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航海規章。。。 古代航海規章 展開

古代航海規章wjj198704302016-03-29

中國古代航海史的輝煌依賴於中國古代航海科學技術的進步。航海離不開水上運載工具——船舶。恩格斯說:“火和石斧通常已經使人能夠製造獨木舟。”1973—1977年,在浙江餘姚河姆渡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期遺址,遺存物中有六支用整塊木板製成的木槳和一具夾炭黑陶質的獨木舟模型,經測定是7000年前的遺物,這證明中國沿海先民當時已經掌握原始的造船技術。據《漢書·堯文志》介紹,西漢時的導航占星書籍已有《海中星占驗》等136卷,表明天文導航術已有發展。據三國萬震在《南州異物表》中介紹:“外域人名船曰舶,大者二十餘丈,高去水三二丈,望之如閣道,載六七百人,物出萬斛”,表明造船技術水平提高。唐代《海島算經》中已有測量海中地形、地物的高度與距離的方法,對後來航海圖的測繪有深遠影響。世界上利用指南針進行海上導航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萍州可談》。該書中說:“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這比1180年英國《論物質本性》中提到航海者利用水浮磁針指北,要早61年。明代《海道經》中儲存了一卷據元人底稿而繪成的《海道指南圖》,這是迄今所能見到的中國當代航海圖中最早的一幅。到了明初,鄭和七下西洋是中國古代先進航海科學技術之集大成。鄭和航海術,主要記錄在《鄭和航海圖》中。該圖原名《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是我國流傳至今的一部最早的遠洋航用航圖。其中圖文記載反映了當時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地文航海和天文航海科學技術。據航海史學者研究表明,鄭和船隊中的大型海船叫“寶船”,其“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約151。8米),闊一十八丈(約61。6米)”;有九桅,張十二帆;其“篷、帆、錨、舵、非二三百人莫能舉動”。而哥倫布船隊中最大的帆船長僅五丈七尺,僅及寶船的八分之一,足見中國明代造船業的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