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觀閱。

從功能醫學的角度來看,人體之所以會生病,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反常症狀,其原因並不僅僅是外來的細菌病毒和汙染,更主要的原因是機體功能出現了問題,效率下降,錯誤率提高等等,用一個詞來準確形容,叫做 —— “失衡”。

​​腸道修復的“5R原則”

總體來看,可以歸納為以下七個生理功能失衡:

1。 消化系統和腸道菌群的失衡

2。 免疫系統與炎症的失衡

3。 解毒系統和生物轉化的失衡

4。 內分泌系統和激素的失衡

5。 氧化還原失衡

6。 血液迴圈系統失衡

7。 宏觀和微觀的結構性失衡

​​腸道修復的“5R原則”

這些功能的失衡,往往是人體罹患病症的先兆,而想要修復這些失衡,把這些失衡的系統重新撥回正軌,就要用到功能醫學的“5R原則”。

“5R原則”又叫“5R方案”,是國際通用的功能醫學干預方法,目前主要應用於治療腸道損害,可以推廣到大部分功能性疾病。下面我們就以腸道為例,來具體介紹一下“5R原則”。

首先,從宏觀的層面來看一下我們的腸道。

人一生要吃60-70噸食物,這其中的每一斤每一兩都要經過腸道處理,90%的消化在腸道進行,而吸收這個環節,100%靠腸道。另外,除了有益的食物,99%的毒素,84%的病毒也是經腸道進入人體。

人體80%以上的代謝廢物,也是經腸道排出。一生中,人大約要排出4噸大便,其中20%~35%的重量,是腸道細菌和細菌屍體。

​​腸道修復的“5R原則”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腸道菌群的總數高達100萬億,是人體細胞總數的10倍,菌群種類超過1000種,其中的30~40種大菌種佔總數的99%,其他的1000種小菌種佔剩餘的1%。各個菌種以人體為宿主,形成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的共生關係。

腸道不僅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同時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屏障,70~80%的免疫細胞(包括巨噬細胞,T細胞,B細胞)值守在腸道,95%以上的感染性疾病與腸道有關。

如此重要的器官,一旦出現了問題,隨之而來的就是免疫系統的紊亂。那麼,功能醫學是如何將“5R原則”應用於腸道,使之重新煥發活力,重回健康的。

第一步:移除(Remove)

腸道粘膜的刺激源,找到它並移除它,這是腸道修復的第一步。這些刺激源主要來源於一些食物,當我們移除某些食物的時候,就讓一些病原菌斷了食物,這樣破壞腸道平衡的菌就會減少,從而減少有害菌對我們造成的不良影響。除了不適當的食物,還包括藥物,情緒壓力等。

第二步:補充(Replace)

補充腸道中缺乏的物質,包括消化酶、鹽酸(胃酸的主要成分)和其他幫助消化的營養素。

第三步:再接種(Reinoculat)

引入益生菌,和它們的食物 —— 益生元,當益生元充足的時候,益生菌會產生短鏈脂肪酸,這是修復腸粘膜的重要能量物質。腸道內菌群平衡是腸道通透性修復的關鍵。

第四步:修復(Repair)

指提供各種營養補充以支援胃腸黏膜的修復、癒合和再生。包括谷氨醯胺,維生素A,維生素D等,這些都是修復腸粘膜關鍵的營養成分。

第五步:重建平衡(Rebalance)

在康復過程中,為患者提供支援,改變心態、飲食結構,幫患者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