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項西、Daisy

編輯 | 日堯九日

出品 | 支付百科

伴隨著移動支付的崛起,刷卡與掃碼逐漸並存於線下,第三方支付市場也隨之呈現高度碎片化:支付渠道碎片化、支付平臺碎片化、支付場景碎片化和支付資料碎片化。在使用者對支付需求多樣化的情況下,促使商戶必須獲取多元交易收款能力,此時聚合支付就應運而生。一方面,移動支付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另一方面,聚合支付的滲透率也在不斷提高,兩方面因素疊加驅動聚合支付市場規模加速發展。

目前中國聚合支付行業市場主要分為三個領域的玩家,

一部分是最早開始從事外包服務的聚合支付服務商,也被稱為“第四方”

,包括收錢吧、掃唄、超盟金服、付唄、錢方好近、窩窩、哆啦寶、樂惠等。

二是持牌支付機構

,包括銀聯商務、通聯等傳統收單機構也加入了聚合支付市場的收割,

第三陣營是以銀行機構為主

,最早面對支付寶微信遲疑的銀行也不得不跟上市場選擇的腳步,成為雙寡頭的服務平臺,此先銀行以通道服務為主,與第四方涇渭分明,但近幾年隨著商戶開拓門檻的降低,銀行已經逐漸自己滲透到第四方市場中,三方陣營重疊化越來越明顯。

而面臨牌照邊界和通道依賴,第四方里的中小聚合支付服務商,漸漸的淪為了銀行機構的“打工者”

,這究竟是怎麼演變的呢。

聚合支付青春期遭遇紅線

第一個因素是行業紅線很快降臨,聚合支付在2016年下半年躍然興起,幾乎一時間聚合支付成為了年度流行詞,許多外包服務機構因無牌確認身份認同,聚合支付、第四方成為了新title。參與的玩家之多、話題之密,儼然支付行業的“第二春”,同時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融資的機構比比皆是。但剛過完年,監管就丟出了一個包括20家附錄的聚合支付名單的監管檔案,這份2017年央行釋出的《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於開展違規“聚合支付”服務清理整治工作》,

明確了聚合支付行業的“四條紅線”。這就意味著聚合支付服務商不可以參與商戶資金結算,為了避免二清風險,他們僅僅是第三方支付代理商的角色。

聚焦:中小聚合支付服務商的“零費率事件”引發的生存之痛!

後續,央行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工作的通知》及《關於規範支付創新業務的通知》,強調收單業務廣告內容不得使用或變相使用“零扣率”、“低扣率”、“費率自由定義”、“商戶滾動切換”、“一機多商戶”、“即時到賬”、“刷單”、“套現”等涉嫌不正當競爭,誤導消費者或違法違規行為的文字。

而在近期,引發聚合支付服務商目光的是,微信釋出了《關於抵制“零費率”、維護服務商市場健康發展的倡議書》,

明確表示將嚴肅處理部分服務商透過“零費率”、“低費率”的方式拓展商戶、排擠同業競爭的行為,並鼓勵廣大服務商舉報該違規行為。

事實上,聚合支付行業門檻很低,在大規模競爭者湧入之後,惡性價格戰之下費率被壓得很低,甚至以“零費率”為主打的聚合支付方比比皆是。但是,“零費率”的代價是,需要用其他業務收入來補貼支付手續費,比如佈局營銷或金融。而如今,監管機構嚴令禁止採用“零費率”等吸引商戶的手段,這對銀行機構和第三方機構的聚合支付玩家來說無傷大雅,但是對中小聚合支付方來說等於是讓其自斷臂膀。

本來中小聚合支付服務商就依附於第三方支付或銀行,為其提供商戶資源的同時,只能分得部分分潤,剩下微薄的收入僅夠維持正常運營。現在將“零費率”這一核心競爭力去除,中小聚合支付服務商作為收單代理似乎沒有任何優勢。

#FormatImgID_3##FormatImgID_4#

量大陣營“收割”聚合支付的小蛋糕

支付百科主編劉科說過中國產業的一個現狀:走別人踏出來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第二個因素有個關鍵點,民生銀行廈門清算中心的關張,讓眾多第三方第四方機構“一鬨而散”,一時間各種尋找支付通道的需求資訊充斥在行業群裡。

原本不在乎這個“薄利領域”的商業銀行面對蜂擁而至跪求通道的中小聚合機構,嗅到了興趣,並逐步開始大刀闊斧地“通道先行”收編市場上的小蛋糕,被又割了一層利潤的中小聚合支付服務商成為了最實在的打工者。某家中小聚合支付機構員工張三表示,

在中小聚合支付服務商受到政策要求保持到0.38%的同時,商業銀行卻依舊可以憑藉“零費率”爭取使用者。他們認為這樣不對稱的競爭環境令中小聚合支付方雪上加霜

,還有人表示,這頗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意味。

聚焦:中小聚合支付服務商的“零費率事件”引發的生存之痛!

圖:各大銀行在聚合支付領域的佈局

面對“降維壓迫”中小聚合支付有苦難言,商戶流量是盈利的關鍵所在,

中小聚合支付一方面要面對同群體的競爭,另一方面還被銀行的通道低費率優勢“吸走”商戶。

而且,由於銀行的主要營收更多的是“吸儲”,只要商戶在其銀行開戶存放資金即可,對於支付的收益並非其重點,生存環境限定了這個領域的發展只在“精”不在“多”。

聚合支付頭部機構的態度

儘管中小聚合支付服務商叫苦連天,但是大型的頭部聚合支付服務商對“零費率”卻有不同的看法,而且相對來說持支援態度。

由於他們上車早,已經趁邊界空白早早跑馬圈地,現在又憑藉策略方案挖掘市場。例如,掃唄聯合創始人蔣文龍表示,“掃唄已經開始產品升級,將原先的支付碼升級為商家碼,注重於掃碼點餐、會員、儲值等營銷方案”。之所以掃唄可以深耕酒店、批發市場、零售等場景,不斷最佳化自身服務,是因為掃唄從2011年開始就步入聚合支付行業,一直以來積澱很深,費率從0。3%上漲到0。38%對其影響很小。蔣文龍認為,監管“零費率”可以推動市場健康有序執行,避免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蔣文龍還介紹了掃唄的增值模式,透過分期貸款、電子發票、智慧經營卡券等方式,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而不是透過“零費率”捕獲商戶。

收錢吧市場總監童欣與蔣文龍觀點一致,他認為

“零費率”的補貼催生了灰色利益鏈

,例如廣告、公眾號、博彩,這並不值得提倡。

對於銀行“零費率”的不公平競爭,很多人也同樣認為不會長久,

銀行在短期內可以透過此種方式獲得商戶,但是長期補貼不起。

而且銀行剛進入聚合支付領域不久,在產品功能性和穩定性方面還不能與資深聚合支付服務商相抗衡,70%至80%的老商戶並不會因此流失。

唯一可能造成的困擾就是,銀行“零費率”措施可能讓商戶感知能力出現偏差,誤以為免費費率是一件理所應當之事。

另外,在三四線城市,大部分聚合支付服務商品牌並沒有太大知名度,因此當地商戶更傾向於選擇銀行作為聚合支付服務商,但是這點波瀾並掀不起什麼風浪,不影響整個大局,大型聚合支付服務商依然是市場的主導者。

聚焦:中小聚合支付服務商的“零費率事件”引發的生存之痛!

其實支付百科發現,中小聚合支付服務商相對頭部大型聚合支付機構普遍入場較晚,已經錯過了市場最佳的入場時機,一二線城市商戶已經差不多被瓜分殆盡,此時想要透過補貼的“零費率”策略開拓商戶已經差強人意了,甚至擾亂現有市場,況且連這條路也斷了。有關從業者質疑,“當年銀行抗議第三方支付‘零費率’,現在第三方不再‘零費率’,但是銀行卻‘零費率’大行其道!這是個什麼情況?”。雖然,根據市場行情,中小聚合支付服務商應該在特定區域內發展商戶,或者在特定細分領域內維繫商戶,但是前提是他們要先存活下去。銀行機構“零費率”對於頭部聚合支付機構來說,影響不大,但是對於中小聚合支付機構而言,則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幾點建議:要有核心競爭力!

一是,提供豐富的精細化場景化服務

,例如智慧POS、掃碼槍、無感支付、刷臉支付,不斷將垂直化場景做得專業。聚焦於某一個具體場景,定位於商戶優質體驗,打磨升級自身產品。

二是,區域化專營,依靠本土資源優勢,行成商戶粘性。

三是,與頭部聚合支付機構抱團

,大型聚合支付依然會存在市場未染指的盲區,需要當地合作伙伴打理業務,同時也比較開放。甚至與中小聚合支付機構建立聯合運營中心。

中小聚合支付服務商該如何走,目前我們無法替他們把脈,但整體來看,“冷靜下來”的聚合支付已經不在是那個熱火朝天、玩家擠破頭湧入的領域,大浪淘沙,不進則退,

聚合支付未來勢必是一場“勇敢者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