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范進中舉後發瘋,可笑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值得他如此癲狂?歷史系大師姐2019-05-31 15:59:08

《范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的一篇諷刺小說。正史之中,多設有《儒林列傳》,旨在記述受過儒家教化之人的事蹟及其為朝廷為國家所做的貢獻。《儒林外史》,顧名思義,便是正史之外的一部分儒士的野史。或是道聽途說,或是純屬虛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對待當時社會的看法。其中《范進中舉》則是家喻戶曉的代表作品之一。

《范進中舉》講的主要是一個年過四十的窮酸秀才范進,其中舉前後心態的反映。范進得知中舉後,幾近癲狂,那麼究竟是什麼令他產生了如此大的反映。這需要從多方面加以看待。

《儒林外史》范進中舉後發瘋,可笑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值得他如此癲狂?

一、科舉對於很多士人而言是一場賭博

科舉始於605年,到吳敬梓生活的年代(1701-1754),科舉已經延續了千年。常言道“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當然,對於天生聰穎,或書香門第出身,或自幼受過良好教育之人而言,

金榜題名,無疑是人生之中最美之事。而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科舉則成為了一種負擔,至少在本文的主人公范進身上將此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

范進中舉之時,已經四十歲了,那麼在此前的四十年裡,也就是未曾中舉的四十年,他又是如何度過的呢?范進最初家境的貧富,是不清楚的,但在他中相公之後,從文中范進所住的“茅草屋”,岳父胡屠戶所說女兒嫁給范進後一直吃小菜飯,未曾吃過幾次豬油,以及家中無米,母親讓他抱著下蛋的雞去集市上賣,換一些米等等描寫,可以知道範進家一貧如洗。

范進家或許一直是如此貧窮,也或許此前溫飽過,但如今很貧困,不管怎麼樣,可以說在范進中舉之前,科舉之事使得范進生活十分困窘,對於大多數計程車子而言,年復一年的科舉,儼然是一場賭博。如果運氣好,可以魚躍龍門,如果運氣差,便會窮苦潦倒一輩子,甚至影響家人的生活質量。儘管如此,仍存在大量計程車子寒窗苦讀數十載。而士子一旦中舉除了榮華富貴之外,還是對自己這些年來付出的肯定,所以發瘋也就不足為奇了。

《儒林外史》范進中舉後發瘋,可笑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值得他如此癲狂?

二、中舉代表著榮華富貴

這篇小說諷刺性,人們在范進中舉前後嘴臉變化之快。古代的科舉分為四個等級“童試——鄉試——會試——殿試”。本文中的中舉,便是鄉試考中的意思。主人公范進中的是“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第一名為解元,第二至第十名便為亞元,所以范進在鄉試中中的是第七名。舉人透過鄉試之後還要繼續參加會試才能成為進士,最終透過殿試才能最終進士及第或進士出身。

透過以上了解,可以知道,中舉之後,便可以繼續考取進士,具有做官的資格,即使止步不前,舉人在當地的社會影響力也是很大的,他們具有在知縣審判案件中不下跪的權利,而且很多成為當地的鄉紳,掌控著基層社會的權利。在《范進中舉》這篇文章中,有一個人物便是張鄉紳,文中描寫到他“頭戴烏紗,身穿葵色圓領,金帶,皂靴。他是舉人出身,曾做過一任知縣”。透過對這位張舉人的描寫,便可以瞭解到范進以後的情況最不濟也與張鄉紳的經歷是一樣的。

《儒林外史》范進中舉後發瘋,可笑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值得他如此癲狂?

不僅如此,范進的左鄰右舍包括岳丈胡屠戶得知范進中舉之後,前後態度變化也是十分之快,甚至連稱謂都改為了“老爺”。在得知范進中相公之後,胡屠戶還一副倨傲的態度,對范進加以教育,認為女兒嫁給他是命苦。中舉之後,隨即便說女兒有福氣;而且中舉前,對范進打罵也是常有之事,中舉之後,范進發了瘋,胡屠戶在打醒他之時,更是猶豫不決,生怕得罪了范進。左鄰右舍得知范進中舉後,更是雞鴨油米頻頻相送。這樣一番景象的描寫,便說明了舉人在當地的影響力之大。中舉所代表的榮華富貴,當地百姓的態度反差等等使得范進衝昏了頭腦,一時發瘋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科舉籠罩下的畸形社會

吳敬梓是一個奇人,他雖有才,但不入仕,常常導致窮困潦倒。所以《

范進中舉

》一文,是他以局外人的眼光所進行的批判,他所批判的也就是這樣一個為科舉所籠罩下的社會。

《儒林外史》范進中舉後發瘋,可笑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值得他如此癲狂?

在他眼裡,科舉是一個畸形的制度,與權力息息相關,人們的思想為科舉所左右,人們的態度也因某人的中舉而改變。執拗之人,一輩子便在科舉中度過,實際上是可憐的。人情冷暖的瞬息萬變,更是可悲的。科舉籠罩下的社會是一種變態的社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