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跨性別者和性別認同障礙群體中很少出現女性為自己性別苦惱而想變性為男性的?馬景超2017-11-15 01:31:13

題主你好!你提的問題很有意思,但其實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跨性別人群的資料一直比較難統計,所以難以從資料上提供準確的證據來說明究竟是否如此。但的確,可能大家平時在媒體上都有這樣的感覺:跨性別女性(男跨女)比跨性別男性(女跨男)似乎要多見。這會是為什麼呢?

先來講一下為什麼跨性別人群的資料難以統計:第一,跨性別者並不一定會尋求醫療手段的幫助,有很多跨性別者會用非醫療手段來以達到目標性別的生活,例如跨性別男性可能會選擇束胸,或者說,並不一定會尋求正規醫療手段的幫助(例如在美國,很多人出於種種原因選擇在黑市上購買矽膠塑型服務),因此,從醫療資料上進行統計便不太可能。第二,跨性別人士並不一定會公開自己的跨性別身份(“自己出生的性別和現在不一樣”),這部分是因為跨性別人士對於現在性別的認同和對於過去性別的不認同,部分也是由於社會對於跨性別人士的偏見。社會偏見也從多個角度使得跨性別人士不一定尋求正規醫療手段。

大家對於跨性別人群的直觀感受可能是跨性別女性人數上更多,但這也可能有多種原因:第一便是剛才所說的,跨性別人士並不一定會公開自己是跨性別身份,所以有可能跨性別男性以男性身份生活,我們並不知道他們是跨性別者;第二,如果生活中不是做跨性別人群相關的工作,如醫院或社會公益機構,那我們對於跨性別人群的直觀感受主要來自於媒體,而跨性別女性在媒體中出現比較多,這部分是因為媒體報導常常也是帶有偏見,追求“人造美女”的視覺刺激和轟動效應(例如媒體對於“人妖”的獵奇眼光)。而跨性別男性很少吸引媒體的獵奇和追捧,因此我們看到的也比較少。

為什麼跨性別者和性別認同障礙群體中很少出現女性為自己性別苦惱而想變性為男性的?

臺灣作家,電影《刺客聶隱娘》編劇,謝海盟 是一位跨性別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