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麼理解和認識“學生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這句話的?小草25940472020-06-05 00:32:45

學生是學習與發展主體,這是現代教育理論中有關素質教育的一個前衛的理論,他強調學生是發展的人,是獨特的人,是獨立的人。

學生是發展了人。學生的發展是有規律的,教師的責任是學習規律、掌握規律、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運用規律。學生是有巨大潛能的,教師只要能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走向成功。

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完整的人,而不是機器,他有著豐富的感情,有著自己的完整的生活世界。不同的學生對世界的認識有不同的理解,體現出認知的差異,教師要尊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發展其特長。

學生是獨立的人。學生有思想、有個性,具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學習是學生自己該完成的事,要讓學生充分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而不是教師越俎代庖,或者直接告訴學生現成的結論。

由於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就應該以學生為出發點,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和情感;讓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其健全人格和高尚道德品質也得到培養。

既然學生是發展和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就要注意角色的轉換:

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而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師要尊重學生,千方百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放手讓學生展現自己的思維,張揚自己是個性。小組探究,學生就一個問題開展討論,你來我往,針鋒相對,暢所欲言,明辨是非。魯迅的《藤野先生》中的“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其中的“標緻”該怎樣理解呢?

學生在小組探究時,你來我往:

學生甲:褒義詞,“漂亮”的意思。

學生乙:不是褒義詞,而是貶義詞,“醜陋”的意思。

學生丙:為什麼是貶義詞“醜陋”的意思呢?

學生丁:清國留學生的舞跳得不好,怪死難看,所以作者說“醜陋”!

這個理解對不對呢?

“不對”學生組長說。

“為什麼呢?”大家齊聲問道。

這個時候,學生的興趣來了,但是教師不能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而要結合“標緻”一詞所在的語段注意引導,並向學生提幾個問題:

寫的什麼人?

在什麼地方?

幹什麼?

該不該?

學生繼續探究,明確:

這寫的是清國留學生在日本東京的上野公園賞櫻花、學跳舞的事情。清朝政府把這些人派到日本來留學,目的是叫他們學到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回來建設國家,可他們不學無術,東遊西蕩,賞櫻花、學跳舞。該不該?不該!在作者眼裡,這些留學生就是思想腐朽墮落、醜陋無比,表現了作者的愛國主義精神。“標緻”這裡是“醜陋”的意思,作者運用了反語的修辭手法,褒詞貶用。

教師作為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改變過去應試教育那種滿堂灌的落後教法,拋開自己的權威地位,尊重學生獨立的個體。教師不是直接給學生答案,而是發揮學生的主管能動性,留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究,教師恰當引導、設法推波助瀾,把握好分寸,做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發現真理。

以上就是在下對“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這句話的理解。

不當之處,還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