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年春,馬超得到了張魯的援軍後捲土重來。上一次涼州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趕走了馬超,但這次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了,原因有二。

首先涼州本地軍力並不強大,之前馬超只有一萬多人就能橫掃隴右,其中上邽不戰而降,冀縣也是龜縮不出,這充分說明當地軍事力量的薄弱。再加上楊阜在和馬超的決戰中損失也極為慘重,短時間根本無法恢復實力。

建安的尾聲(三)夏侯淵虎步關右

另一方面,當時馬超戰敗也是吃了沒有防備的虧,冀縣後院起火是他萬萬沒想到的,這次他肯定不會輕易上當了。

經過綜合考慮,姜敘等人認為必須要向朝廷求援了,求救物件自然還是最近的關中夏侯淵部。

軍情萬分緊急,但夏侯淵軍團的內部卻發生了一定的分歧,諸將都認為不該輕易發兵,而是要先向曹操請示。估計是一年前被馬超打怕了。

這個方案明顯就是不背鍋的套路,諸將這麼說當然可以,反正他們也不必承擔責任,只需求穩即可,但是夏侯淵不行。

曹操東歸後,留下夏侯淵負責雍涼地區的防務,如今雖然關中基本平定,但隴右的局勢卻異常危急,相當他於並沒有很好地完成任務。作為當地最高負責人,這樣肯定是不合格的。

夏侯淵在去年敗給馬超前是常勝將軍,現在肯定希望一雪前恥,他指出:如今魏公身在鄴城,如果前去請示,一來一回就是四千裡,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所以非得立即行動不可。

淵曰:"公在鄴,反覆四千裡,比報,敘等必敗,非攻急也。"(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第九)

其實夏侯淵也並非盲目自信報仇心切,因為按照他以往的表現來看,此人的軍事指揮能力還是很強的。

夏侯淵判斷可以一戰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去年失敗主要因為本方是勞師遠征,而馬超則是圍點打援,以逸待勞,他們可以守在穿越隴山的通道上養精蓄銳,到時候迎戰夏侯淵的疲兵,豈有不勝之理?

但這次則不同,馬超目前連祁山堡都沒有攻下,被卡在祁山道的途中,夏侯淵若發兵相救,可以輕而易舉地穿越隴山,到達上邽和冀縣。到時候即使祁山堡丟失,夏侯淵也可以據城而守,屆時攻守之勢互換,難受的就是馬超了。

如果到時祁山堡沒有丟失也無所謂,夏侯淵可以率軍南下進駐滷城。那裡雖然離祁山堡已經很近了,但馬超卻很難全力打援,因為他必須要分兵包圍祁山堡,否則就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而兵少了又打不下滷城,所以他除了退兵之外別無選擇。

另外第二個原因就是經過一年多的奮戰,關中的反抗勢力基本覆滅,夏侯淵已經徹底沒有後顧之憂了。

有了以上這兩點優勢,夏侯淵有充分的把握擊退馬超。

夏侯淵是個行動派,他立即令張郃率五千兵馬先行,自己指揮輜重部隊緊隨其後。

使張郃督步騎五千在前,從陳倉狹道入,淵自督糧在後。(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第九)

建安的尾聲(三)夏侯淵虎步關右

運糧是夏侯淵的老本行了,當初官渡之戰後,他就擔任過這一職責,及時將後方軍糧運往前線,解決了燃眉之急。

不要小看運糧這項職責,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食是軍隊的根本。夏侯淵能在維持極高行軍速度的同時,還能保證軍糧供給,這的確不是尋常將領所能做到的。

至於具體行軍路線,由於事態緊急,夏侯淵選擇了最近的陳倉狹道,這條路雖然艱險,大軍難以通行,但是少量部隊還是沒問題的,先鋒張郃順利完成了任務。

其實說這條路近,也是相對而言,因為從長安出發,經陳倉狹道前往上邽,路途也要八九百里。

夏侯淵以進軍神速而聞名,傳聞他領兵可以三日行軍五百里,六日行軍一千里。

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張郃的五千人是一支步騎混合部隊,騎兵不可能甩下步兵走得太快,再加上道路艱險,因此即使這支部隊是魏軍中的精銳,行軍速度的極限也就是每日五十里,否則絕對會出現大量掉隊。

另一方面,姜敘派人求救也需要時間,這樣一來等張郃的五千人先頭部隊出現在隴右的時候,距離馬超開始圍攻祁山堡至少也要二十天以上。但儘管如此,魏軍的速度還是比正常快了十天左右。

魏軍先鋒這麼快就到達隴右的訊息足以令馬超震驚,按他原來的計劃肯定是拿下祁山堡後步步為營,在上邽一帶守株待兔。

這大體是後來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所採用的戰略,唯一的區別是諸葛亮兵力更多,可以分兵包圍祁山堡而不一定要攻下來。

可馬超兵力沒有那麼多,他又不想無功而返,那麼唯一的選擇就是分兵去上邽以東阻擊張郃。

不過這裡馬超犯了一個錯誤,因為他帶著迎戰張郃的只是數千名羌胡的雜牌軍,雖然與張郃兵力相當,但戰鬥力卻不可同日而語。

這時候馬超應該帶著張魯的正規軍北上,抓住夏侯淵的主力還未趕到的這個時間差,全力擊潰張郃,然後將夏侯淵的部隊堵在陳倉狹道里,這也是他唯一的機會。

不過這種方案風險是很高的,讓正規軍前往阻擊,那麼雜牌軍肯定要守後路,一旦出了什麼閃失,比如再被姜敘偷襲等等,馬超就會陷入腹背受敵的絕境。畢竟涼州人在立場上敵視馬超,之前吃過大虧,他確實不敢冒險。

最終的結果也不出意外,這些羌胡雜牌軍士氣低迷,戰意全無,馬超自忖難以抵擋魏軍,竟不戰而逃了。

郃至渭水上,超將氐羌數千逆郃。未戰,超走,郃進軍收超軍器械。(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第九)

建安的尾聲(三)夏侯淵虎步關右

至此,馬超第二次進犯涼州的行動徹底破產,前後只持續了三十天左右。能夠順利逼退馬超,夏侯淵的果斷行動功不可沒。

異復與昂保祁山,為超所圍,三十日救兵到,乃解。(三國志魏書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裴注)

等夏侯淵主力趕到,馬超已經徹底退往漢中了,漢陽郡諸縣紛紛平定。

不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關中戰敗後撤回涼州的韓遂不甘寂寞,打算捲土重來。

關於韓遂此行的目的,我想要麼是為了協助馬超重奪隴右,要麼就是想分一杯羹,而後一種可能性更大。

首先韓遂馬超二人早先就中了曹操的反間計而互相猜疑,在這種背景下不容易重新合作。

另外如果韓遂真的有心相助,那麼前一年馬超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他為何不來呢?想必是覺得無利可圖吧。這次馬超還沒開啟局面,韓遂正是瞅準這個機會,打算前來討些便宜。

建安的尾聲(三)夏侯淵虎步關右

韓遂的大本營金城郡距離上邽同樣也是八九百里,和長安差不多,但他卻沒有夏侯淵急行軍的本事,等他趕到時,馬超早就走了,而漢陽郡也全都在夏侯淵的掌控之下了。

當時韓遂已經到達上邽以北的顯親(今甘肅秦安縣葉堡鄉),而且他並非孤軍奮戰,站在他身後的還有興國氐王阿貴、百傾氐王楊千萬以及長離羌。

夏侯淵想打韓遂一個立足未穩,立即進攻顯親,但韓遂卻沒有與夏侯淵交戰,而是撤到略陽(今甘肅省秦安縣隴城鎮)去了。不僅如此還走得很急,把軍糧都留給夏侯淵了。

韓遂此舉應該並非不戰而逃,因為他所前往的略陽並不在來路上,而是在顯親以東,正好位於從關中通向隴右的隴山道上。

此舉一是可以做出要截斷夏侯淵與關中補給線的姿態,二是有可能策反之前曾有過反水前科的汧氐。至於留下軍糧應該也是故意為之,為的是給自己爭取時間完成部署,同時也拖慢夏侯淵的節奏。

那麼韓遂如此行動,就不怕後路被斷嗎?畢竟夏侯淵還有陳倉狹道的補給線,而韓遂只有一條補給線。

其實韓遂敢於這麼做主要的依仗就是阿貴和楊千萬兩位氐王,之前此二人一直是從屬於馬超的,如今馬超已走,他們便改換門庭投效韓遂了。

興國氐王阿貴、白項氐王千萬各有部落萬餘,至十六年,從馬超為亂。(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

其中興國氐王阿貴所據守的興國城,就是一座重要據點,只要此城在手,就不怕後路被斷。而楊千萬的根據地本在武都仇池山(今甘肅西和縣一帶),現在特意趕來助戰,又增強了興國城的防守力量。

建安的尾聲(三)夏侯淵虎步關右

夏侯淵率軍追至距略陽二十里的處,但關於接下來的行動,軍中又出現了分歧。有人認為應該立即進攻略陽,也有人說應該轉過頭去攻打興國城。

淵收遂軍糧,追至略陽城,去遂二十餘裡,諸將欲攻之,或言當攻興國氐。(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第九)

攻打略陽目的直接,就是為了擊潰韓遂,攻打興國城則是為了截斷韓遂的歸路。應該說這兩種意見都有道理,但卻都不是最優選。

首先攻打略陽並不容易,當初來歙僅以兩千人防守略陽,竟能抵擋隗囂數萬大軍,此城豈是能輕易攻下的?

而興國城也差不多,阿貴在此經營多年,城高池深,再加上有楊千萬助戰,並不比打略陽容易多少。

也就是說,如果選擇以上兩種方案,魏軍難免要陷入一番苦戰,還不一定能獲勝。

此時夏侯淵展現出他高超的戰略眼光,他提出了第三種方案,即攻擊長離羌的老巢。

淵以為遂兵精,興國城固,攻不可卒拔,不如擊長離諸羌。(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第九)

所謂長離羌就是長離水流域的羌人,長離水即今天渭水的支流葫蘆河,是一條南北流向的河流,距離韓遂所在的略陽很近,對於長離羌來說正是散地作戰。

建安的尾聲(三)夏侯淵虎步關右

散地這個概念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有涉及,在此就不過多贅述了。總之長離羌並沒有興國城那樣堅固的據點,因此很容易失守。而長離羌中又有不少人在韓遂軍中,一旦聽聞被端了老家,這批人必然會回救,這是人之常情,韓遂肯定無法約束。

到時候韓遂若是不管羌人孤軍防守略陽,那就更容易攻破了;若是跟著羌人回援,就要被迫與魏軍打野戰,到時候夏侯淵就可以設好埋伏等他們上鉤。

夏侯淵兵分兩路,部分兵力防守輜重,自己則親率一支輕兵奇襲長離羌的老巢。後續的發展和他預想的完全一樣,韓遂果然跟羌人一起回援,夏侯淵迫使敵軍進行野戰的計劃實現了。

由於夏侯淵只有一支輕兵,在兵力上不如對手,因此軍中有人畏戰,希望結起硬寨打持久戰。

這種觀點雖然也有些道理,但卻和之前定下的作戰方針相悖,夏侯淵搞這手圍魏救趙,就是希望在野戰中擊潰對手從而實現速戰速決的目的,畢竟魏軍從關中趕來,連續行軍作戰一個多月已經到了強弩之末,打持久戰是不利的。

而韓遂方面,真正有戰意的也就是他自己的部隊,羌人散地作戰,根本不可能出多少力,很快就會一鬨而散。這樣一來夏侯淵在兵力上的劣勢就被抹平了,這也是他自信的由來。

果不其然,開戰後魏軍迅速將韓遂軍擊潰,略陽也一鼓而下。而兩位氐王的軍隊見狀也是鬥志盡喪,很快興國城便被夏侯淵攻陷。

城破後,為了根除後患,夏侯淵在興國進行了屠城,興國氐徹底覆滅。而楊千萬則僥倖撿了一條命,隻身投奔馬超去了,其餘部眾盡皆降魏。

韓遂見大勢已去,一溜煙跑到西平郡(今青海省西寧)去了。

拿破崙說過:“永遠不要做敵人希望你做的事。”韓遂實在不該被牽著鼻子走,因為那樣就正中夏侯淵的下懷,他其實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不管羌人去哪,自己堅持單獨行動,進攻夏侯淵的輜重部隊。

因為不光韓遂在分兵,夏侯淵也分兵了,而留守輜重的那部分兵力無疑是戰鬥力更弱一些的。羌人使其自生自滅即可,如果能快速拿下魏軍輜重,夏侯淵在補給不足的情況下很可能就要退兵了。不過話說回來,韓遂要是有這種膽識謀略,也就不會落到這個地步了。

擊潰韓遂後,夏侯淵一鼓作氣北上高平(今寧夏固原),擊潰匈奴屠各部,得到大量補給。這個此時尚被中原隨意蹂躪的小部落,數十年後竟發展成足以覆滅西晉帝國的龐然大物,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建安的尾聲(三)夏侯淵虎步關右

涼州東部平定後,夏侯淵馬不停蹄領兵西進。不過在進攻退往西平的韓遂前,首先要剷除面前的一個攔路虎,那就是盤踞在枹罕的宋建。

此人地盤不大,排場卻不小,不僅設定百官,還有自己的年號,更是自稱河首平漢王。

要知道曹操當時雖然已經稱公建國,但名義上還是從屬於漢朝的,宋建號稱平漢,豈不是在打曹操的臉嗎?

可惜宋建的實力匹配不上他的野心,夏侯淵僅用一個多月就將這個經營了三十多年的政權徹底消滅,這時距離夏侯淵從長安發兵僅僅十個月不到。

淵至,圍枹罕,月餘拔之,斬建及所置丞相已下。(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第九)

建安的尾聲(三)夏侯淵虎步關右

接下來輪到對韓遂發動最後的打擊了,夏侯淵令張郃率軍北渡黃河,沿著湟水逆流而上,經過河湟谷地,直搗西平。

當地羌人見狀盡數投降,韓遂窮途末路之下開始眾叛親離,甚至女婿閻行都打算用他的腦袋去做投名狀了。

好在他還有個忠心的部下成公英,此人勸阻了韓遂逃往益州的打算,並建議他充分利用以往在羌人中的人脈和威信,暫時蟄伏,以後伺機東山再起。

韓遂最終被同情他的羌人庇護起來,一年後竟重整旗鼓,在羌胡協助下發兵數萬攻打閻行,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沒能造成什麼威脅,至此涼州動亂徹底平息。

建安的尾聲(三)夏侯淵虎步關右

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夏侯淵進軍神速,以不多的兵力徹底平定了關中和隴右的反抗勢力,的確當得起曹操“虎步關右”的評價。

誠然,夏侯淵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名將,但他那一往無前的作戰風格卻是一柄雙刃劍,在連戰連捷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巨大的隱患,這也最終為他的死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