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維碼支付的解讀

二維碼技術:不管是銀行卡支付還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虛擬賬戶支付,都屬於賬戶支付,本質上都是向自己的賬戶傳送指令,將資金從本賬戶轉移至對方賬戶(但傳送路徑不一)。但傳送指令的技術手段(互動手段)日新月異,從傳統的磁條卡、IC卡到新近的NFC、二維碼、聲納、藍芽、生物識別等。所以,二維碼技術本身是一種互動技術,理論上可以用在各種賬戶支付上。

第三方支付的行為模式:一是網路支付模式,分為閘道器模式和平臺模式,閘道器模式是購買者和銷售者之間的支付通道,起著資訊傳遞的作用,比如從我的銀行卡到你的銀行卡;平臺模式是買賣雙方交易結算或者是安全交易的信用擔保的中介,比如微信二維碼收款。二是預付卡發行模式,包括單用途卡和多用途卡,單用途卡具有明顯的封閉性,並沒有在買賣關係之外形成新的法律關係;多用途卡則是引入了髮卡機構作為第三方支付結算機構。三是銀行卡收單模式,表現為特約商戶提供資金結算服務,若發生風險事件,收單機構應採取延遲資金結算、暫停銀行卡交易或收回受理終端等措施,並承擔因未採取措施導致的責任。四是二維碼支付模式,表現為線上支付和線下支付,二維碼在線上支付中取代了支付連結的功能,而線下支付是網路支付和銀行卡收單結合的混合模式。

二維碼支付按掃描順序分為兩種:正掃模式跟反掃模式。

反掃模式:所謂的反掃模式,就是商家用掃碼裝置掃描使用者的二維碼,獲取資訊然後完成支付,現在一些商家還是用這樣的支付方式。最初的二維碼支付起源於銀行,那時候銀行採用的就是反掃模式。最初的反掃模式,並沒有脫離先下支付的影子,但是現在銀行也推出正掃模式的二維碼支付了,比如工商銀行。

正掃模式:支付公司的二維碼支付,像“財付通”、“支付寶”等,是正掃模式,即使用者掃描商家二維碼完成支付,走的是第三方網際網路支付通道,實現了線上線下的o2o閉環。最初2014年時候,像“支付寶“跟”財付通“正掃模式被央行叫停,今年二維碼支付正掃模式被央行透過放行。

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二維碼支付跟銀行或銀聯商務收單行的二維碼支付有什麼區別呢?銀行跟銀聯商務收單行的清算,後臺仍交由銀聯完成,銀聯獲得全部交易資訊,央行則實現對賬戶資金的依法監控,但是如果銀行結算的是自己家的銀行卡,則跳過銀聯的監管。而支付公司的賬戶支付,則繞過銀聯的跨行清算體系,銀行無法獲取使用者交易資訊。如果遇到二清二維碼支付,會存在很大的風險。

事實上,最初的銀聯二維碼支付反掃模式,並未打破原有線下刷卡支付“髮卡銀行:收單機構:銀聯=7:2:1”的費率分成機制(9。6號新費率改革後按新費率標準分配),而財付通、支付寶的二維碼支付模式則以線上支付為基礎,髮卡銀行介面費用較低甚至免費,線上支付更是拋開了線下收單機構的角色。

而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二維碼支付,結算費率普遍在0。19%-0。3%(支付公司放出來的費率,多餘部分為代理商利潤),這就是為什麼市面上會出現很多低費率的二維碼支付了。比如有0。38%費率及時到帳的,還有0。19%費率及時到帳的,這些相信不少人都碰到或者聽過把。二維碼支付目前群魔亂舞,包括有支付牌照的第三方公司,各地城商行,商業銀行,還有很多家無牌照的二清公司。但凡搞支付行業的,只要有條件都推出了這個二維碼支付,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推出。

但是,注意了,9月6號費改後除了公益類0費率的(比如公立醫院等),以及兩年緩衝期的民生優惠類(真實超市加油站這些),其他所有行業統一到了0。6%的費率。然而,二維碼支付這麼低的費率衝擊支付市場,首先不答應的就是銀聯,剛調整了費率就整出這一出。再不答應的是央行,央行一直希望規範線上線下支付結算通道,線上走籌備中的網聯,線下走銀聯,否則支付市場的監管就是空談。接下來不答應的是各大銀行(雖然說上面各銀行多少都有參與了這個二維碼),費改之後髮卡行是能得到0。45%的手續費的,以國內支付市場之前的情況來看,費改後髮卡行的手續費收益是將大幅上升的,大方向銀行肯定是支援費改後穩定市場提升收益!再然後就是對持卡人,如果刷二維碼支付的話100%降低綜合評分,偶爾走走二維碼支付,消費點小額對豐富卡的消費,還是有好處的。二維碼支付幾乎都是沒有積分的,而且銀行賺的也相當少,僅有的幾個結算通道走網上支付的話,且剛好刷的卡也是支援網付有積分的話,你這次刷卡才有積分。比如招商銀行走的支付寶通道,是有積分的。平時儲蓄卡無所謂,信用卡最好是追求刷卡有積分,有積分意味的銀行有錢賺,銀行有錢賺才會喜歡。對套現的那就更不要說了,銀行賺不到錢,很容易封卡降額。

而第三方支付企業看中的,也是背後龐大的業務拓展空間。如透過二維碼支付,連結更多資料,給商家提供客戶群維護、會員管理等增值業務,掃碼支付背後的業務爭奪顯然才是未來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