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後,歷史上那麼多的地方官都去哪裡了?勇戰王聊歷史2020-03-12 12:42:03

說起來很氣人,皇帝換了,但是,地方官很多都沒換。

清朝滅亡後,只有皇帝和部分滿清貴族被撤職了。而那些原來的漢族地方官,大都留在了原任。

例如,江蘇巡撫程德全在辛亥革命時,“用竹竿挑去了撫衙大堂屋上的幾片簷瓦,以示革命必須破壞”,然後,搖身一變,成了民國政府的江蘇都督。這件事,魯迅也曾寫文章諷刺他。

滿清最後一位直隸總督張鎮芳,成了河南都督兼民政長。

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後,歷史上那麼多的地方官都去哪裡了?

當然,也有清朝死忠,四川總督趙爾豐,被處死了。陝甘總督升允,帶兵和革命黨死磕,失敗下野了。兩廣總督張鳴岐,失敗跑路了。

不過, 以上都是總督級別的高階官員。而中下層官員,能留在原任的,大都會選擇留下來。哪怕是換個職位,也會繼續給民國政府做官。畢竟,民國本來就是革命黨和守舊勢力一起建立的。只要不反革命,就算是八旗遺老,也能留下來繼續當差。

例如:民國的陸軍上將蔭昌,滿洲正白旗人,在清朝出任過很多大官。民國國史館總編輯趙爾巽,曾任清朝的東三省總督。

而且,袁世凱在當總統後也下令了,各省官員必須響應革命。也是因此,大家都一起搖身一變成了民國官員。知縣變縣長,學政變教育局局長,知府變市長,等等。

(文|勇戰王聊歷史)

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後,歷史上那麼多的地方官都去哪裡了?魔方歷史觀2020-03-11 21:49:12

樹倒猢猻散,各有各自的出路。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在清朝滅亡後,原來清朝各級的官員在公司倒閉之後,也是各自找各自的出路。

借勢闖蕩

聊一聊走這條路的代表性人物——袁世凱和張作霖。

袁世凱可以說是清朝末期的大臣,在清朝滅亡的時候,站到了革命的一方,最後成為了大總統,混的風生水起;張作霖張大帥,雖是軍閥,但早年間的時候做過土匪,後來被清政府招安,清朝滅亡之後,張作霖崛起於東北,一步步走向權勢巔峰。

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後,歷史上那麼多的地方官都去哪裡了?

也有鐵桿兒

作為晚清時期的一任總督,張勳在清朝滅亡之後,仍然是清朝的鐵粉,還率領著自己的“辮子軍”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復辟”,想要把破產的公司挽救回來,但是,現實告訴了張勳,這個公司破產的徹徹底底,死灰復燃是不可能的了。在後來複闢失敗之後,這位“清朝鐵粉”也徹底的離開了政治舞臺。

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後,歷史上那麼多的地方官都去哪裡了?

選擇退休

當然,還有選擇退出官場,不過問政事的,安安穩穩的過著退休生活,不趟渾水,之前有些家底兒的,還能過過富家翁的生活。

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後,歷史上那麼多的地方官都去哪裡了?

總結

人生百態,清朝滅亡的之後的原班官員們,自然也各有各的活法,有借勢繼續留在官場的,也有孤注一擲的,也有鑽空子的,亦有退場的。

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後,歷史上那麼多的地方官都去哪裡了?小扎說事兒2020-03-11 17:26:59

大部分成為了地方一派,有些成為了國之棟樑,還有的選擇另立門派,比如袁世凱,他謀權篡位之後來個復辟。當然還有一部分就被處死或者從此默默無名,隱姓埋名,寄居他鄉。

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後,歷史上那麼多的地方官都去哪裡了?鍋盔餅子2020-03-11 16:33:44

基本上還是在地方上任職,當時的各省總督在辛亥革命後都發表宣告擁立革命,然後換個馬甲繼續為官。因為就算辛亥革命成功了,你也不能一下將所有的官吏開除,那國家還要不要運轉,再說也沒那麼多備用的人啊。

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後,歷史上那麼多的地方官都去哪裡了?南山以北2020-03-11 17:02:42

清宣統皇帝遜位後,封建王朝自始皇帝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開始,至公元1911年武昌起義結束,長達兩千多年,那麼清朝滅亡後,那些清朝官員幹什麼去了?

一、有的官員思想進步,也明白歷史前進的車輪不能阻擋,也有的有自知之明,倒向革命黨,總之這部分官員依然在新政府做官。比如:北洋政府的官員之前就是清朝的官員!

二、還有一部分清朝官員在清朝滅亡後,為向愛新覺羅氏表忠,以前朝遺老自居,迴歸故里!

三、在當時的政局下,國民政府通電全國,但是有的地方依然不在政府治下。有的清朝官員擁兵自重,形成武裝割據!比如:辮帥張勳!

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後,歷史上那麼多的地方官都去哪裡了?徐徐風來2020-03-12 10:32:01

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1912年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清朝的滅亡遺留下來的官員怎麼辦呢!去那裡了呢!在當時歷史社會背景下很多人利用人脈和職權變成了革命軍的官員;有的做官的經商有的回家養老有的加入復辟組織。

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後,歷史上那麼多的地方官都去哪裡了?淅淅的小雨8572020-05-17 20:48:31

清朝末年,宣統皇帝退位以後,原本的這些地方官主要分一下這幾種。

第一種,就是手中有實權的,在清帝退位以後他們宣佈擁護共和,擁護辛亥革命並且各自成立省政府。宣佈和清朝脫離關係,並且自主的加入到中華民國中。而這些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們也成為了創造共和的一份子。

第二種,就是不忍心放棄手中的權利,選擇和革命黨進行鬥爭,或者鬥爭失敗被殺,或者隱姓埋名過著屬於自己的小日子。

第三種,放不下對清朝的懷念,他們繼續追隨宣統帝成為遺老遺少。

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後,歷史上那麼多的地方官都去哪裡了?懷戀不如XJ2020-03-12 14:51:55

1911年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對溥儀採取了優待政策,皇帝尊號不變,也就是說別人見他還是要叫他皇帝,允許他們住在皇宮。每年從國家收入裡面拿出一部分作為溥儀等人的生活費,他也保留了一個有相當人員的小朝廷,溥儀仍在宮中用宣統紀年,有內務府、宗人府、慎刑司,有內監,觸犯王法者由慎刑司處治,民國政府不過問,外人不能隨便進入皇宮,由袁世凱的部隊保護皇宮。1917年7月1日張勳兵變,12歲的宣統復辟,很多遺老遺少又回到了他身邊,可惜皇帝只做了12天就被段祺瑞等人趕下了臺,仍然住在皇宮,一直到1924年馮玉祥控制了北京,把溥儀趕出了皇宮。至於那些前清的遺老遺少一部分跟隨溥儀在“小朝廷工作”了很多年,還有一部分回家當土財主了,只有少部分年輕的中低階官員投入到了北洋或者革命黨的陣營。基本上沒難為他們。

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後,歷史上那麼多的地方官都去哪裡了?

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後,歷史上那麼多的地方官都去哪裡了?

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後,歷史上那麼多的地方官都去哪裡了?內蒙農夫2020-03-11 16:16:31

明哲保身,能躲則躲,樹倒猢猻散,各自安好則可,廢帝身邊的則是他的忠心待主之人,無非是宦官之類的,何以言之,不說了,說多了得罪人。

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後,歷史上那麼多的地方官都去哪裡了?酷的讀書世界2020-03-12 13:42:23

地方官也分多種。簡單說一句,除了一些被殺,被革職的。大多數地方官也進入民國了。

其實辛亥革命,並沒有大規模的破會。這一點在軍事上,政治上,更類似革新。挑掉縣衙上的幾塊瓦,減掉辮子,這就是革命,改朝換代。

官吏不同,辛亥革命中,山西巡撫陸鍾琦被閻錫山為首的新軍所殺。這應該是辛亥革命中所被殺的最大官階的地方官官員。

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後,歷史上那麼多的地方官都去哪裡了?

時任山西巡撫陸鍾琦。其女陸士嘉為高曉松外婆。轉自百度,侵刪。

從古到今,官吏不同。官偏重於現代概念的公務員。吏更多的是,具體做事的。

1、身份上。官:上等身份,他享受人民的服務。官是正職,即長官,有品級(一品、二品、三品等),官由中央統一任命,因此也叫“朝廷命官”,因此官都是“國家幹部”。吏:下等身份,服務於官

員,雖然在衙門裡做事,但還是相當於百姓。吏則“不入流”,由長官自己招聘,因此吏只能算作官府中的“服役人員“。

2、事業晉升上。官:都是進士、翰林出身,學識好,只要是在任的時候沒有什麼問題,一般三年一次考核,都能得到官職的提升。吏:無法像官那樣步步高昇,只能不斷地加強自身技能,為官員服務,以求得到賞識。

3、工作上。官:官管轄治理一方百姓,根據自己施政理念發號施令。對比與今日,官更像是政治家,他必須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執政理念。吏:吏的任務則是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為自己的”官員“服務,幫助官員出謀劃策,落實官員提出的政策。對比於今日,吏則是技術專家,透過自己的技術經驗將上司的計劃一步步實施,並取得最佳效果。

4、工作穩定性。官:官是三年一任,清代地方官平均一任只在一年半左右。官員是外來的,等到任期已滿,就要調職去另外的地方做官,這也防止了官員魚肉百姓的情況發生。吏:吏是本地的人,熟悉當地的風俗人情,可以為新上任官員提供幫助,只要能得到官員的認可,就可以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