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現象?貓叔說歷史2019-10-09 15:08:39

感謝邀請,我是貓叔,很榮幸為您作答。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如果我沒記錯,這句話本來應該說的是岳飛,後來被世人引用,逐漸成為對武將悲劇下場的描述金句。

你怎麼看“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現象?

那麼,欲先解析,必然先弄清楚這句話的意思。其實,也不難理解,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自古以來,凡是有權臣在朝廷的,大將很難在外立功。這種現象在歷史上舉不勝舉,不再贅述,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這類問題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也把自己的一點拙見寫寫,權當拋磚引玉。

你怎麼看“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現象?

第一、人性是最難靠得住的,制度缺陷是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

有些朋友會說,我們是世界上最早進入法治的國家,這個,我也不否認,可是,那種法治跟現代法治還是有根本區別的。事實上,一直到清朝滅亡,中國還是人治的管理模式。

你怎麼看“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現象?

一個以皇帝為中心的人治體系,生殺大權幾乎都掌握在中央集權的體制中,稍有不慎就有丟命的風險,所以,有“伴君如伴虎”的說法。去盼明君,顯然是徒勞的,中國歷史上那麼多的皇帝,明君才幾個?即使是明君,也很難擺脫自身的侷限性,錯殺、冤殺的案例也不在少數。所以,從制度設計上就已經註定了武將的悲劇。

你怎麼看“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現象?

再說說權臣,這也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我認為,可玩弄皇帝於股掌之間的可稱為權臣,可操縱朝廷決策的,也可稱之為權臣。也就是說,權臣可以操縱生殺,武將能夠依附權臣,便可以儲存自己,但名將普遍政治情商低,所以,權臣殺武將也就成了常事。

第二、兵者,兇也

當然,原文的“兇”,跟咱們今天說的意思還有區別,姑且引用一番吧。

我所說的“兇”指的是雙刃劍,虎狼之師,你用好了,就是你的爪牙,用不好就是你的掘墓人。自古以來,帝王對武將的防範都存在,起碼遠在春秋時期就有虎符制度,這其實就是為了防範武將專權。因此,帝王對武將是不放心的,文臣只要沒有兵權,帝王的防範之心就會降低。權臣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往往可以充分利用帝王對武將的提防之心,殺掉武將自然比較容易。

你怎麼看“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現象?

況且,古代資訊傳播速度很慢,人家一頓唇槍舌劍,遠在邊疆的武將有口難辯,當然難以翻盤。

第三、皇與臣,文與武之間本來就是貓和老鼠的遊戲

先說說皇與臣,以相權為例,自古以來,如果君王強勢,丞相(或宰相)就是打工仔,如果君王弱勢,反而就會成為吃瓜群眾,完全被架空。

你怎麼看“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現象?

再說說文與武,文死諫,武死戰,國家才能正常運轉。可是,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有幾個達到這個理想局面的?一般情況下,文官和武官都是矛盾重重,因為站的角度不同,利益出發點也不同,自然難以和睦。藺相如和廉頗的將相和也不過是後世戲劇家編寫的戲文罷了,二人其實隔閡還是比較深的。

你怎麼看“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現象?

再加上,武將一旦功勳太大,勢必打破朝廷平衡,對權臣的地位形成威脅,所以,這是個腦子破解的死局。

既然文武矛盾難以調和,文臣出身的權臣給武將穿穿小鞋也就正常了。

你怎麼看“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現象?

好了,由於在外散步,拙文是用手機編寫,也未查閱資料,缺乏嚴謹,還請方家多多包涵。

我是貓叔,堅持原創,歡迎關注

你怎麼看“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現象?吹吹水吐吐槽2019-10-10 09:29:19

純粹胡說八道!充分體現了中國社會的文青氣質,發表言論不經客觀調查推理論斷,單憑個人好惡臆想,所以經常冒出迂腐的結論!

事實上權臣當國,對外戰爭所向披靡的例子數不勝數!

曹操當國,曹魏掃平北方;司馬當國,三分歸一統;楊堅當國,隋朝統一天下;趙匡胤當國,宋朝統一天下;嚴嵩當國,戚繼光掃平倭寇;鰲拜當國,大清入主中原……別蒙著頭想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