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關羽搶了孫權米?知乎使用者2020-02-26 16:13:27

謝邀。

需要前置一個問題,

關羽有沒有擅取湘關米

魏使于禁救樊,

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

權聞之,遂行

,先遣蒙在前。

“託”同“託”,

關羽假託糧乏之名實際上即是關羽沒有糧乏。既然人家關羽又不缺糧,為啥要擅取湘關米

要知道關羽鎮守荊州荊州將近十年,多了三萬張嘴糧食便會見底是什麼概念?是沒有這三萬俘虜,關羽軍也快餓死了的概念。

顧名思義,湘關必在湘水附近,根據走馬樓吳簡的內容看,吳人糧倉多設於水道附近,以便運輸。湘關米能夠擅取,必然在雙方邊界,不會是關羽的荊州軍長驅直入吳人腹地取糧。根據吳簡所載,吳人糧食存放和週轉主要在倉,而不是關。吳人在邊界關隘能存放多少糧食?又為啥要長期在邊關存放大量糧食?

湘關根本不具備大規模存放糧食的必要條件,取湘關米的意義何在?

況且在此事前,關羽已敗退於漢水南岸,圍困襄陽,不缺米糧,派人跑去長沙邊界搶些許米糧這操作完全沒邏輯可言。前移時間點,曹軍把孫權討羽自效的書信射到關羽營中,關羽真惦記孫權也該是加強後方的戒備,怎會去擅取湘關米?

另一方面,擅取湘關米的時間點是孫權成功迷惑關羽,並乞得曹操除合肥守,無後顧之憂這萬事俱備時。如此巧合加上陳壽點明的“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自是孫權方編纂的一個用來發兵的藉口。

畢竟即便卑膝降曹,也不能高喊為了曹公,需要一個最低限度能拿到檯面上的說法不是?

綜上所述,關羽擅取湘關米只是應運而生的說法而已,並不存在事實。

為什麼關羽搶了孫權米?jamesme2020-02-26 17:18:28

發現很多人討論關羽到底有沒有搶米,我覺得完全沒必要吧,這只是個出兵的藉口,說的好像關羽沒搶米就不出兵的樣子……

為什麼關羽搶了孫權米?「已登出」2020-02-26 18:03:56

為什麼關羽搶了孫權米?

「擅取湘關米」一事出自《三國志·吳書九》。

吳書九是一篇很奇妙的記載,其中有的內容與蜀書相沖,有的內容與自家的吳書相沖,而「取米」一事則同時與蜀書、吳書相沖,甚是牛掰。

「取米」一事,發生在孫權二度襲取荊州,這就不得不提起他一度襲取荊州的事:

建安十九年,孫權聞劉備已據益州,故命人索討荊州,不遂,於是命令呂蒙奪取荊南三郡。劉備只得與孫權媾和,將「長沙」、「桂陽」、「江夏」三郡還給孫權,自己留有「零陵」、「武陵」、「南郡」。

這件事在《先主傳》中,是這樣描述的:

先主傳: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

江夏、長沙、桂陽

東屬;

南郡、零陵、武陵

西屬,引軍還江州。

在《吳主傳》中,是這樣描述的:

吳主傳:未戰,會曹公入漢中,備懼失益州,使使求和。權令諸葛瑾報,更尋盟好,遂分荊州

長沙、江夏、桂陽

以東屬權,

南郡、零陵、武陵

以西屬備。

這兩段記載是十分吻合的。

但到了《呂蒙傳》和《魯肅傳》中,又出現了另一種說法:

呂蒙傳:劉備請盟,權乃歸普等,

割湘水

,以零陵還之。

魯肅傳:備遂

割湘水為界

,於是罷軍。

為什麼關羽搶了孫權米?

這就很有意思了。

按照《先主傳》和《吳主傳》的說法,劉備是把「長沙」、「江夏」和「桂陽」三個郡整的劃給了孫權,自己據有「南郡」、「零陵」和「武陵」;

而《魯肅傳》和《呂蒙傳》的說法,則是劉備以湘水為界,湘水以東歸孫權,以西自己保有。

但是這就不免產生了分歧,因為如果按照後者的說法:

以湘水為界,那麼湘水會將所流經的「長沙」郡和「零陵」郡各自一分為二。

也即是說湘水之盟以後:

劉備仍然會擁有「長沙」郡內的大部分割槽域;而孫權同樣則會擁有「零陵」郡內的大部分割槽域。

這樣龐大的兩塊區域,是沒有理由為人忽視的,但在《先主傳》和《吳主傳》中隻字未提。

且「湘水」流至巴丘一帶就結束了,也就是說,如果以湘水為界,那麼「江夏」郡是沒有被劃給孫權的。

水經注:湘水

至巴丘入江

,山在右岸,有巴陵故城,是也。

為什麼關羽搶了孫權米?

圖一,綠線為《先主傳》和《吳主傳》的分界,紅線為《呂蒙傳》和《魯肅傳》分界。圈黑處為湘關所在地。

為什麼關羽搶了孫權米?

現在切入正題,來說說「湘關」這個地點。

據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描繪:

湘關地處泉陵北部,位處瀟、湘二水交匯處;

又據盧弼《三國志集解》附註:

吳蜀分荊州以湘水為界,置關水上以通商旅謂之湘關,又卷八十一,湘關口在永州府北十里,瀟湘二水合流處也。

兩相映證,也就證明,「湘關」當在圖一中圈黑的位置無誤。

為什麼關羽搶了孫權米?

圖二,湘關所處位置

也即是說,只有當《呂蒙傳》&《魯肅傳》中“割湘水為界”說法成立時,“擅取湘關米”一事才有可能發生。否則湘關是處在關羽的控制之下的。

然而這一說法卻存在諸多破綻:

——

零陵的郡治「泉陵」在湘水以東,如果以湘水為界,那就連郡治也劃給別人了,意味著劉備需要重新選定一個新的郡治來進行管理,但實際上,零陵的郡治一直是「泉陵」,未曾變更。

——

長沙的郡治「臨湘」同樣在湘水以東,如果以湘水為界,那郡治同樣也就劃給別人了,失去了兩個郡治,劉備卻仍然沒有重擇新址,未免不合道理。

——

據《呂蒙傳》記載,湘水之盟簽訂以後,孫權曾將「零陵」還給劉備:

呂蒙傳:劉備請盟,權乃歸普等,割湘水,

以零陵還之

但這段文字其實經不起推敲。這就要說到當時的零陵太守郝普:

吳主傳: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郝普未下。會備到公安,使關羽將三萬兵至益陽,權乃召蒙等使還助肅。蒙使人誘普,普降,盡得三郡將守。

呂蒙傳:蒙移書二郡,望風歸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

對於郝普的記載,二傳非常一致,都是說呂蒙軍到「泉陵」以後,因為太守郝普的抵抗而裹足不前。

也就是說,呂蒙也就是從「桂陽」西向,一直打到了「泉陵」附近而已,再沒有任何進展,所佔僅此而已。

而這一塊地方,適處湘水以東,依照湘水之盟的約定,應該是劃給了孫權,又談何孫權“以零陵還”劉備的道理?

——

據《黃蓋傳》記載,黃蓋曾有「討伐益陽山賊」一事:

黃蓋傳:後

長沙益陽縣為山賊所攻

蓋又平討

。加偏將軍,病卒於官。

益陽縣此前一直處於劉備手中,215年關羽提兵入益陽同樣證實了這一點。

吳主傳:使魯肅以萬人屯巴丘以御關羽。權住陸口,為諸軍節度。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郝普未下。會備到公安,使關羽將三萬兵至

益陽

黃蓋既身為吳將,討伐山賊,那麼「益陽」縣其時理應處於孫權轄下才對。又因黃蓋卒於215年,

如果該年裡「益陽」沒有被劃給孫權,那麼這件事情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而據《呂蒙傳》&《魯肅傳》載,湘水以西包括「益陽」縣在內的地區應該是歸劉備了的,與《黃蓋傳》的記載矛盾可以說非常明顯了。

——

關羽彼時務於北進,江陵兵力薄弱,又怎會輕開邊釁,使自己後方不穩?

——

「湘關」位處孫劉交界,如此邊緣地帶,是不會大量囤積糧草的。且「湘關」地處零陵,不僅距離關羽當時所在的襄樊前線遠,甚至離麋芳所處的糧草中轉地南郡都很遠,如果關羽真要取糧應急,似乎更應該取湘水上游的糧草。

為什麼關羽搶了孫權米?

綜上所述,顯然《呂蒙傳》與《魯肅傳》中,有關“湘水之盟”的記載是不可信的。

只有依據《先主傳》&《吳主傳》中關於此次衝突爭議的結果來推算,「零陵郡治的不變」、「長沙郡治的不變」、「孫權歸還零陵」、黃蓋「討伐益陽山賊」一系列事件才有可能發生。

既然“湘水之盟”不存在,那麼「湘關」自然是處於關羽的控制之下的,關羽在自己轄地內取糧米,又礙著孫十萬什麼事兒呢?

吳書九的記載,純屬專美江東之詞,是強行更改孫劉盟約內容而出現的謬誤(因為編者更改了劃界內容,也就自然弄錯了湘關的歸屬)。

且彼時孫權對荊州志在必得,縱然不編撰這麼「湘關」這麼個藉口,也不會放棄偷襲荊州的計劃。只不過偷襲完盟友以後還不忘給人安諸種種罪名,與“莫須有”實在沒多少區別。

此類行徑不勝列舉,例如同樣出自吳書九的「劉備披髮入山」事件:

莊曉曼:劉備「披髮入山」考辨——再談《魯肅傳》的真偽性

為什麼關羽搶了孫權米?19120823212020-02-26 20:42:25

因為孫權需要關羽搶米

為什麼關羽搶了孫權米?父慈子孝孫仲謀2020-07-27 23:41:00

孫權和關羽頭對頭,臉對臉對質,孫權開口問道:雲長兄,你到底搶沒搶我的米?

關羽沉默

孫權:你不說話我就當你默認了啊……

關羽繼續沉默

於是史書記載,關羽搶了孫權的米,關羽對此罪行供認不諱……

人家才不會記載,孫權是站在地上的,而關羽是放在桌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