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宣之治”為何會成為明朝276年國祚中的極盛時期?毛劍傑2018-01-16 12:23:07

對於明朝的鼎盛期,由於評價標準各異,學界有不同意見。與“仁宣之治”pk的不只是著名的“弘治中興”,還有在民間歷史觀念中譭譽參半的洪武時期、永樂時期甚至萬曆時期。但是無論如何,“仁宣之治”確實被大多數認為是明朝歷史上的政治、經濟、文化相對平穩快速發展的時期。

仁宣之治的出現,雖然指的是仁宗朱高熾和宣宗朱瞻基統治時期。與清代的所謂“康雍乾盛世”相同,仁宣之治當然也是建立在前輩篳路藍縷辛苦創制的基業之上。尤其永樂朝的遷都北京、五伐漠北、經略安南、下洋入番、編纂《永樂大典》,這一系列影響深遠的大動作兼具了開創之主與盛世帝王的氣魄,被清裝劇捧成“千古一帝”的康熙作為也不過如此。如果不是黑歷史太黑,清朝編纂的正史野史又努力抹黑,永樂大帝在民間認識裡的歷史地位還會再上一個臺階。當然,這樣的大規模政治、軍事、經濟活動對領導者能力和精力的要求都太高,所耗費的財力、高壓政治製造的壓力和執政成果的維繫都需要子孫買單。

僅僅執政一年的仁宗並不完全是個打醬油的,早在登基之前,朱高熾就常為親赴戰場一生要強的爸爸坐穩大後方,同文官集團關係友好,不管爸爸去哪兒,至少讓他無後顧之憂。與文官集團的親密合作,也是仁宣時期政治機構高效運作的關鍵所在。經歷過朱元璋、朱棣兩位強人帝王的壓制之後,以超級男子天團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元吉為中心的文官集團在仁宗即位後地位顯著提升。尤其仁宗、宣宗一系列大赦政策的施行,為靖難時期死於屠刀的建文忠臣們平反,贏得了官民的擁護。

具體政策方面,仁宣秉承祖訓,朱元璋留下的執政寶典——《皇明祖訓》在仁宣時期可以找到不少對應的案例。較之強大自信而天子獨斷的朱元璋,仁宣又更善於監聽納諫,因此在執政方略上更有包容性。對於國民經濟和基層生活來說,仁宣對“與民休息”的重視,也許比洪武、永樂時期的威武張揚更重要。

至於宣宗後起的弊端漸露、衰音漸響,又要他們的子孫去買單了。

“仁宣之治”為何會成為明朝276年國祚中的極盛時期?傑哥0002018-01-15 13:01:48

是明仁宗朱高積和明宣宗朱瞻基採用了寬鬆冶國息兵養民等一系列政策。明初洪武,建文,永樂三朝恢復發展,仁宗,宣宗兩朝出現了經濟繁榮發展。仁宗時停擺採買,平反冤濫,貢賦各隨物資產,陂池與民同利,宣中時實行重農政策,賑災懲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