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和黃老思想有哪些異同?大海1513882202017-12-05 21:14:42

不要考慮太多,,要有自己生活的思想,順其自然。

存在主義和黃老思想有哪些異同?通識文藝文化2017-12-07 14:14:55

謝邀請。一個是當代西方哲學的流派,包含多個分支學說;一個是古代中國的學說思想,此二者基本上是風馬牛不相及,沒有什麼相同相近之處。

非要說相同、相近點,那就是二者都是一種思想學說,都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存在主義和黃老思想有哪些異同?

存在主義這一名詞最早由法國天主教哲學家加布裡埃爾•馬塞爾提出。如前所述,存在主義是一個很廣泛的哲學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論的存在主義、無神論的存在主義和人道主義的存在主義三大類,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個人的非理性意識活動當作最真實存在的人本主義學說。雖然各派存在主義學者的想法分歧,但各派學者間還是有一默定的共識。其中最重要的是“存在先於本質”,強調人類存在的獨特性。存在主義追求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礎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所以有人講,存在主義關切人的尊嚴。

存在主義產生的背景與社會歷史根源:存在主義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破壞力很大,嚴重衝擊打擊了理性、秩序、文明、宗教等,被稱為歐洲現代性文明終結的開端。代表性聲音如尼采的大喊:“上帝死了”。哲人們認為個體的人沒有了歸宿感,成為了人類社會中的“外人”,自己將自己異化。在個體迫切需要一種理論來化解自己的異化感覺時,存在主義便應運而生了。

存在主義的思想淵源主要來自於索倫•克爾凱郭爾的神秘主義、尼采的唯意志主義、胡塞爾的現象學等。主要創始人是海德格爾,將存在主義發揚光大的是薩特。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首先提出存在主義這一稱謂,並使存在主義理論系統化、明確化。對於“人是如何存在”的問題,他指出:作為“存在”的人,面對的是“虛無”,孤獨無依,永遠陷於煩惱痛苦之中。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人同他的自下而上條件相脫節,面對著的是一個無法理解的世界,即是一個荒誕的世界,人永遠只能憂慮和恐懼。正是憂慮和恐懼,才揭示人的真實存在。人有自我選擇和自我控制的自由,憂慮、恐懼使人通向存在,只有存在,才談得上自我選擇的自由,它與光明和快樂相聯絡。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破壞理性、信仰、文明等“現代性”。法國在二戰中因失敗而上下充滿消極頹廢、悲觀失望的情緒,知識分子中形成一種由於苦悶、孤獨、被遺棄、找不到出路而玩世不恭、放蕩不羈的風尚。於是,標榜個人的生活、自由、存在放在第一位的薩特的存在主義受到極大歡迎,被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當做最時髦的哲學。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它成為全歐最流行的哲學思潮。

黃老思想是我國戰國時期的政治思想流派,是黃帝學派和老子學派的合稱。該流派尊傳說中的黃帝和老子為創始人,尊崇黃帝和老子的思想,故名。黃老之學始於戰國盛於西漢。

黃老之學的特點是道法結合,提出“道生法”的觀點;突出刑德觀念,主張恩威並施以鞏固政權;在以道、法為主的同時,又兼採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的思想。

黃老之學相容幷包,認為“貴清靜而民自定”。主張君主治國“無為而治”,掌握政治要領即可,因勢義導不要作過多的干涉。還主張“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這些主張受到漢初統治者的讚賞。漢初主要大臣蕭何、曹參、陳平等“好黃老之學”,施“無為之政”,當時恢復了經濟,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繁榮局面。

戰國至西漢的黃老之學,本是經世之學。到東漢時,黃老之學蛻變為 “自然長生之道”, 一些方士把黃老之學與神仙長生、鬼神祭禱、讖緯符籙等方術雜糅一起,視黃帝、老子為神仙,形成了原始道教,給黃老之學帶來了消極影響。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自諸子百家或皇帝開始的學說思想,主要目的還是關心政治,包括黃老思想等,都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目的,政治色彩、致用味道濃。西方自古希臘柏拉圖等哲人開始的一種哲學傳統,主要是思考思索思辨,“形而上”的色彩濃厚,存在主義亦是如此,哲學味道濃。

(注:回答參考百度百科有關詞條的材料。謹謝。)