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加強幼兒的德育教育?使用者29683258462192922020-01-11 20:04:12

“德”即是指人道德品質行為的一種表現。幼兒德育就是幼兒園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認知特徵,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幼兒進行思想、道德及行為能力等方面的培養的一種教育活動。它是透過幼兒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社會與環境所需的品德、行為的教育。簡單的說:幼兒園的德育是指教師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和途徑,按照一定的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培養幼兒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教育。它以社會公德、生活習慣、文明禮貌等規範為主要內容,旨在培養幼兒誠實守信、禮貌待人、堅強勇敢的道德品質;培養幼兒熱愛祖國、關愛生命的道德情感;使其養成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行為規範的習慣。幼兒德育教育既包括培養,也包括形成,培養是途徑,形成是目標。德育是一項基礎教育,是我們開展其它教育活動的前提和保證,是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它處於幼兒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是我們進行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也是我們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德育工作貫穿於幼兒教育的全過程,貫穿於幼兒生活的各個方面;整合於語言、社會、健康等領域之中,滲透在學習、生活、遊戲及娛樂等活動之中,融入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裡。幼兒期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期,是對幼兒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重要階段,幼兒德育對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起著主導和決定性作用。瞭解了德育的含義及其重要性,下面,我們來談談如何實施的問題。幼兒園德育教育的目標是什麼?幼兒德育的內容及方法有哪些?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應遵循哪些原則?如何有效地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這些問題不僅關係到幼兒園德育工作的成敗與否,還是我們德育工作的關鍵所在,是教師必須研究和掌握的問題。一、德育教育的目標《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行為習慣為主要目標”。就是教師透過各種教育活動,使幼兒在思想、行為、品德等方面受到教育和影響,培養幼兒基本的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意識,使其建構和提升自己的價值理解、情感體驗和品德行為,養成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行為規範的良好品質與行為習慣。二、德育教育的內容廣義的德育教育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人道主義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勞動教育、自覺紀律教育、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等幾個方面的內容。根據德育教育的總目標,我們可以把幼兒德育教育的內容概括為:1、在思想上:萌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愛人民、愛父母等情感;培養幼兒關心集體並服從集體的集體意識,有初步的集體榮譽感;具有積極、樂觀、勇敢、堅強的人格特徵。2、在品德上:教育幼兒要講文明、懂禮貌;培養幼兒誠實守信、好學好問、團結友愛、樂於助人等良好品質。3、在行為上: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生活、學習、衛生習慣;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保護能力;遵守社會公德及法律法規、愛護公物、愛護動植物,具有基本的環保意識等。三、實施德育教育的方法(一)說服教育法說服教育法就是透過例舉事實、講解道理,使幼兒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即利用一些故事或真實的事例,透過講解、交談、討論等方式向幼兒闡述簡單、深刻道理的教育方法。運用此方法,教師可以幫助幼兒分辨是非好壞,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情操,使幼兒掌握正確的行為準則,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二)榜樣示範法環境薰陶是指教師透過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在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感染、薰陶幼兒的道德品質,培養、促進幼兒品德行為形成的方法。教育環境包括:幼兒園、家庭、社會三方面的環境。環境是一種無聲的教育。《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教師應透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在環境的創設中,應充分利用空間、活動材料等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如:教師利用教室或走廊的空間或牆體,佈置、設計“祖國山河”、“家鄉風光”、“美麗家園”等主題環境牆。透過圖片的收集與展覽,不僅使幼兒對祖國的偉大、家鄉的美麗、家庭的幸福、班級體的溫暖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瞭解,同時還激發了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家人的真實情感,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啟蒙教育。另外,教師還可利用活動室的“圖書角”、“娃娃家”、“自然角”等區域,讓孩子們透過自主閱讀、自主體驗、自主表演等形式,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幼兒人格成長的第一環境。做好德育教育,就必須要家園合力,將幼兒園的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因此,教師與家長要經常保持聯絡,及時瞭解幼兒在家的行為表現,掌握幼兒在家的發展情況,以便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同時,教師還應向家長介紹、宣傳幼兒園德育工作的主張和要求,使家園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如:利用“家園聯絡”、“育兒之窗”、“家長會”等形式,及時交流並傳遞資訊,幫助家長樹立“以德育兒”的觀念。社會是幼兒的第三課堂,要培養造就符合社會需要的人,就必須走向社會、融入社會。充分利用社群中的人力資源、物質環境拓展幼兒學習、成長的空間。如:帶領幼兒走進“孤兒院”或“敬老院”,讓幼兒從家中帶上好吃的食品或玩具,給老人及孤兒們表演節目。如“汶川地震”組織幼兒開展“向災區獻愛心”的募捐活動,激發幼兒的同情心與仁愛心。事實證明,有意義的社群活動能讓幼兒在關注社會的同時融入社會,有利於幼兒道德品質的發展,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總之,教師在為幼兒創設教育環境時,應與家庭、社群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幼兒創設一個溫馨、舒適而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共同為幼兒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條件。(五)行為評價法德育原則是人們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形成的,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德育過程的規律性,是對德育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制訂德育工作計劃、選擇德育內容和方法、組織德育過程的重要依據。教師在對幼兒實施德育教育時,應遵循以下原則:(三)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幼兒的品德是在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長期教育影響下形成和發展的。幼兒園、家庭、社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都要以德育目標為依據,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保持步調一致,使學校內外的教育影響保持連續一貫性,互相配合以便形成強大、統一的教育合力,共同協力教育好我們的幼兒,確保幼兒的品德按照社會的要求健康成長。孩子的德育工作,離不開家庭的配合,離不開社會的支援,只有家校合作,社會參與才會取得相應的德育效果。總之,教無定法,法無定性,但必須以人為本、尊重實際。德育教育的方法多式多樣,只要我們能夠充分認識到幼兒德育的重要性,都來關心我們的德育教育,我們的未來一定會有希望。德育教育要從幼兒抓起,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我們的幼兒培養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二十一世紀兒童。 頭條萊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