊候機樓,佔領出發大廳,消滅恐怖分子,解救人質。

第二分隊52人,由傘兵旅組成,從一號機出發,徒步接近新航站樓,在大樓不遠處的草叢待命,攻擊發起訊號是來自舊航站樓的槍聲。

第三分隊,由四輛裝甲車,從二號機和三號機出發,分成兩組,一組在航站樓北側封控通往恩德培小鎮的路口,同時著急失散人員;另一組在航站樓東側前往軍事基地,摧毀米格戰鬥機。

第四分隊16人,由格蘭旅組成,負責機動增援並協助撤離人質。

特種作戰戰例——恩德培行動

1.約尼中彈

汽車停靠在塔臺西邊,接著隊員開始對舊航站樓入口展開攻擊。這個控制塔和航站樓之間的停靠點跟原計劃不一樣,比以前預想的要往前了20米。

約尼的判斷肯定是,這個地方更加黑暗,這樣救援部隊就不太可能被發現,而且士兵在下車的冗長時間裡不太容易遭到攻擊。

第一分隊分隊長穆吉在帶領部隊突擊的過程中,他突然閃到了左邊,朝大樓的角落處衝過去。他背靠著牆壁,開始向廣場方向射擊。部隊立刻在他身後停下來。

而約尼發現穆吉不聽招呼後,立刻自己指揮帶隊前進並衝到了穆吉前面,隨後其餘士兵跟著約尼向前突擊。

一名恐怖分子用槍打碎了大廳的玻璃,子彈穿出來擊中了約你的前胸和手臂,指揮官倒地。但是沒有人停下來照顧約尼,因為他自己已經頒佈過命令,傷員要等到突擊行動結束後才能得到救治。

特種作戰戰例——恩德培行動

2.清理大廳

每個入口都有隊員負責,每個隊員都有自己的負責區域,行動開始後,每個人都只是向著自己原先預定的區域跑去,消滅自己區域內的恐怖分子。

分隊成員用喇叭,以希伯來語和英語輪流喊話:“人質趴下”。以色列人質和機組成員聽到母語,全部都聽話臥倒。

有幾個人突然站起來,突擊隊員立刻向身影射擊,子彈差點選中一名小女孩,隨後又有人質站起來,士兵們辨識後相互喊話不要誤傷。

但是,一些人質卻沒那麼幸運,以至於在雙方的交火中被射殺。三名人質犧牲——兩名人質被以色列士兵的火力所傷以致身亡;第三名人質叫伊達,可能被一名阿拉伯恐怖分子當場擊中身亡。

小隊清理一個房間時,有兩人走出來,半舉著手。隊員開始用英文和希伯來文輪流喊話,詢問身份。他們沒有回答。他們無法判斷身份,也沒有開槍。

直到一名隊員看到其中一個人腰帶上掛著一枚手雷時,他們才開火。其中一人倒地後,發生了爆炸。一名隊員撲倒另一隊員,兩人都沒有受傷。

在突擊行動的同時,路虎吉普車裡的掩護部隊持續向塔臺開火,為進入大廳的突擊分隊提供火力壓制。

從攻入候機樓到佔領出發大廳,用時大約50秒,擊斃7名恐怖分子和部分烏干達士兵。隨後特種部隊開始搜尋VIP休息室、登機大廳、乘客休息室等,過程中持續與烏干達士兵交火。

10分鐘內,在第一分隊的攻擊下,佔領行動基本完成,共擊斃恐怖分子7人,烏干達部隊若干,解救人質102人,人質死亡3人。突擊分隊1人受傷,1人陣亡。

特種作戰戰例——恩德培行動

3.封控和摧毀米格戰機

在第一架運輸機到達後6分鐘,第二架運輸機隨之降落,那時第一分隊正在候機樓交火。

一組兩輛裝甲車負責航站樓北側封控。沿路消滅了部分烏干達士兵,並對為航站樓提供電力的發電機開火,使航站樓和周邊地區電力癱瘓。最後在前往恩德培小鎮的路口停下,阻擊增援部隊,並召集可能走散的人員。

二組兩輛裝甲車行駛至候機樓南側法航客機邊上,用機槍和火箭彈打擊塔臺開火的烏干達士兵,隨後繼續前往東側的烏干達軍事基地。他們到達時軍事基地空無一人,只有5架米格-21戰機和3架米格-17戰機。

此時二組呼叫指揮官,但沒有得到準確回覆,於是他們決定按照原則計劃自行處理,就用大口徑機槍向米格戰機挨個掃射,摧毀了全部飛機。

4.佔領新航站樓

舊航站樓戰鬥打響後,傘兵部隊立刻佔領了新航站樓。按照計劃,新航站樓內應該沒有任何烏干達士兵,不會發生交火,所以部隊必須關閉保險。

但是一名傘兵在佔領二樓平臺時,近距離遭遇烏干達警察,傘兵保險沒有開啟,無法還擊,警察的子彈擊中他的脖子,然後迅速逃離。

其餘傘兵上來支援,但是沒有發現逃離的警察。

特種作戰戰例——恩德培行動

(四)撤離

1.撤離人質

人質從大廳走出來,期間裝甲車持續對任何來自對方的火力方向實施打擊。

軍官命令人質放下行李和物品快速撤離,但有些人質會為了取行李往回跑,還有人因為小傷而不願意起身,這給突擊隊撤離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最後只能用強制手段讓他們聽話。

吉普車來回賓士,將部分人質載到飛機上,同時戈蘭旅的卡車也前來幫助運送人質。其餘人質徒步撤離,由突擊隊員和裝甲車護送。

控制主跑道的新航站樓在開始就被傘兵部隊佔領,此時可以完全地讓運輸機起飛。

此時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在清點人質時,四號機機長堅持要人質數量的詳細書面報告,但是戈蘭旅士兵清點後,人數只有93人加2具屍體,但是按照情報,人質數量應該是106人。儘管士兵反覆清點,人數就是對不上。

但是人質和機組成員都確信,所有人都已經上了飛機。

晚上23:52 得到許可後,4號機出發了。

特種作戰戰例——恩德培行動

2.第一分隊撤離

清理完舊航站樓後,野小子特種部隊開始撤離。

一名軍官負責清點人員,他在一張硬紙板上寫著所有隊員的名單,站在一輛吉普車上,開始大聲喊出隊員的名字。每當一個隊員達“到”後,他就做一個標記。

點名結束後,突擊隊員乘車駛往1號機。傘兵部隊撤離,回到1號機。

7月4日 凌晨 00:12 大力神1號機起飛。

3.第三分隊撤離

四輛裝甲車交替掩護撤離。

每撤離一段路程,都會沿路灑下事先準備的炸藥,炸藥設定在15分鐘後爆炸,這是為了防止烏干達增援力量靠近新航站樓地區。

在到達法航客機附近時,發現北部恩德培小鎮有烏干達軍隊的車輛開著車燈沿路趕來。一輛裝甲車熄滅車燈後,停靠在面向烏干達軍隊的輔路上,當車輛行駛到200米左右距離時,裝甲車開火,不確定有沒有消滅目標,但是增援車輛停止前進了。

在檢查完法航客機,確認沒有遺留人質後,裝甲車回到3號機和2號機。此時所有行動人員都已登機,2號機和3號機順次起飛。

7月4日 凌晨00:40 最後一架以色列飛機升空。

四、尾聲

行動非常漂亮,擊斃恐怖分子7名,烏干達士兵若干(難以統計),炸燬米格-21飛機5架,米格-17飛機3架,解救人質102人,4名人質死亡,突擊部隊死亡1人,2人受傷。

從第1架以色列飛機落地到返航的最後1架以色列飛機起飛,用時50分鐘。

“當最後一架飛機從內羅畢起飛的時候,”總參謀長古爾的秘書雷切爾說,“這是一場歡慶的開始。總參謀長的司機從某個地方拿來幾瓶香檳,然後每個人舉杯相慶。最後,他們離開了。辦公室又恢復了平靜,而莫塔和哈蓋·瑞格夫獨自留了下來。我走到廚房喝了一些咖啡。突然,其他秘書跑過來,逮著我就說:‘約尼犧牲了。’他們說的是哪個約尼自然清楚了。我放下所有的事情來到總參謀長的辦公室。我打開了兩分鐘前離開的那扇門,那個時候門裡面充滿了勝利的喜悅,而這種喜悅甚至意味著沒有傷亡……然後我看見總參謀長坐在那裡,陰沉的臉陷入了極度的悲痛之中。更別提哈蓋了,因為他已經徹底地崩潰了。不到一分鐘,所有的喜慶氣氛已經煙消雲散……就好像,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每件事都有自己獨特的分量。”

古爾來到佩雷斯的辦公室,而這位國防部長已經躺下休息了。“他起來開門,”古爾說,“當他聽說此事的時候,他徹底地震懾了。首先,讓他感到驚訝的是,我們在不知道約尼死訊的時候就歡慶勝利;其次,我能發現他在默默地為此哀悼。他說‘天哪’或者類似的話,猶如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一般……不像一個國防部長聽到軍官陣亡時的表現。”

特種作戰戰例——恩德培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