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不止一次說過,健康的本質是陰陽平衡,平衡非常重要,不光體內,體外同樣如此,比如正邪相爭,通常誰也奈何不了誰,自然界的風寒暑溼燥等,咱們沒辦法去消滅,對方也不能隨意侵襲咱們,二者共存,這也算是一種平衡。

但如果因某種原因導致體質下降,正氣不足,抵抗力變弱,平衡被打破了,這些外邪就趁虛而入,人就容易生病了。

正邪之間的平衡為何被打破呢?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身心失衡,這也是咱們今天重點講的,人體是個整體,身心失衡必然導致整個防禦系統變弱,給體內或體外的病邪以侵犯的機會,反之,身心維持平衡,則陰陽和合,正氣充沛,就不容易生病了。

身心,即身體和心,身心一體,哪一個失衡都會影響另一個,身體各種不適會導致情緒低迷發愁,同樣,心態失衡不順,必然導致臟腑氣血沒法正常執行,或堵或虛,此類案例極多。

健康的身心一定是長期保持平衡的,何為平衡?

心平衡:

心態情緒,多數時候保持穩定,不走極端,就像鐘擺一樣,有時受外力,擺動幅度大些,但很快自己會調整到原來的節奏。

七情六慾,是個人都有,很正常,誰都有生氣發火的時候,也有開心之時,有憂愁思慮的時候,也有害怕驚恐之時,人之常情,不過度苛求隱忍當聖人,但也絕不被某種情緒牽著鼻子走,深陷其中走不出來。

至於慾望,容易出現兩個極端,有的人信奉某些觀點,徹底斷絕某些情感,以致過度壓抑,還有一種情況,缺乏敬畏之心,過度滿足慾望,這兩種做法都會導致身心失衡。

類似於美味點心,你想吃,因某些原因強制忍者,食慾沒有得到滿足而心有不甘,或者很容易就吃到了,沒有節制意識,暴飲暴食,傷及脾胃。美好的東西可以體驗下,但有所節制,不禁不縱,此點常在票圈提醒大家。

身體平衡(陰陽):

生理上無過寒過熱之症,臟腑氣血不會明顯亢奮,也不會明顯虛弱,睡眠/食慾飯量正常,大小便通暢,環境適應性強,不容易出現過敏。

身體不平衡,就會演變為各類體質失衡,比如陰虛體質,陽虛體質,過敏體質,溼熱體質,血虛體質,氣虛體質……

現代的生存環境更加複雜,做到身心平衡不容易,但也不是沒辦法,今天咱們提供一種思路,尤其已經身心失衡的朋友,不妨參考下。

此種方法稱之為“狀態切換法”,

身心是否平衡,不僅受內在(心/意識/性格)的影響,也會受行為影響,每種行為對應一種狀態,不同的行為(狀態)交替進行,有助於維持身心平衡。

狀態切換,

本質是避免單一狀態(行為)長久持續,換句話說,就是多交替幹不同的事情,避免沒完沒了的幹一件事,讓日子多姿多彩些,內容豐富些。

人是有情感的動物,存在多方面感知需求,長期處於單一枯燥的狀態,其他的需求會被忽略而缺失,整體而言是失衡的,更何況持續保持一種狀態,身心會疲憊,久則氣血經絡臟腑執行都要受影響。

平常不管是學習工作加班,還是玩耍,再或者久宅,抑或其他的……連續性去幹,長久沉迷,都會逐步導致身心失衡。從自身或周圍對照下,此類案例極多。

這個思路,其實是督促大家先改變行為,來帶動身心改變,不再被個人“直覺喜惡”所綁架。

比如喜歡久宅躺著,放假就不出門,現在要改變,強制性出門,哪怕亂逛也行;

再有熱愛打遊戲,現在要改變,打一會就停下來,乾點不同的事情;

吃飯也是,有的很挑食,光吃愛吃的,不喜歡的一點都不碰,容易營養失衡,前天還在朋友圈說,從是否有利於健康出發,而非自己喜惡;

學習,有的一天到晚埋頭苦幹,爭分奪秒,成績未必好,人家有的學習翫耍兩不誤,成績未必差。

交替乾點不同的事,能滿足身心多方面需求,如果由著性子光滿足一個,忽略其他需求,身心必然失衡。

下面就如何實現,提幾個小建議,希望有所幫助。

一是審視自己。

有無偏執於某種特定行為或狀態,有無忽略其他方面?

這個情況太多,每個人不同,也沒法一一列舉,上述有提到一些,比如久宅,工作狂,久坐久躺……。諸如此類,可對照自己總結。有的已有症狀出現,有的沒感覺,客觀講,這些做法長期來看,都容易引發身心失衡,不利於健康。

二強制性改變。

有時候,不強制不行,依著自己的性子,怎麼舒服怎麼來,那估計永遠也不會有改的時候,所以只能自我強制改變,這需要一點理性和自律。

尤其已經身心失衡,各種症狀不斷的朋友,說明之前的做法很不妥,是必須要改變的,要抓緊採取行動,任何其他負面情緒如哀聲嘆氣、自責悔恨、怨天尤人、逃避拖延、自暴自棄等都是沒用的。

有的老覺得“心”還沒準備好,養心修心還沒做到位,也可先放一放,先動起來,先改變行為,這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行為改變帶動身心改善。

三具體做法。

按照上面的思路,行動目的是為了避免長期處於單一狀態,就是要引入新的專案或內容,分散下時間,避免所有時間都集中到一件或少數幾件事上去,讓每天過的充實新鮮多樣化,跳出原來的單調枯燥重複節奏。

舉個例子,一到週末,你就愛宅著,這是典型的單一狀態,很容易誘發密集縱慾,持續玩手機耗血傷眼,滋生鬱氣,熬夜晚起錯過早餐。。。。現在要做出改變,宅家一上午,下午出門逛逛玩玩,有社交聚餐更好,這兩種選擇,對身心影響是不同的,

後者可滿足身心多方面需求,情感交流,舒緩情緒,認識新朋友,品嚐不同美食,融入社會;前者,有家人還好,在家交流互動沒事,如果獨居,那就容易各種沉迷葛優躺,甚至連飯都不吃,無疑不利於健康。

平時諮詢案例中,許多問題的產生,其根源就是生活工作狀態過於單一,缺乏多樣化的狀態切換,以致身心疲倦,鬱氣暗生,積累到一定程度,問題就容易爆發了。

人有七情六慾,七竅各有所用,日常生活儘可能豐富多樣化,身心各方面需求才能得到滿足和均衡,臟腑氣血經絡也會平穩執行。

大家可以就每天的生活狀態劃分下,時間都分配到哪些地方了,有的比較豐富充實,有的比較枯燥,天天上下班做飯吃飯睡覺玩手機。。。。。也不能用好還是不好來評價,結合自己身心狀態來評估,是否需要改變。

如果感覺失衡了,增加一些互補的專案來平衡下,比如一直忙於工作學習,忽略家庭生活,可以分配時間來運動下,和家庭互動下諸如此類;至於如何增加,每天還是每週,靈活安排。

今天的生活環境,讓人更加容易狀態單一化,畢竟手機在手,可以做到不用出門了,由此帶來的各種問題真心不少,還是建議朋友們多參加社會生活,不過度沉迷線上,這樣身心才能保持平衡。

大家有啥問題,可以自由交流探討下,但有時做不到及時回覆,還請多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