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1453】君士坦丁堡之圍東帝國未滅亡的時間線

基本故事線來自YT “Alternate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 (Eastern Roman Empire)” 影片,b站也有搬運影片 “【架空歷史地圖】拜占庭帝國(1445-2020)”,解釋權歸屬原作者!

本人增加了一部分細節腦補,另外在近代部分基於個人理解有較大改動,歡迎各種意見~

即使是架空世界線,也希望儘可能遵循歷史發展的基本法則,並在世界框架下充分合理互動,而非穿越的拜傲天。貼近史實以外另有特別設定列舉如下,如不喜請直接退出:

請不要深究1453破局的部分,試問史實不開掛如何破局 [哭]

若是東羅馬繼續存在,地理大發現依然會發生,文藝復興依然會發生,只是可能會延後,也不會對世界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

出於地緣政治,民族國家時期東帝國會與法國結盟,共同對抗哈布斯堡,同盟一直延續到拿破崙時期

民族國家後期將面臨民族自決與民族獨立運動浪潮

參照希臘,東帝國將在一戰加入協約國(奧匈威脅),二戰加入盟國(義大利威脅)

尊重原影片故事線,現代版圖主要依舊為史實的希臘和土耳其

巴列奧略王朝

君士坦丁十一世“光復者”

1450 登基;

1453

君士坦丁堡保衛戰

,奇蹟般地取得勝利,收復色雷斯和希臘大部;

1460 東帝國、十字軍與奧斯曼議和;

1463 “光復者”君士坦丁積勞成疾,皇位由其幼子繼承。

亞歷山大四世

1464 登基;

1469 奧斯曼發起第二次君堡征服,戰爭僅持續2個月,因穆罕穆德二世猝死而草草收場;

1476 由於爭奪蘇丹皇位的多年內戰,曾經強盛的

奧斯曼帝國瀕臨崩潰;

1477 年幼的亞歷山大四世死於傷寒,其弟繼承。

亞歷山大五世“征服者”

1478 登基;

1486-7 東帝國與獨立後的塞爾維亞、保加利亞戰爭,帝國於阿德里安堡擊潰兩國聯軍,後追擊至瓦爾納全殲保軍,奪取北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大色雷斯地區與多瑙河三角洲,保加利亞成為帝國保護國,塞爾維亞名義上臣服;

1510 東帝國冒險家抵達南美洲蓋亞那海岸,在“埃律西昂河”(現埃塞奎博河)河口建立殖民地“新君士坦丁堡”(現喬治敦);

1516-8 第五次征服戰爭,收復安納托利亞從特拉布宗到士麥那的狹長海岸地帶與東塞普勒斯。

查士丁尼三世

1524 登基;

1530-43 南美殖民地新君堡進一步擴充套件;

1532 保加利亞獨立戰爭,帝國被迫退回色雷斯;

1540 帝國殖民索科特拉島。

查士丁尼四世

1544 登基;

1545-6 塞爾維亞革命,帝國放棄干預北巴爾幹;

1552 與保加利亞發生小規模邊境摩擦;

1556 與塞爾維亞邊境摩擦;

1564 查士丁尼二世死於意外,巴列奧略王朝絕嗣。

那不勒斯王朝

那不勒斯的菲利佩一世“ 慷慨的”

1566 作為巴列奧略家族的旁支,那不勒斯國王菲利佩被選為東帝國新任巴西琉斯。根據元老院與新皇的協議,菲利佩在保證正教地位的前提下,在君士坦丁堡登基並統治聯合帝國,史稱

“拜占庭-那不勒斯帝國”

;(p。s。 可參照蘇格蘭聯統英格蘭)

1570-85 作為天主教徒入主帝國的菲利佩一世奉行宗教寬容政策,同時大力贊助藝術,大量藝術家、科學家、建築師經由南義大利流入希臘,君士坦丁堡與雅典成為

後文藝復興運動

(又稱“純粹的”文藝復興)的中心。

菲利佩二世“斡旋者”

1588 登基 ;

1596 菲利佩二世為對抗哈布斯堡對於北義大利和北巴爾幹的滲透,與新登基的法王納瓦拉的亨利(亨利四世,胡格諾教徒)結盟,盟約中重申捍衛宗教寬容原則,史稱

“自由同盟”;

1598 塞爾維亞內戰,部分國土歸附帝國;

1610-4

第一次拜占庭征服浪潮

,重新收復保加利亞、安納托利亞大部與安條克,統一塞普勒斯全島,征服三角洲到亞歷山大港的北埃及海岸;

1617 東方貿易與區域事務全權代表公司成立;

1618 支援新教聯盟,介入三十年戰爭;

1620 新君堡殖民地拓展到委內瑞拉,在南美洲東岸開拓新的殖民地“新那不勒斯”。

菲利佩三世

1622 登基;

1638 西西里戰爭(又稱“第四次布匿戰爭”)征服西西里島與突尼西亞;

1648 三十年戰爭結束,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確定宗教自由原則,東正教在神羅內獲得與天主教、新教同等權利;

1650 征服敘利亞地區。

查理五世

1660 登基;

1674 新那不勒斯殖民地被售賣給西班牙;

1680 與法王路易十四重申“自由同盟”共同對抗哈布斯堡帝國,與法關係進入蜜月期,法語與希臘語並行成為宮廷語言之一;

1683 圍攻維也納失利;

1684-1700 連年參與歐陸戰爭導致國庫空虛,君堡貴族市民高度不滿,

政局動盪

菲利佩四世

1700 登基,旋即被廢黜。

君士坦丁王朝(第二巴列奧略王朝)

君士坦丁十二世“聖徒”

1700 君堡的大貴族君士坦丁·巴列奧略發動政變,廢黜菲利佩四世,自立為帝,宣稱包括那不勒斯在內的所有聯合帝國領土。君士坦丁一改那不勒斯王朝政策,宣佈強化東正教作為國教的地位,以羅馬人為主,對外避免介入歐陸事務,對內強化中央集權,史稱“

正教帝國 (Orthodox Empire)

”;

1705-16 那不勒斯獨立運動,君十二被迫放棄那不勒斯國王頭銜,但阿普利亞行省、西西里島與突尼西亞得以保留;

1744 受啟蒙運動波及,君十二推行

“開明專制”與社會革新

,開放教士參政,擴大元老院,恢復保民官與市民大會,民主化程序開啟;

1752 克里米亞戰爭,確立對克里米亞半島和黑海的絕對控制。

約翰九世

1764 登基;

1776 殖民地戰爭,被迫割讓西新君堡地區給西班牙;

1781 莫扎特南下游歷多時,譜寫並在雅典首演著名交響樂作品《東方羅馬進行曲》;

1788 突尼西亞獨立運動,

帝國地中海霸權收縮

1789-95 法國大革命爆發,東帝國保持善意中立,大量立憲派與溫和共和派流亡拜占庭。

(p。s。 德-拉法耶特侯爵喬裝經馬賽港出逃西西里,漫遊雅典、塞薩洛尼基、阿德里安堡等地,在君堡成為巴西琉斯的座上賓,後在返回國後出版《古老的新生 (ancienne nouveau-né)》一書引發轟動)

亞歷山大六世 “東方皇帝”

1796 登基;

1800 亞歷山大六世

改革稅制

,壓制東正教會與地方貴族勢力,進一步強化中央與皇帝權力;

1804-10 與拿破崙皇帝結盟,開啟

第二次拜占庭征服浪潮

,收復黎凡特、聖城耶路撒冷、西奈與埃及,重奪突尼西亞,實際控制美索不達米亞與高加索地區,征服北巴爾幹、那不勒斯,兵抵布達佩斯與羅馬城下;

【架空歷史線】東羅馬(拜占庭)帝國三千年 (1450-2020)

頂峰時期的帝國東方領土(圖借用自外網)

1806 亞歷山大六世與拿皇在維也納會師,迫使奧皇弗朗茨二世放棄神羅皇帝頭銜,

偽神聖羅馬帝國宣告解體;

1810-3 巴爾幹革命運動高漲;

1813 拿破崙於萊比錫戰役大敗,聯軍轉而進攻巴爾幹,亞歷山大六世于貝爾格萊德戰役潰敗;

1814-6

維也納會議

,法國的國土完整得到保全,但東帝國遭到肢解:南義大利高度自治;巴爾幹方面被迫割讓克羅埃西亞給奧地利,釋放羅馬尼亞、波斯尼亞、塞爾維亞、波黑和黑山;放棄所有北非領土包括埃及與突尼西亞;中東僅保留安條克一地;喪失所有海外殖民地——帝國的實際控制區縮回希臘、色雷斯與安納托利亞;

1817 維也納仲裁的巨大損失導致君堡群情激憤,立憲派與共和派趁機組織大規模示威活動,迫使亞歷山大六世接受《雅典憲章》:效法“奧爾良王朝”模式改造帝國,召集議會,限制巴西琉斯權力,政體轉向

二元君主制;

1822 亞歷山大六世鬱鬱而終,其幼子即位。

亞歷山大七世“開明的”

1823 登基;

1823 拜倫抵達凱法洛尼亞並隱居此地,在往後的幾年他多方遊歷演說著作,並短暫地在君堡擔任年幼的巴西琉斯的導師,拜倫勳爵的慷慨與博學為其在帝國範圍內贏得了“凱法洛尼亞之友”的美譽;

1824 東帝國立法徹底

廢除農奴制

,鼓勵工業與鐵路擴張,良好的城市工商業基礎推動

工業化

的快速起步;

1826 重新控制塞爾維亞;

1830 強化在南意和巴爾幹的存在感,多次與奧地利發生衝突;

1838 羅馬海與亞特蘭提

壟斷貿易聯盟建立

1840 東方公司主導的政治行動使帝國得以重新控制突尼西亞與埃及三角洲;

1848 東帝國武裝支援匈牙利革命;

1848-50 西西里獨立起義引發義大利第一次獨立戰爭;

1849 奧地利帝國成功迫使普魯士簽訂《奧爾米茨條約》,轉而武裝支援南義大利獨立;

1850 亞歷山大七世與皇嗣被極端宗教人士暗殺,君士坦丁王朝

絕嗣

大空位期

1850 亞歷山大七世的突然死亡造成帝國政局的嚴重動盪,君堡議會爭吵不休,政權重新被普世牧首與大貴族掌控;

1850 在教皇的秘密授意下,南義大利部分領主與議員在那不勒斯召開臨時會議,宣佈擁護那不勒斯家族的後裔“美王子”查理登基,並得到英奧支援;君堡方面立刻做出迴應,擁立亞歷山大七世的私生子登基為亞歷山大八世,並宣佈南意政權為叛逆偽政權,由此

內戰爆發

1851 忠於君堡的帝國軍在阿普利亞擊敗那不勒斯軍,兵臨那不勒斯,偽帝查理及其臣屬被迫逃亡羅馬;

1851 帝國海軍在塔蘭託附近海域戰敗,帝國軍主力被困於南義大利;

1852 英國與奧匈干涉軍登陸雅典,迫使希臘當地議會透過決議武裝中立;

1852 帝國與英國秘密媾和,帝國放棄埃及三角洲,承認英國對於埃及的掌控地位與東地中海的特殊利益,開放英國投資,東方公司成為帝國在非核心控制區實際上的代理人;

1853 帝國於馬其頓大敗奧匈干涉軍,卻在托斯卡納接連失利;

1853 色雷斯工人總罷工,君堡市民大規模遊行;

1854 安納托利亞大旱,帝國腹地出現動盪;

1855 塞爾維亞與保加利亞宣佈脫離帝國。

巴里王朝

約維安二世“長者”

1856 經法國介入調停,君堡與那不勒斯達成初步和解,同意一致選定巴列奧略家族遠親、溫和派“巴里的約維安”為新任巴西琉斯,巴里王朝開啟;

1856-7 安納托利亞農民起義;

1857 東帝國與奧地利簽署和約停戰,同意維持義大利現狀不變,兩國預設塞爾維亞的獨立地位,並在附約中劃定波黑地區為奧勢力範圍,保加利亞與黑山地區為帝國勢力範圍;

1858 《皇位繼承法》修訂,東帝國展開廣泛的

政治改革

,巴西琉斯權力進一步下放,由二元君主制進一步向

立憲君主制

轉變,南義大利的高度自治地位得到保證;

1859

元老院改革

,全面改用任期制,資產階級與市民階級的席位大幅擴張,保民官成為事實上的帝國行政中樞,亦稱為帝國總理;

1860 與俄羅斯帝國在克里米亞的邊境摩擦,約維安二世親赴歐陸斡旋,迫使俄羅斯讓步;

1863 喬治亞與亞美尼亞獲得自治權。

約維安三世

1864 登基

1866 東方公司資金鍊斷裂引發帝國的整體經濟動盪;

1867 色雷斯與希臘工人第二次大罷工,《社會福利法》修訂;

1868-72 那不勒斯與西西里再次爆發起義,撒丁-皮埃蒙特王國會同起義軍擊敗接連擊敗南意邦聯軍與東帝國駐軍,迫使帝國允許南意各邦自治議會舉行公投;

1872 根據南意各邦公投結果,南義大利獨立並歸入統一的義大利王國,西西里獨立建立共和國,

帝國喪失南義大利故地

,僅保留阿普利亞一個行省;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