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洲產生了科學,而不是世界的其他地區,歐洲到底特殊在哪裡?三九先生2017-08-29 11:21:16

現代科學是在過去的3000年間,由多個族群、多個政權在多個時期共同努力得到的,是全人類的智慧結晶,並不能簡單的說是歐洲產生了科學。

正確的說法是:古希臘人、阿拉伯人、中國人、拉丁人、日耳曼人共同構建了現代科學體系,且這一事實具有極大的偶然性。

現代科學的源頭是古希臘的哲學,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古希臘哲學家應用抽象思維及實證方式,初步構建了邏輯自洽的哲學體系,並應用於各方面。科學的種子在地中海東北萌芽、生長。

古希臘滅亡後,其哲學乏人問津,面臨消亡的風險。

這時,阿拉伯帝國崛起,雄心勃勃的阿拉伯人展開了偉大的“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從倭馬亞王朝到阿拔斯王朝,200年間,在哈里發的大力資助和倡導下,政府組織專家學者大規模、有組織的翻譯古希臘、波斯、印度等地的典籍。所翻譯的包括古希臘幾乎全部政治學和科學典籍,由此,科學的幼芽被移栽至中東地區,被很好的保護。

之後,以四大發明為主的中國科技成果傳到西方。造紙術的傳入降低了西方知識傳播的成本,打斷了貴族和宗教組織壟斷知識的現狀;火藥的傳入讓農民徵召兵可以對抗貴族騎士階級,打斷騎士階級的武力優勢;指南針使可靠的遠洋航線成為可能。文藝復興由此具備了基礎。文藝復興導致的理性主義在西歐發展,迫切需要文化和知識(中世紀的歐洲並沒有知識存在,處於黑暗的矇昧狀態)。學者將阿拉伯世界儲存的以阿拉伯文書寫的古希臘典籍翻譯為拉丁語及其他語言,在此基礎上,數學和科學持續發展。科學的幼苗成長為大樹。

綜上,古希臘人、阿拉伯人、中國人、拉丁人、日耳曼人共同構建了現代科學體系。哪一個環節出了點岔子,我們都得不到現在我們所瞭解的科學體系,偶然性極大。

多說一點,科學的種子也曾在中國發芽,戰國時期的墨家初步掌握了完整的邏輯體系(墨辯)和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墨家學說在秦漢後消亡,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歡迎關注三九先生,獲取更多有趣文章

東亞人群的特徵、及其在人類演化中所處位置的討論

淺談中國人的信仰

為什麼歐洲產生了科學,而不是世界的其他地區,歐洲到底特殊在哪裡?圓珠筆2017-08-31 14:24:01

歐洲人繼承了古希臘時代的基本哲學原理,尊重思考的結果。即使有一段時間科學文化精英高度集中於教會,也長期保持了思維的火種沒有斷絕(畢竟教會地位高)。

歐洲沒有一個長期統一的巨大帝國出現,國王的地位很低還被教會所牽制,繼承居然得遵守法律,,這就不許發生秦朝鑄金人,元朝漢人3戶共享一菜刀,清朝禁火槍,“知識越多越反動”這類愚民,弱民的政策:民眾可以簡單的用腳投票。

很早就有了大學。而不是國子監,私人書院。知識的傳授能夠系統化傳承,知識的討論也基本是公開的唯結果是論的,知識的創造已傳播為榮耀,爭奪知識的優先發明權(直到現在,我國的腦殘記者們也經常冒出來這個問題:為什麼要到國外期刊去發表論文?);而不是敝帚自珍,收藏孤本,珍本,秘不示人。你穿越到古代,你知道在哪裡去弄到《九章算術》來看嗎?

為什麼歐洲產生了科學,而不是世界的其他地區,歐洲到底特殊在哪裡?知乎使用者2020-10-19 20:22:03

科學是伴隨著資本主義而來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歐洲首先產生了資本主義經濟,進而使社會生活資本主義化,然後才產生了近代科學。

為什麼歐洲產生了科學,而不是世界的其他地區,歐洲到底特殊在哪裡?胡旭光2020-10-20 17:05:17

我的回答裡要用到專業術語,“模因”。不瞭解這個術語的小夥伴就看一下下面這篇文章。

胡旭光:模因是什麼?

科學最初作為一種模因出現在古希臘。跟古希臘的地理環境和社會結構的關係很大。

希臘是個支離破碎的半島,武力統一這一區域成本很高,收益很低,得不償失。所以古希臘一直不是統一國家,而是城邦林立各自為政的地區。沒有統一的政權導致每個城邦的政治制度都不同,古希臘的城邦中存在君主制、民主制和寡頭制(軍事貴族掌權)三種政體。

在像雅典這樣的民主制城邦中,推行政策需要曠日持久的辯論,而辯論需要對語言邏輯有充分的研究,這就催生了基於語言邏輯的哲學流派——智者派。英文單詞sophist可以指智者派也可以指辯論選手,出處就在這裡。

此外,希臘地區土壤貧瘠,多為濱海的鹽鹼地,適合在這一區域種植的農作物只有橄欖和葡萄,這兩種作物都不能當飯吃。因此,古希臘人將橄欖和葡萄做成橄欖油和葡萄酒販賣到鄰近的埃及和西亞地區,換取糧食。因此,古希臘文明是一個商業文明。

做生意需要算賬,因此,商業文明更容易產生算術。

算術如果和哲學、邏輯學結合就會產生代數學,代數不僅是數學計算,還要研究“數”的本質問題。對“數”的本質問題的研究催生了無理數的發現。這是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主要功績。

另一方面,埃及的測地術傳到希臘之後,與邏輯學結合,產生了以證明為主的歐幾里得幾何。中學時候學的幾何證明題基本都是這一流派。

代數與幾何結合就是數學。科學就是以數學模型處理現實問題。

說到這就很明白了,不是古代中國沒有科學。是除了古希臘以外地球上其他地方都沒有科學。科學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就像歐陽鋒練的白駝山武功,只傳一脈。

而且,古代科學沒有經濟價值。所以,對於古希臘來說,有科學也不是什麼好事,對於別的古文明來說,沒有科學也不是什麼壞事。這從一個古希臘的故事就可以看出來。

話說歐幾里得當年開班授徒,教學生幾何證明題。一天,班裡一個學生問他,“老師,你教的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啊?”。歐幾里得聽完勃然大怒,叫來自己的僕人說,“把這個學生的學費退給他,然後把他轟出去。居然敢問我教的東西有什麼用,告訴他我教的東西什麼用也沒有”。

歐幾里得的故事裡體現了兩點:

第一,當時的科學還沒有與技術掛鉤,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古希臘人研究科學就像中國古代文人吟詩作對,現代人打高爾夫一樣,純屬高逼格娛樂。所以歐幾里得才說科學“什麼用都沒有”。

第二,之所以在科學沒用的情況下,古希臘還產生了那麼多科學家,是因為古希臘有奴隸制。古希臘的大部分人口都是奴隸,是奴隸的無償勞動供養出了歐幾里得這樣精通科學的奴隸主。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古希臘人的觀念裡,奴隸辦事才考慮有沒有用,貴族乾沒有用的事情是在彰顯自己的身份。學生問歐幾里得幾何學有什麼用,對歐幾里得來說是一種侮辱,因此,歐幾里得才會大發雷霆。可見,科學在古希臘只是一種貴族秀智商的遊戲,沒有使用價值。

歐洲進入中世紀之後,西方人沒有了奴隸制,自然也就沒法供養這些科學家,科學自然也在歐洲消失了。

中世紀,科學流傳到了阿拉伯地區。在巴格達等城市的阿拉伯貴族學者中仍有人從事科學研究。這也就是所謂“阿拉伯世界保留了科學的火種”。

15世紀之後,隨著奧斯曼土耳其攻破君士坦丁堡。阿拉伯的科學又傳回了歐洲。而且科學在之後逐步和技術掛鉤,產生了經濟效益。開始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明末清初,近代科學隨著耶穌會士傳教傳到過中國。耶穌會士將科學技術作為傳教敲門磚,在進入中國之前,耶穌會士曾在日本傳教。在日本傳教的過程中,科學技術成了傳教士的敲門磚。當時日本正值戰國時代,分裂成六十六個小國互掐。傳教士製造的火槍大炮成了軍閥手裡的大寶貝。因此有很多的藩主大名皈依了天主教。由此時起,西洋學術開始在日本傳播,由於西洋學術主要由荷蘭人傳至日本,因此被日本人稱為“蘭學(日文:蘭學/らんがく)”。

明末清初,明清兩方的紅衣大炮都是傳教士造的。明末出了徐光啟這樣通曉西學的學者。後來康熙年間,清朝平定準格爾叛亂的時候用的大炮也是耶穌會士南懷仁修的。

康熙皇帝受南懷仁的影響對科學很感興趣,不僅自己學習科學,還在宮中設了天文館和算學館。可是,對於耶穌會士來說,科學技術只是敲門磚,傳教才是最終目的。由於天主教和儒家的衝突(天主教禁止信徒祭祖),康熙晚年下了“禁教令”,傳教士從此也就很少在中國活動了。下一次,中國接觸科學就是鴉片戰爭之後的事情了。

中國和歐洲的文化有巨大的差異,二者之間隔著中東文明,在古代幾乎沒有直接的交流。而且,沒有科學在古代社會是天經地義的。古代社會需要共同的價值觀作為維繫社會的紐帶。所以在古代社會,能夠維繫社會的宗教、傳統文化的重要程度是超過科學的。

切換到模因的角度。科學作為一個模因,在古代與儒家的模因相沖突。如果進入儒家文化佔主導的中原,儒家文化的模因就會像免疫系統消滅外來基因一樣將科學的模因消滅。

近代,人們發現科學可以用於機器的發明製造。而發明出來的機器,能夠徹底改造社會環境,進而改造人們的價值觀。因此科學才開始在西方復活,並且宗教開始給科學讓路。而科學與技術掛鉤,讓技術變成科學的應用是工業革命之後的事情。

近代科學在西方與天主教脫鉤,儒家在中國也不再是至高無上的意識形態,至此,科學的模因才可以在中國自由生長。

為什麼歐洲產生了科學,而不是世界的其他地區,歐洲到底特殊在哪裡?鹽選科普2021-06-08 17:40:50

我們說過科學起源於歐洲那旮旯,你一定覺得那裡是知識的殿堂,可曾經的歐洲遍地文盲,你要是跟他們講科學,他們肯定覺得你不科學。

那時的歐洲人根本沒啥文化,這種狀況的改變還是因為——

三次掃盲運動

首先咱得搞懂這群文盲是咋來的。

Part 1文化都去哪兒了

歐洲還是古希臘那會兒,比較自由民主,文化氣息也濃厚,大家瞎搞的也多。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搞出了西方哲學的第一座高峰

歐幾里得搞出了平面幾何學

托勒密等人搞出了第一個像樣的宇宙模型:地心說

……

後來希臘被羅馬打趴了,可羅馬也因為地盤太大搞內鬥,咔嚓一下分成了西羅馬和東羅馬。

此後又由於西羅馬太弱,被北邊的蠻族打敗,這時歐洲以前的希臘文化也隨著那些逃亡的人流落到了東羅馬。

於是在歐洲大地上,甭管現在紳士的英國,還是浪漫的法國,都站滿了野蠻人。

地盤倍增,就要建國家定製度。可奈何蠻族上下沒文化,連國王也是野蠻人,所以攤子一大,國王就管不住了。

當時蠻族沒文化到啥程度呢?他們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更別說看懂當時的官話——拉丁語。

所以要治國還需要文化人。可去哪兒找呢?

這時天主教的人懂拉丁語,讀書多,還能看懂《聖經》,能傳達神的旨意。

當時大家都信神,天主教能和神溝通,還有誰能不服?

於是國王一拍自己的木頭腦袋:利用天主教治國!從此教皇說啥就是啥,大家只能乖乖聽話。

所以那時候的歐洲群眾,基本是思想歸教皇,身體歸國王,哪有什麼自由可言?

如果我們穿越到此時的歐洲,對市民隨機採訪,發現在神權和王權的壓迫下,他們既沒文化又不敢瞎想。

這段歐洲遍地文盲的時期,就是黑暗的中世紀。

很快,令國王尷尬的局面出現了:一個神一樣的男人和一個愛滿嘴跑火車的領導,你會喜歡誰?

於是教皇的地位很快超過了國王。

不懂拉丁語的國王就這麼吃了啞巴虧,雖然他騎馬打仗樣樣精通,但怎麼也沒想到——

這種局面,國王自然是不服的,他這一不服,就為後來歐洲的掃盲做了貢獻。比如文藝復興時期,國王為了漲粉,就支援建學校。

Part 2三次掃盲

三次掃盲在時間關係上大致是這樣的:

大家只要知道文藝復興不僅讓很多人開始主動學習,還帶動了科學的進步。比如——

使用 App 檢視完整內容

目前,該付費內容的完整版僅支援在 App 中檢視

App 內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