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一些各地的葬禮風俗? Angle 9級 2010-01-29 回答

很高興為你答題問問:

我是溫州的,我們家這邊的葬禮風俗可牛了

葬禮都是大家親戚,朋友都要來,最後一天的,要繞村送別

哦,還有敲鑼打鼓的,吹喇叭的

大家都很嚴肅

謝謝採納!

想知道一些各地的葬禮風俗? .o︶哫跡┌ 3級 2010-01-29 回答

我是福建的,那我就簡介一下福建的葬禮吧。。。辦喪事,首先,舊時有句民諺叫做“七七做,八八燒”,就是說人死了要“做七”,每七天叫一七,七七四十九天,每一七都要請道士做道場,或是請和尚尼姑唸經,要設靈前桌,每日早晚要唱湯、唱飯、點塔香。七七四十九天,並非是足足四十九天,中間“孝男”要拔掉一天,六七是“孝女”日也要拔掉一天,如果是未上壽的“少年亡”(男不到五十歲,女不到四十歲)的就不是七天一七,只有六天了。這其間有燒紙屋、燒金銀箱等等。七七之後有“燒六旬”(即六十日)要禮祭,燒紙鴨?福?一百日也要燒祭,一百日之後就要等到“週年”(即一年足)到“三年”(即足二年)就要除服,這就是民間所說的“兩年足三年促”除服就是孝服已滿可以換吉服,照常生活,不要為孝服所拘束了。

早年在喪事中有許多陳規陋俗:做官的要告“丁憂”回鄉守孝,孝服滿後再陳請復職。“三年”守孝中不能參加宴會應酬,夫婦不能同房,家屬不能生孩子,否則經人告發就要辦罪。民間雖沒有這許多限制,但在守孝中是不能婚娶的,週年之內也不喜歡參加喜慶。如遇必須婚娶的,可在百日之內操辦,叫做“借孝”。官家也有借孝之例,如當年曾國藩守孝掛帥,就是由咸豐皇帝下旨借孝的。 實際上在“三年”守孝之中,有逐漸淡化親屬思念的含意,由七七到六旬,由六旬到百日,由百日到週年,由週年到三年,逐漸拉長,也就逐漸淡忘。最後只有每年的“忌辰”(逝世紀念日了)。

其次,男子在父母亡過之後,就要服喪。古時謂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在服喪中是十分狼狽相的,所以福州有句諷人其貌不揚的人叫“真像孤哀子”,就是這個意思。

上壽的人死亡,有發素帖(即訃告)及企“屏風”的規矩,在素帖及屏風上自稱為“不孝男”,在訃告的尾段是這樣寫的:“不孝男某某等待奉在側親視含殮即日遵禮成服。”所謂成服就是開始戴孝。戴孝一般都是首七開始,這日叫做“上孝”。在上孝之前,男人要去理髮,刮鬍須,否則要等到七七四十九日終七時才能理髮,孝男穿麻衣帶麻帽穿草鞋,腰扎草繩,麻帽上掛兩個棉球。據民間傳說,這兩個棉球的作用是:孝男在服喪期中要把兩邊耳朵塞起來,任人譏、任人罵、任人說什麼壞話都裝做聽不見。是否如此也無人考究。父死掛左邊,母死掛右邊,父母俱死掛兩個,這是按民間習俗男左女右來掛的。出葬時孝男要手執“孝兒杖”,杖長三尺,糊以白紙絮。孝兒杖,父死用木槓,母死用竹竿。這就是所謂“柴娘罷(父親)、竹娘奶(母親)”。

想知道一些各地的葬禮風俗? 如果傷感比快樂更真 3級 2010-01-29 回答

有的只是走個過程 其實沒什麼 邀請賓客前來哀悼 再者請那些樂隊前來跳神什麼的 願死者一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