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是直一點好還是圓滑一點好?你怎麼看?lak撒拉弗2020-03-19 11:29:52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鬼谷子的“糟粕”智慧。相信大家都知道做人要圓滑,而一個人是否夠圓滑,往往從他們的語言中就可以看出。如果您不喜歡圓滑這個詞也沒關係,還有另一個近義詞叫方圓。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鬼谷子是如何用方圓之道來說話的。

有一天樊遲這哥們不知道哪根腦筋搭錯了,跑去問孔子如何種莊稼。孔子不耐煩的說:“俺不懂,你去問鄉下的農民吧。”樊遲天真的接著問孔子如何養花?孔子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於是不高興的說:“俺不懂,你去找鎮上的花匠吧。”

看自己把孔子問倒了,樊遲估計還挺得意,於是歡樂的走了。結果他前腳剛出門,孔子就罵髒話了:“樊遲真是個小人啊。”區區兩個問題就把聖人給惹怒了,樊遲做錯了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孔子反感一切技巧性的東西。

比如還有一次,衛靈公問孔子有關排兵佈陣的問題。孔子說:“祭祀的問題,我知道一些,軍旅的事情,我沒學過。”於是第二天就離開衛國。

那麼樊遲做錯了什麼呢?關於這一點他比顏回、曾參、子貢差遠了,因為顏回們很懂得跟孔子討論道德,這讓孔子很受用。所以對於樊遲,有時候孔子好像有瞧不起他,覺得他天資不夠。

所謂的圓滑其實就說話讓人舒服,做事讓人愉悅。

那麼,如果你樊遲你應該怎麼做呢?是不是應該圓滑一點?很多朋友會問,到底應該如何與人溝通呢?相信大家在生活中總會遇到這麼一種情況,面對陌生人應該怎麼辦?又或者在溝通時喜歡搶話,別人話還沒說話,自己已經把人家話茬給搶了,那麼這麼做是否合理呢?

下面我們從鬼谷子在書中總結的三條原則,看他如何教我們圓滑的說話。我們不妨一讀。

在沒有看清形勢時要圓滑的迎合對方,跟人打太極不表態,當看清形勢時就可以用具體方法去形勢。

第二條原則:言往者,先順辭也;說來者,以變言也。

在溝通時候,說過去已經確定的事情,要順應別人的的心理。在說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不能把話說滿,要給自己留有餘地。

這就是鬼谷子關於圓滑說話的三個原則,或許不一定能幫助提高說服力,但是一定可以避免在溝通中常犯的基本問題。所以鬼谷子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可以不懂人情世故,但一定要圓滑做人!

其實當今社會,我更想說得是,做人可以直一點,在處事的時候也要懂得圓滑。

做人是直一點好還是圓滑一點好?你怎麼看?

做人是直一點好還是圓滑一點好?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