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可說,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的想法,賣弄的心思?風趣的才高八斗2021-01-04 11:32:25

這位朋友你好。你遇到的問題跟我有些相似,經分析可能有如下幾點。第一,你所接觸到的人,平時也不是這些方面的愛好者,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嘛。第二,可能跟你的表達方式有關,也就是根據不同的群體用不同的表述,比方說一個小學交化程度和一個大學文化程度的人,理解能力不一樣。你不能用同一種表述和他們講。第三,個人認為儒釋道這種文化有些跟玄學有關,有的東西要用智慧去領悟,沒有智慧的人是很難領悟得到的,這跟文化程度關係不大。[作揖][作揖][作揖]

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可說,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的想法,賣弄的心思?逍遙居士A952021-01-05 11:51:04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被褐懷玉,知我者希 則我者貴 何來賣弄心思

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可說,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的想法,賣弄的心思?馬上皇帝2021-01-04 23:39:31

謝謝邀請!

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人可說,這說明是剛入門,一桶水不晃,半桶水亂晃。如剛學開車的司機,還沒有上路,只是一味的癮大而已。古之人讀書為己,今之人讀書為人。意思是說:古人讀書是為了自己的修為,而今人讀書只是為了去炫耀,從而得到好處。

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批判胡適的話,這話有些過了。如孔子著春秋微言大義,一字之褒勝於華袞,一字之貶勝於斧鉞。還有春秋時期齊國的太史官為了真實的記載歷史,他們視死如歸寫下了:崔杼弒其君。從此天下,亂臣賊子懼。再有司馬遷仗義直言,為寫《史記》忍辱負重受了宮刑。學歷史能提升人的世界觀,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學歷史不是拿來炫耀的。

《易經》是一門智慧之學,是儒道兩家的起源。《易經》告訴我們宇宙萬物運動的規律:易,不易,和簡易。易:宇宙萬物隨時都在變化。不易:變化的規律是不變的。簡易:大道至簡。《易經》分為:象,數,理。象:在天為象,在地成形,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數:根據河圖顯示,戴九履一,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理:卦辭,爻辭,象辭,彖辭,繫辭。孔子曰:善易者不卜。學易不是專門為了趨利避害算卦的,是讓我們要有敬畏之心。古時候只有五敝三缺的人,為了能活下來才去算卦。

學佛學是讓人明心見性的,破除貪,嗔,痴,慢疑這些妄念。佛陀說: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意思是: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都是無常的,所有的情緒都是苦的,所有的事物都無永恆的自性,只有涅槃才會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我們凡夫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只有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涅槃才能出離生死之苦海。

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可說,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的想法,賣弄的心思?詹乃德的歷史世界2021-01-03 20:55:20

喜歡就好啊,多找志同道合的人啊。

很多人喜歡出於一種功利或者隨便玩玩態度,很少有非常細緻研究的目的。

在當前浮躁的社會,能夠喜歡這些傳統文化,表明你是個心思細膩,追求真知灼見的人。

志於學道的人,可能在追求的過程中,會感到痛苦與孤獨,但是一旦有所得或者有所成就,會受益終生。

會讓你在認知的高度與思考的深度上有新的突破,對世界與人生有著更為清醒的理解。

但是,千萬不要放棄,不要因為他人不理解而自責,畢竟每個人都是那麼不同,真正理解的人,並不多。

很多時候,我們在探索過程中,會迷茫與懷疑自己,但是一旦獲得真正的道理,就不屑於他人的看法了,會追求真正的自我。

人生是短暫的,能夠讓自己內心平和與安靜地看待這個世界,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意義。

從世俗角度來說,在工作與生活中,也會有更大的突破。

所以,最終祝福你,希望你不斷努力,不斷加油。

最後,送你一句話,也是核心,如果你有什麼不理解或者困惑的地方,也可以與我交流與聯絡。

謝謝,祝您好運!

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可說,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的想法,賣弄的心思?和光同塵WZX2021-01-07 10:51:40

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可說,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的想法,賣弄的心思?

一個痛苦訴說出去就成為了兩個人的分擔,這是傾訴的目的!一個人的快樂分享給別人就是雙倍的快樂!為什麼要抑制這種想法呢?但這樣的傾訴與分享如《論語》裡的一個原則:可與之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可說,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的想法,賣弄的心思?劉尚典2021-01-03 14:12:52

這是一種正常的心態,不一定是為了“賣弄”。很多人都有將好事情與親朋好友分享的特性。因文化門類差異較大,人們不能理解也是正常的。

我修習佛法、道法的經歷也是如此。三十年前,社會文化發展還沒有像現在這樣開放,談佛論道被認為是不務正業、是很“另類”的。自己認為佛法是真理,總想與他人分享。其結果是自找沒趣、處處不討好。後來清除“邪教”時,還被單位列為第一排查排物件。

後來“醒悟”了,除非是學佛同修之間的交流,再不給其他人講學佛的問題。“積德行善”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詞語替代,學佛、修道用練氣功詞語替代。人們雖然對氣功也不懂,但看到我身體健康狀態優於他人,指責就相對減少了。

現在社會“儒、釋、道”等傳統文化已經全面復興。學佛、修道之人不再被社會排斥、言論已相對自由,但人們頭腦中存在的各種偏見尚未根除。因此,還要把“禁言”當作修持手段,對於機緣尚未成熟的人或群體,儘可能避免使用一些敏感的詞彙,以減少自己修行路上的阻礙。

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可說,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的想法,賣弄的心思?素雅凝輝2021-01-03 14:33:40

一一你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文化,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與之可說,還想與人交流。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賣弄自己才華的心思呢?

一一看來你對這幾門學科頗有研究,周邊的人和你有共同愛好的人較少,無法交流溝通,如何破解?

一一常言道: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你可以在網上建立自己的論壇,部落格,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圈子。或者你參與這些論壇或圈子,每天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討論,發頭條,或者提出議題,發起討論。

一一也可以在網上誠邀好友,發出自己的資訊,相信有共同愛好的人會感知你傳出的資訊。

一一可以到佛教協會組織之類的機構,自薦自己,擔任免費講師,一定會受歡迎。

一一也可以籌集經費,把自己的知識,觀點,理念書寫成書,免費發放,就像有善男信女自費印製的佛書贈送與人一樣,如果正式成稿,上報書局,經出版社印刷出版問世,豈不收穫滿滿。

一一找機會,找渠道,把自己的滿腹經綸傳播出去,善哉,美哉。

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可說,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的想法,賣弄的心思?

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可說,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的想法,賣弄的心思?

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可說,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的想法,賣弄的心思?

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可說,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的想法,賣弄的心思?漢川江2021-01-03 21:37:35

讀讀《世說新語》吧!看看魏晉人是如何清談的?他們的時尚就是在語言的世界裡交流玄學義理,不分男女老少,全民以能參與清談為時尚。那為清談痴狂的行為讓我們現代人心神往之。能陶醉在語言的交流裡,碰撞思想的火花那是一場人生幸事!咱們現代的辯論都Out了!說什麼賣弄就更Low了,除非你沒有真知灼見,亦或是在對牛彈琴。能陶醉在語言的世界裡是多麼高階的一種娛樂形式。

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可說,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的想法,賣弄的心思?

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可說,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的想法,賣弄的心思?

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可說,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的想法,賣弄的心思?夢想成真585182021-01-03 21:53:34

喜歡歷史方位的可以學,也可以交流,不能叫賣弄。佛學隨緣吧?不是你想要,就可以學習了。易經包括,易理與易數。理論知識相當深,想學也可以與別人探討一下,不能叫賣弄,互相促進發展理念,共同進步很大嗎?至於易數,不是很好學了,得有仙師親自傳教才會學成,不是誰想學就能成為高人一等的。當今,為數人不多,學了點,賣弄也屬正常,慢慢才會進步很大,都得有個成長的過程。希望不懂得朋友,學者,不知道的,不要亂噴。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步,多學點,不壞事,不願學,也沒人理會你。總之就是,什麼樣的人都有,凡事一切隨緣份吧?

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可說,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的想法,賣弄的心思?點點星河2021-01-03 16:06:30

法無定法,術無常術。乾道變化,各盡性命。喜歡歷史,易經,佛學的人一定懂得變通和融合!不然那是讀死理沒有多少用處!大道至簡,生活處處是文章!將你的所學融合在大眾的思想中如一輪明月般指引那些生活中迷茫而不知所措的大眾方顯易學與歷史的精準和搏大。否則一味的斷章摘句華而不實死記呆背就失去了歷史與易學佛學的靈活性當然處處不被人所接授。大俗既大雅!懂得變通為民所用才是王道。

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可說,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的想法,賣弄的心思?加勒比海盜的書法攝影2021-01-04 01:15:52

喜歡歷史,易經,佛學這些,想與人討論,也沒有人可說,如何破除這種想與人訴說的想法,賣弄的心思?

答,學習歷史是為了以史為鑑,指導自己的決策,學習佛學是為了證果,為了眾生,當然也可以當老師去教別人,在網路平臺上也行

但是,越是領悟深的人越不想多說,說,也是創作不如述古,加上自己的理解越多,越可能是錯的,越深奧的東西越不適合講解,道可道非常道,比如佛學中講的心是什麼,佛是什麼,能講的多清楚?只能是根器好的人,一點即開竅,甚至以心傳心,讓弟子明白是怎樣的心態,或者,可以從經典中自己理解去,多邊形的邊越多,越接近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