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怎麼做到一鏡到底雨慧穎4P 2021-03-09

一鏡到底(觀感)的實現主要依靠精妙的設計、反覆的排練以及團隊的嚴謹配合。並不是真正的一鏡到底,中間有幾處明顯的剪輯。技術是為劇情服務的,沒必要過分追求技術,電影中臺詞不多了,導演用一個簡單的故事表面的內心的反戰情緒,布雷克和斯科揹負著1000多人的性命,也許這個任務從上級來看只是一個命令,但是對於這個兩個士兵與同級的1000多名士兵來說這就是生命。

對比《敦刻爾克》,敦更加寫實,發展也更加自然順暢,當然這是基於更多資料和史實作出的判斷,相對二戰,一戰則是一段對於我來說非常陌生髮生在大陸最遙遠的另一端的歷史,只知道“薩拉熱窩”“凡爾登”“地壕戰”這些。一鏡到底的應用,我比看《血戰鋼鋸嶺》、《拯救大兵》更能感受主角的疲憊,彷彿遇見了古代的“馬拉松”,代入感很強烈,慘烈的戰爭中還加入了部分戰地美學,戰爭是慘烈的,而普通人只是為了守護自己珍視的美好,守護自己的家庭,就像美麗的櫻花風景。但僅僅因為一道命令,自己可能就身嵌戰壕,在那個時代,自己是渺小的。而現在的我,則有機會也有能力去守護自己的一片天地。

漆黑的戰壕,光影下的廢墟,漂滿屍體與花瓣的河流,戰士們的安魂曲,一切都詭異又美麗著,如果不是戰爭,我或許可以倚靠在白樺樹下,任清風和陽光肆意撫摸我的臉頰,可他們終究還是被留在了這裡,永遠留在了這裡,任時間如何流逝,他們都已不再變老。

長鏡頭(偽長鏡頭)的拍攝方式大大提升了影片的代入感,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在鏡頭的約束下,導演要怎樣把所有故事情節填充到這個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面來?本片則給出了一個很好的方案,導演用“載具”和“河流”模糊了空間感,用“昏迷”模糊了時間感,從而讓“兩小時呈現八小時”變得合情合理。除此之外,羅傑·迪金斯的攝影也是神一樣的存在,尤其是那場黑夜戲,簡直是把光與影玩出了花,如果這世上有地獄,那肯定就是這幅場景了。

1917怎麼做到一鏡到底戴飛羽gt 2021-03-09

電影《1917》斬獲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音響效果、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三項大獎,作為一部投資9000萬美元的戰爭歷史片,這部電影透過一鏡到底呈現給觀眾酣暢淋漓的視覺享受,帶我們重溫了1917年4月6日8個小時的“穿越火線”。

整部影片聚焦在臨危受命的兩位下士身上,他們必須穿越法國西北部荒涼恐怖的無人區和危機四伏的敵佔區,傳遞出一條關乎1600人生命的情報:取消進攻。

影片中採用的一鏡到底觀難度之大應該說是前所未有,演員和攝像需要穿越農場、戰壕、廢墟、叢林等等場景,光演員的排練時間就長達半年之久。

然而,這部電影卻並不是真的一個鏡頭跟到底,而是出現了22次剪輯,導演薩姆·門德斯利用單鏡頭的“實時拍攝”並不是單純想要讓觀眾感受不間斷的情感體驗,還有宏大的故事背景和深度的人性解析,由此感受到一天之中不同時間段的緊迫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