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愛穿布鞋的放牛娃2019-10-19 15:21:50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承載著歷史的滄桑,承載著文化的寶藏,是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傳統節日都蘊含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傳統節日成為我們瞭解和熟悉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在征服自然和文明進化過程中的智慧結晶。古老的傳統節日都和各種祭祀活動有關,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源於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信念。古老的節日是人們基於原始信仰以及為了適應生活需要而創造的民俗文化,清晰地記錄著古人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內容,也積澱著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內涵。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古老的祭祀活動逐漸成為人們祈福、追求美好生活願望的一種表達方式,逐漸形成了今天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是構成文明國家的基本框架。

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和倫理價值的高度認同。我國地域遼闊,民族多樣,各族各地人們慶祝節日的方式不盡相同,但節日中蘊含的文化認同感和價值觀是基本相通的。傳統節日就像一條紐帶,連結著生活在廣袤中華大地上的人們,傳承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的重要途徑。中國傳統節日有著豐富的文化符號、載體及儀式。文化符號與載體是節日內涵的重要內容,文化是依靠具體載體來傳承的,文化載體讓文化變得生動可感,能夠給予人們視覺、聽覺、觸覺的多元享受。如春節流行的對聯、年畫、龍燈、窗花、舞龍等;端午節的包粽子、賽龍舟等,都是傳統節日符號、載體與儀式感的體現,這不僅是對節日形象的點綴,還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辭典,也是中華文化傳播、信仰傳承、道德凝聚的良好載體。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

當今社會物慾橫流,傳統文化正面臨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蝕,人們追求個人享樂,利己主義盛行,社會變得越來越浮躁。傳統節日既使人們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又有助於彰顯文化、弘揚美德、陶冶情操、弘揚傳統、增強民族凝聚力,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增強國家軟實力,提升國家競爭力等方面有重要意義。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

一個節日,或許只是一個節日,但卻又不單單只是一個節日,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結晶,是華夏兒女在這片熱土地上生活的印記,是炎黃子孫生生代代衍衍不息的歷史見證。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杜象應2019-10-19 10:51:10

傳統節日即民俗節日。如何看待傳統節日,就是要感覺到它的存在意義和其必要性,從而理解民俗節日並傳承下去。

何為民俗節日?

就是廣大的普通勞動者根據季節轉換、陰陽調和、心理渴望等諸多因素,約定時間規範化的某一天或幾日作為歇息快樂的日子。這樣一來,在一年中就有起落、有節奏,不忙忙無日而困感,且心有希望能託付。

主要的民俗節日有哪幾個?

八個(均以農曆為記事日)

一、除夕:

每年最後一天(三十或二十九)。吃年飯,祭祖後,火堆旁,守歲夜。

二、春節:

新年第一天(零點燃爆竹,張燈結綵迎新)。守家日,不遠門,一家人開心快樂!

三、元宵節:

正月十五(新年第一個月圓日)。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元、餃子或年糕,一同賞月。

四、清明節:

三月初三(踏青祭祀)。草兒青青百花,踏青遊玩祭祖在。比如《清明上河圖》就是鐵證。

五、端午節:

五月初五(插艾草,吃粽米)。似乎是年過半,節奏感更強一點。

六、七夕節:

七月初七(浪漫色彩,側重女性)。牛郎織女天仙配,七月初七鵲橋會。

七、中秋節:

八月十五(穀物歸倉慶豐收)。年怕中秋月怕半,十五賞月月最圓。

八、重陽節:

九月九(登高賞菊)。年年重陽,今又重陽。

如何看待呢?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多民族風俗也各具特色,繁呈且鮮豔。小到接灶、送灶、洗浴、接福日都有,可謂細分之精,是世俗,你說之偏見,但多多少少地融合了民族感情,不只是精神寄託,更多是聯絡和貫通的樞紐。好的民俗,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適應並傳承下來了,就是人民幸福快樂地生活的真實寫照。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也離不開傳統節日文化的融合和發展。作為一名中國人,瞭解民俗,繼承傳統是刻不容緩的責任,看待傳統節日的理念,就如同看待中華文明五千年曆史一樣同等重要。

有存在的意義和必要麼?

答案是肯定的,不但存在還要繼續。少了它,民族有失魄力,民心歸屬感失落,親情、友情會更淡薄。所以說,傳統節日不是一天或幾天的時候娛樂,而是心與心的呼喚,人與人的融通,也是回家祥和、民族振興的助動力。它的存在有必要,且能經久不衰,代代相傳……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之旅2019-10-19 13:31:11

中國傳統節日都有著傳統的意義代表中國的悠久歷史,還隱藏著許多典故,所以國人應該將中國傳統節日視為非物質文化代代相傳。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是前人歷史性的創造,是我國曆史文化的積澱,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期的延續和發展,傳統節日可謂中華文化千年文明的縮影,是民族精神之底蘊,閃耀著中國人民思想和智慧的光輝。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節日有春節、元旦節、端午節、中秋節、七夕等。

春節,在我國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國民間最熱鬧、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傳遞的是辭舊迎新的喜悅,展現的是人們對美好明天的期待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

端午,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此節日的延續寄託著中國人民對偉人的懷念和對傳統風俗的繼承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

中秋,以“嬋娟”為象徵,一直以來都備受文人騷客的青睞,透過文辭詩篇的傳誦,廣為流傳

七夕,則帶給人們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和期盼,富有珍貴而神聖的色彩。這些都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經典,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裡,我們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生活的精彩畫面。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是我國文化不斷傳承的一筆重要財富,無疑前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資源值得我們珍惜。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

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社會的變遷,在這個資訊更新迅速,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思想觀念、現代生活理念發生的變化和文化消費、生活方式呈現出了多元化,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國人面前出現了逐步淡化的趨勢,尤其是絕大多數人對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陽等民族傳統節日瞭解甚少,對其中所蘊涵的內在文化更鮮為人知。

在國外文化的強烈衝擊下,我們知道了外國的愚人節、聖誕節,瞭解了西方的父親節、母親節;當我們記住了外國的2月14,卻忘記了中國珍貴的七夕;當我們正為聖誕而緊張籌備的時候,元旦的那一天的氣氛卻被我們忽略;當我們吃著麥當勞、肯德基,卻忘了中國的八大菜系、滿漢全席;當我們沒有激情賽龍舟的時候,韓國正將中國的端午節申報提交!這些是不是值得我們深思呢?

是的,作為一個流著中華血液的國人,一個值得驕傲自豪的炎黃子孫,怎能不為此而引起深思,不為傳承歷史文化經典而努力呢?

我們中華民族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它那博大精深的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那些傳統節日更是給我們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根,是民族精神的瑰寶。所以國人應該把傳統節日代代相傳。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煮酒論英雄6682019-10-18 23:52:02

我國的傳統節日目前主要有八個,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將每個傳統節日的日期、相關習俗、相關詩歌名句摘錄如下,逐本溯源才能理清各個節日的跨時代意義。

1。 除夕——農曆十二月三十(公曆2月2日)。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公曆2月3日)。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公曆2月17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4。 清明節——農曆三月初三(公曆4月5日)。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公曆6月6日)。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公曆8月6日)。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7。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公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鬆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8。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公曆10月5日)。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絡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吃重陽糕等風俗。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說明:公曆日期都是按照2011年。因為中國傳統節日在習慣上按照農曆計算,所以公曆日期每年會有一些差異。

中國傳統節日的當代文化內涵

(一)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物質層面

1, 傳統節日中的飲食文化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的節日裡蘊藏著豐厚的“吃”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的節日就是一路“吃”過來的。如: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等等。而且,絕大多數傳統節日都是在古老祭祀儀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些伴隨著祭神、祭祖以及節日飲食而逐漸形成一種習俗的食物,都負載著一種深厚的民俗情感。它們不僅為後來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且,節日食品的獻祭、饋贈與集體分享,構成了中國節日物質生活的重要傳統,體現著中國人處理天人關係與社會關係的表達方式。①

2,傳統節日中的服飾文化

每逢節日來臨,人們都會穿上節日的盛裝,這在春節時候體現得尤為明顯。可以說,節日是一個民族的特色盛裝的展示舞臺。與便裝相比,盛裝雍容、典雅、莊重、講究、繁瑣,它更注重節日文化內涵的表達與展示,是我們研究一個民族歷史、文化、藝術、工藝的重要參照,具有更為重要的歷史認識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比如唐裝的演變和發展就是很好的例證。

3, 傳統節日中的節日儀式文化

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最早起源於祭祀。發展到今天的節日慶典活動大多都與古老的祭祀儀式、迎神賽會、驅邪免災等活動有密切關係。保留到現在的民俗活動,如安塞腰鼓、端午龍舟、上元花燈等,不僅增添了中華民眾的節日樂趣,也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獨特的一部分。

另外,作為與節日儀式相關的民間文藝,如祭神神詞、神話、傳說、故事等民間文學樣式,祭神歌舞、戲劇等表演藝術以及搭建神棚、扎紙結綵等民間工藝,也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寶庫。

(二)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精神層面

1。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和諧、美滿:貴和尚美

貴和尚美作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傳統節日中常有流露,傳統節日是人們期盼和諧思想的具體體現。如:透過團拜、探親等儀式活動密切了與周圍人的關係;透過節日化裝的巡遊、節日鑼鼓的敲打、節日競賽的開展,釋放內心的情感、期望,加強村落社群成員之間的情感依賴和精神交流,從而使這裡的人際關係更加和諧,社會秩序更加安定。

節日也調節了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關係。一方面,透過節日,一個民族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向其他民族展示自己的強大,弘揚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慶祝節日,能增進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

此外,元宵吃湯圓,中秋吃月餅等,這些都表達了人們希望生活團團圓圓、和諧美好的願望。清明折柳,端午採艾葉,重陽遍插茱萸,這些驅惡辟邪的習俗也顯露出尚美的意願。②

2。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天人合一

中國傳統節日根植於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文明。幾乎每個節日都是一個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總結大自然的執行規律而逐漸產生的。在節日的選擇上體現了人順應自然的理念,讓民眾依照自然節奏、適應氣候週期的規律進行農業生產,而對節日的慶祝體現了人們祈盼農業生產的風調雨順。這一點很好地闡釋了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另外,在節日中,人們非常注重人與自然的親近。如:在春天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清明踏青娛樂,端午節划船競賽,中秋節仰望天空中的明月等等。這些節日活動都可以讓人們親近大自然,感覺到“天人合一”的氛圍,使人們更加註重自身與大自然的和諧。

3。人與自己內心的和諧:貴人倫

“倫理本位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基本特徵”。中國傳統節日都有貴人倫、重親情的特點,顯著體現著中華民族傳統倫理和禮俗,成為維繫中國社會人際關係的重要感情紐帶。比如閤家團聚是春節和中秋節最顯著的特點。另外,貴人倫還體現在對孝道的重視。每個節日幾乎都有對祖先的祭祀儀式,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孝思之情。重陽節注重敬老孝親;端午節又稱“女兒節”,婦女回孃家,女婿看望岳父母等。這些都體現了對長輩的關心和孝道。

還有不可不提的是,中國傳統節日還具有協調人際、增強成員凝聚力的道德功能。傳統節日中包含著各種禮儀、儀式,這些禮儀、儀式實際上是一種道德約束。而這些約束又會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人們生活中倫理道德的一部分。所有的人都要遵循此種倫理關係,遵守其內含的道德要求。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獅子島主2019-10-19 17:03:43

中國傳統節日,以家庭團聚及記念名人為主。

如春節、中秋為家人千里相聚,端午記屈原。

但各節最顯特點為專屬食物,如中秋月餅,端午粽。

然當今社會,傳統節日的儀式感日漸衰減,除了春節南方的見面紅包,連舞龍獅鞭炮亦少見,換之是遍地開花的麻將撲克聲。

看朝鮮日本仍儲存端午祭等。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胖妞愛吃棉花糖2019-10-19 12:27:41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花朵兒,我就對春節、七夕節、中秋節、元旦、冬至感觸至深,其他的節日對我來說有點兒雞肋,不怎麼過~我可能不是一個合格的祖國花骨朵兒吧~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