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族入侵”時期的日耳曼人為什麼皈依基督教?知乎使用者2014-07-07 09:58:33

我把問題改了,答案回頭有時間再修改一下。大家不要著急點贊。

這個說法是個偽問題。

首先,沒有證據表明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日耳曼人比羅馬帝國境內外其他民族更好戰,不知“信奉能流血得到的堅決不透過流汗得到”是從何說起?狄奧多里克治下的義大利跟之前連綿不絕的混亂時期相比,簡直就是國泰民安,生產恢復,商路重新通暢,學者繼續儲存和研究古代典籍。日耳曼人有蠻族之名,但卻努力地模仿羅馬人,他們做得也蠻不錯。“蠻族”只是非我族類,並非都是虎狼之民;

其次,按照現代的觀點,也談不上“日耳曼人征服西羅馬帝國”。帝國西部的蠻族化與其說是因為外力征服,不如說是在多年的混亂後由日耳曼部落接管了被帝國遺棄的領土。公元四世紀時帝國軍隊蠻族化,入侵的日耳曼人與其說是征服者,不如說是一股股的流寇,他們最期望的結局可能也是領招安、為皇帝打仗。當時的記載不乏“某某皇帝率領千餘人的部隊圍困一支幾百人的日耳曼軍隊,最後他們投降,答應為皇帝效忠”這樣的情節。到了公元五世紀時,在高盧、義大利的日耳曼部落和部落首領們大多得到了皇帝的冊封,至少在名義上為皇帝守土。

公元476年,西部皇帝被廢黜,傳統上一直把這當作西部帝國滅亡的改朝換代的大事。但是在當時來講,這期間既無翻天覆地的經濟與社會結構變革(經歷長期混亂之後,西部帝國的局勢與經濟狀況已經得到穩定),也不是值得稱耀的改朝換代。在當時的人看來,這只是一場並不劇烈的政變,以前帝國有兩個皇帝,現在又只有一個了。廢黜皇帝的奧多亞賽(他廢黜的皇帝本來也是篡位者之子)宣誓向現在唯一的東部皇帝效忠,皇帝也順水推舟,不過又是一次犯上作亂而已。這隻能說明西部帝國境內諸侯趨於實質上的獨立,但談不上“征服西羅馬帝國”;

再次,日耳曼人在剛與帝國有較深入接觸後不久便大批皈依為基督徒,汪達尓人和哥特人都信奉阿里烏斯派。當時帝國境內各大教區信奉的教派皆不相同,拿到今天來看也談不上哪個正統哪個異端。如前所述,日耳曼人既然接受羅馬的法律、文化,為為什麼不接受他們的宗教呢?

如果說蠻族中的反例,也不是沒有。匈奴人(或者為了以防混淆,“匈人”)習俗野蠻,文化落後,對外政策也一向迷信武力。但是在阿提拉死後,匈奴人的帝國迅速衰敗,潰散之後竟然連同整個民族都消失得無影無蹤。血緣上講,他們的後代顯然也都成為基督徒了。

“蠻族入侵”時期的日耳曼人為什麼皈依基督教?吳佩孚2014-07-07 11:41:51

基督教不好戰?這是哪個傢伙說的話,你出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蠻族入侵”時期的日耳曼人為什麼皈依基督教?句玉2014-07-08 03:17:28

古代作為蠻族的日耳曼人當然是好戰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比如在凱撒的《高盧戰記》中,凱撒請求阿里奧維司都斯放棄停止入侵高盧,阿里奧維司都斯回答道,

“沒有人和他作戰不是自取滅亡的,凱撒只要願意,儘可一試,領教一下戰無不勝的日耳曼人——武藝嫻熟,十四年沒在屋子裡住過的日耳曼人,憑他們的勇敢,能幹出點什麼樣的事業來。”

然後第六卷中說日耳曼的概況是:

“他們全部的生活只有狩獵和追逐戰爭”、“他們的各邦,認為能蹂躪自己的邊境,使本國外圍有一圈愈大愈好的荒地包圍著,是一件最最光榮的事情”、“他們以為鄰人被逐出自己的土地,再也沒人敢靠近他們居住,是勇敢的表示”……

另,在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亞志》裡面也有相似的記載:

“他們(日耳曼人)只有突然衝動的勇猛而不耐心於操勞和艱苦的工作,也絕不習慣於忍受燥渴和炎熱”;

“他們無論在辦理公事或者私事時,兵器總不離手”、“…給這個青年裝配一面盾和一支矛…在此之前,他還是家庭中的一員,此後他開始成為國家的一員了(成人禮)”;

“當他們不打仗的時候,很多的時光是消耗在狩獵上面,而更多的時光是無所事事,整天地吃喝睡覺,最勇敢善戰的武士們現在卻什麼也不做,把一切生計家務都委給家中的婦女和老弱掌管。”

——雖然羅馬人的書中不可避免地異化了日耳曼人的武力,但這也正說明,

即使對於羅馬人這種熱衷擴張的民族,日耳曼人仍然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尚武’、‘好戰’的印象。

大約日耳曼人當時還處於軍事民主制階段,還未邁入文明國家的門檻(處於較低階段的文明常顯示出好戰的特質,比如匈人、蒙古人、滿洲人相對於相鄰的文明國家都是如此)。

其次,蠻族入侵潮之後的日耳曼人確實變得

愈來愈不太好戰

了(或者說愈來愈文明瞭,指其內部不再以戰爭勇猛作為單一的價值取向)。

這與其說是基督教馴化了日耳曼人,不如說是文明化了的日耳曼人選擇了基督教。其中的原因很多:

其一,基督教顯然在神學系統上比日耳曼人的原始宗教更加完備成系統,邏輯上更有自洽性,對他們富有吸引力;

其二,基督教在君士坦丁和狄奧多西一世之後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國教,教會很有力量,後來帝國雖然衰落,教會卻保留下來,日耳曼人改信基督教,實際上是得到了一個盟友;

其三,皈依基督教可以為蠻族的征戰提供一個冠冕堂皇的名目,即,原本他們為私利而戰,現在他們為上帝,以聖彼得的名義而戰。

再則,日耳曼人也不是說破滅西羅馬後就

全然不好戰

了。比如查理曼,他既信奉基督教又信奉擴張,在位五十年,幾乎是年年征戰。更重要的是,他把征戰看作是捍衛上帝和教會的手段,在日耳曼人的好戰情緒之上更加了一層宗教狂熱,這一點,也被後來的十字軍所繼承下來。

所以,說皈依教會後的日耳曼人不再好戰,是不確的。

ps

有必要提一點,即《聖經》最好當作兩部分看。

以《新約》和《舊約》比較,《新約》顯然比較溫和,上帝的形象變得更加寬恕和仁慈。

僅以文字論

(在下不是基督徒,但家中也有和合本和NIV版《聖經》,的確是常常看的),《舊約》的上帝偏執、好嫉妒、獨斷、殘酷(比如約書亞對於迦南的征服一段);而《新約》基本上反背了這一點,教導要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差別是相當顯著了。就我的觀察來看,現代教會基本上以《新約》為圭臬,遇到二者衝突時,多半要以新約來補解舊約。

所以,不必因為《聖經》中有許多鼓動的言語將它全盤否定,須知其中還有許多的和善之語。

“蠻族入侵”時期的日耳曼人為什麼皈依基督教?紀昭2014-11-13 23:17:15

。。。 受邀來回答一發。 其實基本上 @句玉 已經回答過了。(雙手合十)

很多人對【蠻族】(英:barbarian) 有誤解,蠻族入侵是通指匈人遷移到歐洲,羅馬帝國逐步崩潰的時期。 但當時的蠻族包括但不等於匈人。拉丁語【barbarus】起源於希臘語的barbaroi,意思無非是結巴,對希臘人來說一切不說希臘語的都是barbaroi。 而在羅馬帝國,一切沒有受到【羅馬/希臘式】教育的民族都算蠻族,barbarus本身算是

非我族類

的意思。嚴格來說,日耳曼民族他們本身就是蠻族。

日耳曼民族被基督化基本上分有三個階段:

I。 4 - 6 世紀中 融合哥特分支的阿里烏教派在日耳曼分支中傳播

II。 5世紀末9世紀初法蘭克王國 + 6-7世紀盎格魯-撒克遜(angelsachsen)的基督化

III。 10 -11世紀歐洲北部的基督化

蠻族入侵時代只涉及到第一階段,我也不挖坑了。

在四世紀的民族遷移中,一部分日耳曼分支駐紮在羅馬帝國的領土上。一部分是直接佔領,另一部分則是透過foederatus 這個形式。 拉丁語中的foederatus的意思是

【透過合約與非羅馬人締結關係】

那麼在歷史書上看見foederatus/ foederati 指的便是羅馬帝國 (Imperium Romanum)和非羅馬人,這些蠻族簽了個合同。 合同內容是蠻族在【自己的首領】帶領下為羅馬戰鬥,羅馬方面提供大量補給甚至是Imperium Romanum領土作為交換。

他們是明顯的僱傭關係。

至於羅馬方是怎麼說服公民他們如何把土地連著居民賣給日耳曼人,加給頭領什麼頭銜。。。 這本身和日耳曼族沒有半點關係。作為認真敬業的早期蠻族,他們的優良傳統就是【不服就幹】 同時大約就是這個時代日耳曼民族已經開始慢慢向農耕民族靠近了。

日耳曼民族人口眾多分支也很多,上古時代晚期比較興旺的幾隻分別為Alamannen, Burgunden, Franken, Goten, Gepiden, Langobarden, Markomannen, Sachsen, Thüringer, Angelsachsen und Vandalen。。。

但是除了語言以外,這個民族共享一樣最簡單的東西: 信仰。

日耳曼民族的信仰十分簡單: 祖先信仰。

共同參加獻祭儀式和共同的祖先信仰是連結著各部族的紐帶。(包括分支之間的外交也是很多時候透過參加祭祖儀式達成的)

那麼第一個翻譯把聖經翻譯成哥特語的

烏爾菲拉主教(Wulfila)

和信徒們在日耳曼民族看來並不是什麼好東西,基督教信徒都是秩序的破壞者。各個民族內會對這些破壞秩序的壞蛋進行追殺和迫害。同時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教徒隨之也急速減少。日耳曼民族開始公開擁有自己的領土了。

不得不提的是Wulfila在日耳曼人族內的宣傳的基督教和大家所認識的羅馬天主教完全不同。他屬於阿里烏教派的變體,而阿里烏教派則和當時的國教天主教在三位一體的問題上有著嚴重分歧,被劃分為所謂的邪教範圍。

對於宗教傳播標誌性的符號則是梅羅紋加王朝的創始人- 法蘭克國王

Chlodwig I。

在阿拉曼戰爭(Schlacht der Alamannen)後接受了洗禮,他接受了【天主教】。而入教的理由很簡單:就算羅馬帝國崩潰之後,依然是一小部分日耳曼人統治著大多部分羅馬天主教信民,為了和諧安定很多日耳曼貴族陸續決定接受羅馬信仰。這裡不得不說Chlodwig I。信教的政治意義多於宗教意義,被信徒王后感化多大多數都是為他們尊聖時候的宣傳。而由國王為表率讓羅馬天主教在日耳曼人中的推廣,不僅讓他們擺脫了【蠻人】這個身份,促進了羅馬和日耳曼民族的融合,同時也給後來的加洛林王朝打下了統治的基礎——

日耳曼貴族逐漸的找到了他們統治於羅馬原居民之上的【正統性】:丕平國王的兒子們的拉丁頭銜是Dei gratia rex。(König von Gottes Gnaden/受上帝恩賜的國王)也就是說他們找到了統治的正確論調:我是你們的上帝派來統治/保護你們的。 同時古老的【祖先崇拜】也逐漸不適於慢慢朝著農耕民族發展的日耳曼平民。

—— 說真的,誰都不樂意被人居高臨下的喊野人啊。

關於天主教如何征服了整個日耳曼民族,會德語的小夥伴請自行搜尋【Germanenmission/ Christianisierung】 推薦一本書Christianisierung im Mittelalter (Lutz E。 von Padberg)

關於天主教是怎樣征服羅馬帝國,請參考Johann Faust的知乎答案 為什麼後來的耶穌會取代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神? - Johann Faust 的回答

“蠻族入侵”時期的日耳曼人為什麼皈依基督教?何佚名2017-05-22 21:12:55

日耳曼蠻族可信的不是基督教,這些沒有文化的蠻族不懂高深莫測的希臘語,他們將大量垃圾的迷信思想帶入了教會。他們信的是打著基督教旗號的日耳曼邪教罷了。羅馬牧首為了擺脫皇帝的控制,竟然私自與這些異教徒同流合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