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花還在”有幾種含義,大家說說哪個最合適?老味稻2020-02-07 10:57:10

謝邀

“春去花還在”,我認可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去分析。

1、詩人贊畫之作。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花兒在那個最美的季節裡盡情的開放,並最終將自己的生命燃燒般的開到最美。美到極致後,人已去,空留花;人飄然而去,人又來,一切的美麗都隱於虛幻。畫裡花不謝,正是詩人感慨人與自然中花易謝,花樣年華如流水易逝,歲月已逝留下多少悔恨的傷感情懷。

關於這首詩的作者,有多種說法。一說是唐代王維所作,但在王維的作品,或在《全唐詩》都沒有此詩;一說是原為南宋僧人川禪師為註釋佛教經典《金剛經》所作的偈頌詩的一部分;一說為宋代佚名詩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級小學語文等教材中編入此詩時,作者一欄裡即是“宋·佚名”。

2、凡人的美好記憶。

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韋莊《女冠子·昨夜夜半》。

以花擬人,則青春的記憶永存。

3、不同地理環境的季節差異。

此處春已盡,別處正逢春;南半球秋季的時候,北半球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4、儒家心學的“四時花開”之理。

《心學》中的很多思想都是王陽明道佛雙修,結合儒家入世精神昇華後的成果。陽明先生答友人所問時說:“君未看花時,花與君同寂;君來看花日,花色一時明。”其含義包括:沒有意識的觀照,物質的“有無”是不確定的;不同意識觀照同一個“物質”顯現出來的“形”、“相”是不一樣的。就是說,花在與不在,與觀察者有關,和季節無關。

5、道的精微妙理。

《道德經》中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生命的迴圈往復,從落花為泥的現象中可悟懂。

己亥雜詩·其五;作者:龔自珍 (清)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至於說,上述的理解,哪一種更合適?我想是因人而異吧。春來草自青,哪雙鞋子最適合你的腳呢?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換掉了多少雙鞋子啊。

“春去花還在”有幾種含義,大家說說哪個最合適?

“春去花還在”有幾種含義,大家說說哪個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