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最稀缺的有三樣東西:獨立人格、深度思考和精力修復。而生產力工具對後面兩樣東西,尤其是深度思考的幫助可謂是非同小可。“女人永遠感覺自己的衣櫃裡缺少那麼一件衣服”,借這句話,我也想說,“我總覺著自己的生產力工具箱裡缺少那麼一件趁手的殺手級工具”。所以我一直在追求“用最佳的方式工作,用最好的技術支撐”,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一個人對資訊獲取、加工分析、深度思考、獲得洞見的能力顯得更加稀缺。這些年來我嘗試過很多工具,時間管理、日程安排、專案管理、精力管理……用過的工具不勝列舉,Evernote、marginnote、mindmanager、xmind、timepanic、taskpaper、draft……可以列出長長一串。這些工具和方法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總之撓不到那個點上,總覺著缺點什麼,直到最近我用上了obsidian,終於有種找到了銀彈的感覺。儘管我知道obsidian不可能是銀彈,但至少他在幫助我做知識體系構建和深度思考方面起到了超級倍增器的作用。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款被譽為第二大腦的軟體,已經佔據了我生活、工作、思考的大部分時間,他就像一個無時無刻不在的精靈助手,幫助我、引導我走向滴水鎏金的深度思考世界。我決定寫幾篇文章來說說obsidian,說說我是如何將工作、生活中的各種碎片資訊,重要的、不重要的,緊急、不緊急,著邊的、不著邊的思考做整體關聯,把他們有序、有機的組織起來,產生共振、形成湧現的。

obsidian憑什麼稱做第二大腦

obsidian被稱為第二大腦,既然是第二大腦,他對大腦形成了一種支撐、輔助的作用。我們知道人的大腦算力是有限的,同時處理的資訊不能太多,否則就會過載。大腦是典型的單執行緒工作,同一時刻只能有一件事交給他去分析處理和決策。大腦實時加工處理的資訊從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中提取,當人們專注於某件事時,大腦呼叫的是短時記憶,這個記憶把要處理的資訊從記憶區調入大腦進行加工和思考,處理完決策完後,立刻從記憶區丟棄、遺忘,就像計算機的記憶體和快取,只能保持一段視窗期的資訊儲存和呼叫,用過了就丟掉,過期作廢。另一個是長時記憶,這些是透過多次重複、刻意練習所形成的記憶,存在大腦的長時記憶區,等某些情況下被觸發啟用,可惜的是人的長時記憶容量很有限。我們來看一個人的一天,從醒來到睡倒,基本上大腦呼叫和處理的大都是短時記憶裡的事,這些資訊沒必要存到長時記憶裡。人們在處理短時記憶的事時,各種干擾無時不在、隨時可能中斷我們在做的事,打斷我們剛剛進入狀況的思考,而每次我們處理完另一件插隊進來的事後,在從剛才中斷的地方撿起來繼續開始,再進入狀態,這個過程其實需要挺長時間,事情之間切換的成本很高,並且由於中斷我們很難進入有價值的持續深度思考,所以即便忙的焦頭爛額,實際的有效產出卻很少。還有比這更糟糕的,人的大腦有一個先天的機制,你手上做著一件事,腦子裡會時不時飄出一些更緊急的事情,緊接著心理立刻產生焦慮的情緒,這個情緒會一直影響大腦的反應效率,導致整個人不在狀態,效率低下。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每天都在發生和經歷。但好訊息是大腦焦慮的並不是那個緊急的事情什麼時候完成,而是需要把這個事情找個地方安放,讓大腦獲得一種控制感,這樣焦慮的情緒就會得到極大的緩解。所以我們發現,大腦的這些機能導致他作為稀缺資源,核心價值集中在兩種思考上,一個是專注在某一個短時記憶上進行持續、深入的思考。另一個是沒有任何目的性,在一個放鬆寬鬆的氛圍下胡思亂想產生靈光。我們要想利用好自己的大腦,就需要藉助一個外腦來給大腦減負、減壓,讓大腦做他真正擅長的事情——思考。而把短時記憶需要反覆撿起、放下的事透過計算機記錄下來,把每次中斷前的狀態記錄下來,到下次撿起來的時候更快、更直接,不用從頭再把資訊回顧思考一遍。隨時隨地把腦子中閃現的焦慮記錄下來,安放到待辦列表中,讓大腦放下焦慮,持續關注在當下的問題思考上。所有這些輔助性的工作,obsidian都能夠處理的得心應手。

構建屬於自己的第二大腦 — Obsidian

obsidian介面

構建屬於自己的第二大腦 — Obsidian

obsidian知識雲圖

obsidian本質上是一個由樹形結構文字資訊關聯形成的網路思維結構

我一直覺著偉大的東西都是很簡潔的,obsidian就很簡潔,它就一個文字編輯工具+一個資料夾,沒有云啊、網頁端、資料庫什麼花裡胡哨的東西。所有東西都存在本地,絕對夠隱私。一個筆記本、一臺電腦、甚至一個隨身碟就能帶著滿世界跑。不用把你的知識體系和思考結晶,再或者隱私啥的放到別人的資料庫或雲上,所有資料都在自己手中,一切盡在掌握。obsidian初步上手後,你只需要做幾件事就能抓住核心:第一,有啥事有啥想法隨時隨地記下來,不用在乎措辭,關鍵是先記下來。第二,各類書籍、影片、教程、文章、論文、腦暴等有資訊含量的東西,做成ZK卡片記下來,正面寫上出處和時間,背面用自己的話寫上想要摘錄的內容,並且附上原始來源的地址。第三,以你手頭要做的事情為牽引,或者抽點時間,把每天收集到的上面兩類事,簡單加工一下,前後關聯起來,用最簡潔、清晰、準確的話寫下來,起好名字打好時間戳,做好索引,方便以後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快速找到它。第四,處理手頭的事情時,不要從零開始,從上面的寶庫裡去檢索,把之前的思維鏈拎出來繼續思考迭代,形成體系和閉環,同時保持對事情認知的開放和持續進化。obsidian的真正價值在於持續的思考和持續的積累,我們往往迷失在無窮的瑣碎之中,思考被打斷,靈感稍縱即逝,思路被切成一個個碎片,洞見也無法隨著思考的深入而產生。obsidian提供了一套工作流和工具箱,幫助大腦做他最擅長的事,幫助大腦串起散落在不同時間、不同位置的資訊、思考的碎片,形成持續的、深度的、系統內的思考,最終產生可以不斷演化的認知和洞見。

構建屬於自己的第二大腦 — Obsidian

obsidian前向關聯與後向關聯形成的知識圖譜

obsidian軟體本身是一個markdown的文字工具,像個記事本,上手很簡單,寫出來的東西所見即所得。他最大的優勢在於記錄思考、記錄內容的同時,透過前向連線和後向連線把碎片化的思想關聯起來,形成一個思考鏈,這個鏈條上的每一個節點都是自己在以往讀書、交流、學習等各種場景下積累產生的思考總結。這些思考的結晶,通過當下你要處理的問題或者場景把他們啟用串了起來。原先的知識、經驗、認知、見解都能用上,而且這些原有的思考和總結可以隨後新問題、新資訊的處理,不斷的迭代進化。你對一個事情的認知,也會隨著時間和資訊的積累生長變化,可追溯,可推敲。因此,obsidian本質上是一個基於樹狀文字結構的,全域性前後關聯的網狀思維結構,這個結構會隨著資訊獲取而增加,透過知識點、認知點之間的關聯,產生網路效應,湧現新思維、新認知、新洞見。這個過程非常令人著迷!

obsidian的快速迭代進化

obsidian軟體是免費的,他的社群非常活躍,有很多中外的生產力大神在社群中出沒,各種答疑解惑,非常給力。我遇到使用上的問題,剛提出來,開發熱黁就會很快響應,一般而言,在下一個版本中就會響應修改好,obsidian的迭代速度更是令人髮指,基本上3-5天一個新版本釋出,這個體驗和迭代響應真心讓人驚歎!好東西不能自己獨享,所以我也特別真摯的邀請你下載試用,相信我,他會給你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

obsidian官方下載地址:obsidian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