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週基本是一天看一部電影的節奏,星期一《當幸福來敲門》,星期二《放牛班的春天》,星期三《羅馬假日》,星期四《幸福終點站》,星期五也就是今天《拯救大兵瑞恩》看了一半……

也許有朋友會疑惑:“你這麼忙,哪來這麼多時間看電影呀?”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會有的。”我想說:“我只不過是把玩手機湊熱鬧的時間用來看電影罷了。”再說現在其實我也不是很忙,也許是之前的大學生活大部分在折騰,所以看起來給人印象很忙的樣子。前天在學校食堂碰到一朋友,問:“最近在忙什麼呢?”,我:“讀書寫字。”,然後朋友說:“好愜意呀。”哈哈,的確是看起來很愜意,然而也不是很愜意,因為讀書,要思考,要實踐,要寫作……最主要的是升級大腦系統,提升認知水平,還有就是沉澱一下自己。

關於電影,現在的看法和大一很不相同,大一的我認為看劇看電影完全是浪費時間,容易讓人喪失鬥志,頹廢墮落……想法挺幼稚的,看法太過絕對。現在對於電影,因為接觸還不是很多,所以也沒形成獨特的觀點什麼的,至少慢慢開始在電影裡學學東西,算作一個好的開端吧。話不多說,下面淺談《當幸福來敲門》電影觀後感!

這部電影我很早之前就聽說過,之前也有在網上搜索看,但是看完整的需要付費,那時思想觀念落後,捨不得花錢買會員,所以只看過一點點免費的,於是各種網站搜,浪費了許多時間注意力電影還沒看到完整的,當習得“付費就是撿便宜”這個觀念更新後,明白時間注意力的寶貴,這次直接辦了個愛奇藝的會員,想看啥看啥,任性。

《當幸福來敲門》經典臺詞:“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不行。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努力去實現。”

這句話挺勵志的,我感悟第一點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決定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當你做一件事的時候,有人反對,有人支援,甚至大腦中產生兩種想法,一方說你做不到,別瞎費力了,另一方會說試一試,這個事該如何去做能做好呢。

第一種思維方式直接給自己設限制了,當我們的大腦認為這件事做不好的時候,就會主動去驗證它,進而也懶得去思考怎麼做了,因為反正也做不到呀。那麼換一種思維方式“試一試,我如何才能把這個事做好?”那麼這個時候大腦就會開始運轉了,我要怎麼去做這個事,需要滿足什麼條件才可以做,該一步一步怎麼去實踐等,這個時候就開始思考想事情了。

第二點就是多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句俗語“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多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正如臺詞所說的,一事無成的人告訴你你也不行,是因為他們自己就沒做到,所以按照他的思維方式就認為你也做不到,而人是會受環境影響的,久之,你可能就真的以為自己做不到,於是和他們一樣平庸了,我相信大部分人不想這樣的。

上面說的兩點大家可能會覺得都是一些大道理,誰不知道呀!的確是盡人皆知的道理,那麼做到的有幾何呢?比如當你想去一個地方旅行的時候,是想著等我有錢了,有時間再去吧。還是想著即使沒錢,那麼我可不可以換種方式旅行呢,比如說窮遊?

我舉一個我窮遊的經歷案例吧,這個經歷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寫過,不過從不同的角度來表述,大家看了可能又會有不同的感悟。

去年3月份,受河南朋友的邀請去參加生存挑戰賽,但是那時我經濟比較困難,於是河南朋友鼓勵我說:“沒有錢你也可以來。”之前我的確是做過一些商業實戰,但都是先有成本才做成的,我從沒有過不帶一分錢去某個地方的,那麼我沒錢怎麼去河南呢?不過我想試一試,當我把這個想法公佈在宿舍的時候,她們都開玩笑的說,“你肯定去不了”“沒錢怎麼出門”“你還是別去了”等等,而河南的朋友一直鼓勵我,“來吧,相信你可以做到!”,“加油!”等話語。

我到底去還是不去呢?最終我決定嘗試去吧,如果去不了我就回來,不試試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於是我一口氣沒帶一分錢出門就到了河南,你可能會問,我怎麼去的,哈哈!這個需要大腦正確的思考呀,這裡就不詳說了,我這個自身案例是想表明上面的兩個觀點,運用積極的思維方式去想事情,多想想自己怎麼做到,以及多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鼓勵進步。

好了,以上就是這部電影的觀後感,我所切入的只是一個視角,可能還不是很深刻,請大家多多包涵,網際網路時代,歡迎你與我連結,我們一起交流交友。

有什麼好電影歡迎你推薦給我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