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治國先治民,欲治民先治官,古代官員考核制度是如何變化發展的?小苦洋洋2019-11-05 21:07:59

在三皇五帝時期以部落選舉制,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至少有六種選官制度:選舉制、學仕制、軍功制、客卿制、考核制、世官制。先秦多渠道選官制度成為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淵源,

秦一統時:世官制、保舉制、學吏制。代仕進制度還包括:通法入仕、以軍功闢田、以客和客卿入仕等。

兩漢時期主要察舉制即選舉,是一種由下而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是兩漢選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徑;徵辟是一種自上而下選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徵聘與公府、州郡闢除兩種方式。皇帝徵聘是採取特徵與聘召的方式,選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學兼優的人士,或備顧問,或委任政事。在推薦基礎上加強考試,這是漢代察舉制發展的新趨勢。薦舉為主,考試為輔,是兩漢察舉制的基本特點。漢朝早期實行徵兵制度,男子廿三歲起至五十六歲之間,服役兩年。一年包圍京師,名為正卒;另一年戍守邊郡,叫做戍卒。

魏晉南北朝時期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選官,後來九品中正制是東漢以來世家大族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它加速了魏晉以來士族制度的形成和發展。

隋唐以後科舉制為主,還有恩蔭,武則天還開創了自薦求官制度;王安石為推進變法,取得太學生的支援,對優秀太學生直接授官。1905年科舉廢除

欲治國先治民,欲治民先治官,古代官員考核制度是如何變化發展的?

欲治國先治民,欲治民先治官,古代官員考核制度是如何變化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